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349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儿媳见过公爹。”俞氏垂着头上前行礼。

  卫暨背着手站在院子里,深深叹了口气,终究只道:“都平安便好。”似在安慰自己。

  孙女为了让他宽心,早已在信上说明,大郎的腿医官已经诊治过,有望重新站起来。

  卫暨到底是不放心,命下人赶紧请医官过来再看看。

  卫劼对上祖父关切的眼神,“祖父不必担心,孙儿谨遵医嘱,伤口愈合得很好……”

  “好不好医官看过才知道。”卫暨摆了摆手,打断他,“你也不必多想,现在回到家,先好生休养。”

  “是。”卫劼只得应下。

  卫暨看了一圈,没看到孙女,询问道:“五娘人呢?”

  俞氏回话:“回公爹,五娘担忧她父亲,这会儿过去侧门那边迎人了。”

  卫暨闻言心情更加沉重,儿子的情况孙女并未在信上细说,但他已有不好的预感。

  俞氏攥紧手中帕子,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卫暨只道:“医官马上过来,你们赶路辛苦,先回院子休息。”

  俞氏和卫劼恭敬地应下。

  卫琅有些委屈,觉得自己失宠了,祖父、阿娘还有大哥,进来后没一个人搭理他。

  卫劼注意到他的情绪,拍了拍弟弟,温和道:“二郎送大哥过去吧。”

  老宅毕竟是继承下来的祖屋,院落不算宽敞,卫劼的院子如今住着卫文康。

  卫暨只得让卫琅将院子腾出来,搬去与文康同住。

  卫琅倒是很开心,一个人住太安静了,他喜欢热闹点,搬过去他还可以教文康习武。

  远处闹哄哄的声音传来。

  卫曦音哄了许久,才将父亲从马车上哄下来,来不及去给祖父见礼,和舅舅一起先将父亲扶回院子里歇着。

  卫暨久等不到人,亲自过去查看。

  待看到卫明纶疯疯癫癫的模样,卫暨双手不由自主的颤抖着,仿佛被突如其来的现实撕裂了内心,纵使早已知情,仍然难以接受。

  他老来得子,就这么一个儿子。

  自小在他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看着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卫曦音瞧见祖父进来,惊喜之余又有些担忧。

  正巧这时医官来了。

  除了廖医官,康鸿朗也被请了过来。

  卫暨不忍多看,浑身上下显露出瞬间的沧桑与无力感,步履蹒跚地往外走。

  屋子里有俞氏和俞鸿荣守着。

  “祖父……”卫曦音追了出去,快步追上人。

  卫暨疲倦地摆了摆手,“祖父无事,你随我来。”

  卫曦音扶着人回到主院,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将司州发生的事都说了。

  待听到背后主使是大司农曹铭远,卫暨便猜到了儿子疯癫的缘由。

  他眼神一凛,“果然如此。”

第468章 新货币

  卫曦音微垂眼睑,不敢抬头看上首的祖父,低声道:“河东国那位许医官是有真本事,是孙女的私心,并没有让他医治父亲。”

  卫暨如何不知儿子的性格。

  能被真相逼得疯癫,真治好也无法接受,还不如就让他继续这样‘无忧无虑’,起码人活着。

  或许等世道恢复,他能接受时,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期。

  祖孙女二人想到了一起。

  卫暨眼神暗沉,沉声道:“就算明纶是被蒙蔽,但确实成为十方教的帮凶,怕就怕在经过祁川一役,曹铭远已死,残存的教徒会选择孤注一掷。”

  卫曦音沉默。

  的确,十方教很有可能将此事宣扬出去,将灾难推到卫氏头上,曹铭远死了,死无对证,到时,没人会相信她父亲是无辜的。

  卫曦音思忖片刻,道:“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孙女不会为替父亲开脱,推卸责任,会竭尽所能弥补天下百姓。”

  世人会相信卫明纶无辜吗?

  不会,他们只知道末世爆发,亲人惨死,怪物肆虐,朝不保夕……

  而其中,有卫氏的‘功劳’。

  卫明纶身为长房嫡长子,卫暨的独子,他能代表整个清河卫氏。

  在世人眼里,卫明纶与清河卫氏不可分割,这份仇恨会蔓延到整个卫氏族人身上。

  卫暨又何尝不知,“尽人事罢了,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卫曦音乖巧应下。

  “广平早已收复,你三叔伯春季时回来过一趟。”卫暨说着,指了指外面书房,“供词都在里面,你有空便去看看。”

  卫曦音听祖父提及,赶紧问询翼州情况。

  卫暨闻言脸色终于好了些,“明渊和中山军一路扫荡,整个翼州的怪物几乎都被清理干净,找到不少幸存者,卫氏派了些人过去,提供了些救助粮,助当地百姓在春季恢复农耕。”

  春季灵县的庄稼收成极好,下一年都不用愁了。

  想要世道尽快恢复,当然不会将所有人迁徙来灵县,而是助他们在当地安稳下来。

  但即便这样,灵县的人口也在持续增加。

  周围一些郡县地无主事之人,卫氏不可能一直驻扎在当地,一般发放完粮食就离开,一些地方管理混乱,百姓不堪重负,还是选择来灵县生活。

  卫曦音听闻颔首,“要尽快恢复法律才是,不能让这世道继续乱下去。”

  有了约束,总归是好事。

  卫暨瞥了孙女一眼,“要一步步拟定章程,师出无名,总不可能咱们自己说恢复就恢复。”

  谁来执行?

  谁来监督?

  这些都是事。

  在灵县的地盘还行,百姓服管教,做错事可以撵出去。

  但外面的人不依靠卫氏生活,这些招数无用。

  卫曦音只得按下不表,“那三叔伯他们人在哪?”

  “前些日子传了信回来,明渊又率军去了并州,大肆展开清理,他一生戎马,平生夙愿便是有朝一日能看见太平盛世,比你还急。”

  说到这卫暨顿了顿,叹道:“明渊春季回来还带走了谷秋,带着六岁的孩子上战场,族里谁劝都无用。”

  性子跟从前一样执拗。

  族人能接受女子习武,女子出去杀丧尸,但才六岁的孩子,未免也太惊世骇俗了些。

  卫明渊却不以为意,他是谷秋的亲大伯,谷秋自个儿想跟去,这是四房自家的事,连三族老都不好拦着。

  卫曦音:“………”的确惊世骇俗。

  她离开快九个月,卫氏的变化不仅表面上,还有在外面。

  卫家军东征西战,一路收编,军队士兵已达四万。

  如今整个翼州都在卫氏的控制之中,但地广人稀,不好管理。

  每个郡县地存活的那几百个人口,部分留在当地,部分迁徙在灵县附近,隔壁的绎幕县与贝丘县,现在都住着有人。

  卫曦音接下来还有的忙。

  她又将褚钰和六叔伯他们的事说了。

  卫暨闻言没有任何表示,明显不想管,“现在你是族长,你自个儿拿主意。”

  卫曦音无奈。

  这时,吴伯进来,躬身道:“家主,两位医官过来回话了。”

  卫暨顿时坐直了身子,“将人请进来吧。”

  情况是好的。

  卫劼的伤口无碍,俞氏谨遵医嘱,按时给儿子换药,前期护理妥当伤口并没出现感染,如今骨头的愈合情况也较为乐观。

  大约再过两三个月,可以试试站起来走动。

  至于卫明纶的情况,比较麻烦。

  自古以来精神疾病就难以根治,两位医官想询问病因,却被搪塞了过去。

  康鸿朗倒是有一些想法,说回去写下来,再来拿给族长过目。

  卫暨一听儿子或许也能治,脸色终于好看了些。

  他扭头看向孙女,知她急着了解族里情况,便道:“你去忙吧,家里这么多人守着,没你什么事。”

  卫曦音也不推辞,告退离开。

  她先去书房,翻阅查看广平顾氏的那些供词。

  情况几乎都在意料之中。

  至于俘虏的十方教教徒,投降后并没有收编,而是全部被带上脚链,发配到隔壁郡县地干活。

  卫曦音看完后径直出了门,去了明镜堂。

  刚才她回来时就已经发现,坞堡里面的商铺许多都开着门,里面人来人往似乎在挑选商品。

  她想找个熟悉情况的带路,随她一道逛逛,顺便说一下九个月以来,家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