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41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夏季漫长,那些水是以备不时之需,加上随着气候越来越炎热,即便水池在山里,又盖着盖子遮挡,但水池里的水还是会蒸发的。

  “一些山洞里有深潭,那些地方常年不见阳光,储水量惊人,只要找到一处,坞堡这个夏季的水就不愁了。”

  卫曦音道,“卫家军具备野外生存技巧,再派点本地部曲领路,寻找水源的事交给他们便是。”

  卫廷点头,“堂妹有所不知,咱们这里往年挨着河边,从没缺过水,之前明镜堂就问过族人与百姓附近哪有水潭,跑了好几个地方,几乎要么被污染,要么已经见底。”

  “这事交给卫家军,想来三叔伯应该不会拒绝。”

  两人就站在熔炉边上说话,随着熔炉里炙热的火越烧越旺,堂兄妹俩不得不退远一些。

  屋子里的温度持续上升,渐渐地,一股燥意涌上心头,额头渐渐冒出汗珠。

  出来已经有一会儿。

  卫曦音抱着的小冰壶里的冰已经融化,她将表面的麻布打开,“不过就算再缺水,用冰的水可不能省,铁匠铺就这些人,不然到时候中暑可就麻烦了。”

  她扭头吩咐一旁的学徒,“去打几盆水来,顺便拿点硝石过来。”

  学徒连忙应着,抱着木盆小跑去对面库房的水池里舀水。

  卫廷挑了挑眉,“堂妹是想现在制冰?”

  卫曦音承认,“对,其实这个很简单,而且冰融化之后还可以反复利用,用不了多少水。”

  学徒跑了两三趟,很快端着几盆水进来。

  一群人瞠目结舌地在一旁看着她操作,只见盆里的水慢慢凝结成冰,木盆散发着丝丝寒气,周围瞬间感受到一些凉意。

  卫廷愣住,“这么简单?”

  卫曦音面不改色,“就这么简单,但所用硝石数量不菲,如果程青没有找到硝石矿,坞堡现在也不敢这么奢侈。”

  “至于坞堡的铁匠铺,温度太高,没法放冰,可在对面的瓷器铺放上冰盆,让大家轮流出来休息,等这边修好后再重新进行改造。”

  她将自己的小冰壶递给学徒,将冰敲碎灌满。

  直到重新抱着这个冰坨子,她才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夏季可真是难熬啊。

  “对了,铁匠铺又招到铁匠的事堂妹还不知晓吧,差点忘了告诉你。”卫廷盯着刚进来的铁匠,才想起这事。

  卫曦音摆了摆手,“我和三叔伯先前去过铁匠铺才过来的,贾师傅已经跟我说了,我来也是想跟堂兄商量护具缺口的事。”

  “不过眼下看来,堂兄已经将难题解决,只需等第二批矿石运送回来。”

  不远处,放在盆里的模具已经从水里捞出,打开模具后,二十个成型的枪头出现在众人眼前。

  铁匠将枪头放在台面上固定好,二十名学徒开始进行打磨抛光,将尖锐的顶端开锋。

  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二十个新制的枪头就做好,统一放在靠墙的架子上。

  卫曦音感到非常满意,她又在屋子里待了会,才提出告辞。

  卫廷还要去盯隔壁屋的熔炉,便将她送到门口。

  临走时。

  卫曦音脚步忽然顿住,问道:“对了,廷堂兄最近可有见到芮安?”

  “没有,褚先生不是让芮安留在研究所帮忙么,我这月余都没回去过。” 卫廷一头雾水,“五堂妹问这个做什么?”

  卫曦音嘴角微翘,露出意味不明地微笑,“没什么,廷堂兄哪天遇上了便知。”

  搞了半天,还没发现呢。

  真想看看堂兄到时候的表情。

  卫曦音一脸狭促地抱着小冰壶离开。

  不明情况的卫廷待在原地,他倒没想太多,宠溺地对着五堂妹离开的方向摇了摇头,便将此事抛之脑后,又进去忙了。

  城里许多房屋才刚拆除不久,废墟成山得堆在地上,不少百姓推着板车,将废弃的材料拉走。

  太阳晒得人抬不起头,大家埋头干活,好多人都没发现女郎从身边走过。

第199章 挑选管事

  卫曦音去了县衙,想找九叔伯询问一下规划县城的事儿。

  衙门被重新修缮过,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却灰扑扑的,积起厚厚的一层灰。

  城里到处都在拆房建房,灰尘实在太大,加上水源紧张,谁有空天天擦,反正也没人在意这些,等全部修好后再做一次大扫除便是。

  卫明宽正准备出去,与进来的卫曦音撞上。

  卫曦音指了指他手里拿的册子,问道:“九叔伯要去哪?”

  “去公厨那边,你七叔伯带着人去了营地登记户籍,让我过去盯着。”卫明宽神色复杂地抬头看了她一眼,“我正有事要找五娘,那便等会儿过去吧。”

  说着他转身折返回去,卫曦音只好跟上。

  衙门很大,后面是灵县县令的居住之所。

  卫明宽带着她七拐八拐,来到一间他们处理庶务的屋子,解释道:“前面灰尘太大,只能将东西先弄到后院来。”

  他又指了指隔壁厢房,“我和你廷堂兄就睡在旁边,这边方便些,天气太热,来回跑有点费劲。”

  卫曦音连忙说道:“辛苦九叔伯与廷堂兄了。”

  卫明宽摆了摆手,拿起手里的册子扇风,“又不用我们亲自动手,这边不愁吃不愁穿的,哪谈得上辛苦。”

  就是热了些,但坞堡也热。

  他回去时才得知有制冰方子。

  卫明泽这次过来将方子拿给了他,嘱咐他先不要外传。

  硝石矿目前开采很慢,仅有程青带着一些新兵在那边开采,他们不仅要运送硝石矿,还需寻找其余制造炸药的原材料。

  就怕方子公布之后,百姓悄悄屯硝石屯水,甚至打山上蓄水池主意,对于管理十分不利,还不如将冰块当做干活的奖励,每隔几日发放一批,顺便激起大家干活的积极性。

  卫明宽拿起案几上的规划图纸,“五娘过来是想问问灵县的改造情况吧?”

  卫曦音点头,“侄女去复阳时,图纸还没出来,还不知道如今这边的进度如何。”

  在她回话期间,卫明宽已经将案上的图纸打开。

  “进度有点慢,一是天气太炎热,现在外出干活的人,明镜堂允许他们干一个时辰歇半个时辰,就怕大伙儿生病,给药材铺增加压力。”

  “二嘛,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外面修建城墙,需先一步将整个灵县圈起来,地界变得安全,才敢趁着夜晚无太阳出来干活。”

  说着卫明宽叹气道:“现在人口虽然有一万八,但除却卫家军、卫氏部曲、做手工活的女眷,还有一些老弱孩童以及坞堡干后勤的人外,实则外面没多少人。”

  运送粮食和开采复阳矿石,共调走三千名百姓,至今未归。

  另五百人是卫曦音这趟回来后,有些人瞧见那些运送矿石的百姓一次性领了好几块竹牌,大家羡慕不已,纷纷报名加入。

  外面虽然危险,但是危险与奖励并存。

  聪明人已经想到,夏季这般难熬,只怕今年的冬季也好不到哪里去,等城墙修好后,不一定会有活干,尽早屯到冬季的存粮才是正事。

  明镜堂没反对,天气恶劣,矿石的事也应早点完成,便又选了千人出去,另五百人是去粮仓运送剩下的那些粮食。

  再加上召集了一批有编织手艺的人去做竹编安全帽。

  别看人口多,算来算去,在外面干活的人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多。而需要圈住灵县四面,再小的县城它的地界也不会太小,起码你真要逛的话,几天都走不完。

  卫曦音盯着图纸,点头道:“慢点就慢点吧,眼下生存最要紧,就像祖父说的,急不来,咱们一步步地按部就班来做便成。”

  卫明宽对她笑道:“该慢的是得慢,但坞堡的纸张库存不够了,所以我将造纸坊最先划分出来,至于铁匠铺的事,是你廷堂兄亲自盯着,我没插手。”

  他指着图纸上的三处说道:“目前就三个地方规划完成,铁匠铺、染坊和造纸坊。”

  这个时代是有造纸工艺的。

  卫曦音还是奶娃的时候,便发现家里人写字用的是纸,而不是竹简。当初她还以为自己胎穿到的是西汉之后,等大了些,通过周围人说话行事与自己看书,才发现是个从未听过的朝代,像魏晋,又不像。

  这里没有魏晋那些名士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文人文士不会纵情山水,也不会过度打扮自己,但一些臭毛病还是相通的。

  应该说无论哪个朝代,处于上层的人都有的通病,自视过高,自命不凡。

  扯远了。

  卫曦音拉回思绪,说道:“应该的。”

  她走近细细观察图纸。

  卫明宽让到一旁,盘腿在蒲团上坐下,“图纸是我让瓦匠按照我想法出的,公厨目前就建造了一个,不过还预留了个位子,留着等日后这边人多了再说。”

  他指着图纸道:“除了两道城门边上的军营,我将整个县城划分出大小不一、一共七十七座作坊,每座作坊编了号,但现在还没确定用途,免得到时候不够用。”

  卫曦音盯着图纸瞧了好一会儿,指着靠近东面军营的一处地盘,“这里用作加工盐吧,等铁矿石开采足够,将龚淳调去继续开采食盐,离军营近点,免得让一些人起了心思。”

  发现的那座盐床还不知有多少存量,这个朝代的盐本就奢侈,就怕日后货币流通起来,有人打盐坊的主意。

  卫明宽拿笔将她的话记下,“日后每个作坊都要选一个管事的,明镜堂的意思,所有作坊必须握在公中手里,管事的最好选咱们的族人。”

  “这是自然。”卫曦音对此没有意见。

  卫明宽点了点头,“那五娘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卫曦音想了想,“不瞒九叔伯,侄女本想让一些女眷来管,开始侄女是想将坞堡的兵器库交给八堂妹,她随时在坞堡里,拿取归库也方便。”

  卫明宽顿了顿,细想片刻,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卫夕柔的事,卫明渊跟族里说了,有五娘与夕柔珠玉在前,女眷们确实不应该拘在坞堡里。

  “女眷来管不是不可以,不过要分产业,叔伯倒不是有偏见,而是术业有专攻。”

  卫曦音笑道:“侄女听叔伯们的,咱们先把造纸坊的管事定下就成。”

  说着卫明宽提笔,在纸上写出造纸坊管事的名字,“明镜堂已经商量过,不过还没来得及拿给族长过目。”

  乌黑的墨汁在纸上晕染开来。

  上面龙飞凤舞三个大字。

  卫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