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66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都是族兄弟,培养起来,用起来也顺手。

  只是这几人都带了书香气儿,明显是读书种子,也就不免为其难。

  他却是不晓得,霍二太爷与霍洪都是故意如此。

  两人都是读书人,自是晓得乱世之中兵权为重,越是如此,两人才越是克制,限制儿孙插手兵权。

  这大半年来,随着滁州军扩张,霍五这个滁州之主的地位也如日中天。

  太尉府那边巴结不上,就有不少人打霍氏族人的主意。

  只是有霍满家为前车之鉴,霍二太爷与霍洪都不敢疏忽。

  霍五的和气,是霍五愿意待他们和气。

  要是过了哪一条线,连霍大伯这这个亲堂兄都能被迁出太尉府,何况他们这些半路认的族亲。

  不越雷池,不插手滁州军军权,是两人给儿孙划出的线。

  再说就算他们想要插手兵权,儿孙也不是那个材料。

  霍虎、霍豹如今是居高位,可那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刀枪无眼,战场之上,哪里有十成十安全?

  不说别的,霍瑾、霍瑜、霍瑞几个小的,都去过童兵营,可是看着那边的日常操练都缩了,反而不如霍英这个小的。

  如此心性,就算勉强留在军中,成就也有限。

  霍家的家宴其乐融融,到了林家这边就有些冷场。

  霍家人数再少,也是南山村五房,外加上滨江两房族人。

  霍大伯父子爷孙三人、霍五父子两人、豹子一人、霍英一人,滨江霍氏霍太爷、霍池、霍瑾、霍瑜,霍洪、霍柏、霍瑞,五代人十四人,就差霍林、霍虎不在跟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女眷是霍六婶、妞妞,还有霍椿、霍珍姑侄。

  大大小小加起来两桌,将近二十人。

  到了林家,阖家三代加起来也只有五人。

  林师爷、林清文、春氏(春樱),与林瑾、林平安。

  其中林平安并不是林家血脉,是林师爷收的养孙,算下来是林清文的养子。

  等到林瑾大礼见过生父与继母,林平安也就出来叩拜养父、养母。

  林清文看着如修竹般的长子,亦是动容,双眼含泪扶起来:“当初父子作别,你还在牙牙学语,说不清‘父’,一口一个‘不’,如今已经是大人了。”

  林瑾不是神仙,哪里会记得小时候之事?

  他心中很是酸涩,一个十几年的不见的儿子,自是比不得陪伴十几年的枕边人。

  自己是该庆幸生母早逝吗?

  要是生母还在,面对这样共患难的夫妾情深,该如何自处?

  是不是也该庆幸父亲与继母没有在辽东生下一儿半女?

  否则连自己这个长子,处境也尴尬了。

  之前对生父的期待有多深,心中就有多失落。

  只是他这一年来也长大许多,不再是之前那个恃才傲物、喜形于色的少年。

  林清文面对长子真情流露,面对林平安则是带了伤怀:“十七了,也成丁了,腊月里生的?那论起来,比小二就小两个月……”

  旁边春氏也给了林平安见面礼,听丈夫的话,红了眼圈。

  林师爷心中叹气,并不觉得意外。

  辽东苦寒,大人尚且难熬,何况婴儿?

  倒是难为春氏,能陪着林清文这些年。

  林清文是罪籍,春氏却是良民。

  能陪着林清文吃了这些年苦头,这个继妻之位,春氏也算当得。

第312章 根由

  如今滁州军拿下了苏松,整个长江下流水路都畅通无阻。

  霍顺回来没几日,滁州水师副将于大海就带了船队从金陵顺江而下,走海路往辽东。

  随船带了不少金银,在松江还会带海盐。

  辽东盐贵,几船海盐过去,马价就出来大半。

  除了海盐,还有铁枪头,这个是霍宝提议的。

  总不能任由北蛮崛起,辽东还有不少汉人。

  这些人培养起来,一能遏制北蛮发展,二说不得什么时候能出一支奇兵。

  一个船队,两座楼船,四座海船,三十多战船,还有护卫的舰船两百多艘,水卒五千余人。

  兵卒虽不多,船只不少。

  出动这些人马,又是借了“九爷”的光。

  “九爷”在高丽有门路,拿着“九爷”的名牌,可以从高丽过境。

  既是霍顺、林清文是受“九爷”的安排回金陵,那船上除了战马,还有两样高丽特产,一种是高丽参,一种是高丽美人。

  四十个高丽少女,年少的十三、四岁,年长十五、六岁。

  霍五留了四个不会汉话的,其他分赠给马寨主、邓健、林师爷、杜老八、宋林等人。

  水进是没有份的。

  霍椿已经过了兄嫂孝期,就等着数月及笄后出嫁。

  水进这个那是纳妾,那才是打霍家人的脸。

  冯和尚远在太平府,倒是给他留了四人。

  不管冯和尚要不要高丽女,以他的资格倒是不好将他落下。

  剩下的数人,则是送了于老元帅几人,剩下的都是挑着“东征”功臣分配了。

  如此一来,太尉府内宅就有了三个女子,一个是马寨主赠的清倌人,两个是高丽女。

  不管是滁州军的高层,还是金陵士绅,都看出霍五用意。

  霍五会收女人,但不会接受背景复杂、有娘家势力的妻妾。

  这是为了保证霍宝的地位。

  邓健是霍宝的岳父,自是乐意眼见如此。

  其他人之前也规劝过,都是徒劳无功,就不再旧话重提。

  眼见着太尉府这边后院是进不成,就有人盯着霍宝,可也只是心中想想而已。

  有邓健在,除非是想要结仇,否则谁有胆子掺和霍、邓联姻。

  太湖的匪头谢二,作为新投之将,随着邓健打了苏州、松江,也立了些功劳。

  之前他就盯上过霍宝,待亲眼见证邓健的善战,也见过其凶残,就死了这个念头,少不得开始留心霍氏亲族晚辈。

  可是霍五的堂亲晚辈,霍磊联姻水师于老元帅,霍虎联姻马寨主这个滁州军后勤大总管,霍豹那边联姻邓健旧属。

  剩下的就是滨江出来的霍家两房人。

  霍林这个族弟,如今执政松江。

  霍洪那边没有人任要职,可女儿、孙女都联姻滁州军将帅。

  谢二打听一圈,很是心动。

  不管是霍林的儿子霍瑾还是霍柏,都是不错的联姻对象。

  前者与次女年岁相当,或者与长女年岁相当。

  谢二正犹豫不决,霍顺回来了。

  霍顺年岁虽大,却是霍五的亲堂侄,比族侄要亲近许多,还是霍氏宗族的长房嫡脉。

  霍顺之父,是霍五的堂兄。

  说句举例子的话,要是霍五得了天下,霍顺这一脉就是宗人令的最佳人选。

  再说句异想天开的话,霍五只有霍宝这个独子,要是霍宝以后没有儿子,挑着血缘过继,也多半会从霍家长房选人。

  到底是霍顺,还是霍柏、霍瑾?

  谢二满心打算,很是犹豫不决,少不得跟妻子商量一二。

  “有什么好犹豫的,老爷既看着好,就都挑了是。”

  谢妻想的简单。

  霍氏既是滁州白衫之主,将女儿嫁给霍氏亲族,总会一番平安富贵,比其他人家要好。

  谢二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只是自古以来,都是男方上门求娶,没有女方上门子主动嫁女的,他少不得又联系安家,拜访安二将军,旁敲侧击提及此事。

  滁州水师,如今就于老将军与安二将军在金陵,安勇在松江,于大海去了辽东,于大江跟着冯和尚在太平府,于大河在巢湖老巢操练新兵。

  水卒与步卒不同。

  步卒操练三月,就能上阵厮杀;水卒这里,操练的时间要长些,正经需要学些水上水下功夫。

  水火无情,要是没有操练好的水卒上船,临阵自保都艰难,更不要说杀敌。

  安二将军名叫安壮,人如其名,身形比一般人高壮,三十来岁。

  他外憨内狡,是个内有丘壑之人,才会带兵马留守金陵,紧锁长江水路。

  听出谢二主动联姻之意,安壮并没有瞧不起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