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04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至于鲍大爷身上挂着军职,一般人家也请不动。

  甄家与鲍家有旧,甄大舅才想请鲍白英出手。

  不过吩咐完,他也想到今非昔比,管家过去未免显得轻慢,才打算自己走一趟。

  ……

  贾宅。

  贾太太被关了家庙,贾老爷卧床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贾小姐因生母被关躲羞不出,就剩下贾四一个半大孩子,忙前跑后。

  偏生几个族老得了消息,还过来指手划脚。

  他们不喜败家的贾三,对贾四也没有什么好脸。

  要不是为了这两个小的,贾老爷能亏待前头两个儿子?

  他们可是都打听清楚了,贾演兄弟跟着太尉去打扬州,立了军功的,如今就在太尉麾下,是太尉的嫡系。

  这个时候还不拉着兄弟两个归宗,等到他们功成名就,再往前凑,就凑不上了。

  贾老爷病的正好。

  更好是个台阶。

  “还没回吗?再派人过去!”

  为首的贾六太爷颤悠悠道。

  “已经派了三拨人了,就算不念着父子情分……也该回来的!”贾九太爷摸着胡子道。

  贾十一太爷瞪着贾四道:“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说起不来就起不来了?是不是你们姊弟无状,气到你爹?”

  贾四这几日侍疾,熬的眼圈乌黑、小脸蜡黄,听到此话,却是眼神犹疑,露出几分心虚。

  贾十一太爷越发高声:“不孝的小畜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六太爷与贾九太爷也怒视贾四。

  贾四到底才十几岁,吓得一哆嗦,带了哭腔道:“不关孙儿的事,是我三哥,欠了赌坊的账,对方来追债,可家里的银子前些日子都用光了……”

  “千金赌坊的账不是还了,怎么还有?”

  关于贾三嗜赌之事,众人也有所耳闻。

  对于千金赌坊的事,也影影绰绰听过,问过贾老爷一嘴。

  当初说是上门两次,都还清了的,总共五千两银子。

  “是另外一家,欠了一万,已经翻到一万八……我爹打发人卖了三十顷地……”贾四带了绝望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难道还指望贾演兄弟出面扛了赌债,多大脸?

  想来贾老爷也知晓此事,才瞒着此事,悄悄卖地。

  几位族老却是变了脸色。

  卖地?

  金陵周边的地,可是有价无市。

  贾家几辈子攒下的地,都是好地。

  贾老爷可是族长一房,承了不少族田与祖地。

  “荒唐!为了一逆子抛费祖业!”贾六太爷怒气冲冲道。

  贾九太爷也皱眉不喜道:“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就算要卖地,也当首问宗亲,次问四邻,再寻旁人!”

  贾四耷拉着脑袋,没有回嘴。

  首问宗亲?

  那还能卖了田才怪。

  这几位太爷定会倚老卖老,占了田去,还不如卖给外人,能换了银子。

  要不然赌债越滚越多,到时候窟窿越来越大,还是落到自家身上。

  贾十一太爷则是带了心疼道:“三十顷地!那一亩才合六两银子,这也太败家了!”

  金陵周边的地,水田十几两银子一亩,就是旱田也要七、八两银子一亩。

  “六哥、九哥,这是有人趁火打劫,占咱们贾家的便宜,得寻演哥儿、源哥儿两个出面,将田讨回来!”贾十一太爷带了不甘心道。

  两位老太爷还没应答,就听有人道:“讨什么?”

  是贾演、贾源兄弟回来了。

  问话的是贾源。

  贾十一太爷道:“还不是你爹,为了贾三的赌债,卖了三十顷地!这样无法为天的小畜生,还理会他作甚?合该除族!”

  贾家就算有钱,这几个月也折腾的不轻。

  织厂去了三家,罚银也缴了不少。

  为了保全苦役营里的贾三,贾老爷又找门路送银子。

  要不然如此,也不会被赌账逼得卖地的下场。

  贾九太爷点头道:“是该除族,我们老贾家,怎么能有刑余之人?没得连累清白名声!”

  贾六太爷一锤定音:“开祠堂,将小畜生除族!”

  贾演没有反应,贾源已经冷笑出声。

  此情此景,与三月里的时候何其相似。

  当时在贾太太利诱下,几位族老也是如此理直气壮,将他们兄弟骂做“小畜生”除族。

  他们兄弟是小畜生,那贾家这些血亲算什么?

  一屋子老畜生!

第255章 肉骨头

  贾源笑声突兀,几位太爷都住了话音。

  贾演没有心情搭理他们,直接问贾四:“老爷如何?”

  “一直没醒!”贾四带了颤音道。

  贾演皱眉,往里屋去。

  贾四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进去。

  贾源却是没动,大喇喇在主位上坐了。

  几位太爷脸色都不好看。

  大家是爷爷辈,贾源一个孙子辈,竟然这般托大。

  “源哥儿……”

  十一太爷皱眉道:“即便从武,也不当乱了尊卑!”

  贾源挑眉道:“尊卑?谁尊谁卑?我乃三品副将,几位要是没有记错,不过是生员、监生之流,连个举人也不是!”

  十一太爷着恼道:“就算你是一品将军,也是贾家儿郎,还能不认祖宗?”

  “祖宗?被家族除名之辈还提什么祖宗?岂不可笑?”贾源冷笑道。

  六太爷止住十一太爷,轻咳两声,道:“都是王氏不慈,挑拨你们父子骨肉之情……如今事情败露,她也被关了家庙,你们兄弟也消消气,你爹到底上了年岁……”

  “王氏不慈?莫不是我耳朵出了毛病,当年六太爷可不是这样说的,说的是王氏贤惠,我们兄弟顽劣不堪,不孝不悌!”贾源挖了下耳朵,慢悠悠道。

  六太爷已故发妻,就是王家人。

  当年贾老爷这门亲事,还是六太爷大媒。

  王氏继室身份,压着两个继子出不了头,少不得六太爷这个堂姑父的张目。

  六太爷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九太爷不高兴道:“贾源你是何意?难道真要不认贾家?”

  贾源冷哼道:“怎么不认?老爷子这一病,我们不就赶回来做孝子了?”

  九太爷神色稍缓,道:“王氏之前蒙蔽世人,我们才亏待了你们兄弟,幸好如今拨乱反正,你们兄弟也该归宗,莫要让人看笑话!”

  贾源撇了九太爷一眼,似笑非笑:“笑话?贾家的笑话还少了?如今不是该清除败枝,免得好人也受了连累吗?”

  九太爷神色僵硬:“哪里还有什么败枝?贾三不是已经入狱?难道是贾四还有什么不妥当之处?是了,他是王氏所出……定是类其胞兄,品行有瑕……”

  贾四正从内室出来,听了这一句,眼巴巴地看着贾源,很是怕他“恨屋及乌”。

  贾源嗤笑一声,望向九太爷带了戏谑:“太爷不厚道啊,拿一个半大孩子顶缸!难道是怕揪出来,你儿孙都投奔在王侍郎处之事?”

  九太爷神色大变。

  六太爷与十一太爷也望向九太爷,神色莫名。

  这个王郎中,不是别人,正是贾太太胞兄,如今是京官,三品工部侍郎。

  九太爷的次子与长孙都是举人,一个在国子监坐监,一个托了王侍郎的关系,买了个典吏之缺在工部当差。

  如今金陵已经脱离朝廷自立,九太爷儿孙在京城,说是有“贰心”,倒是也说得过去。

  九太爷涨红了脸道:“什么投奔不投奔,不过是念在同乡的份上,有些走动罢了。”

  贾源面上带了不信之色,只看着六太爷、十一太爷道:“啧啧,这好好的姻亲都成了‘同乡’了?难道孙媳妇没娶进门,曾孙子没生?三月里,新知府上任,薛家抄家,几位太爷担心我大哥与薛家的亲事连累到贾家身上,将我们兄弟两个除族,何其有魄力?怎么如今到了九太爷身上,两位太爷倒束手束脚起来?滁州军上月自查,自己人抓了百十来号,眼看就要肃清地方,难道两位就不怕九太爷那一房将贾家拖进泥潭?”

  “贾源!”

  九太爷暴怒:“你想要作甚?有你们兄弟两个在,谁会盯着贾家?莫要挑拨离间!”

  贾源好笑道:“谁不晓得我们是没有跟脚的飘零之人,贾家如何,干我们兄弟何事?我们孝顺老头子,是骨肉生恩,难道还要孝敬贾家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