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神医小娇妻救了国公府满门 第349章

作者:伍佰豌 标签: 穿越重生

  在赫知冉刚刚生产完,兰儿就被墨老夫人留在了墨玖晔的院子里,专门负责照顾赫知冉的起居。

  虽然四合院内的房间不少,可兰儿每天在此出入,与赫子铭碰面的时候就比较多。

  起初两人还没有什么,赫子铭经常会开一些调理的方子让兰儿去做。

  兰儿没有玉儿的厨艺天赋,有搞不明白的时候就会去询问赫子铭。

  一来二去的,两人之间的接触就多了。

  渐渐的,赫子铭就发现,兰儿身上那种自带的端庄气质丝毫不比京中那些大家闺秀差,甚至更胜一筹。

  她端庄,却没有那些贵族千金的矫揉造作和目中无人。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妻子类型,况且兰儿长相秀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他想要娶的女子类型。

  久而久之,赫子铭发现自己应该是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兰儿也觉得赫家大公子不但外貌出众、学识了得,还是被京城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妇科圣手。

  这样有样貌又有才华的男子,她若是不动心那是假的。

  可兰儿深知自己的身份,况且她曾经在四公主面前暗暗发誓,此生只为亲眼看到她大仇得报那一日而活,至于什么男女之情,她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资格。

  尽管两人彼此有意,可他们都深知世俗门第的观念,谁都没有开口捅破那层窗户纸。

  直至今日,兰儿知道赫大公子距离回京的时日近了,为了让自己不越陷越深,她都尽量避开两人可能会碰面的时间出门。

  赫子铭也同样,他不知道家中二老能否接受他娶一个暂时还无法见光的婢女,他也不敢给兰儿什么承诺。

  这几日他也同样深居简出,尽量减少与对方碰面的机会。

  今日若不是他找母亲询问回京的事情,也不会出现在院子里。

  本来他是打算在母亲这里探一探口风的,如果他想辞官留在西北的事情,能够得到母亲的理解,那么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慢慢和家人沟通。

  谁知,好巧不巧的,母亲竟然这么早就发现了端倪。

  自己养大的儿子,说没说实话,赫夫人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你是娘一手带大的孩子,娘怎么可能看不出你的心思?

  你从小就与那些富家子弟不同,他们风花雪月的时候,你后院连个侍妾都没有,娘知道你是想找一个心仪的姑娘共度一生。”

  见母亲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赫子铭知道自己的事情瞒不住。

  既然如此,他索性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娘,我觉得兰儿姑娘秀外慧中,端庄有礼,而且没有那些大家闺秀身上的矫揉造作……”

  赫夫人何尝看不到兰儿的大气与端庄?

  只是,在她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未来的儿媳定然要是与赫家门当户对的姑娘,从没想过赫子铭会喜欢上一个婢女。

  赫子铭虽然没有直说他喜欢上了兰儿,可作为过来人的赫夫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到西北一段时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且十分喜欢人与人之间这种没有等级观念的接触。

  一时间,赫夫人陷入了纠结当中。

  一方面她希望儿子能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儿子能够和心仪的姑娘生活在一起。

  赫子铭看出了母亲的纠结。

  “娘,您想想王家的大公子,因为喜欢一个小门小户的姑娘不被家里认可,后来被迫娶吏部尚书家的嫡女,最后闹了个什么结果?

  还有,靖远侯家的小侯爷,喜欢上了商户之女,侯夫人为了阻挠他们之间的感情,立刻给他定了薛丞相家的孙女成亲,婚后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乃至于成为了京城的笑柄。

  还有……”

  “好了,你别说了,让娘想一想。”

  赫子铭说的这些,赫夫人都知道。

  王家大公子因为思念心爱的姑娘,整日借酒消愁,因此而荒废了仕途和学业。

  靖远侯家的小侯爷因为与薛丞相的孙女感情不和睦,又不敢得罪薛丞相家的权势,每日过得郁郁寡欢,以至于二十几岁就抑郁而终。

  “子铭,你的意思是,只有和兰儿在一起,你才会开心?”

  赫子铭郑重的点头。

  “儿子之前没有喜欢的姑娘,娘若是看好了谁,我自然没有话说,可如今我心里已经有了人,若是再娶他人,恐怕我这辈子也无法释怀。”

  为了抬高兰儿的身份,赫子铭继续说:“兰儿虽然是婢女,可若是在皇宫内,贴身伺候公主的也是有品级的女官,她的言谈举止有度,端庄礼仪绝不输那些大家闺秀。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不要学那些大家公子的做派,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看人和事情。

  我看兰儿就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我也从来没觉得她比我身份卑微。”

  “娘,我赞成大哥的观点。”母子俩的对话没有被兰儿听去,却没逃过刚刚从屋子里出来的赫知冉。

  她最近的精力都放在柱儿和明珠的身上,倒是没有注意到赫子铭和兰儿之间有什么不对。

  这会儿听到他们的对话,赫知冉才意识到两人的确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就比如,吃饭的时候,大哥口味比较清淡,兰儿每次都将清淡些的菜摆在他的面前。

  还有,大哥爱干净,在家里的时候,每天都有专门的婆子帮他清洗衣物,打扫房间卫生。

  在这里,兰儿都是趁着大哥不在的时候,去他房间打扫,出来的时候还带着他换下来的衣物。

第495章 我为了这份责任一直在努力

  看到这些,赫知冉并没有多想,因为兰儿向来勤快有眼色,对大哥照顾得妥帖一些也无可厚非。

  她倒是没有发现细节的存在。

  现在听了母亲和兄长的对话,赫知冉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初她不喜欢人近身伺候,兰儿和玉儿就有眼色的没有吩咐从不去她的房间,也许是因为他担心墨玖晔变心的缘故,两人更是看到墨玖晔就绕着走。

  先不说兰儿如何懂得看眼色,就她平时那端庄的举止和知书达理,这样的人在赫知冉这个拥有人人平等观念的人看来,没有什么配不上自家大哥的。

  你情我愿的婚姻,就说明两个人性格比较合拍,这样的婚姻总比父母包办的要好。

  大哥好不容易摆脱了玉郡主,她是真心希望他此生能够过得幸福。

  “冉冉,你也觉得你大哥和兰儿合适?”赫夫人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摇摆不定。

  “娘,只要大哥喜欢,我看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兰儿心思细腻,待人接物比京城那些大家千金还要稳妥,别看她只是四公主身边的婢女,她的学识与心思通透的程度,做一个当家主母丝毫没有问题。”

  赫知冉可不是在这里信口开河,兰儿来到墨家时间不短,她是个什么样的心性没有人比赫知冉看得更清楚。

  赫子铭见妹妹替自己说话,顿时来了勇气。

  他站起身,郑重的跪在了赫夫人的面前。

  “娘,孩儿从小就被父亲带在身边教导,看多了官场那些尔虞我诈,儿子一直以为,二老希望我能够学业有成考取功名来光耀赫家的门楣。

  我为了这份责任,也一直在努力。

  可你和父亲并不知道,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自从来到西北,看到墨家人每天过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我是真的很羡慕。

  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看到的只有人们的朴实与勤劳。

  娘,儿子想征得您的同意,以后就留在西北,开一家医馆治病救人,平平淡淡的过完此生。”

  话落,赫子铭朝着赫夫人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随即仰头看着对方的反应。

  赫子铭的话的确让赫夫人震惊,她从来都不知道,儿子竟然有这样的想法。

  若是她没有来西北,也许完全无法理解赫子铭的想法,但自从来了这里以后,她自己也开始不舍得离开。

  赫夫人没有第一时间让赫子铭起身,而是郑重的审视着他。

  赫知冉也没想到,大哥会有这样的想法,毕竟原主看到的都是勤奋又好学,且十分听父亲话的大哥。

  赫子铭已经过了青春叛逆的年纪,而且他为人不是一般的沉稳有度,赫知冉绝对相信他说的都是真心话。

  她虽然懂得大哥的心思,不过此刻却没有开口帮忙说话。

  赫夫人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好多思想早已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想要立刻扭转她的想法根本不可能,这件事只能让她自己理清楚一些道理。

  作为女儿,她也不想把母亲逼得太急,要给她一些时间去思考。

  赫夫人的确在思考,不过她并没有达到完全不能接受这些的程度。

  她自己都搞不清楚,若是换做以往,赫子铭说出这样的话,她肯定会认为儿子不求上进。

  现在的她,貌似并不排斥儿子这样说,甚至有种想要跟着一起留下来的冲动。

  过了差不多一盏茶的时间,赫子铭依旧跪着,赫夫人盯着他沉思,赫知冉站在她的身后。

  兰儿的葡萄洗好从厨房里面出来,入眼就是这样的场面。

  赫知冉知道兰儿的心思,她对四公主忠心耿耿,一心只想看到她大仇得报的那一天,而且这丫头性子也是个倔强的,万一她执意不跟大哥在一起,母亲和大哥这样的情况岂不是闹了个乌龙?

  “咳咳……娘,大哥都这么大的人了,即便是有错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罚跪呀!”

  赫夫人反应也很快,故意沉着脸道:“这次就原谅你了,起来吧!”

  赫子铭站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继续保持低头的姿势。

  兰儿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只以为是赫大公子惹了赫夫人不高兴,连忙端着洗好的葡萄送过来。

  “赫老夫人、大公子、九夫人,这是我和玉儿在山上摘回来的葡萄,你们尝尝。”

  说完,她就将托盘放在石桌上,带着另一托盘葡萄送去主屋,给看娃娃的女眷们送去。

  见兰儿离开,赫知冉拉着赫子铭一左一右坐在赫夫人的身旁。

  “娘,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可以的话,谁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不光是大哥,我自己也一样。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我整天在内院里面看书,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本以为会和娘您一样,成亲后,整日在家里面相夫教子。

  自从跟着墨家流放开始,我接触的人和事情多了,而且我们每天都过着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了些,可却让我觉得更加充实。

  尤其是到了西北,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置办土地、开垦荒山、建造家园……

  结果我发现,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生活,比起京城那些世俗的规矩,我更喜欢现在这样充实的日子。”

  赫夫人认真听着女儿的讲述,她发现自己心中豁然开朗。

上一篇:风华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