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升职记(月光蓝莲) 第115章

作者:月光蓝莲 标签: 穿越重生

  “娘娘放心,您身边皇上安排的钉子,在乾清宫接头的人是我李家的人。”也就是说,即便是碧云将这事告上去了,皇上也不会知道。

  诺敏闻言并没有多吃惊,司仪李氏敢冒着被皇上厌恶嫌弃的风险来,自然有她的依仗。虽然她的依仗让诺敏多少有些侧目,但还达不到惊讶的地步。上辈子她见过的事情太多了,在皇上身边安插钉子算什么?上辈子的令懿皇贵妃魏佳氏可是敢在皇上暗卫里安插钉子。

  比起正儿八经的旗人,包衣比他们胆子更大。而如今大清的包衣世家虽然分了好几派,可要说最风光除了诺敏所在的万琉哈氏外,就是刚刚担任苏州织造曹寅的曹家,而曹寅的继妻就是司仪李氏的族妹。曹李两家的祖先,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有同窗同科同僚的情谊,因此曹家风光了,李家也沾光。

  “说出你的来意。”诺敏不想和司仪李氏扯什么。

  见诺敏神色有些不耐,司仪李氏也不敢再说什么和她对着干,到底是他们求昭妃“奴才有一表妹已到及笄之年,前不久皇上南巡被皇上临幸了,奴才和家里斗胆请求娘娘日后能对奴才表妹关照一二,奴才一家将对娘娘感激不尽。”

  诺敏挑眉,

  挑眉,果然是为了那位密嫔王氏的事。

  “这后宫女子多着了,本宫可一一关照不过来。”就那么一句“感激不尽”就想让诺敏出手,那诺敏这昭妃的份量也太廉价了。

  司仪李氏自然也是知道这理的,因此并不因为诺敏的拒绝而难色,不慌不忙的说道:“江南和十三行。”

  诺敏挑眉只是盯着她并没有说什么。

  “奴才家里愿意为娘娘提供便利。”

  不紧不慢的端起茶碗来抿了一口后,诺敏才说道:“后宫不得干政,司仪这是在要本宫触犯宫规。”

  司仪李氏脸色一变,直接跪下:“奴才不敢。”

  诺敏也不说话,任由司仪李氏跪着,直到她受不了了开口道:“曹李孙王四家愿向娘娘效忠,只求娘娘日后飞黄腾达后能提携一二。”

  诺敏闻言沉下了脸来,她现在已经是昭妃了,日后若是还能飞黄腾达,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不就是说她能当上皇太后嘛。

  李家竟然有这般自信,觉得她能当上皇太后,这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毕竟现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更被人看好,李家凭什么有这个自信,要知道即便是重生一次的诺敏,她虽然朝着这个方向在奋斗,可依然不敢有十足的把握。

  看着司仪李氏镇定而又自信的样子,她似乎有些明白上辈子德妃最后疯魔的真相了。

  上辈子的事情当时并不觉得,可这辈子回过头去仔细想想,德妃乌雅氏容不下庶妃章佳氏,那么同住在永和宫的庶妃王氏又是怎么得宠怎么平安生下三子的了?

  一直以来诺敏都认为是曹李孙三家在内务府的根基深,保住了庶妃王氏,可仔细推敲以德妃乌雅氏的手段,若她真不见待庶妃王氏,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母子,毕竟在康熙三十二年后,曹李两家的重心就转移到了江南,对京城颇为有些鞭长莫及。而庶妃王氏虽然是康熙二十八年南巡入宫,可生第一个孩子却是在康熙三十二年末。

  再则上辈子曹李孙三家最初支持的是太子胤礽,后面也不知道是在哪一年突然改支持八阿哥胤禩。当时八阿哥胤禩礼贤下士在朝廷上颇得人心,很多官员都依附过去了,因此曹李孙三家依附过去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可问题是,在一废太子后,朝廷上莫名其妙的爆出江南被八、九阿哥把持的消息,在加上皇上让大家提名太子人选,八成大臣都提名八阿哥胤禩,这两件事加起来才让皇上感到惶恐不安,觉得自己的皇位坐不稳。

  最后的结果就是八阿哥胤禩被皇上骂残,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被皇上厌恶,曹李孙三家没事依然在江南做土皇帝,十四阿哥胤祯突然猛的冒出了头一举得到了皇上的重视。

  之前诺敏只觉得当时八阿哥胤禩太功利了一些,像大阿哥胤褆那样被废太子的消息冲昏了头脑,竟然白痴的说出了他替皇上诛杀太子的话。可仔细想想八阿哥胤禩和大阿哥胤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阿哥,以八阿哥胤禩的忍功来看,完全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呀!

  还有八阿哥礼贤下士对谁都和稀泥,大臣们觉得八阿哥登基后好忽悠支持他当太子。可问题是当时宗室、满洲八旗豪门世家都支持八阿哥当太子,这事后想起来完全不科学呀,这些家族可是经历了好几场夺嫡之战的,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下注。

  现在想起来,八阿哥胤禩当时或许……不,应该是一定是中了别人的计。而这计策里得利的人有很多,但最得利还是十四阿哥胤祯。

  在那之后十四阿哥胤祯就彻底上位了,进了兵部,和其他阿哥争夺皇位。在这之前十四阿哥胤祯是得皇上的宠爱,但更多的是像吉祥物,一大把年纪了儿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还得在皇上面前装幼稚扮傻,他的地位很尴尬六部职务和八旗军权他都没有沾到,身上是没有任何实职的。

  这么一想,诺敏不信那么好的局面是靠十四阿哥胤祯机智得来的,她更觉得是德妃乌雅氏在后面布得局。当然废太子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德妃乌雅氏说让皇上废胤礽就废了胤礽,她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德妃乌雅氏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然后从中找到了对十四阿哥胤祯有利的方式,然后弄出来的。

  仔细想想,一废太子的时候,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都惶惶不可终日,大家不知道皇上接下来会做什么。但四妃中就德妃乌雅氏最沉稳,就是因为这沉稳的表现,加上大阿哥胤褆失势八阿哥被皇上骂残惠妃没有了依仗,德妃一举成为四妃之首。

  现在来看,或许德妃并非本性沉稳,而是她根本就是提前知道了这事!!!

第236章 不会妥协

  想到这里诺敏眼神一寒, 同为包衣世家,但万琉哈氏和曹氏李氏却是不一样的。其实包衣也是分八旗的, 只是下五旗的包衣基本上都是在宗室混, 因此不显。

  上三旗的包衣里有满人也有汉人还有蒙古人,因此虽然一致对外, 但到底内里还是分为几派的。

  清朝入关初, 满洲壮丁不过五万, 全部八旗壮丁, 合计三十余万, 其中大半又是包衣壮丁。他们面对的, 则是人口逾亿的庞大明朝。从入关作战, 定鼎北京, 再到南下中原,翦除南明,荡平三藩, 在半个多世纪里, 始终是干戈扰攘、战事相踵。

  内府包衣亦如外八旗人,时时奉调出征。许多内府包衣骁勇作战,捐躯疆场, 成为王朝“忠烈”, 载入史册;也有一些包衣,因军功卓著,跻身王朝新贵,甚至因此抬旗。

  以前大清的整个基调都是在打仗, 因此包衣上进的路子大致只有这一个。随着大清入关,顺治登基,这事却有了新的发展。时世造英雄,其时八旗世家多由军功起家,非独内府包衣使然,所不同者,后者因身份卑微,积军功而至高位的难度更大,付出的代价往往也更高。

  再则满人入关后就向汉人学习,也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并未将明朝的很多东西废除,之前诺敏所说的封妃如此,朝廷上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只是科举就留下来了。

  顺治朝没有上台面的规矩是但凡包衣里能有人考上进士,就给抬旗。后来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家就是这么抬旗的,她的祖父年仲隆在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脱离奴籍,籍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习武读书的天赋,最初也只能干着急,可在皇上将奶娘朴氏夫家萨家抬入满洲正黄旗,因此不少人就动了小心思。

  这其中就有现在皇上的心腹曹寅的父亲曹玺,曹家在明朝是官宦之家,因此底蕴还是有的,曹玺一心倒是想走这条路,可惜没那天赋走不通,被皇上后来赐了一个举人的身份。走不通这条路曹玺也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人,恰好当时皇上出生,他就让自己的原配夫人孙氏去给皇上做了奶娘,以期自己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他倒是运气好压对了宝,在皇上登基后,皇上的正经母族佟家还没等到什么好处,他倒是先一步的得到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然而不是人人都能那么好正好遇见有阿哥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压对宝。因此也有野心的人心思就活泛了起来,皇上既然能给奶娘这种奴才抬旗,那么未必不会给自己的女人自己的母亲抬旗,这其中就以乌雅氏为代表。

  万琉哈氏一族最初走得是军功可惜这难度系数很大,读书了因为骨子里是满族的血天赋不行。所以事实上皇上继位后万琉哈氏一族是处于非常窘迫的情况,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只能暂时按部就班的抓好自己手里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同为现在风头正盛的包衣世家,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朝廷上,都是比不了曹李两家的。更让诺敏有些投鼠忌器的是,很东西她没法像其他人那样直接捅破,就说在皇上身边安插人,曹李两家的确胆子够大,诺敏也的确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她还真不敢去向皇上告状。

  因为诺敏虽然没有在皇上那里安插人,可在皇宫其他地方安插有人。一旦让皇上察觉到包衣的危害,倒霉的可不止曹李两家,万琉哈氏一族同样要倒霉。甚至于她现在牢不可破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动摇。

  难怪,难怪上辈子德妃乌雅氏心里再不爽也只能和他们合作,也难怪眼前这司仪李氏虽然表现得低声下气,可眼神却是十分驽定。

  你说不和他们合作不就行了?

  呵呵,包衣嫔妃那么多,诺敏只是其中混得最好的一个而已。不和他们合作,将他们推给别人,诺敏除非是脑子吃屎了才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诺敏还真只能接下他们的“忠心”来,不过诺敏也不是那么好妥协的。

  “照顾你表妹也不是不行,只是想必你们也不会只追求皇上身边嫔妃的位子,本宫身下可已经有三个阿哥了。”诺敏一下子就将话给挑明了,果不其然司仪李氏的眼神微微的有了些波动。

  “娘娘的意思是?”

  诺敏看着她淡淡的说道:“这后宫得宠才能生子才能往上爬,怎么得宠想必是不必让本宫教的。你那表妹走南巡的路子进宫而不是小选入宫,想必身份上必定有些不妥。”

  “娘娘明鉴,奴才的表妹是

  表妹是汉人。”司仪李氏老实的回答道。

  嘴角微微上扬,这司仪李氏上钩就好办多了,人都是自私的,眼瞧着王氏入宫得宠后自己就要成为家族的弃子了,诺敏不信司仪李氏在顾全大局的同时若是能给王氏一点小教训,她会不心动。

  “汉人。”诺敏一点也不奇怪“皇宫里是什么风气皇上是什么态度,不用本宫多少想必你也是知道的,包衣出身都尚且不能抚养自己的亲生骨肉,更何况是纯粹的汉人!你家在皇宫也有根基,先帝恪妃石氏是什么个情况想必你们都是心里有数的。”

  “还请娘娘赐教。”司仪李氏隐约有些明白昭妃的意思了,不就是不想王氏进永寿宫嘛。

  就如诺敏所料的那样,李氏对王氏入宫的事情心里的确有些不是滋味。

  因为母亲是皇上的奶娘文氏,她可以说和皇上青梅竹马,她认识皇上的日头比孝襄皇后还常。自己家里有那意思,李氏同时也喜欢上了英俊的皇上,自然是满心愿意的。可因为当时的局势,皇上在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娶了孝襄皇后,孝襄皇后是个心思缜密歹毒的,她自然是容不下李氏这样特殊的宫女。

  因此使了计让自己成为皇上第一个女人不说,还让皇上以为是自己不安分给他下了春/药,让自己遭受了皇上的厌恶,若不是当时母亲和伯母曹孙氏替她求情,李氏早就被震怒的皇上杖毙了。后来皇上又在孝襄皇后的挑唆下封了自己做司仪一辈子都不能翻身,孝襄皇后真可谓是对她赶尽杀绝。

  当时曹孙两家是联姻,曹孙氏和自己的母亲是同事,曹玺和自己的叔父是同科同窗,又一直在同一个地方任职,后来孙家娶了李家的姑娘,前两年曹玺儿子曹寅的原配去世也娶了李家的姑娘,三家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王氏准确的来说她其实和曹孙两家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她是李氏的姑舅表妹。换句话说曹孙两家碍于情面和利益支持她,也绝对没有李家对王氏支持的力度强。可偏偏李家是李氏能在乾清宫这么多年横行无忌的底气。

  一个家族的资源是有限的,李家支持了王氏,她这里得到的资源肯定会相应减少甚至没有,这让一直靠着家世过得还算不错的李氏怎么不未雨绸缪。

  只是李氏到底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全家不顾大局的人,当年孝襄皇后使计将她废掉后,知道得罪了自己家,因此让人打压李家想要斩草除根,若不是李家还有些本事外面又有给力的队友,说不一定还真会给跪。

  李家自然不是那种站在挨打的受/虐/狂,他们也利用自家在包衣里的资源不停的给孝襄皇后添堵。当年太皇太后是怎么知道是孝襄皇后害死的慧妃了,其中少不了他们的动作,后来孝襄皇后怎么会在生下太子胤礽后去逝了,其中也少不了他们的动作。纵然他们只是顺水推舟在后面使劲将孝襄皇后对着阎王殿推了一把,可也不得不说若是没有他们,孝襄皇后或许可能会逃过一劫。

  然而这还不够!

  因为孝襄皇后的奶娘何嬷嬷还在,而且还好死不死的在太子胤礽身边,当年是孝襄皇后下的命令可执行的却是何嬷嬷,有何嬷嬷在太子身边他们李家纵然得皇上的信任一时风光,后面等着太子登基也得悲剧。

  李家连一国之后都敢害,在害死一个太子也不是没有这个胆量。只是太子胤礽被保护的很好,根本就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而那些同样对太子胤礽抱有恶意的人也同样找不到机会。

  因此李家蛰伏了起来,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拉拢自己能够拉拢的一切资源。他们就不信太子胤礽真能顺利登基,自古以来能由太子做到皇上的人屈指可数,即便是皇上对太子的感情深,在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的上眼药下,两人还能父慈子孝。

  后来瞧着诺敏抬旗封妃为皇上生下两子一女风光无限,后面又是乌雅氏、卫氏和章佳氏,尤其是卫氏她虽然生下的孩子被惠妃抱养了,可玉碟上八阿哥胤禩还是她儿子,她身上又是实打实的贵人身份。

  不得不说李家对此颇为有些心动,恰好亲戚里有长相貌美如花的姑娘,一旦能生下小阿哥来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外戚了,比他们现在强多了,别人再出手也多少会有些忌惮,李家安全多了。

  为此李家又花了大代价说动了曹孙两家,这还不算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还准备让人保驾护航,这人选就是同为包衣出生的昭妃万琉哈氏。

  司仪李氏纵然心有不甘和抱怨,可不敢也不能坏了家族的大事,可这不代表她看王氏顺眼,人都是自私的。

第237章 挑唆怂恿

  诺敏见状说道:“这宫里能抚养阿哥公主的人就这么几位, 你们的想法是哪一个?”

  若能自然最好是像庶妃章佳氏所生的十二阿哥胤祥那样被恭妃抱养,一来恭妃身下无子一定会对十二阿哥胤祥好, 二来恭妃家世雄厚即便是现在钮祜禄氏一族的掌门人阿灵阿和恭妃闹翻了, 但钮祜禄氏一族还有很人是支持恭妃的,等着十二阿哥长大这些人可就是现成的人脉势力。

  而最倒霉的就像十一阿哥胤禌, 昭妃的家世在整个朝堂上都不显, 关键是她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 对十一阿哥胤禌也就那样, 明面上谁都挑不出昭妃的错来, 可实际上对养子始终的差了那么几分。

  说起来还不如八阿哥胤禩了, 虽然惠妃有子, 但至少抚养八阿哥胤禩可谓是尽心尽力。

  不过十二阿哥胤祥那种事情实在是赶巧了, 现在四妃身下都有儿子,五嫔里德嫔郭络罗氏有子,想要有子的嫔妃再抱养小阿哥这难度系数有些大, 不好运作。但没子的其他四人又都有些不妥之处, 他们又有些不愿意,让他们选还真不知道也不好选。

  司仪李氏顿了顿说道:“但凭娘娘做主。”又将这包袱踢给昭妃了。

  诺敏似笑非笑的看着司仪李氏“这事恐怕你也做不了主,若你们只是想做皇子的外家, 本宫都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而且还有七成的把握,可若是你们想要得太多,那本宫可无能为力。你回去好好想想,想通了再给本宫一个答案。”

  “还请娘娘明言是哪位主子?”司仪李氏想了想问道, 要是安嫔李氏这种天坑,打死他们都不愿意。

  诺敏淡淡的说道:“宣嫔。”

  “啊!”司仪李氏颇为有些吃惊,不由自主的抬头看向诺敏,在她心里宣嫔可谓是根本不是候选人。因为太皇太后抱养了太子胤礽,皇太后抱养六阿哥胤祺,这蒙古就占了两个阿哥了,宣嫔还能抱养阿哥?开什么玩笑!

  不过看诺敏的神情并非是在开玩笑,一时之间司仪李氏倒是不知道怎么说好,最后只能被诺敏打发走了。

  司仪李氏不清楚,但还在京城任着畅春园总管的李煦却明白昭妃的意思,不就是想要试探一下他们有木有更大的野心,是想要当皇子阿哥未来的亲王郡王的外家,还是想做未来皇上的外家。

  若他们送入宫的人选是曹李孙三家的姑娘,或许李煦还会犹豫,毕竟前面已经有了诺敏这个包衣出身的四妃,那么未来未必没有机会一朝翻身做主人。可问题是这次他们送入宫的是王家的姑娘是非常纯粹的汉人,李煦对皇上很了解,除非皇子都没了不然不可能让汉人生下的皇子继位。

  但问题是前面他妹妹司仪李氏已经折了,虽然皇上并未怪罪到李家身上,但也没想再走这一条路子却行不通了,至少曹李两家的姑娘是爬了龙床也无济于事。所以李煦才会将目光打到其他亲戚家去,恰好王氏又长大漂亮娇小可人,自然是被雀屏中选。

  因此过了几天诺敏就接到了李氏的回答,若王氏日后能有幸生子,那他们愿意让宣嫔抚养这个孩子。

  有了回信后,诺敏心里就有数了,不管他们是真心实意的愿意,还是因为顾忌她心口不一的愿意,反正事情往着诺敏希望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既然原本诺敏就打着这个主意,现在又能卖曹李孙三家的好,她自然对这事热切起来,于是才有了现在她找宣嫔这一出。

  “虽说老祖宗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可这后宫前朝是什么个情况想必妹妹心里是有数的。”诺敏笑着看向宣嫔“但凡是有一丁点希望的皇上肯定都不会让妹妹沾手,若妹妹不想抱养钟粹宫那样的,就只能再将标准降低。”包衣宫女生下的孩子都不能抱养,那就只能抱养汉女所生之子了。

  宣嫔博尔济吉特氏只是一时之间没有转过弯来而已,听诺敏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只是宣嫔博尔济吉特氏还有个疑问“可即便是皇上也未必会让妹妹抱养。”

  “妹妹的储秀宫后殿还有屋子,姐姐会安排一个易生养的进去,到时候人是在你储秀宫生的,不抱给你养着,还能抱给谁?若妹妹还不放心断然可以学德嫔妹妹的手段,到时候姐姐在一旁为妹妹说些好话,皇上必然会同意的。”

  明年康熙二十九年大公主年二十岁,将会被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上辈子十阿哥胤誐在康熙三十七年陪同皇上去盛京谒陵时,和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定亲的。

  p; 也就是说未来近十年内,大清的国策就是拉拢蒙古,恰好正是上辈子密嫔王氏得宠生孕的时间。只要宣嫔不自己作死惹怒了皇上,诺敏是有把握让她抱养到一个小阿哥的,当然前提是王氏能想上辈子那样能生才行。

  至于诺敏根本不顾及的提前德嫔郭络罗氏的事,自然是想要怂恿宣嫔博尔济吉特氏去母留子,她动手动作太大而且曹李孙三家肯定会对她有所防备,但宣嫔宣嫔博尔济吉特氏动手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暴露了也不关诺敏什么事。

  你说王氏真被去母留子死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