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53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次日一早,随着晋陵县的捷报,侯晓明率五千人赶过来。

  霍宝等人,并不意外。

  宜兴城墙上,知县、县丞几人脸色更难看。

  滁州军后勤供给的好,军帐是以什为单位,之前霍宝他们昨日带来的八千人,军帐就八百多顶,看起来无边无际,像是驻扎了上万人马。

  如今又过来六千人马,远处眺望也是无边无际,顺着官道都是人头。

  “仗还没打,怎么滁州军就来了援军?”知县不解。

  “不是援兵……他们从西边来,晋陵沦陷了!”

  县尉黑着脸道。

  “……”

  “……”

  等到中午,西边的官道又有兵马至。

  是仇威分兵三千人,来随霍宝打宜兴。

  这一路兵马,成为压垮宜兴守军最后一根稻草。

  数千宜兴县兵中,老卒不足千人,剩下都是不顶用的新丁。

  早在滁州军兵临城下,大家就多是惶恐,一路又一路兵马汇集过来,大家最后的一点勇气都散了。

  没有人觉得能守住宜兴。

  就是早破城晚破城的区别,就是早死与晚死的区别。

  申正时分,宜兴县令自缢,城门开了,县丞、县尉捧着县令官印出降……

  宜兴城,换了天地。

  白衫军进城了。

  三千七百县兵直接收编,其中四十五岁老卒直接给了二十斤粮食、一贯铜钱放归,四十五岁以下的县兵有两千八百人,二十岁以上的入新兵营,二十岁以下的几百人暂时编了一队。

  重新拨了两千童兵暂驻宜兴。

  “战也不敢战,没有卵子的怂货!”

  白折腾一场,没捞着仗打,石三愤愤难平。

  朱强道:“急什么,等到苏州还少了仗打?”

  这次征伐的主战场在苏州,几万江南东道守军不是闹着玩的。

  邬远则带了兴奋。

  霍宝让他负责俘虏,不管是新兵营,还是青少营,都是他在统领。

  这其中那二十岁以下的青少营,应该就是为了重组童兵右翼准备的。

  虽说眼下人数还不多,可等到常州、苏州、松江三府之地都打完,青少营兵马也当凑得差不多。

  只是他心中明白,一支队伍,只有兵卒撑不起来,还得有骨干在里头。

  想到这里,他看看侯晓明、石三,倒也不操心短人使。

  只要打仗,就要有战功。

  回头侯晓明、石三那两部人马的中低层官兵升起来,就要抽调人手往右翼来。

  接手一个县城,并不是容易之事,除了城防之外,还有知县衙门。

  宜兴知县自缢而亡,最适合接替他的就是出动投降的县丞。

  可是为了防止反复,又不能将权利都交出去。

  最后是李远留守宜兴,县丞协理,反而是之前掌握兵权的宜兴县尉被调离,先往常州府城待命。

  宜兴县丞已经知晓主将的身份,霍太尉之子,心中庆幸不已。

  怪不得人马源源不断,这样的人物,岂是宜兴一个小县城能抗衡的?

  庆幸之余,他又忍不住蠢蠢欲动,倒不是想要反复会如何,而是想要为被拘押的知县家眷求情。

  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带来的或许是风险,或许是好处。

  人老成精,又是读书人,自是知晓降臣不好听。

  想着滁州军历来作风,县丞还是决定赌一把。

第299章 谢家有美

  “霍将军,蓝家家眷还在拘押,蓝县令幼子重病,如今……”

  县丞权衡了利弊,就主动寻了霍宝。

  霍宝知晓“祸不及妻儿”的道理,却也明白什么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他没有直接杀宜兴县令,宜兴县令却因他带兵围城而死。

  对于宜兴县令的儿女来说,他就是“杀父仇人”一般的存在。

  要是心狠手辣的,当此时立时处置宜兴县令妻儿,斩草除根。

  可是那样弊大于利。

  什么时候“仁义”都是遮羞布,扯开这个遮羞布,就容易为人攻讦诟病。

  滁州军征战天下,少不了伤亡,要是真的执行“斩草除根”的政策,那要多杀多少人?

  要是优容宜兴知县家眷,也没有道理。

  那样就开了不好先例。

  等以后滁州军再攻城,主官能战的战,不能战的就死的痛快了,左右滁州军优容家眷。

  霍宝正为难,县丞跳出来倒是正好。

  有县丞出面,不管他是真念着昔日情分,还是有心跟滁州军显示他人品“忠厚”,霍宝都乐意成全他。

  “蓝家人就交由你看顾,回头是留是放你看着办……”

  霍宝痛快道。

  县丞傻眼了。

  这是他能做主的?

  要是回头蓝家人有什么不妥当,放人的他还有好?

  “霍将军,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县丞忙解释道。

  霍宝看了县丞一眼:“白大人做事我放心,就这样吧!”说罢,摆摆手打发他下去。

  白县丞老奸巨猾,想得多,自是晓得怎么处置蓝家人。

  放是不能放的,否则就是他的小尾巴。

  不仅要留,还得好好劝说,化解蓝家人对滁州军的仇恨,否则以后闹出事来,就要殃及白家。

  霍宝挑了挑嘴角。

  他素来乐意与聪明人打交道,如此省心。

  次日一早,霍宝留了两千人给李远,就带兵往常州府去。

  等霍宝一行到达府城,无锡的捷报也到了。

  金错将军杀无锡县兵三百、俘虏三千四,收了无锡城。

  之所以这样战绩,还有太湖水匪的功劳。

  太湖水匪上岸,投书到安勇麾下,安排了人手在无锡城给滁州军为内应。

  为什么投书安勇麾下,而不是邓健这个“征东”主帅?

  那自然是因于、安两家是巢湖水匪出身,论起来与太湖这窝子水匪,也有几分香火情。

  只是于、安两家有思安之心,早早就接受了朝廷的招抚;太湖这窝子水匪,则是凭借着太湖地利、不好围剿,一直逍遥法外。

  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白衫军来势汹汹,他们心中也当有数。

  太湖之地,终是守不住的。

  想要自立一支,也迟了。

  如今北面是泰州军,南边是泰州,西边是滁州军,太湖水匪就算成军,也没有腾挪的地方。

  他们之前存了观望之心,眼下就到了抉择的时候。

  海匪?

  盐匪?

  山匪?

  如今说的好听叫白衫军,实际上大家谁不知道谁?

  要是真的让他们自己选,他们更愿意选泰州军。

  泰州白衫、台州白衫、滁州白衫中,后两者都有水军,就前者没有水军。

  太湖带了船只人手过去,就是水军主力。

  可等到滁州军占了常州,就没有他们选择的余地。

  滁州军带了水师来的。

  只巢湖水师,于、安姻亲两家拧成一股绳,就不是太湖诸匪能抵抗的,不要说如今已经不是巢湖水师,而是合兵了金陵水师、扬州水师。

  这个时候不老实投靠,还要等到大败后投靠?

  虽说知晓投靠后肯定位于于、安两家之下,可大家也认了。

  滁州水师已经有七座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