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珰
在朱元璋这儿浪费了不少时间门,她也没再新开启一轮抢答,临时改了规则从刚刚的顺位第一抽了人上来。
光芒闪过,一个同样穿着龙袍的人影出现。
天幕前的观众们巴巴看了十几秒,转头问身边的人:“……这人是不是跟刚刚那个穿的一样?”
身为大唐“当事人”,李世民没选上去还是有点遗憾的,但等看清天幕上的人,他也忍不住失笑。
又是明朝啊,明的运气这么好?
那龙袍,确实看起来像是一样的。
一样啊,怎么能不一样。
这可不就是一模一样的么。
少年朱棣这回是真拳头硬了。
天幕上,永乐大帝也很吃惊能选到自己,不过他也只爽朗一笑,没朱元璋那么难对付,在李晓诗露出迟疑之前,主动开口道:“我知道问题,不用重复了。”
“在唐朝的墓葬中出现了海外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唐朝和海外国家的往来频繁,反应了华夏……啊、反应了华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象——嗯……繁荣!”
这下轮到李晓诗惊讶了。
永乐大帝他……真的会?
按理来说,这么简单的问题,原本就应该是随便一个认真听讲了的都能说上两句的,怎么也不至于跑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已经这样简单了,李晓诗还是对朱棣能回答上来而感到惊喜。
虽然不是完全对得上答案,但已经很不错了,大差不差,就这么个意思。
她小脸带上了赞叹,由衷地给朱棣比了个大拇指,然后把怀里的书册盒子递了过去。
“回答得很对,那这个奖励就是你的了。真厉害,接下来也要加油呀!”
永乐大帝很有大人风范地沉稳抱起书,冲李晓诗回了个大拇指的手势,还顺手揉了一把李晓诗脑袋,临离开直播间门前遥遥丢下一句话:“你也加油,讲得很好,快点讲到大明!”
不得不说,这种直白地表示喜欢和称赞,让李晓诗扑哧笑了出来,心里甜丝丝的。
谁不喜欢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啊?还是这种前辈先贤们的认可,含金量就不同啊!
天幕外,少年朱棣踢飞了一块石头,脸上极其不忿。
这人,他说话啃啃巴巴,肯定是背的啊!
……他有外援啊!
这怎么能算!
而且,而且——这么大人了还看什么话本??
就不能让给年幼的自己吗!
真是气死他了。
——确实是背的,但是那又怎么样?
永乐大帝泰然自若。
在那么多人面前抱了奖励下来,还是把自家老爹都没搞到的奖励搞到了手,他现在别提有多高兴了,觉得简直太长脸。
他把书丢给儿子,大掌好一通揉自家孙孙的脑袋。
讲得好,讲得好啊!
不是有好孙孙给说,他还不知道什么“答题格式”呢,虽然知道是什么个意思,但没格式,说出来不好听啊,不能给大明长脸了就,现在这样是最好的。
送走直播间门连续到场的第一位大明皇帝,这个环节终于结束,李晓诗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她浑身都轻松了不少,有条不紊跳进下个部分。
她的身边环境再度转换。
各个时空位面中,不少人一眼就认出了画面中的情景。
“地!爹,是地!!”
有小孩儿“啊”地大叫起来,换来家长兜头一个巴掌。“那能是咱们的地吗,天幕播咱们的地干啥?消停点!”
小孩子吃痛双手抱着脑袋,又不服气:怎么不会播他们的地?那本身就是跟他们家地很像的啊!
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天幕上的画面实在太眼熟了。
金色的小麦海洋一样随着风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望无际。
这不就是地里的样子吗,他们家的地里麦熟的时候也这样啊。
他不服气地看向天幕,等着看这小仙童要说什么。
李晓诗站在金色海洋边上,浑身都是溢于言表的喜悦。
唐玄宗时期,小麦在北方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了,所以她干脆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就报备了要小麦丰收的季节——虽然这都是她自己要的,但真到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是觉得好高兴。
以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农业大国,华夏子民就算自己不种地,但怕是也永远抑制不住在看到农作物丰收时候的喜悦。
这才是华夏的根啊。
她吸了一口模拟而出的麦田气息,正式为她的古人观众们介绍着:“在唐朝时候呢,经济发展得非常快,这一点体现在农业方面,就是农田开垦的面积扩大,这个时候的总垦田面积都已经快要赶上现代、算是封建王朝的极限了——那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呀,不然只有田,人种不过来,也是没用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两样唐朝繁荣时期大家使用的农具吧,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象征着大家农业生产技术大进步的作品呢。”
她话音落下,沿着麦田走了几步,一架犁正停放在小径边上。
咳,不要问为什么要在小麦刚成熟的时候展示犁地的工具,她纯粹是觉得这样很好看而已!
顺便再让古代的皇帝们亲眼见见农田丰收的季节,让他们也多少认识一点这方面的重要。
“这个——叫曲辕犁,大家从名字就应该听出来它的特点了吧?对的,相比较于唐之前的朝代,大家用的多是直辕犁,曲辕犁的这里很弯曲,所以就叫做曲辕犁。”
“曲辕犁的好处在于在操作它时更好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程度,回转的时候也要更省力一些,很适合精耕细作。不像之前的犁,得要两个人或两头牛在前边分两边拉——这个平时用一个人或者一头牛就可以在前边拉着了,由于它的设计精巧、轻便灵妙……看,就像这样——”
李晓诗的演示和解说借天幕传进千千万万户,唐以前,各朝代都有人在奋笔疾书,恨不得把自己化身小陀螺,抓紧一切时间门绘制着这曲辕犁的形制。
秦汉,不用嬴政和老刘家的皇帝们再额外吩咐,司农的和司工造的官吏们就都已经在自发地研究记录和理解这“曲辕犁”的制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了。
这是唐朝的东西,离他们虽然有点远,但也不算太远,对于他们来说不像现代的“飞机”“高铁”“火车”一样难以实现,反而是能真切改变生活增强国力的东西,这可比飞机火车的图纸要更吸引人啊!
天幕前,那被父亲揍了一巴掌的小孩儿翘鼻子:“这不就是咱们的地么,怎么不是了?”
小仙童是拿他们的东西给“古人”看呢,他们是先进的,怎么就不用被播出去了!
李晓诗的解说很仔细,也很慢。
因为她也是第一次亲手去摸犁这种东西,不说现代基本不用这些了,就算用,她一个初中学生,那里会有机会来做这些体力活?
所以她也有个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幕前的一些人甚至比她熟悉得还要快些,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要用这个的。
等她解说完曲辕犁,天幕前对这种犁有需求的人、上至秦皇汉武等皇帝下至最普通的农民老百姓,也都差不多明白完了。
接下来,李晓诗又带大家去着重了解了一下用于灌溉的筒车,又是好一通折腾。
等她离开农业区,重新站在唐长安城中时,身上已经哪哪都是土了,看起来灰扑扑的。
简单在街市边上洗了把脸,李晓诗重新扬起笑脸,在人来人往的唐长安城中冲镜头扬了扬拳头。
“好啦,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的体现我们已经看过了,接下来就去看看其他方面的吧!小诗导游要带大家去游玩唐朝的长安城了,请大家坐稳扶好,紧跟导游脚步哦——”
身上灰扑扑,只有脸蛋干净净的小导游游荡在虚拟数据做成的人群中——即便是按照真实古代人数据量身捏成的NPC,也没有任何人对她身上怪异的服饰过多瞩目,最多只是看两眼,投以一个礼貌友好地微笑。
大唐的长安城,正如先前了解中的那个、和对应这个时代的真实社会一样,繁华、热闹、包容。
李晓诗也不是本地土著,她只能凭着课本上的知识以及自己私下了解的那一点,去努力地为观众们介绍,怎么算是一个坊,那里是东市,是做什么的,哪里又是西市,又是做什么的。
她也不能摇个本地人上来给她当导游,因为这里是虚拟的,综合了从贞观到开元的所有元素,本地人到这儿来也得迷路。
“大家看到了吧?唐朝的这个商业是非常繁荣的,像是长安城这种规模的城市,俨然已经是世界级的大都市了……看,这里的布局其实都是很整齐的,其实还是对称的,真的是严丝合缝工整宽敞——”
李晓诗在人群中东钻西钻,嘴里还在不停介绍:“刚刚咱们也看到了,那些店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那些丝织品、颜色很漂亮的蜀锦,就是在唐朝时候闻名于全国、又逐渐传到全世界的——”
“还有那个青瓷,是不是很好看?其实唐朝闻名的是越青邢白,说的是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是天下瓷器双绝!如冰似玉的青和类雪似银的白瓷,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能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双绝,真的太漂亮啦。不过据说还有一种是皇宫专用的,叫秘色瓷,但这种瓷后来在大唐战乱时失传了,导致后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只存在于记载里的秘色瓷长什么样,直到后来从墓葬中出土了,大家才见到传说中‘秘色瓷’的真面目——哎呀,唐三彩!”
李晓诗挤出人堆,到一家临街的店铺中站住了脚。
她面前的店铺货架上正陈列着许多造型精致颜色漂亮的彩偶。
“这个这个,这个被我们称为唐三彩!因为很漂亮,后世有很多仿制的,还有人拿来和清代的彩色瓷器做对比的。但是大家要明确的是,唐三彩不是瓷器,是陶器哦!”
差不多把书上提到的手工业商品都介绍了一下,李晓诗才离开繁华的街道,走到人少的巷道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起了弹幕。
“额……想看清代的彩瓷?”
李晓诗迟滞了一瞬。
但这似乎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毕竟她在虚拟空间门里,和0022说一声,就能给她搞一个出来。
但是吧……
李晓诗又看了看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这可是李世民想看哎……
犹豫犹豫又犹豫,李晓诗还是点了点头。
“嗯,好,那就给大家展示一下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的一些吧。”
清。
听到要展示清代的彩瓷,乾隆顿时来了兴致。
原以为说到清还要很久呢,没想到还总能在之前提到大清——虽然那个什么给无字碑盖章贬值的说法太不尊重人了,但没关系,瓷器这方面,大清还能输了不成?
这可是多了千年的发展呢,别的不说,就这工艺上,唐朝还能越过大清去?
不止李世民和乾隆在等,嬴政对这个也很有兴趣。
虽然知道了后人调侃他是“手办狂魔”,但兵马俑也确实是按照他的审美来的,能烧陶俑,当然就也可以看看怎么来烧点颜色能保存久一点的彩陶,这个应该不是很难达到的吧?
大秦的彩陶流传下去听说都成原色了,那唐三彩这种颜色艳丽的,是不是颜色能持久一点?
大的陪葬陵不修了,那到时候可以少搞一点,弄个小规模的——如果有穿着彩色战铠的士兵和彩色战车,岂不是……咳,很那个?
涉及到了个人兴趣,始皇帝陛下也很专注。
万万万众瞩目中,李晓诗怀里浅白色的光芒闪过。
然后嘛,一个大大的瓶子出现了。
那是个细颈大肚的双耳瓶,瓶肚镂空,上下皆是黄底彩花,看起来色彩极其……呃,一时找不出形容词。
乾隆得意洋洋。
粉彩镂空转心瓶,还是最能代表大清瓷器的基础配色,很好,作为第一件拿出来让人瞻仰的作品——很合适。
嬴政不动声色移开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