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89章

作者:丁珰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但他劝不出不要北伐的话,也劝不出让诸葛亮少做些事的话。

  之前天幕说了,相父多半是累死的。

  但益州现状,相父如果休息了,又有谁能依靠?父皇去世时可是让他听相父的话的。

  诸葛亮回以安抚地一笑,把重重忧思都放到了心底最深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可即便如此,又怎么能不出师呢?

  天幕曾经显示,姜维会接过他北伐的大旗,继承他的遗志。

  但内呢?

  伯约北上,陛下却已降邓艾,足见内部已经混乱到什么地步。怕是连一个有力的主战的声音都没有了罢?

  蜀地易守难攻,本就为难啃的骨头,最终却比江东还要更早灭亡。

  可他虽然知道了未来,却始终看不破命运。

  待他死后,这先主所托付的一切……又会如何走向那既定的灭亡?

  刘禅却已经下定了决心:“相父,还请多教我一些吧,你少做些事,多休息休息,按照那个小仙童说的法子,多‘养生’,我会尽量多看些奏折的……!”

  诸葛亮回神,哭笑不得,心中却好似被春雨漫过,丝丝破土的愁绪温和、又熨帖地被抚平。

  他有些欣慰,面含笑意:“陛下愿意学,自然是好的。臣愿倾尽毕生所学,都授与陛下。”

  天幕上,李晓诗的声音依旧清晰:“赤壁之战后,曹操去经营关中,一扫北方;刘备占据地盘后,又向西南发展,拿下了川蜀;孙权则一边把统治范围往东南扩张,一边去抢夺吞并刘备的一些势力。”

  “220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再过了一年,孙权称了吴王,暂且没称帝,到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时期,曹魏一直很注重农业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垦辟荒野;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往海外贸易方向发展;蜀汉则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说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已经结束了,但李晓诗要补充的内容还没有结束。

  “在三国以后的朝代,许多人都很推崇刘备政权,都在猜测,如果刘备能够一统天下,他这样的仁德之君,那华夏是不是就会不一样。百姓们是不是可以过得更好一点,因为刘备是即便逃命也要带上百姓们一起逃的主公。所以无数人都祈求过让刘备一统,兴复汉室,重现汉室荣光。”

  “这并不难理解,没有百姓会不喜欢这种君王的。可以说,刘备的经历,刘备的政权,正是大汉朝最后的风骨,最后的脊梁。”

  “后世每一个混乱的朝代,人民们心中都在渴求一个像刘备、想季汉这样的政权出现。”

  百姓们都点头。

  刘彻唏嘘摇头。

  啧,刘备要是真的统一了天下,那刘姓可能真的要被神话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不就彻底被坐实了?

  刘家的江山几次濒危,几次都被救回来,那以后怕是谁想篡权都得给自己先搭上刘氏的关系、或者给自己先改个姓说是汉室宗亲了。

  说不定还会多几个“我是汉武帝他远房亲戚”呢。

  那之后天下就都是汉,西汉东汉之后,季汉蜀汉,之后的朝代好意思不说自己是汉吗?

  老天可在上边看着呢,说话悠着点。

  就算是他这种不信这一套“君权神授”的,想造反的时候怕是也不得不信,总得给自己安个正当的名头才是,就跟那谁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道理。

  正统嘛。

  要不是到后期那么多的势力差不多被消灭完了,就这称帝的举动,谁称谁被打,众矢之的。

  可惜啊。

  李晓诗却面色凝重起来。

  这种表情放在她脸上很是不协调,但见她故作老成多了、而且经过那长长的旅途,朝昔相伴中、她性格也确实成熟了不少。众人没觉得太违和,有时候看她露出成熟一面反而还有种欣慰。

  只听李晓诗道:“为什么后世许多人会推崇仁德之君、又为什么会想要刘备一统呢?”

  “明明都是乱世,人们对其他乱世深恶痛绝,对三国却并没有那样抵制,原因在于三国的英雄和事迹太多。虽然一提起三国就知道是个豪杰辈出的时代,但想穿越回去的却没几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她摇头:“曹操的《蒿里行》曾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不是多高深的诗句,连我没学过都可以看出诗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东汉末年,人口减少,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从黄巾起义、董卓乱政,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数次北伐,以及我们并没有说到但在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期内却真实存在的无数大小战争中,除了主角的英雄,那些‘拥兵二十万’、‘精兵五万’、‘淹死烧死若干’、‘大败’、‘失败’的,是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生命。从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到晋灭吴一统,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华夏大地的战争比战国时甚至要更频繁。”

  随着读得多、讲得多、看得多,李晓诗也越来越能从平淡的文字中看出更多隐藏在其中的内容,就好比她亲自去走的那一趟丝绸之路,其中艰辛困苦,也远不是书上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

  现在,她能够看到,这些在英雄赞歌中充当背景板的数字们,他们是乱世中微不足道、却又真实存在的人。

  不是影视剧拍摄中可以反复聘请的群众演员、也不是他们通过系统玩游戏时候的虚拟数据,那都是只有一次、消失就不会再回来的生命。

  都说秦二世到西汉初期人口锐减,三国时候完全不遑多让。

  李晓诗实实在在叹了口气:“据统计,华夏的总人口,在这将近一百年间,从五千六百多万,变成了不到两千万。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

  她话音才落下,天幕前,就有许多人被骇在了当场。

  这么多的损失?!

  李世民长长叹息:“受苦的永远都是百姓啊。”

  而不止这些,他们这些后世的人还知道,在三国之后,很快、华夏又会迎来另一个乱世。

  另一个几乎让汉人灭族的乱世。

  李晓诗:“如果一个将军没有兵,那么他有再多的计谋,又能怎么去打呢?所以,英雄事迹值得被传唱,被铭记,但我们大家同样不能忘记是什么在供养这些英雄们。”

  李晓诗觉得,如果是她哥在这儿,一定会大惊失色,觉得他妹妹像是变了一个人。

  但没有办法,她也很想像曾经那样,什么也看不懂,但现在不一样了。

  她真的会忍不住去思考更多。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对她到底是不是好事。

  李晓诗抿抿唇,自作主张地落了句主观评价:“总之,我想说的是,可以称赞英雄……但乱世不应该被推崇。”

  希望古代的观众们,不会有人因为英雄情结就去盲目吹捧、渴望乱世。

  这话不应该从她这个幼稚鬼口中说出来吗?

  或许吧。

  “这次的课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第62章 第六十二课 斗富

  这一整个单元, 怕是都没有什么安定祥和的时候。

  在当初预习翻过这单元的课的时候,李晓诗就有这么个觉悟了, 但仍然没想到,在真正学习时,那字里行间的颠沛流离还是让她有点难受。

  只听老师讲的内容,两晋的这些事,就已经远比她想象中的要更过火了。

  “大家好,我们这次要了解的是第十七课。”

  又一周过去,李晓诗再一次坐在镜头前,向着大家打招呼,念出了这一次课的题目:“——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在她念出这个标题后的数十秒中,天幕前三国西晋之后的后世朝代, 一片寂静。

  元清本就是少数民族政权, 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只稍稍若有所思了片刻, 旋即了然。

  唐宋却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尤以唐朝为甚。

  西晋的短暂统一, 历史上确实是这样的。

  但导致西晋统一的胡人乱华、祸乱华夏,那么久的割据和混乱, 那么长久的战争和灾难,难道不应该拿出来和这一内容放到同一“课”里去说吗?

  为什么这里会多出一个“北方各民族内迁”?

  ……等等。

  房玄龄与杜如晦交换了一个眼神, 看清对方的眸中的猜测, 都觉得有点不可置信——这简直算得上荒谬了。

  在他们陛下的授意中, 大唐一直在着手编撰《晋书》,而房玄龄更是身为监修,和褚遂良他们一起参与到了晋书的重修中,所以对这段的过往可谓很熟悉。

  西晋确实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和“北方各族内迁”对上的事……但,这样的“等量代换”、分换其中含义, 真的合理吗?

  李世民又岂会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他有些复杂地摇摇头:“从李晓诗的言论就能看出,后世一定是各族共治,民族交融。有这样的前提,又怎么能出现破坏团结的言论和事情出现?想必定是为了教习少年人,不愿让‘汉族’少年心中生出对‘少数民族’的不满,也不愿让少数民族的少年对汉人生出疏远。”

  身为统治者,他很容易便理解了这种情况。

  掩盖血罪,粉饰和平。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不该,但如果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譬如……所需,一种手段而已,那确实是“合理”的。

  下方众臣俱也都叹息。

  是合理的,只是未免有些苦了那些沦为“各族融合”中燃料和牺牲品的、数不尽的生命。

  李晓诗浑然未觉各个位面的这份沉默,她做开场道:“西晋结束三国分裂,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这是因为什么?”

  “魏晋时期,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汉。

  一众老刘家皇帝们皱起了眉。

  不是说匈奴的问题在东汉就彻底消灭了吗,怎么到了晋还有匈奴?

  曹操也很费解。

  东汉末年纷争混乱,各种西凉人胡人都曾加入这个乱世的争雄中,像马超不就是号称“西凉锦马超”么,还有董卓那些军队、公孙瓒那些人,而且就连他曹军中也有不少。

  曹操按揉着额边的穴位,思索着。

  匈奴人之前想在中原作乱,被他在河水地域逮住一顿揍,后来虽然收了匈奴人到手下,但地位比东汉这些人觐见汉室归降时低了不止一点半点,又各方面严加管控,按理应该翻不起什么风浪的才对。

  可李晓诗之前提到过一个词,“各民族政权分立”。

  难道之后匈奴人也在中原兴风作浪,建立起了独立政权?

  李晓诗:“这节课同样要分成三个部分来讲,分别是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她没有停顿,继续说道:“在三国后期,虽然还是三国鼎立,但逐渐发展下来,不管是兵力还是人口,魏国的实力都是最强的。而因为种种原因,吴蜀则日益衰落。后来,在姜维依然在北伐时,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灭了蜀国,从此天下就只有魏吴了。”

  “在魏国,除了我们之前说到的荀彧啊荀攸啊郭嘉啊贾诩啊这些人,还有一个人是很厉害的,也就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虽然没有怎么得到曹操的看重,但司马懿支持曹丕拥立曹丕,在曹丕称帝的路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所以很受曹丕器重。再加上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啊等等事情,导致他在魏国的权利日益增大。曹丕死后,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辅佐新上任的曹睿。后来曹睿也死了,仿佛中了东汉末年皇帝的诅咒一样,然后司马懿又成了托孤大臣。”

  “这样的待遇中,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在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又相继专权,在这时,魏国的皇帝已经和傀儡没什么区别了。司马家的人全权摄政,只差没称帝了。这也就是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