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65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霍五摇头道:“你拿了宋大人的引荐信,对方应该心中有数。”

  宋林是滁州人氏,在滁州养老。

  滁州,五月被白衫军所占。

  马寨主摸着下巴道:“咱们俘虏了步健、庞亮,樊国公那边只是装死,倒是背后卖了咱们一个好!”

  林师爷点头道:“庞国公性子护短,要不然不会再长女被慢待后接了女儿大归,又抢了外孙回府,倒是比其他权贵人家更有人情味儿……”

  滁州军也是打听了这些,才在俘虏了金陵水师都统庞亮后,囚而不杀,用他牵制扬州水师都统步健。

  这表兄弟两人打小一块长大,情同手足。

  步健果然存了顾忌,才会在滁州军打扬州时掣肘,败给了滁州军,与表弟庞亮成了难兄难弟。

  霍五爱惜人才,知晓这两人亲眷都在京中,并没有逼迫两人投滁州军,只想等着京中乱了再说用人。

  没想到,眼下竟有这样厚报。

  在座都是滁州军头目,没有外人,可霍五还是嘱咐一句:“辽东事为机密,日后勿要外传。”

  众人齐声应诺。

  不管樊国公是因为孙子与外孙安危示好滁州军,还是对朝廷失望投机,对滁州军来说都是好事。

  这次两艘海船运输了九百匹马,回头船队过去,说不得剩下的四千多匹一两次就能运回金陵。

  就算两成折损,滁州军也能拉出一支四、五千人的骑兵。

  骑兵,加上火器,滁州军还有什么怕的?

  如今东边的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还有西北处的寿州、舒州,五地都在征兵。

  单丁不抽,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等到兵丁征下来,就是十几、二十来万的新兵。

  加上滁州军眼下的二十多万人马,就是三、四十万的兵力。

  大家底气十足。

  “霍顺与宋大人参赞军务有功,需要论功行赏!”

  霍五对马寨主道。

  马寨主点头道:“应该的,尤其是霍顺,奔波数千里,终于功成,当连升三级为千户!”

  滁州军讲究“有功必赏”、“有赏必公”,去年侯晓明、李远两人去常州铁矿探明消息,后追到杭州,为滁州军开通了军械买卖,都是连升三级。

  霍顺去年六月出发,是在滁州之变后,滁州总兵力两万余人。

  霍顺是监察队副手,挂着百户的职,连升三级,就是跨过曲长与代千户,直接是千户。

  如今滁州军二十多万兵马,千户两千多人,千户实不算什么分量。

  可是监察队那边,如今改为监察司,总编制才一千人。

  老和尚这个司长,也不过是五千人副将待遇,手下设左右副手是千户职,如今左右副手都出缺,其中一个就是给霍顺预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心中有数,因此听马寨主说是“千户”也没有轻视,反而都恭喜霍顺。

  林清文作为辽东亲历者,也在座。

  霍五想了想,对林师爷道:“林贤弟远归辛苦,先休整几日,过后如何安置,还看先生意思。”

  林师爷道:“他之前在翰林院,也不知这些年荒废了没有?要是没有荒废,让他先在太尉府挂个文书……”

  众人听闻,都有些意外。

  林清文科举征途出身,又是三鼎甲出身,比许多降臣资历都深。

  放出去做个一州执政,或是先给宋林为副手,都是好出路。

  可是林师爷提了翰林院,安排林清文做文书,这是无意让他掌实权的意思。

  霍五心中叹气,道:“不着急,等休整两日,看看清文贤弟意思,咱们如今可是处处缺人……”

  这句话就不实了。

  滁州军并不缺人,缺的是高层。

  林清文学问够了,也做过官,又背靠林家,很不必从底层熬起。

  可是林师爷顾忌也多,林清文早年再出色,如今在辽东流放十数年,行事不算周全,要是冒然高位,除了纰漏就不好了。

  就像在码头上,刚见老父,就先表明扶正春樱之事,就有些不合时宜些。

  不是说让他不念情义,慢待共患难的妻子,而是没有这样这样摆在头里。

  如此一来,让林瑾这个初次见亲爹的元嫡之子如何自处?

  还有当时还有霍家众人在,不是林家的亲朋好友,其中霍五是滁州军之主,与林家有主从之分。

  林清文就算不认主,也当先谢霍五派人北上接人之恩……

第311章 人团圆

  霍顺的回归,使得霍大伯来了精气神儿。

  之前带了郁气不安,眼下也都一扫而空。

  同霍磊这个长孙相比,霍顺才是霍家长房的顶梁柱。

  太尉府这边的接风洗尘,是公;霍宅摆酒,则是私。

  如今霍家的亲族都在金陵,滨江那边就剩下五服外的族人与管事。

  霍五今非昔比,可也不是任人唯亲之人,真正用起来的亲族,除了霍顺叔侄、虎豹兄弟,就只有霍林、霍柏从堂兄弟两人。

  其中虎豹兄弟是共患难的交情,且是霍五父子照拂提挈;霍顺这里也是出了力气,霍磊借光的多。

  滨江这边的族人,霍林的这一脉先近后远;霍柏那一脉,反而是先远后近。

  不管如何,这一日霍大伯摆酒,霍家几房就都来了。

  南山村诸人不用说,都是堂亲,霍顺自是相熟,给霍六婶请安,给嗣侄霍英见面礼,又摸了摸妞妞的头顶,对霍豹也问了几句。

  对于二太爷这房几人,霍顺之前在滨江也见过;反而是霍洪这一房,霍顺还是初见。

  霍洪是爷爷辈,霍柏、霍椿是族叔、族姑,霍瑞、霍珍是族弟、族妹。

  霍顺三十多岁,亦是觉得十分酸爽。

  他之前就是在布庄任掌柜,待人接物,自是让人如沐春风,片刻功夫就同霍柏叔侄熟悉起来。

  如今他回来,霍大伯最惦记的就说他续娶之事。

  去年三月陵水白衫攻占曲阳,霍顺妻女皆丧,如今已经过了周年,张罗续娶也是符合世情。

  霍大伯有的时候偏执,有的时候也明白。

  作为霍五的亲族,霍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是都造反了,少不得也会想想日后如何。

  虎豹兄弟、霍洪那边的姑侄、还有霍磊,这几人亲事都是霍五做主,联姻滁州军高层。

  如今到了霍顺这里,霍大伯也没有自专的意思。

  “老二的亲事,就看你这个叔叔的了,他三十好几了,也拖不得了……”

  霍大伯跟霍五道。

  霍五倒没有推脱之意,点头应了。

  霍家长房没有女主人,也不像回事。

  霍磊还有一年半的孝期才能迎亲,霍顺续娶,总比霍大伯续娶要好。

  就这几个堂亲,霍五即便之前对霍大伯有所不满,也不希望真的疏远了去。

  况且霍顺、霍磊叔侄都是好的,霍五少年受过堂兄、堂嫂照顾,也念着情分。

  霍顺在旁听了,微微一怔,却是没有说什么拒绝的话。

  回来不过一日,不过霍顺也将家里打听的差不多了。

  霍六婶带了两个孩子还在太尉府偏院,霍大伯爷孙却搬了出来,总要有个因由。

  竟是为了续娶?

  霍顺打听清楚,也很是无奈。

  真要如霍大伯之前的安排,续娶了碧玉年华的甄家女,那他与霍磊还真是为难。

  到时候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容易出口舌是非。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妻女俱丧,满心怨愤,没有想过会续娶之事。

  如今仇也报了,去辽东走了一趟,心中郁闷也散了差不多,倒是并不排斥续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霍家人口实在太单薄了。

  五服之内就眼前这些人,加起来男丁都凑不成两桌。

  提及小一辈的亲事,霍五望了霍柏一眼,没有说什么。

  这个族弟去年过了吏员试,如今在金陵知府衙门当差,稳扎稳打的,并没有冒然出头,可也没有出什么纰漏,且并不以太尉族人自居,是个稳当人。

  只是霍椿姑侄的亲事,都是太尉府这边做主,霍柏与霍瑞叔侄的,霍五就打不打算插手了。

  他又望向坐在霍宝下首的霍瑾、霍瑜、霍瑞一个。

  霍瑾是霍林长子,比霍宝小一岁,今年十三;霍瑜是霍林侄儿,与霍瑞同庚,今年十一;霍瑞是霍洪长孙,霍柏侄儿。

  如今三个少年都在读书。

  按照霍五的意思,这几人都该跟在霍宝身边,历练几年也就能使唤了,就跟之前霍豹一样。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