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53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再迟疑下去,倒显得他们居心不良,得了州府、滨江,又回头算计曲阳,没看旁边几位千户脸色都变了。

  果然霍五这话一说,几位千户面上都转晴。

  “我才不去滨江!“杜老八却摇头。

  “八叔是惦记回松江?”霍宝开口问道。

  “嗯!八叔早惦记回了,去宰那狗知县,也顺便给小宝打前站去!”

  杀亲之仇,杜老八惦记三年,霍五父子自不会拦着。

  几位千户也都放下心。

  不管杜老八去哪里,只要不在曲阳就行。

  “想回松江不是不行,作甚不多带些人手?”霍五却不放心:“五十人抵什么?回头到滨江,再挑些人手给你!”

  “不要!”杜老八拒绝的痛快:“我不要五哥的人!”

  “你……”霍五怒极而笑:“不要我的人,要谁的?”

  “五哥是不是老糊涂了?当然是小宝的!我这不是给小宝蹚道么?当然要带小宝的人!”

  “……”

  霍五、邓健两人知情,明白是怎么回事。

  张、李、王几位千户却是听得云山雾罩,不过也没有多嘴发问。

  曲阳县外之事,本就不与他们相干。

  霍宝心中却是好奇。

  杜老八天真简单,并不是周全之人,平日里都是林师爷辅佐。

  这让杜老八带霍宝的人手,显然是林师爷的提点。

  林师爷,这是卖好给他们父子?

  杜老八的离开,明面上最尴尬的就是林师爷。

  只是,真的如此么?

  这顿接风宴,杜老八吃得痛快。

  他天刚亮就出发,赶了整整一日路,路上三顿都是糊弄,早就饿了。

  吃了饭,杜老八就在四方客栈住下,明早会随霍五去滨江。

  霍宝没有回县兵大营,而是寻邓健。

  “表叔,滁州事定,三十万两银子的本钱也齐备,侄儿想明日随我爹一起去滨江。盐铁等得,粮食等不得。薛七叔有买粮的路子,可央求他帮忙一二。”

  “是不是太赶?你那童军可还不当用……”

  “粮食这里用的人手不多,盐那里挑些跟杜八叔去看看,侄儿再带些去常州探探,先用不了多少人……”

  “曲阳这里,霍豹留守?”

  “嗯,豹子练兵,再请表妹坐镇,就够了。”

  “带多少人?”

  “杜八叔那边五十人,侄儿这边先一百吧!”

  邓健倒是没有再劝,只道:“之前教你那一式,你好好练着。就算带再多人手,也比不过自己强……在外行走,莫要妇人之仁,一切保全自己为要……”

  霍宝垂手听了。

  因明日就要出发,今晚就要选人,霍宝没有耽搁,与老爹打了声招呼就带了霍豹回县兵大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童军还是按照五个兵种分五队,斥候、弓兵、枪兵、刀兵、辅兵。

  斥候队长是曲长侯晓明兼任,弓兵队长曲长霍豹兼任,辅兵队长是百户朱强兼任,刀兵队长是百户朱刚兼任,枪兵队长是百户梁壮兼任。

  这五人,就是霍宝的心腹了。

  朱刚就是当初被兄弟朱强坑了那个,却是真的骁勇。

  在伍长之争中败北,可在训练中十分刻苦,分兵种后更显身手,成了什长。

  梁壮是流民少年出身,在第一批童兵中身体素质最好,个子高大,将近两米高,学了枪法脱颖而出。

  “明日朱强、大圣、朱刚随我南下,豹子、梁壮留守。练兵之事,就交给你们两人了!”

  “尊令!”

  众人面上惊疑不定,却是齐齐应下。

  “朱强,你下去择五十人手,做你的亲卫,明早随你出行!”

  “尊令!”

  朱强应声退下。

  “大圣你下去择五十人手,熟悉山路、耐力足优先!”

  “尊令!”

  “朱刚下去择五十人手,为我亲卫!”

  “尊令!”

  这两人也下去挑人。

  屋子里只剩下三人。

  梁壮跃跃欲试道:“宝爷,朱二当什么用?别耽搁了老大差事,还是我去吧?”

  朱强挑的是自己的亲卫,明显是有独立任务。

  不是梁壮小瞧人,可在五人中,朱强确实年岁最小,身手最弱。

  霍宝道:“你们几人中,你操练最勤,最适合练兵,给你三个月时间,好好将童军操练出来,三个月后才是童军真正出营之时!”

  “得令!”梁壮挺了挺胸脯,跟打了鸡血似的。

  到了霍豹这里,霍宝反而没有什么交代的,只道:“多留心州府消息……”

第62章 鸡犬升天?不存在的

  次日一早,霍宝就带了一百多童兵,与霍五、杜老八等人离了曲阳。

  那三十万两银子,霍宝只带了十万两,剩下交由秀秀暂收。

  随行的,还有霍顺、邓仁。

  带了银车,没法子快行,众人都坐了骡车。

  杜老八、霍五一辆;霍宝、霍顺一辆;霍虎押送邓仁一辆。

  不知霍五怎么同霍顺说的,霍顺精神好了许多,同堂弟问起金陵安置的事。

  这是惦记霍大伯与石头了。

  霍宝便讲了金陵外城的小院,牛大郎兄弟投军之事,还有与史、贾两家的渊源。

  “大伯一直惦记二哥,我们刚从村里出来时,大伯就说想要带了六婶、妞妞投奔二哥,没想到赶上曲阳沦陷,我们只能绕路……大伯担心的不行,还是贾二叔那边说白衫军不伤百姓,大伯才略安心些……后来我爹带我北上时,曲阳‘收复’,我们就进城寻二哥,二哥家挂了门锁,跟左邻右舍打听,只说有阵子不见人了……”

  “是我不孝,让长辈们跟着担心……”霍顺唏嘘道。

  霍宝的视线在霍顺腿上扫了眼,大夫说之前的骨伤当养着。

  可滨江与金陵只一江之隔,怕是霍顺不能安心在江北等着。

  众人从曲阳出来的早,又是一路的官道,到了中午就到了滨江。

  滨江是下县,人口只有曲阳一半,可因没有被战乱波及的缘故,城里看着比曲阳热闹。

  更主要的是,滨江临江,有水渠饮水,旱灾缓解许多,百姓勉强还能过活。

  曲阳被白衫军进出一回,随后“军管”两月,使得百姓如惊弓之鸟,看得兵马都飞奔躲避;滨江这里,却是看热闹的多,对着队伍指指点点。

  “这又是哪儿的兵?几百号人哩?”

  “能放进城的,还能是谁的?新县尉的呗!”

  “是一家的就好,省的打起来!”

  “咋都是毛小子?新征的吧!”

  “县衙衙门贴告示征兵了,你家户册三丁吧?”

  “我家分家了,老二分出去,就剩两丁了!”

  “便宜你这老货了!”

  霍宝仔细听着。

  就听到外头有人欢喜道:“五伯回来了,五伯回来了!”

  是薛彪养子薛孝的声音。

  随即,马车也停了。

  滨江县衙到了。

  滨江县兵大营占地小,还没有扩充营地,就分了大半人手在那边,小半人手在县衙这里。

  县衙与后面知县、县丞等人的宅邸连成一片,如今都空着。

  夺滨江与得州府的过程大同小异,都是“教众”杀官献城,区别是州府那边知州、州判是被砍了脑袋,人头在州府门口挂着;滨江县这边,却是知县、县丞被烧死,尸骨无存。

  县丞是当地人,是个钱耙子,是真的死透了。

  那知县花甲之年,这世道能稳定一县之地,在旱灾之年疏通水利,恢复生产,是个好官。

  经营滨江需要人手,霍五又不是杀人狂,这老知县就被保全下来。

  朝廷官员有守土之责,老知县的“死讯”也是对其家人保全。

  眼下,那位老大人寻死觅活,要立时见霍五,折腾的薛彪不行,才叫养子速速往曲阳寻人,没想到刚出县衙门口就见人回来,难免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