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54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在长江中纵横无敌。

  就算太湖诸匪想要打一架,也是没有什么赢的机会。

  有于、安两家投靠滁州军的前例在,他们跟着投靠也能略安心些。

  他们之前打听的清楚,滁州白衫那位当家人霍太尉对于、安两家甚是优容,结为姻亲。

  最关键的是于、安两家依旧是独立领兵,并没有被卸磨杀驴或架空。

  他们不指望比这两家待遇好,也不用担心其他。

  霍宝一行到达常州时,正赶上太湖水匪之首谢二来求见邓健。

  谢二猜出滁州军下一步要打苏州,过来求战。

  这个时候不立功,什么时候立功?

  邓健没有直接见谢二,而是先见了安勇。

  安勇与邓健说了太湖水匪的大致情况:“主要势力有五拨,其中谢家与吴家势均力敌,占得湖岛最大,水船最多……去岁官兵围剿余杭的蕲春军,吴家寻了门路带人投了朝廷,连船带人手被调到杭州,太湖剩下谢家一支独大,就趁机吞并了其他三家……如今投了咱们滁州军,说是有大小船只一千五百,水卒……九千余人……”

  这个船只且不说,只说人数,就显得不足。

  安勇也是水匪发家,自是知晓其中蹊跷。

  谢家肯定是留了后手。

  太湖水面辽阔,湖面上岛屿众多,想要藏人太容易了。

  邓健不以为意,只道:“既要请战,能用的船只与水卒有多少?”

  “能走长江水路的大船四百多艘,水卒除去老弱,当用八成可用。”安勇估算了一下道。

  所谓水卒,就是之前的水匪,还是青壮为主。

  九千余人,八成可用,就是七千人。

  “都带着,总要让他们见见什么是滁州军。”

  邓健道。

  至于谢二的小心思,邓健不以为意。

  如今滁州军不比之前,不缺人了。

  别说谢家藏在太湖的人,就算是明面上这九千人,也不会都转为兵卒,总要筛选一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滁州军的军规,不是摆着看的。

  邓健允了谢二的请战,可人还是要见。

  霍宝进州府时,听说邓健正在见太湖匪首谢二,他就去寻朱都尉。

  此次随邓健出征的除了他麾下人马与霍宝这支偏军,还另有文武官员数十人,是为了接手常州、苏州、松江三地准备的。

  下头的县城还好说,府城之地是要安排妥当人选。

  朱都尉,就是负责接手常州府。

  “小宝爷来了!”

  朱都尉见了霍宝,十分欢喜:“晋陵、宜兴两地相继捷报,邓帅当着大家赞了小宝爷!”

  之前以霍宝部为偏军,也有不少人嘀咕,可是有之前打镇江的成绩在,也没有几个敢大言不惭的诋毁,多是在观望常州之战。

  如今,两个县城,一个攻城战胜利,一个招降,谁也挑不出什么。

  霍宝道:“晋陵是仇威全功,宜兴……运气罢了……”

  朱都尉笑道:“小宝爷莫要自谦,仇小子早先什么模样,还不都是小宝爷调教出来?至于运气,咱们滁州军这一路下来,哪个元帅运气没好过?”

  这朝廷气数将尽,不管是蕲春军,还是滁州军,之所以能数月就占领几个州府,都是因白衫军一路推进时,所到之处,降了大半。

  就算一半打了,也都是武备荒废,没有什么真正的抵抗之力。

  霍宝道:“矿山那里?”

  之所以调了朱都尉这个马寨主的心腹大将来镇守常州,就是因为常州有江南最大的铁矿。

  朱都尉道:“已经派人去接手了,府城、无锡、晋陵三地战俘充旷工……”

  霍宝没有说什么,这也是应有之义。

  敢反抗滁州军的,不管是官员,还是县兵、府兵,都要受到惩戒,用来警示后人。

  “人数够用吗?还需抽丁吗?”

  霍宝道。

  滁州军眼下人手不缺了,可军械并不富裕,许多步卒的武器还是长枪。

  之所以用枪,就是因为枪身是木杆,只枪头用了生铁。

  可是一场战争下来,兵器战损就不少,地方武备荒废多年,滁州军从所到之处得到补给也有数,入不敷出。

  “眼下还凑合几日,等稳定上十天半月还得抽丁。便宜了那些水匪!要是咱们水师荡平太湖,这矿丁人数就够了。”

  朱都尉带了几分心疼道:“谢家人奸诈,最少藏匿了几千人在太湖,真是可笑,他们还想要两手准备不成?”

  谢家?谢二,谢兴!

  霍宝眨眨眼,生出几分好奇来。

  这位太湖匪首也不是一般人,先降后反,最后被凌迟处死。

  可是他的血脉,却是随着新王朝传承下去。

  他的儿子籍籍无名,两个女儿却是史书有名,一个是王侄元妃,一个国公夫人、皇后之母。

  按照历史映照,他的两个女婿就是徒三唯一的侄儿铁蛋,一个就是水进。

第300章 无奈的翁婿

  如今蝴蝶的翅膀扇着,滁州军成长起来,已经远远超过徒三的亳州军。

  历史变了。

  徒铁蛋还没有消息,水进已经定了霍氏女为元妻,断了与谢家的渊源。

  如今这谢二投了的滁州军,不是亳州军,也没有机会将长女许给徒铁蛋。

  咦?

  他先降后反的原因,好像就是因这他两个女儿婚配。

  好像是不满被太祖直接婚配的缘故,认为被侮辱,不是将士的待遇,而是俘虏的待遇。

  如今不会有这一段了,那接下来的反叛还有吗?

  这是慈父之心?还是寻的借口?

  “谢家隐匿船只水卒,表叔就容了?”

  霍宝道。

  朱都尉道:“眼下打苏州最紧要,几千水匪还能闹出花来?这个谢二啊,自诩为聪明人,实际上是大傻子。要是老老实实归降,有于、安两家例子在前,谁还能委屈了他家?这样阴奉阳违、两面三刀的,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霍宝点点头。

  要说滁州军眼下一个弊端,无非是水卒都握在于、安两家手中,权利太集中。

  要是这个谢二真心归顺,正是水卒分权的好时候。

  就算这个谢二是后来的,霍五也会扶起他,不说是压过于、安两家,也会兵权三分,使得滁州水师的结构更稳定。

  于老元帅与安勇也知晓水卒弊端,才会主动牵线,助滁州军收服太湖水匪。

  谁想到谢二临了临了,还弄这些小聪明,这样的人怎么用……

  府衙偏厅,邓健坐在主位,正见谢二。

  谢二白净面容,四十来岁,带了儒雅之气,看着不像湖匪,倒像个太平士绅。

  邓健身上是布甲,背后是玄铁锏,端坐主位,杀气腾腾,宛如门神。

  谢二见到真人之前,心中还多腹诽,觉得这位捕头出身的邓元帅不过是借着姻亲便利才成为滁州军二号人物。

  所谓战功显赫、“邓阎王”什么的,多是夸大其词。

  所谓白衫军,本就是乌合之众,只是赶上这世道乱了,才占了大便宜,一路抢地盘。

  待见了真人,谢二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样浑身煞气人物,得杀多少人?

  就是他们太湖上手最狠辣的匪头,也没有邓健这样遮不住的煞气。

  怪不得能压过山匪出身的马寨主、杜老八等人,成为滁州军诸帅之首,这是一尊杀神。

  他面上更加恭敬。

  邓健本不是多言之人,答应见谢二也是因安勇的面子。

  坐拥数万水卒,七艘楼船,邓健还真没有将太湖诸匪放在眼中。

  这些人归顺滁州军,是锦上添花;不归顺,也成不了心腹之患,不过是早收拾、晚收拾的问题。

  所以邓健见了谢二,说了两句话就端茶送客。

  谢二一愣,安勇已经先一步起身告辞,随即带了人出来。

  谢二心中不痛快,面上就带了几分出来。

  安勇小声解释道:“明日大军开拔,邓帅军务正忙。”

  谢二吃惊道:“大军明日就开拔,不在常州休整?”

  安勇道:“这不是已经休整两日了?”

  要不是等霍宝的偏军过来集合,说不得已经开拔。

  只是这些话就无需对谢二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