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珰
然后和天幕互动,吐出几个字:“……重文轻武。”
这是天幕给出的概括,他拿来一用。
看到赵匡胤亲自回答,李晓诗微怔,旋即点头,“是的,是重文轻武、之后是重文抑武,所以宋朝的皇帝对于‘武’,是有着深深的忌惮的——”
“在种师道率军赶到开封之后,宋钦宗想的不是趁机拿下金军,而是想办法限制种师道和李纲的权利、他担心,他怕,他怕这两位将军合力……”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蠢货。”
怕合力什么?
怕他俩合力掀翻你们“大送”?
醒醒吧。
没他俩你们宋不是早就没了吗,还能让你有命在这儿唧唧歪歪?
他转向自己的儿子们,发现朱棣也在翻白眼。
朱元璋:……
学谁呢,怎么看着这么欠揍?
“宋钦宗和他爹一样,也力排众议、一意孤行,拒绝接受李纲坚壁清野步步压缩、趁金军连日战斗又远途跋涉疲惫不堪的时候痛击对方的建议,也不接受李纲趁金军撤退尾随追击一举痛歼对方的提议,坚决从速地和金军签订了条约,送对方安然离开了宋朝领土。”
南宋的某处牢狱中,岳飞拖着身体靠坐在潮湿肮脏的墙边,双眼锁在面前悬浮着的小天幕上。
昏暗的牢房中,天幕的莹莹光亮映在他脸上,照出了脏污不堪难显本来面目的脸,却衬得那双眼眸愈发有神。
但此刻,那有神刚毅的眼中,却渗着深深的哀痛。
宋……开封……
故土,故国。
还有——
……金。
“而金人返回后,宋徽宗也回到了开封。父子二人觉得万事大吉,尘埃落定,又一次把千里奔袭救国于水火的主战派及将领赶出了朝廷。”
“但,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
“女真人从灭辽到围开封,只花了不到三百天的时间。而这次虽然回归离去,却带回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那离他们下一次的到来,又会隔多久呢?”
一头已经尝到了肉香气息的饿狼,在成功咬下羊身上的一块肉后,他是会就此餮足、还是会更为饥饿……想要将这种“美味”全部纳入巢穴?
这几乎是不用想的。
“公元1125年秋,宋金第一次开封之战。而第二次开封之战,仅仅在一年之后。”
李晓诗声音徐徐,诉说着让人触目惊心的内容。
“公元1126年冬,金又来了。”
赵匡胤又灌下一杯茶,他这会儿情绪安定了很多,因为在思考。
所谓的“重文轻武”,虽有后患,且后患他也听了不少,但说实话,时至今日,赵匡胤依然没有下定决心更改这个核心政策,只是在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因为无论如何,这对于他、对于宋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
但现在,头一次,他心中生出了怀疑。
他开始犹豫,开始问,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不说跟秦朝或者唐朝比了,如果宋朝的武将、地位能稍微高那么一点,皇帝们不要这样轻视……那宋还会到这样的地步么?
还会像一只无力、却肥美的羔羊一样,只能等待着被宰杀么?!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课
“那么女真人的又一次到来,和宋之间、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李晓诗没有继续说下去,提前使用系统制作好的课件视频素材适时出现,正在她身后播放着。
画面上,听闻金军南下的消息,宋徽宗又一次想要逃跑,但这次宋钦宗没让他爹如愿,而是直接派人把他“软禁”起来了。
大宋境内,女真骑兵来势汹汹,所过之处一片炼狱。
朝堂之上,一群官袍大臣们在叽叽喳喳,争论不休。
种种声音窸窸窣窣、只听着就让人不愉快,看得天幕前的观众们眉头紧蹙。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宋钦宗会和上次一样、忙不迭立刻投降的时候,却见赵桓把主和派的声音压了下去。
他要打。
他下令让各地的军队前来开封救援,准备和开封城内的禁军一起,对金军来个合围之势——
尽管赵桓的初衷可能是想要用胜仗证明自己,让朝廷内外对宋徽宗还抱有想法、对他轻视的大臣们正视他,但仅仅从这个决定看,本该惶恐不安的百姓们就镇定了许多。
皇帝都没跑呢,他们怕什么?
观众们很吃惊,以为他是转了性子,可天幕上画面转变,变到了一座……被血和尸骨铺满的城池。
太原。
李晓诗解说的声音响起:“上一次的和谈中,太原被宋钦宗割让给了金国。”
“但太原守军却不依,他们甚至违抗了皇帝的命令,也要坚守城池。”
“二百多天,从冬天撑到了下一个深秋,孤立无援的太原守军全员死战、誓要为大宋守住国门和疆土——自古就是国之重镇的太原,拥有着绝对重要的军事意义,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对的。太原一旦失守,敌军就能一路畅通南下抵达潼关,潼关的重要性我们在过去已经强调很多次了,它是关中平原的门户。而在宋朝,唯一能打的军队、西北军,就在关中地区。如果这个地方被金军拿下,那这支精锐军队,将没有任何办法去接应开封。”
“当时的太原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是守城的将领多次对宋钦宗上书申述太原的重要性却被保守派污蔑为想要据城自封、是皇帝和大臣都劝太原快快投降归顺金人,但太原守将和军民,硬是抗命然后以身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撑过去了这么久,延缓了金军的步伐——太原城被攻下后,里边的将士们尸体各个骨瘦如柴,他们身边的,是充当食物的草根、树皮、软甲。”
多么熟悉的故事啊。
仿佛睢阳之战再次重现了一样。
无人支援,无人管顾。
但守城的将和军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守着的这块地有多么重要,他们用生命用血肉、用尽一切努力,想要挽救这个即将倾颓岌岌可危的江山、挽救连统治者都没有放在心上的偌大社稷。
被贺兰进明支援救下的张巡此刻看着天幕,看着天幕上太原城那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泪流满面。
李晓诗:“潼关陷落,西北军彻底被堵死,无法救援开封,金人合兵,把开封城团团围住、围死了。”
天幕上,宋朝皇宫中,赵桓终于第一次开始后悔。
后悔把太原给了金。
后悔没有听从种师道的建议。
——在收到金人南下的消息时,种师道曾建议皇帝,要么上下齐心严阵以待、力抗金人;要么让皇帝迁往长安、暂避金人锋芒。
可皇帝他只想着证明自己,并没有采纳建议,且执意召种师道速速回京。
种师道恨铁不成钢,急火攻心,无奈病死。
赵桓悔啊。
但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什么也改变不了。
画面上,赵桓依旧日日会登上城楼和军民一起吃最普通的粮食,依旧会日日亲临鼓舞士气,但他却改变不了朝中越来越大的声音。
之前被压下去的主和派,声音一日比一日大。
“女真人不就是要钱吗?给他们!”
“投降求和才是上策啊陛下!”
“金人来势凶猛,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过呢,如果不投降,等他们打进来……”
“这怎么能打赢,会激怒对方的!”
“……”
尉迟敬德啐出一口:“这种要是放在军队里,就该拉去砍了——!”
大敌当前,还要在这里动摇军心,就是该死。
该死吗?
该死。但死了吗?
没有。
赵匡胤闭了闭眼,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之感逐渐在心上蔓延开来,缓缓吐出几个字,艰难、沙哑:“……不杀,言官。”
不知道是说给谁听,也可能只是说给他自己听。
是,这是他自己定下的政策。
多可笑啊。
自己定下的政策,后代不仅仅没有违背,而且履行落实的一代比一代好,但结果呢?
结果是自食恶果。
李晓诗道:“宋朝初期定下的不杀言官的政策,在这种时候依然有效。加上皇帝也从来不限制官员们发表意见,于是随着情况越发艰难,朝中主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压都压不住,搅得人心惶惶,完全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大敌当前时该有的团结一心——而且文官嘴巴多厉害呀,当时的朝廷上下,被越来越多他们的声音占据,大家似乎都真的认为,投降是最为合适的选择、最好的结果。”
赵桓无疑是不想降的。
一开始就说了,他想证明自己,想让朝廷大臣们认可他、而不是那个关键时候逃跑禅位的爹,他还想建功立业、守住江山,让祖宗们也认可他。
所以画面之上显示出的,是他每天每天都在催促。
在催促,在疑问:西北的大军被堵住,过不来,那南方各地的呢?为什么还不来开封勤王保驾?
“唉。”李晓诗摇头,“开封是注定等不到这些勤王军的。因为在开战前,那些南边的各路军队,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朝中、受到宋钦宗重用的主和派官员们的命令——命令他们不许前进,留守当地。”
“这是这些官员们假借皇帝名义发出的命令,他们担心勤王军的到来会激怒金人、会影响和谈的顺利,会让金人觉得、宋没有诚意。”
张飞一拳砸到案桌上,怒道:“这是想叛国?!”
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和想让皇帝去死、想送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
他们真的不是金人的奸细吗?
“这他娘的,听他们的?这不直接砍了来下诏的带军去清君侧??”
关羽捋着胡子,没有说话,看了眼刘备。
刘备忧虑满面,只缓缓摇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要知道,那个朝代,和以往的……都不大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