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83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霍五心中纳罕:“先生是不看好金家?”

  林师爷摇头道:“金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若是所料不差,不久就会有太子‘侍疾染病’的消息……”

  霍五皱眉:“金家要扶四皇子上位?”

  当今皇帝四子,长子嫡出夭折,次子(太子)与三子同母,是贵妃所出;四子是宫人子,养在皇后名下。

  这几年皇帝与皇后为立太子之事多有争执,相持不下。

  最后皇帝独断专行,立了二皇子为太子。

  金家要私下里废掉太子,自然不可能再立太子的同母弟三皇子,上位的只会是还在稚龄的四皇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幼主临朝,对大宁来说不算好事,可对各地滁州军也不是好消息。

  那样一来,金家专权,下一步就该是“剿匪”了。

  林师爷神色复杂:“多半会如此了……”

  当今大宁皇帝,就是幼主登基,早年做了几年的傀儡,亲政后行事偏执的厉害。

  他迎娶金国公之女为后,得到金家的支持,清理了之前的顾命大臣,将朝臣换了大半。

  林师爷是状元出身,林清文不及其父,也是三鼎甲。

  父子二人都是翰林院当值,林师爷甚至还被点为帝师,亲自教导过皇帝三年。

  林清文这个嫡亲师兄,也被点为侍读学士。

  林家父子是儒家子弟,打小学的都是“忠君爱国”,对这小皇帝也实心实意。

  可是皇帝亲政,处置的第一批人中,就包括林家父子,只因林师爷是顾命大臣的同年,林清文这个三鼎甲是顾命大臣亲点。

  马寨主眯了眯眼,道:“那咱们可不能干等着……我记得前些年皇帝换的勤,好像几家宗室王爷没少掺和……”

  说起来最近三十来年,朝廷上始终不太平,接连夭折了几个小皇帝。

  其中只有一人活到大婚,剩下几人都是殇亡。

  既是幼殇,自是没有儿女,嗣皇帝就由几个宗室实权王爷选定。

  想要挑起金家与宗室王爷的矛盾,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直接杀了几个皇子。

  皇帝断嗣,要选嗣子,那矛盾不就来了?

  金家没有退路,肯定要将未来的小皇帝完全握在手中。

  宗室王爷也不傻,自家子孙有机会得嗣皇帝位,怎么会不争?

  等到双方势力对峙,顾不得地方,就是滁州军的机会……

第330章 永远的少年

  只能说京城与金陵距离太远,消息再快也要十来天才能到金陵。

  金陵这边就算想要做手脚,也不是朝夕之功。

  反倒是冯和尚那边回了消息,已经得了蕲春军回复。

  双方休战,都不进洪州。

  双方以洪州为界,蕲春军打西边,滁州军打东边。

  不管蕲春军是真心还是假意,暂时不想要与滁州军碰上的想法与滁州军一样。

  冯和尚已经开始回军往睦洲。

  六月初五,邓健率八万兵马,南下攻打湖州。

  原本大家以为,凭借数万大军压境,拿下湖州定是轻而易举。

  大家的主战场,本来就不是湖州,而是杭州。

  不想,湖州都尉带人路上涉伏,炸了随军的火器营,使得滁州军伤亡惨重。

  等到滁州军围了湖州,湖州知州与湖州都尉带了数万军民死战,滁州军再次死伤数千。

  即便最后湖州城破,湖州知州、湖州都尉殉城,也不能平息邓健怒火。

  邓健下令屠了湖州城……

  ……

  消息传到霍宝这边时,霍宝一行已经从舒州、寿州折返,来到扬州府。

  舒州、寿州的旱情比想象中的厉害。

  有半数县城土地大旱,剩下没有大旱的地方,百姓因战乱跑了不少,恢复春耕的地方有限。

  这两地是三、四月拿下的,等到金陵方向安排的新官员上任,想要抓春耕,已经是耽误了。

  如今两地民生凋零,百姓流失了好几成,并不比去年的滁州好多少。

  想要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可以走去年滁州那一条路。

  分地安置流民,借种子、借农具之类。

  “正可以安置河南流民……”

  霍宝道。

  为了江南稳定,黄淮流民自然是以长江为界,安置在淮南诸州府。

  可是滁州意义不同,不宜大动。

  和州与金陵相对,也是稳定为主。

  庐州大面积军屯,也不好进人。

  能安置流民的就是扬州、舒州、寿州三地。

  扬州商业发达,土地也高度集中,不是在大地主手中就是在豪商手中。

  倒是舒州、寿州,人口流失,可以重新规划土地,安置流民落户。

  如今安置流民的地方有了,剩下的就是钱粮。

  粮食勉强可以从庐州府挤一挤,那钱呢?

  自然是扬州城里的财主们。

  不管是霍宝,还是宋林,都想到淮南商会。

  只是商税也不是随便加的,去年刚因曲阳“加税案”整顿了曲阳官场,如今在扬州加税就是笑话了。

  不加税,怎么压榨出钱来?

  宋林是士绅出身,自然不将商贾放在眼中。

  只是他明白,商贾地位再低贱,私财也不宜轻动。

  否则滁州军白拿习惯了,日后难保不对士绅人家动手。

  一行人到了扬州,扬州商会李会长跟在扬州代知府身后,张罗着进地主之谊。

  从幼子李裕口中,李会长知晓这次“巡视”的内容,考核地方文武官员。

  李会长没有为官为吏,却也是扬州数得上的人物。

  就凭借着他在“冯百万”后接任商会会长,还送了儿子在霍宝这个“少主”身边做伴当,扬州城内外就没有人敢小瞧。

  只是他也懂事,处处将扬州代知府抬在头里,并不肯抢知府的风头。

  扬州代知府不是别人,就是宋林的次子宋二。

  扬州到底位置不同,北上是楚州,东北是淮安与泰州。

  之前刚得扬州时,霍五就派了宋林过来稳定地方。

  等到扬州内外安定,宋林调回金陵,就调了宋二过来。

  楚州军在各地都举行了吏员试,不缺小吏,可主官还是很紧张。

  文官与武官又不同。

  武官镇守地方简单的多,冒然居于高位的,只要守着军规军纪,也出不了大错。

  可是文官的话,要是选派不当,说不得就要危害地方。

  宋二之前在知州位上历练过来,被拉过来做扬州代知府。

  在楚州军一应文官中,宋二也算出头,这其中有他自身的缘故,也有宋林这边的缘故。

  如今一行“巡查使”是因公到扬州,可宋林与宋二、李裕与李会长,也算是骨肉团圆。

  这一顿接风宴,也吃的格外亲近自在些。

  结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有人匆匆来寻霍宝。

  ”清大哥!?”

  见了来人,霍宝连忙起身,神色郑重起来。

  来的是太尉府的侍卫长牛清。

  牛清风尘仆仆,顾不得歇口气,道:“小宝,五叔传你与水帅回金陵……”

  “可是蕲春军异动?”

  水进闻言,“腾”的起身追问。

  之前他们出来前,正赶上冯和尚率部下与蕲春军在洪州城外对峙。

  说好要与蕲春军休战,莫非是蕲春军不自量力,非要这个时候与滁州军对上?

  牛清连忙摆摆手:“不是蕲春军,是湖州……邓帅,屠了湖州城……”

  席上一肃。

  宋林皱眉,智然和尚已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屠城?他怎么敢?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屠夫?”

  霍宝亦是神色大变,却道:“表叔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可是湖州有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