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142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霍五唏嘘道:“这断粮的滋味儿可不好受……滁州连年大旱,许多百姓都逃荒去了……五月开始下雨,勉强收了秋粮还好些,上半年青黄不接时饿死了好些人……”

  提及粮食,冯和尚便也带了郑重:“冯某厚颜来此,除了为亳州求援,还想要率众投滁州,请霍帅收留!”

  霍五便正色问道:“冯帅口中的‘投’是怎么个投法?”说着,指了指下首:“滁州不缺将,外头营地也驻扎兵马……冯帅待手下仁义,为了给兵卒吃口饱饭,愿意屈就滁州……可滁州养的兵马,只能是滁州兵……”

  冯和尚闻言,顿了顿,道:“这六千兵卒中,有二百人是家兄送冯某的私卫,其他是亳州百姓……霍帅若应允,我想留下这二百人,毕竟是长者赐!”

  因见霍五、冯和尚说话,屋子里早安静下来。

  都听了这一句。

  二百私卫?

  什么人身边带两百私卫?

  皇亲国戚也就这排场了!

  霍五也惊讶:“不知,尊兄是?”

  “家兄名讳上照下阳!”

  冯照阳!

  这人非官非宦,却是天下闻名。

  天下第一盐商!

  当世首富!

  士农工商,商人排末位。

  多是当官眼中的肥肉,待宰羔羊。

  受了薛彪养妹为妾、收了薛家孝敬多年的前金陵知府,在知晓自己知府之位不稳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薛家开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冯照阳却是做了十几年的天下首富,至今屹立不倒。

  不用想,就只其背景之深。

  关于冯家的各种传言,民间百姓耳熟能详。

  有说冯家出了娘娘的,就是因嫌门第不体面,挂在官宦人家。

  有说冯家祖上曾救过开国太祖皇帝,家中有铁卷丹书。

  有说冯家本就是皇帝家奴,代皇帝在淮南敛财。

  各种传闻,五花八门。

  ……

  霍五疑惑道:“扬州就在跟前,冯帅既遇到难处,何不回家去?”

  冯和尚垂下眼帘,神色带了木然,道:“冯某三年前破门而出……早已是没有家族的飘零之人……”

  涉及阴私,霍五便撂下不问,只道:“我们滁州虽小,可有小的好处,大家都是一家人……你若真心投滁州,我霍五就接下了!”

  冯和尚起身躬身道:“冯郎谢五爷收留!”

  霍五含笑,跟着起身,扶起冯和尚:“冯兄弟勿要见外,以后就是一家人,唤我五哥就是!”

  冯和尚立时换了称呼:“小弟见过五哥!”

  霍五亲自拉着冯和尚出来,带他见过众人。

  先见邓健。

  邓健的目光在冯和尚身上看了两眼,道:“你练的是童子功?”

  冯和尚点头:“我小时身体病弱,五岁起随寺里武僧修行炼体,至今已三十年!”

  “回头咱们校场上好好练练!”邓健带了几分兴奋。

  冯和尚颔首应下。

  待见林师爷,林师爷叹气:“你还茹素,可是还有出世之心?”

  冯和尚一怔,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带了几分慈悲道:“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斩妖屠魔,亦是修行!”

  众人皆怔。

  之前像佛,眼下倒是像真人了!

  这杀气腾腾的话,同传说中的童教主比起来,这一位才像是降世明王!

  等听到水进名号,冯和尚细看了他好几眼,面上带了笑意:“降龙将军大名早有耳闻,今日才得见!”

  水进闻言迷糊:“降龙将军?此话何来?”

  “水将军竟不知?水将军率领佛军纵横杜梁山,剿匪分粮,还百姓安康太平……盱眙百姓私下里供奉将军牌位不知几多。因将军兵器是枪,有人说将军是十八罗汉之首降龙罗汉下世,百姓便尊称将军为降龙将军……”

  大家听着,都望向水进,觉得新鲜。

  不过也隐隐有些微妙。

  降龙罗汉是十八罗汉之首。

  可霍五麾下,第一将是邓健。

  水进被大家看的脸色涨红,连忙摆摆手:“现在这世道,遍地是明王,处处是金刚,估摸百姓见了佛兵将领,都要往罗汉菩萨身上靠,算不得数!我可不要这样的诨号,臊面皮!”

  ……

  剩下诸人,无需细表。

  待知晓水进、霍宝北上亳州,缺少兵卒,冯和尚痛快道:“我手下那些兵卒,本就是亳州兵,熟悉亳州事,可以随之北上!”

  霍五对冯和尚印象颇佳。

  该有的防备有,却也不会将事情做绝。

  从邓健开始算起,马寨主、杜老八、唐光麾下都有自己的兵马,霍五也从没有戒备插手之意。

  只是因冯和尚是半路来的,还在观望中,与其他人又不同。

  霍五想了想,便道:“咱们滁州兵北上亳州也好,再北去黄州也罢,到底是异地作战,不能孤军深入……之前想着他们兄弟两个过去,兵分两路,护卫犄角……如今有了这些兵卒,倒是可以做三路人马……你指个当用的带兵,带两千人,作为第三路人马北上……剩下兵卒,两千留在州府安置,两千随你来滨江!”

  兵卒被打散,这点冯和尚不意外。

  分兵后,允自己的人领兵,这倒是魄力。

  霍五想的明白。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这些新收编的兵卒,就不给水进与儿子添乱。

  马寨主手下还有五千练好的兵卒,用这两千亳州换来过正好。

第134章 连坐

  霍宝只能在滨江留一晚,明日就要回滁州。

  没有时间去城外探望霍大伯,就去霍六婶那里转了一圈,收获了一包帕子、钱袋,还有一包肉脯。

  随后,霍宝去见了朱把头。

  现在已经是朱县尉。

  规矩是规矩,人情是人情。

  朱家父子都是当用之人,朱县尉本人对霍家父子也向来亲近,霍宝不愿生嫌隙,就寻朱县尉说了朱强率领新丁夜袭亳州军之事。

  朱县尉满头冷汗,后怕不已,恨声道:“臭小子!这是飘了,看把他能耐的!总是想着小巧,这也就是遇上冯爷了,佛爷性子,不愿杀生,又有心来投,若是外人,这般挑衅,怕是已经死无葬身之地!小宝爷只管教训!总要让他长个记性,才能踏踏实实做人!”

  “这半年他跟着我东奔西跑,也该歇一歇,回头让他来滨江待些日子。”

  “好!正好我也好好收拾收拾他,屁大孩子,得了两回小巧,就不走正道!这样下去,只怕要酿成大祸,不收拾不行啊!”

  朱县尉也是气的狠了,摩拳擦掌。

  霍宝小小告了一状,全无半点心虚,回去寻老爹去了。

  父子又要小别,霍五拉着儿子同榻。

  “不许去钟离!八万兵马不是闹着玩的,朝廷军有骑兵,真要被缀上,就要用命填了!”

  钟离是亳州州府所在。

  “亳州西北有八公山,是亳州、黄州、寿州三州交界之处,地形复杂,若是真的不慎被朝廷兵马盯上,可以往那里躲避!”

  “州府有你六叔,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带上豹子!有他跟着,爹能安心些!”

  “在外后勤供给最难,什么时候都要预备三日吃食,以防万一!省的落得跟冯和尚他们这回似的,断粮之危。”

  “能抢官仓就抢官仓,抢不了就跟寻地方大户借粮,写了字据,回头咱滁州还就是……”

  “你表叔不放心你们,想要让张三带一千人马随你们同去……我打算提前打和州,十日之内拿下四县,再让张三带一千人马北上,算是第四路……”

  霍宝忙道:“爹,水大哥那边三千,我这里一千,冯郎那边出两千,已经六千人北上,不算少了……我们只是过去捣乱,防着官兵围剿黄州,又不对战,你们这边还要打庐州呢……”

  “小宝放心,缺不了人!和州四县官兵五千人,收编后会就地再征兵五千……”

  霍宝算了算时间,月底前打下和州,再休整半月,就能往庐州去。

  顺利的话,九月底就能打下庐州。

  最难啃的是扬州,因为扬州驻扎有四万淮南军。

  滁州军打扬州,肯定是倾巢而出。

  “我们争取九月底前回来!”霍宝道。

  ……

  次日一早,水进带了三千兵卒,霍宝、冯和尚随行,离开滨江北上。

  同行的,五十辆骡车的炒米、五十骡车的炒面。

  早在滁州军主力南下前,滨江这边就开始准备起来。

  成立了好些个作坊,专供军粮,如今积累的数目很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