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39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运送材料的板车一趟又一趟地跑过。

  三人走在平整的官道上,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叔侄女三人边走边聊,主要是聊如今坞堡的情况。

  卫明泽道:“五娘估计还不知,前些日子春季种下的粮食全都成熟,族里之前组织人收割,产量还不错,比祖田产量还高一点。”

  卫曦音问道:“产量不错?那是多少?”

  卫明泽闪过一丝笑意,“粟亩产近一钟,大豆二石八斗,绿豆少了些,亩产一石二斗,其余种下去的菜种子生长期有快有慢,每日公厨都在派人采摘,倒是不好计算。”

  卫曦音咋舌,这才只高那么一点点?

  一旁的卫明渊也十分惊讶,没想到才开垦出来的望天田居然有如此产量。

  要知道一钟是六石四斗,一石为一百二十斤,近一钟不是超过了一千斤?

  不过卫曦音很快明白过来,“咱们这是靠天吃饭,沾了春季植物生长迅速的光,只怕后面很难出现如此产量。”

  “是这个理。”卫明泽道,“大家也是这样认为,但若是普通人家能分得一亩田,在春季各种下菽粟、菜种子,足够撑过全年。”

  “就是现在良田不好找,百姓走遍整个灵县,也没发现几片能用的田地。”沿边河水污染,丧尸四处游走,除了一些半山腰或偏僻地的些许农田,剩下的田地全部没法再耕种。

  乌鸦山上地势不平,可开垦的地方不多,灵县境内能开垦的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

  而随着卫家军率领人回来,又带回一些幸存者,坞堡的人口已达到一万八,现在僧多粥少,人多地盘又少了,那一点农田根本不够分。

  卫曦音闻言瞥了一眼神色淡然的三叔伯,斟酌开口,“既然如此,我们就需扩大地盘,将绎幕县的地盘圈过来。”

  “主要是靠近那边的乌鸦山脉,以及一些偏僻附近无村庄的农田。”扩张则需要人,不仅是建设的劳动力,清理周边怪物的部曲,更需要驻守巡视之人。

  这么多张嘴需要养活,亩产量确实提高了,但没有种地的田,春季产量再高又有何用。

  卫明渊明白她的意思,“确实是该如此,明日就让卫家军听从族里调遣,出来干活。”

  见三叔伯如此上道,卫曦音冲他一笑,“扩张的事不急,先将灵县内的事全部安排妥当,再说如今到干旱季节,田地就算开垦出来也来不及了。”

  说着她转头看向卫明泽,“对了七叔伯,那收割之后地里可有再种上粮食?”

  卫明泽苦笑,“当然种了,但眼下山上泉水断流,没有水源灌田,看样子别说收成,就连庄稼能否存活都是问题。”

  卫曦音思索片刻,提议道:“要不现在就开始搭棚吧,反正冬季能用上。”

  她记得上一年根本没有秋季,夏季之后直接步入寒冬。

  想到冬季的寒冷,他们应该尽早做准备。

  “不过现在的棚四面不需要封住,主要用来遮挡阳光,可移植一些大树到田地边上,也能起到遮阳的作用。”毕竟山上温度要低一些,避免太阳光直射就成。

  卫明泽应道:“行,等回去之后我与你叔伯们商讨一下。”

  谈话间几人已经走到县城门口。

  驻守城门的张七连忙行礼,“见过女郎、三老爷、七老爷。”

  按理说卫曦音是小辈,但护卫们行礼却是将她排在前面。

  两位叔伯没有丝毫不愉,点头示意。

  跟在他们身后的一车车粮食运进县城,送往县城的公厨,因卫家军驻守在此,族里今日需要运过来的粮食将近五千石。

  卫明泽目光盯着那些粮食,又道:“关于地宫的存粮还未与五娘提过,今年收上来的新粮,粟和大豆产量总共是六千多石,除了给族长与三族老留了些外,其余已经存进地宫,坞堡众人依旧吃的粮仓内的陈粮。”

  卫曦音明白他的意思。

  粮食也有保质期,避免地宫的那些粮食坏掉,自然要先将陈粮消耗掉。

  她可没忘记粮仓内还剩有两万石粮,已经派人前去搬运。

  但现在坞堡的人口已达一万八,就算一人每月食用1-2斗粮,每个月光吃掉的粮食总和都要八千多石,再加上有些岗位还会额外发粮,按一月消耗一万石来算,剩下那些粮食仅仅能支撑两年多。

  还是这两年不再收纳幸存者的前提下。

  所以他们必须在两年内,让亩产量的数量赶上消耗的速度才行。

  不然往后的日子怪物持续变强,天气愈发严峻,只怕会越来越难熬。

第196章 纯属巧合

  “我先去一趟公厨,将粮食存放妥当。”卫明泽很忙,带着人先行一步,他等会儿还要去给卫家军登记户籍。

  卫曦音与卫明渊站在城外,等粮车先行,之后才一道进入县城。

  灵县不是治所,只有两道城门,位于东西两个方向。

  面对坞堡这边的是东城门。

  进来后,首先映入眼帘地是门口左侧新建的一处营地,外面一圈圈的围墙,地盘从外面瞧着极大,至少是坞堡营地的三倍大。

  营地外面有卫家军值守,见到将军过来,赶紧上前行礼。

  “见过将军。”士兵想了想,又向卫曦音行礼道,“见过女郎。”

  卫明渊淡淡嗯了一声,他微眯着眼,打量空荡荡的县城。

  从门口进来一条笔直平整的道路望不到头,两侧房屋全部化为废墟,除了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瞧不出原样。

  各处都有人忙碌的身影,所有废弃的材料,分类运送到不同地放置。

  房屋的那些旧石材与瓦片,接着使用在之后的各处作坊建造之中,而敲掉的老木材被统一堆放到几间大仓库内,留着冬季时当柴火烧。

  可谓一点都没浪费。

  卫明渊习惯性将手放向腰侧,却发现那里空空如也,他顿了顿,询问道:“五娘想用县城来做什么?”

  “造作坊。”卫曦音没瞒着他,“建立民生产业,我们需要做到自给自足,打造出整个民生保障体系,为以后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自从干旱显现,她现在都在想要不要建一个蓄水厂。

  卫明渊神色立刻变得复杂,没想到侄女如此能干,外面还在挣扎求生,她已经开始为将来做打算。

  难怪族长会不顾性别,选择了她……

  他半晌点头问道:“比如?”

  卫曦音回道:“比如布坊,春季时植物生长加速生长,制作麻衣的野草苎麻满地都是,还有棉花,族里那会儿趁机屯了不少,日后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布匹。”

  “又比如瓷器,我们可以自己开窑烧制,还有木制器具、竹编手艺、提炼油、开采盐矿、打造兵器等……实在太多,侄女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她一边说话,视线时不时看向县城营地方向。

  十方教抓到的两人关在里面,此事关乎到日后翼州安稳。

  卫明渊注意到她的视线,跟着一同打量新建成的军营,“五娘是想进去看看?”

  卫曦音想了想,将之前十方教出现在清河郡的事说给他听。

  她话语简言意骇,“十方教利用灾难行不轨之事,大肆招收信徒,他们出现在翼州各地,针对世家,恐怕图谋不小。”

  就是不知是有何目的。

  卫明渊闻言面若寒霜,他声音冷冽,“当初路过魏郡,原以为只是无意间捣毁的一处邪教,却没想到这背后还有人。”

  竟然还曾出现在清河郡,杀掉不少族人族亲。

  他眸底瞬间泛起杀意。

  当初在魏郡邺县。

  石乐率兵包围别庄。

  十方教信徒都是些乌合之众,在三千卫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他们从发起进攻,到攻破整个庄子,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眼见别庄攻破。

  几名极其忠心的教徒护着六方道人,以及那名小白脸想跑。

  石乐带兵追击,将人抓住后捆得严严实实。

  “石副将进行过严刑拷问,底下信徒一问三不知,抓到的两人嘴极其硬,至今什么都不肯招。”卫明渊道。

  别庄里被关押的世家子弟,被十方教杀得没剩几个,剩下的人自疫病出现后从未离开过别庄,也是一问三不知。

  正因为如此,他才将那两人押往坞堡。

  原本大家都没在意,石乐还曾提议现在粮食珍贵,干脆将人直接杀掉,他谨慎起见,并没有立刻同意。

  却没想到误打误撞,将人递到了侄女跟前。

  卫明渊转头看向一旁卫家军,沉声吩咐道:“去坞堡通知石副将过来,对那二人加以用刑,定要问出背后主使之人。”

  “是。”士兵连忙跑出城,往坞堡的方向去。

  卫明渊转头看向卫曦音,缓和了语气,“五娘且安心,此事叔伯定会调查个水落石出。”

  “侄女省的。”交给三叔伯最为合适。

  不过她又感到有些奇怪,凉州在西北,叔伯们从豫州进入翼州,是从北面回来,而魏郡在翼州东面。

  叔伯们怎么会出现在魏郡。

  下一刻。

  她在心底庆幸,幸好自己忍住了没问出声。

  因为接下来卫明渊便说道:“之所以抓到十方教之人,纯属巧合。”

  他以为侄女并不知情,向她解释清河郡边境情况,“卫家军曾在常山郡九门县,发现大量从清河郡跑出的怪物,不敢从旁穿过,不得已临时转道去往魏郡。”

  卫曦音:“………”只要我不说,你们就不知道。

  正说着话,收到消息的卫凌从军营跑出来。

  卫凌向父亲行礼后,转头挠着脑袋问道:“五堂姐是来找我的?”他还记着五堂姐说来县城找他有事。

  卫曦音:“………”好想说不用了,你爹已经全告诉我了。

  想归这样想,她还是随意扯个话题,问道:“军营如何?你们的人可有安顿好?”

  “挺好的,里面很大,九叔伯说是按照五千规模建造的,咱们的人住着很宽敞。”卫凌老实回道:“士兵们总算有个安稳的落脚地了,今个儿大家还可以休息一日,等七叔伯过来登记好户籍,然后发放粮食………”

  说是粮食,其实就是木牌。

  灵县的公厨今日开始投入使用,这些卫家军没有家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并没有给他们发送多余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