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42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表少爷,大小姐,这家里实在有事,老泰山过寿……”年长那人好声好气道。

  年轻些的则指了指营门外小厮:“我家里也有事,兄弟来寻了!”

  “县尉大人有令,不许辅兵出营,两位……这是要违背县尉大人命令么?”霍宝看了两人一眼。

  “临时有事,我们之前也没想到啊!”年长百户道。

  年轻的带了焦躁:“县尉的命令是给兵卒的,又不是束缚咱们。就是县尉在,也没有拦着咱们出营的道理!”

  霍宝不理会两人,只问侯晓明:“门禁太松,谁传的话,好生查查!既然县尉有令,凡事尊令就是!”

  “得令!”侯晓明应声,那两个百户都变了脸色。

  “表少爷这……”年长百户似乎犹豫。

  年轻百户则愤愤不平,要来拉扯霍宝。

  不等到霍宝跟前,随着“呜呜”两声哨响,“呼啦啦”出来二十来个童军,将两个百户团团围住。

  霍宝对侯晓明点点头,带了秀秀进了县兵大营。

  “就这样不管不问?”秀秀犹豫。

  “不过是被推出来的大傻子,到底是跟着表叔的老人,关禁闭就是了,问了也没有意思,真正存了坏心思的人在暗处等着。”霍宝道。

  邓健手下那些曲长、百户出身不过衙役,可之前都是伙伴,联络有亲。

  霍宝就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要挑着放,“杀鸡骇猴”的“鸡”也不能随便选,否则就将童军放在县兵的对立面,只会让暗地里搞小动作的人欢喜。

  滨江那边的情况,邓健已经打探清楚,满额七百县兵,实际五百多人。

  就是霍五带了两千人南下,也能拿下来,压根不需要这般劳师动众。

  这样倾巢而出,就是为了“引蛇出洞”,趁机整肃曲阳治安。

  少一时,侯晓明过来回话:“宝爷,两个百户关了小黑屋,点了各自名下一屯长为代百户。”

  “剩下两个曲长、八个百户也叫人盯紧了。”霍宝道。

  能鼓动两个百户出大营的,也只有那几个人。

  侯晓明应声,门外传来略显沉重的脚步声。

  不等敲门声响起,霍宝便道:“朱强,进来!”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童军辅兵队长朱小二。

  小胖子年岁不大,长得圆润,为人最是机灵,踩着胞兄成了伍长,过后升什长,担任辅兵队队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到童军扩兵,朱小二依旧是辅兵队长,手下管辖两百来号童军。

  “宝爷,县兵大营附近发现地道四处,最近一处离县兵大营两丈二,地道里,有人藏了五桶生漆。”

  地道,生漆,火烧县兵大营?

  能这样大手笔的,这是为了夺权?

  能折腾这么大的,县里可没有几个人。

  “地道另一侧出口,可是黄举人家?”霍宝想了想,道。

  “不是,是县衙后宅!”

  县衙后宅?

  这曲阳如今也是古怪,县令、县丞、主薄等文官一个也没有,只挂着一个县尉,全部心思在县兵大营,不理会衙门那边。

  八千户的大县,每日里鸡毛蒜皮的事就不会少,这衙门停了两个多月,会成什么样子,真是叫人不敢细想。

  “县衙那边还有什么人?”霍宝转头询问侯晓明。

  侯晓明不仅是童军曲长,还兼任斥候队队长。

  “六科文书中刑、户、工三科都在,以户科文书为首。”

  “户科文书什么出身?不会也跟前县令、主薄沾亲吧?”

  县衙六科中,户科涉及民生,油水最足,一般人还真谋不到这个缺。

  “不是之前的户科文书,先户科文书阖家随县令大人逃了,现下户科文书之前是户科小吏,县尉大人掌权后才升为文书,是邓老爷之侄……”

  霍宝望向秀秀,邓老爷的侄子,就是秀秀的堂舅,亲戚实是不远,可之前从没有听邓健父女提及。

  秀秀小脸拉下来:“我这个堂舅是个童生,读书读愚了,咱们得去看看,别是让人利用了!”

  霍宝点点头,吩咐侯晓明:“点两百人,随我往县衙瞧瞧。”

  侯晓明应声下去点兵,霍宝又吩咐朱强:“将县兵大营守好了,大营里也扫一圈。”

  朱强应了一声,下去带人检查不提。

  霍宝、秀秀、侯晓明,带了两百童军,浩浩荡荡的往县衙去了。

  县衙门口,并不是霍宝想象中的萧条,地面整洁,门口有人把门。

  眼见童军由远及近,那把门的面色一变,转身就往里面跑。

  霍宝眯了眯眼,看着偌大的县衙大院。

  这还真是灯下黑了。

  县令、县丞都跑了,几个文书中还是县尉的亲戚为首,谁会想到这县衙大院不太平。

  “宝爷!”侯晓明满脸涨红,连忙躬身:“是属下疏忽了,没有探查县衙!”

  “不怪你,是我吩咐你可着城中士绅商贾监测的!先围了,再传话给巡逻的两百人过来支援!”霍宝吩咐道。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不知县衙里详情,霍宝不会用童军性命冒险。

  两百童军散出去,将县衙前后给围了,其中五十弓兵,一半在后门,一半在霍宝身后,张弓待射,对准县衙大门。

  “嗒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几个儒生装扮的人出了县衙大门。

  看到外头情形,那几人都站在门口,神色变幻莫测。

  其中有一人,二十五、六模样,留着短须,估计是出来的匆忙,衣裳有些不齐整,看了眼秀秀,又看了看霍宝,上前两步:“这是霍家小哥吧?你可以随秀丫头,叫我一声堂叔。”

  霍宝没有应答,而是上前几步,直接掀开那人儒生褂子。

  蓝色儒服里,雪白底衬。

  “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那人忙压了衣服下去,呵斥道:“霍小哥这是作甚?看着也斯斯文文,怎么一上来就动手动脚?粗鄙!”

  霍宝没有回答,直抬头望向那人:“生漆是你预备的?地道是你叫人挖的?你……投了白衫军?!”

第50章 送上门的“鸡”

  “不许动!”侯晓明高声喝道。

  原来门口那几个儒生,听了霍宝的话,想要的往县衙里跑,直接被喝止。

  邓文书看着霍宝,却没有被揭破身份的慌乱与紧张,反而露出几分大义凛然:“是我预备的,也是我叫人挖的!我本来就是佛祖坐下弟子,佛军一员!”

  “佛祖戒杀生,佛祖让你火烧县兵大营?那周边可都是平民百姓,难道他们就不该被佛祖庇护?”霍宝心中直拱火。

  “世上秩序已乱,人心蒙尘,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佛军将荡尽人间污垢,重建和乐世界,阻拦者都是事魔邪党,当受明王怒火!”邓文书越说底气越足,面上带出狂热。

  之前在县衙门口那几个哆哆嗦嗦的儒生,似也受到鼓励,直接盘腿坐下,眼观鼻、鼻观口,口中开始念经。

  众童军看着,只觉得跟唱大戏似的,端的热闹。

  霍宝看了,并不觉得可笑。

  这“事魔邪党”,是官府与正统佛教对弥勒教徒的称呼,没想到弥勒教给弟子洗脑,用的还是这个词儿。

  如今民智不开,弥勒教教义浅显、修行简便,在百姓中容易传播;可眼前这几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读书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弟子修君子正道,对鬼神敬而远之。

  连读书人都尊奉弥勒教,暗中投白衫军,可见弥勒教在本地已经是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你才是邪党,你是丧了良心的邪魔!”

  秀秀忍不住,已经冲了上去,给了邓文书一脚:“当初白衫军进来,县上乱成什么样,旁人不晓得,你们这些在衙门里当差的也不晓得?入室抢劫的,欺负大闺女、小媳妇的,家里养的猫猫、狗狗都被逮了吃肉的,他们哪里是什么白衫军,就是冒着白衫军为名为非作歹的强盗!我爹撵走了强盗,护住了百姓,你们不晓得感恩,还想要害他,你们是人不是人?”

  “邓健真要是为了百姓,就该投了佛军,帮佛军联络士绅,稳定县城;可他仗着勇武,倒行逆施,驱逐佛军,割据曲阳,招兵买马,甘为朝廷鹰犬,注定没有好下场!”邓文书振振有词。

  秀秀本就为父亲出征担心,听了这话,更是恼火,又踹了邓文书几脚。

  邓文书不避不闪,一副不与小辈计较的模样,让人气结。

  县衙门口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就有不少百姓探头探脑的看热闹,指指点点。

  “怎么回事?又闹什么妖呢?”

  “县尉大人要抓人了?谁这么胆子肥,敢招惹他?”

  “领头的不是县尉,是个小衙内,跟班的也都是半大小子!”

  “县衙里主事的不是县尉小舅子么?这是窝里反了?”

  等到又有两百童军小跑着过来,看热闹的百姓才齐齐熄了音,藏头藏恼,远远窥视。

  “弥勒教信徒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是真信徒,还是假信徒,一查便知,查!”霍宝环视四周,朗声道。

  邓文书还想要反驳,侯晓明早已经在旁等着,直接堵了嘴巴。

  霍豹得了消息,匆匆赶来,接手三百童军,继续包围县衙。

  侯晓明带了一百人,随霍宝、侯晓明进县衙。

  县衙大堂里不是明镜高悬,而是摆了三尊泥塑佛像,供奉的是弥勒佛、观音、如来佛。

  佛像前,鲜花瓜果俱全。

  这般供奉齐全模样,显然不是一日之功。

  除了六科文书与小吏,县衙里还有不少其他人。

  有的跟邓文书似的,衣服分了里外,并没有直接着白衫;有几个虔诚的,无畏无惧模样,直接穿了白衫,并没有遮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