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115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他坐直了身子,研究起了那副插图。

  粮食多,是很让人羡慕的,但,粮食这么多,还要保存下去,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了。陈粮堆积,受潮可是会发霉的,又或者进虫子、被鼠等破坏,到时候可就没法吃了。

  这含嘉仓是怎么个制式?这么大,还不怕这些问题的?

  就好像知道会有人好奇这一点一样,李晓诗放下课本,又调出一张含嘉仓的侧面剖图。

  李晓诗道:“大家可以看到,含嘉仓其实是做了很多层的,在防潮防水防蛇鼠虫等方面做得非常好。”

  “这么多的粮仓,都填得满满当当,当时隋朝的国库真的可以说是十分富有,耕地面积多出了好多,人口也飞速增长着。这民不聊生的大地上,人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侧面剖图,一层一层的作用和材料都被显示得清清楚楚,不止刘彻,隋之前的皇朝很多都开始研究起了那张图,就连老百姓们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虽然没有国库粮仓要囤,但等以后有条件了,自家囤粮也可以学学嘛……

  李晓诗:“经济上的说完了,还有政治上的。政治上,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汉的官制之上又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官制,重新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制度,创立了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并且他还初步建立了以考试为途径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后世的科举制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还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等。”

  “隋文帝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口的数量和田地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了。而隋朝,也就慢慢成为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国王朝。”

  “这也让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听着李晓诗的称赞,杨坚揉揉鼻子,和皇后一起,尽量面不改色地也看向天幕上那个后世做出的“剖图”,尽管他已经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尽管没谁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了。

  原来被李晓诗放在天幕上夸,是这种感觉啊。

  他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被夸是真的舒坦,尤其是想到这么多人都在看着天幕,一起听他被夸的时候。

  嗯,开皇之治。

  真好听啊……

  但之后到底是怎么……?

  总不至于被像王莽那样的偷了吧!

  说到这儿,这一段的内容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晓诗把课本折起来,屏幕上的图片还没关闭,她看向镜头,笑着问:“刚刚那一段里,还有哪位观众有什么疑问吗?”

  她决定以后都仿照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每一小节都留出个自由提问的时间。

  以便老百姓们提问,也便于她自己巩固知识。

  但这会儿大家都在研究那个含嘉仓,还真没几个问的。

  李晓诗叹气,打算跳到下个部分,这时,一行字蹦了出来。

  【朱元璋:那臭小子,把珠花还给你了吗?】

  李晓诗:……啊?

第81章 第八十一课 功

  弄清朱元璋早就跑歪的关注点, 李晓诗破天荒地在直播课本的时候沉默了。

  十几秒后,她哭笑不得。

  “……嗯嗯,还给我啦, 大家还说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叫他一起了。”虽然放轻了声音在解释, 李晓诗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感觉像是被什么长辈盘问是不是被别的男孩儿扯头发拽裙子了一样。

  语速很快地交代完, 她欲盖弥彰地咳嗽两下, 绷着小脸正经道:“咳……好了, 不要讲课本无关的内容呀这位同学!”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朱元璋也满意了。根本没在意李晓诗这假模假样地“教训”, 只随意哼哼两声就由着她了。

  “还有没有谁有什么疑问呀?”李晓诗看向弹幕,又问了一遍。

  杨坚有点犹豫。

  他想问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儿子,是不是杨勇,或者又是什么其他的。

  但又觉得, 就算现在不问, 之后也都会知道的, 而且还是很快就能知道, 毕竟现在是大隋的“主场”。

  可一旦有了这种“马上就会知道”的前提,他发现自己又不想知道了, 还有点想把时间门停在现在,感觉听下去会心梗。

  那叫一个纠结。

  见弹幕一片平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人对上一段的内容有其他的问题, 李晓诗就也不再问,顺利过渡到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隋炀帝的功过吧。本课第二部 分的内容,就是‘开通大运河’。”

  她道:“在我们现代呢,会有很多古代流传或沿用下来的一些东西,被称为文化遗产, 更厉害一些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就好比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华夏有一条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四十六个世界遗产的项目,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李晓诗说到这儿,杨坚很是觉得意外。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不新鲜,因为在游览长城的时候李晓诗就说过了,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当时夸了他是一只在修长城的。

  可现在,隋朝的课中,讲隋炀帝功过的部分中,李晓诗说起了这条世界文化遗产的河……

  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说,这个京杭大运河,是他的下一代、那个不知道是他哪个儿子的隋炀帝搞出来的?

  搞了个某种意义上能和长城放在一起谈论的“文化遗产”?

  像他一样想的不在少数,毕竟李晓诗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些,就很像是——但她却没给他们多想的空档,立刻就把观众中这种刚冒出来的想法给浇灭了。

  “但是,大家要清楚的一点是,京杭大运河和隋唐的这条大运河是不一样的。”

  她说道:“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确实是隋唐时期开通的,也就是这一条隋唐大运河,但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之后朝代的。”

  先把容易引起误会的内容给明确,李晓诗才继续说:“那为什么隋朝时候,要开创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呢?之前的秦汉就没有这种需求吗?”

  观众:是啊,为什么啊?

  秦皇汉武,那不都是喜欢搞这种大工程的皇帝吗?又修路又建长城又开渠的,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呢?

  秦皇汉武:别cue,是真没需求。

  看到观众的疑问,李晓诗点头:“是呀,秦汉时候的确是没有去弄运河,因为他们没这个必要呀。”

  “寒假前的晋大家还记得吗?”她问,“晋的时候,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出现,西晋的很多贵族南下避祸,又带去了大量的北方移民,这才让一直被忽略、地广人稀的南方发展了起来。在晋之前、秦汉的时候,南方根本就不重要呀,当时华夏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所有的重心都是在中原地带的——是有了东晋时候南方的开发,才有了南北互通的必要性。”

  李晓诗说了一,一些观众识文知字,又听了这么久这么多“政治”上的内容,自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当下便颔首。

  之前一统,南方落后,没钱没人,也没必要去花大精力管,很好控制。

  但经过东晋和南朝的数百年,南方人多了、钱多了,现在隋朝又再次一统,两地分裂已久,想要重新管控,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必须要加强往来。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为了巩固隋王朝中央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决定要开凿这一条运河。”

  李晓诗:“在古代华夏,河流水道要比陆地交通更便捷和迅速,但我们有名的两条水道,黄河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没有一条是南北贯通的,这个也和我们的地形走势有关,地理的相关视频上讲过的哦——所以想要这样的一条河,只能人工开凿。”

  “公元605年起,隋炀帝依靠隋王朝已有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征发了几百万的人,投入到了这条运河的开凿中。”

  “最终,一条被我们成为隋唐大运河的运河成功修建了起来。”

  “它的最北边是涿郡,嗯……也就是上次我们去的、我们现在的首都;中间门过洛阳、南达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两千七百多公里,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河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大水系,一共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也促进华夏南北两地经济文化等的交流。”

  “从此,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也才有了隋炀帝‘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的说法。”

  还没从这条河的意义中回过神来,杨坚就听到了这句话,他有点沉默。

  嗯……

  是,不管怎么说,征发几百万民夫的确多了点,但如果这条运河建成,对大隋、对华夏的意义都是很深远的。

  ——虽然、虽然它之后废弃了,虽然隋炀帝“取尽膏脂”……

  但也不至于就此亡国吧。

  虽然……虽然残酷了一些,但正像汉武,接手的王朝实力是有的,所以,即便他们做得过火了一点、败家子了一点,也不至于亡国。

  毕竟汉武会花也会赚,他这个儿子么……

  “取尽膏脂”,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赚吧。

  杨坚觉得,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所以心态还算稳。

  李晓诗已经说到了下一个部分。

  既然要说功,那就把功一起说,中间门不留答疑时间门了,最后再留。

  “大家都知道魏晋时候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及朝廷用人情况么?我们当时有说到过一句话。”

  听到了最关注的部分,嬴政终于开了口,与李晓诗互动了一下。

  他沉吟片刻,启唇应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对!就是这一句。”

  她笑:“魏晋南北朝时候那个叫九品中正制,是根据中正官对人才按照出身和品德等进行考核和定级,再授予官职。三国和魏的时候这种苗头已经出来了,到了晋和南北朝,更是连皇权都是被掌握在世族大家手中的,所以管理的选拔就更被这些贵族们垄断了。”

  “选官用人都是看出身门第,才能什么的反而没那么重要,世家大族的弟子们只要门第合格,直接就能当官。导致很多寒门子弟得不到学习的机会,而且即便有才,也没办法出仕。”

  李晓诗说道:“我们刚刚也说了,在隋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重新制定了一些官员制度,也就是咱们后世用了很久的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但在官制改革的时候,他其实还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为了打破世族等对朝政要职的垄断,隋文帝有意识地去公平提拔各阶层的人才,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了考试选人的制度。而在隋炀帝的时候,他对这种选官更为注重,要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开创了‘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也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李晓诗大致地介绍了一下什么是科举制,又道:“科举制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分析等,我会在直播结束后找一些资料和视频上传到平台,大家自己支付积分换取就可以!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科举制的影响。”

  听李晓诗说的笼统,但又补了一句,原本还打算继续问下去的嬴政这才舒缓了眉宇,回到了一开始旁听直播主处理政务的状态。

  李晓诗:“科举制的创立,是华夏古代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等几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不止加强了皇帝在任用人才和选官上的权利、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更让越来越多有才学的人能够通过这个渠道参与政事;彻底打破了贵族世家等上层阶级对政事的垄断,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让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读书的风气、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成为了之后历朝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一千三百年。”

  杨坚怔然。

  大运河,科举制,都是于千秋有利的。

  这样看的话……那岂不是,在后世的史书上、他这个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的儿子,或许是能像秦皇汉武那样……功大于过的?

  对此,李晓诗没听到他的心声,如果听到了,一定会在愣怔过后,很友好地笑一笑,然后对这位隋文帝重复一遍:隋二世而亡呀。

  作为“二世而亡”的“二世”,还说什么功大于过?

  嬴政功绩大吧?一统改制等等,那是真真正正的惠及千秋。但是呢?还不是被架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被人民和统治者一起,骂的狗血喷头。

  刘彻功绩大吧?击匈奴不谈,他也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构架好了运行的程序。但是呢?穷兵黩武巫蛊之祸这些还不是让他和嬴政一起,被高高抬上了“暴君”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