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44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怕冷热交替着凉,她连忙带着弟弟走进库房,又让他把大氅披上。

  卫曦音问一旁的族人,“还有多少粮食没搬完?”

  “快了,不用全部搬进地宫,有些需要直接拉到公厨里边。”

  卫明泽正守在仓库里登记数量,听见她声音走出来,惊讶问道:“外面这么冷,五娘怎么出来了?”

  卫曦音朝他行礼,面不改色地回道:“侄女担忧族里的情况,出来看看。”

  卫明泽担忧她的身体,想着她时刻关注着族里的情况,还要照顾病中的族长,关切地说道:“现在族里没什么事,外面天气这么冷,你安心待在地宫便是。”

  堂兄弟们不由面面相觑,还有好多木材和腌菜还没搬呢,这也叫没什么事?

  而且七叔伯可从来没给过他们好脸色,大家都姓卫,但这待遇也相差太多了吧。

  卫曦音忙朝他道谢:“多谢七叔伯关心。”

  说着她朝四周看了看,不由问道:“不知族里的冰窖在哪?”

  卫明泽不明所以,这么冷的天气,找冰窖做什么。

  “现在天气寒冷,正是屯冰的好时机,日后气温恐怕还会出现异常,族里还是要考虑到夏季的问题才是。”卫曦音忙解释道。

第61章 冰窖

  卫明泽这才明白过来,开口回道:“冰窖倒有两个,在坞堡南边背阴处。”

  说着卫明泽将手里的登记册交给一旁的族人,带她过去看。

  冰窖的选址需要十分考究,要选择阴凉地挖掘建造,并且这里要常年不见阳光,避免太阳所带来的温度使冰窖里的冰迅速融化。

  坞堡里的冰窖不大,因为以往清河郡不怎么下雪,族里冬天一般会向那些商队购买冰块,储存于冰窖中,再铺上桔梗植物,将冰块搁置于上面进行储存。

  在这个时代,在夏季能用上冰的人家不多,但王公大族家里都会准备冰窖,除了在夏季自己享受外,还可以用来招待贵客。

  “卫廷家里还有个冰窖,是五族老自己造的,他家还有不少冰鉴。”卫明泽说道。

  所谓冰鉴,其实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冰箱,也可以理解为盛冰的容器,是由青铜制作的箱子,可将冰块或食物放于其中保存。

  可谓是十分奢侈之物。

  但即便加上他家的冰窖,这点空间存冰也完全不够。

  联想到今年夏天的炎热,卫曦音觉得他们还是应该未雨绸缪,尽早为来年做准备才行。

  卫曦音道:“按侄女的想法,族里还是尽早多多屯冰为妙,冰窖不够,还得再挖掘建造几间出来才行。”

  虽有冰窖,但到了夏季冰一样会融化大半,到时候能保存至一半都是十分不错了。

  南面这边不在地宫范围,冰窖可再挖深一点。

  卫明泽颔首道:“等运完粮食便让人去准备,不过如今天气恶劣,也不知干活的人能不能坚持下来。”

  卫曦音闻言摇了摇头,七叔伯到底是读书人,又出身世家大族,不知人间疾苦。

  在这个时候,只要肯给一口吃的,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哪怕天气再恶劣,也会抢着出来干活。

  她只得道:“冬季还长,也不用急于一时,先将族里的几个冰窖填满,再让人慢慢挖掘也成。”

  视察完冰窖情况,卫曦音跟着卫明泽一道返回公库,在外耽搁不少时辰,担忧祖父醒来身边没人,她没在公库待太久,细细嘱咐了弟弟两句,顶着风雪回了地宫。

  吴伯见她回来,便带着下人去公厨里给家主熬药,公厨到底人多眼杂,吴伯不亲自盯着,总觉得不太放心。

  卫暨已经醒来多时,正靠坐在床上打量着土屋布局。

  卫曦音连忙上前帮他掖了掖被角,关切问道:“祖父可有感到不适应?若是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说出来……”

  卫暨摆了摆手,“这地宫又不是没待过,早就习惯了。”

  地宫里比家里暖和,通道上头的火道口,源源不断地将热气排入地宫,唯一的弊端就是不怎么透气,四周密闭,视线十分昏暗。

  土屋里放置着两颗硕大的夜明珠,用于照明,通道外两端各置有火把照路。

  卫暨靠着床头,瞧着孙女湿润地鬓发,了然道:“刚才可是出去了?”

  “嗯,孙女担忧族里情况,又怕二郎在外闯祸,便出去瞧了一眼。”卫曦音说着又将屯冰的事告知祖父。

  至于抓丧尸回来这件事,她并不打算说,免得他老人家担忧。

  祖父在用过药后,面色看起来好了不少,偶有咳嗽,但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重,知他关心族里的情况,卫曦音便捡一些好消息告知他。

  “今日起公厨就开始启用了,叔伯们为保证地宫的取暖,灶台不需要生火煮饭时,也会专门烧一些热水供坞堡众人使用,每家每户可自行准备水壶,随时去公厨都有热水喝。”公厨的灶台整日不熄火,热气便源源不断地进入地宫。

  “还有现在药材铺的那些药材,全部搬进了地宫内,就放在明镜堂办公的地宫堂厅,由专人守着,医官每日也会在那为人看病问诊。”

  卫暨闻言深感欣慰,“我和你三叔祖老了,身子骨也比不上从前,你那几个叔伯能管好明镜堂,族里也能安稳一些。”

  卫曦音点头赞同,“叔伯们做的都挺不错的,您和三叔祖不必操心庶务,多多歇息养好身子才是。”

  卫暨知道自己这一生病,族人担忧不已,孙女更是冒险出门寻药。

  他还不能倒下,明纶与大郎不在家,坞堡后继无人,他一旦倒下,人心会散,恐怕会在族中引起动荡。

  想到此,卫暨深深地看了孙女一眼。

  卫曦音有些不明所以,“祖父可是有事要吩咐?”

  卫暨盯着她好半晌,才叹了口气,无奈道:“无事,你出去看看老三一家在不在。”

  通道这侧就他们两家人,卫暨居住的右边是卫曦音与弟弟居住的土屋,左边则紧挨着卫仲旬与卫礼。

  至于卫文康,孩子太小抵抗力弱,卫暨怕自己的病情传染给孩子,便将他安排在女眷那边,由两位血缘较近的婶婶亲自带着。

  搬到陌生的地宫,又与熟悉的亲人分开,卫文康感到十分不安,深怕曾伯祖是不要他了,眼泪汪汪地不肯走。

  卫曦音瞧着十分心疼,这孩子自幼丧父丧母,缺乏安全感。

  但这里不比家中院落宽敞,土屋之间挨得极为近,加上地宫里面空气不流通,风寒这种病状极容易传染。

  要知道现在可没什么疫苗,这个朝代的小孩夭折率非常高,文康又是二叔祖一家留下的唯一血脉。

  若是他出了什么意外,恐怕祖父余生都难安。

  她只得亲自抱着孩子过去安顿,耐心宽慰道:“文康乖,曾伯祖生病了,你不能留在这边,五姑姑每日都会过来看你,等天气好点便来接你一起回家。”

  三岁的小孩趴在她的肩头上,并不答话,眼眶里蓄满泪水。

  卫曦音心有不忍,待在那边陪着孩子熟悉环境,直到孩子不再哭泣,在床上沉沉睡去,才叹气着离开。

  很无奈,但现在的生存环境艰难,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害了孩子。

  ……

  卫曦音走出屋子,往左边的屋子瞧去,见没动静又询问值守一侧的护卫。

  “可瞧见三叔祖和堂兄人?”

  护卫忙答道:“回女郎,三族老又去铁匠铺了,礼郎君还在上面帮着搬运粮食。”

  铁匠铺里十分暖和还透气,待着比地宫内舒服,加上如今地宫有直达铁匠铺的小门,过去十分方便。

  三族老怕在一旁打扰到族长歇息,今早过来探望后便出了门。

  卫曦音闻言,回屋子向祖父回话,“祖父,三叔祖并不在。”她以为祖父是找三叔祖有什么事。

  卫暨听闻人不在,反而放下心来,让她过来坐下。

  待她坐下后,卫暨才目光幽深地说道:“龚六郎带着翼州军来坞堡投靠,怕是事有蹊跷。”

第62章 蹊跷

  卫曦音闻言神色立刻严肃起来。

  她此前便有猜想,忙将章元彦前后两次不同的态度说了。

  “那位章大人起先拼死阻拦,后来秦善与常鹰带着人过去,他却敞开粮仓大门任由索取。”卫曦音轻敲着手指,“依孙女来看,答案应该在那龚六郎身上。”

  卫暨身居高位多年,有常人不能企及的敏锐目光,他颔首道:“龚六郎是祁川龚氏的人,与翼州军捆绑在一起,这对祁川龚氏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

  再者……

  卫曦音明白祖父的意思,接着话往下说,“再者翼州粮仓乃国之重地,粮仓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即便现在怪物横行,但里面的粮食堆积如山,他们不愁吃喝,完全没必要跑来求援。”

  龚六郎在信上说,是因为营千总染病,导致翼州军只余不到百人,才请求清河卫氏救援粮仓。

  但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既然翼州军伤亡惨重,那为何不直接前往广平找龚刺史求援,反而求援清河卫氏?

  就算是因为距离较远、外面丧尸横行等问题,但他们毕竟属于朝廷军队,这个朝代的人们阶级分明,不是谁都有卫曦音这样大的胆子,敢直接无视朝廷。

  总得来讲,翼州军完全没有投靠清河卫氏的必要。

  按照朝廷制度,避免官员与本家勾结,为官者通通调入外地任职,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翼州境内,没有清河卫氏族人任官的原因。

  祁川位于司州,离此地相隔千里,龚六郎现在想要回去根本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想方设法前往广平,与族叔抱团。

  而不是搭上粮草,选择求援其余世家。

  要知道那么多的粮食,现在到处缺粮,清河卫氏要是胆子大些,完全可以私下挪为己用,又或者以次充好不被朝廷发现,龚六郎不会不知道这些。

  “天上没有无缘无故掉下的馅饼。”卫暨疲惫地闭上眼,他心底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怕是翼州军与祁川龚氏,是另有事相求啊。”

  卫曦音见祖父精神不振,怕他思虑过重,忙安慰道:“祖父不必为此费神,如今他们人在坞堡里,孙女出手试一试那龚六郎便知。”

  不管他们是什么目的,她都不可能放过粮仓的那些粮食,那可是二十万石的粮食,足够族里食用好几年。

  有了那些粮食,在之后的几年期间,他们总会找到解决日后温饱的办法。

  提到龚六郎,卫暨却忽然想起一事,抬头轻轻瞥了孙女一眼,“你可知,此前你母亲一直在为你挑选夫婿,那龚六郎在你母亲的备选佳婿名单里。”

  卫曦音:“………”她还真不知道!

  一听到龚六郎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闪过他被人捆住,鼻青脸肿格外狼狈的模样。

  初次见面,印象已定,就那张猪头脸,实在生不出来其他心思。

  好在卫暨马上话锋一转,“不过当时便被我驳回。”

  卫曦音闻言松了口气。

  “那龚六郎虽是龚家嫡系,但哪里配得上我孙女。”卫暨满脸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