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185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大人,小的刘墨过来候差。”

  门外声音夹在呼啸的风雪里,时强时弱,像是挣扎着不要被大风吹去一般。

  崔凝应声道,“进来吧。”

  差役推开门,拎着食盒进来。

  “这是咱们浑天监里自己做的糕点,尚可入口,两位大人尝尝?”来人将糕点在几上摆开,抬头时看见陈元的眼眸,惊的猛然退了一步。

  “大、大人恕罪!”刘墨回过神,连忙躬身请罪。

  “无妨。”陈元淡淡道。

  崔凝见他仍惊疑不定的躬着身子,开口道,“我们说会话,你一旁候着吧。”

  陈元见惯了旁人这般反应,全然不曾放在心上,只将目光放在糕点上,“这是浑天监厨房做的太极饼,你尝尝。”

  监察司里也有厨房为当值的官员提供午饭和宵夜,然而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外头吃,因为绝大部分食物味道实在难以下咽。用崔凝的话说,衙门里的厨子都是用心起菜名用脚去做菜,就连她这种不精通厨艺的人随便弄弄也不能是那种滋味。

  其他衙门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像浑天监这种还有心思研究特色点心的才是异类。

  崔凝尝了一个,味道竟然十分不错。

  陈元拈了一个塞进嘴里,不由皱起眉头。

  崔凝笑道,“你不喜欢吃芝麻?我听医者说,多吃些黑色的食物对你有益处。”

  “嗯。”陈元自是知晓,又听话的吃了两个。

  不到晌午,乐天居的锅子便送上了观星台,崔凝又陪着吃了一顿。

  短短一上午,四顿下肚,从观星台上下来崔凝忍不住揉着肚子。

  回到监察司,崔凝命崔平香往裴钊那跑了一趟说明情况。

  下午监察司便通知今年不能全部休假,官员要轮值。谁都不想大年夜还呆在冰冷的监察司,所以监察令最终决定用抓阄的办法排轮值。

  当然,有资格抓阄的只有几名监察佐令,像崔凝这样的下属官员全都聚在正堂两侧的暖室里等着结果。

  崔凝捧着茶坐在角落里安安静静消食,听见附近有人小声嘀咕,“要我说还抓什么阄啊?直接安排魏大人当值得了。”

  这样没道理的话,竟然真有不少人附和。

  “是啊,说不定正合拼命五郎之意。”

  “可不是吗……”

  魏潜“拼命五郎”的名头连隔壁刑部都传遍了,却也导致有些人遇到事儿便抱着“他行让他上”的态度,什么险活累活全要推他去顶着。

  魏潜手下监察副使尚未配齐,不如其他几处人多,再加上跟着他干活的几乎都是“拼命郎君”,听了这番议论,竟然没有人一个人反驳,以至于那些人越说越来劲,深觉得抓阄一事实在是多此一举。

  崔凝将手中茶盏重重放在几上,发出“砰”的一声重响。

  屋内倏然一静,纷纷朝她这里看来,想起二人有婚约在身,他们这是相当于在魏潜家人面前说嘴,不由面露尴尬。

  不过,总有那么几个脸皮特别厚的,非但不羞愧,反倒是扬声道,“小崔大人想必亦与魏大人同心同德。”

  “那是自然。”崔凝给了肯定的回答,那人得意一笑,却不料她话锋一转,“那不如您且家去吧,您的活儿都交给我,俸禄我也帮您花着,您看如何?”

  那人落下脸来,“不劳小崔大人费心!”

  崔凝撇撇嘴,有些人就是欠得慌。

  “出来了!”站在窗口的人忽然道,“咦?好像魏大人没出来?”

第313章 青玉枝

  实际不止魏潜没有出来,一处监察佐令也没有出来。

  两处的人在暖室里等了许久,才有差役请崔凝他们进正堂。

  崔凝在监察司这么久,倒是见过监察令几回,可极少见到监察令和两名少监齐聚一堂。

  “青玉枝案便交由长渊,一处协同查案。”郑少监命人将一沓纸分别发放给所有人,“这是此案目前所有线索,圣上要求尽快查明悬宿先生的死因,将杀人凶手捉拿归案。”

  崔凝拿到资料,细细看了一遍,发现内容并不比她早上知道的多。

  郑少监道,“案发现场已经封了,诸位尽快行动。”

  监察令接着道,“若有什么难处尽快上报,能够予以方便之处,我与两位少监定然全力支持。”

  “是!”众人齐齐答道。

  监察令率两位少监离开,屋里顿时炸开锅了。

  一处监察佐令迟疑道,“这……咱们也不是怕事之人,可揽下这个案子,是不是头铁了点?”

  魏潜睨了他一眼,“揽不揽,也不是你我说了算。”

  “唉!说的也是!”一处监察佐令叹道。

  易君如了解青玉枝案之后,顿时觉得生无可恋,怎么自从做了魏潜的手下之后,想过点安生日子这么呢!这案子一桩比一桩厉害。

  上一代皇帝被迫称病退位,成为第一个从帝位退回东宫的皇帝,他怎么想,没有人知道。而当今圣上怎么看待这个儿子,就更没人知道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何况这还是两位?弄不好,被狂风扫尾,尸骨无存,又要找谁哭去呢!

  “一处先负责查清悬宿先生生平,以及他最近接触的人。”魏潜道。

  一处一直擅长收集情报,此事于他们来说不算为难,一处监察佐令自然痛快应了,“成,两日之内将消息给你。”

  魏潜交代了一句,“查明他最近接触的人先告知我。”

  一处监察佐令道,“这是自然。”

  所谓查生平,包括他所有经历、关系网,若是寻常百姓家倒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悬宿先生是个交游甚广的术士,且时不时要外出云游一番,谁也不知道他在外头究竟遇见过什么人。因此,两日已经是极限了。

  一处的人离开,魏潜又将一些零碎的事情交给下属,便带着崔凝和几名监察副使以及众多鹰卫前往青玉枝排查案发现场。

  天已擦黑,以汤泉竹林出名的开明坊,此时正是灯火如昼、人声鼎沸。

  这样大雪夜里饮上一壶酒,泡上一池热汤泉,实是人间美事,尽管青玉枝出了诡异的白练吊尸传闻,也丝毫没有削减长安人对泡汤的热情,反倒是给他们享乐之余添了一桩话题。

  相比其他楼馆,青玉枝门口只挂了两只灯笼,显得十分暗淡。

  馆主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在门口等候。

  “魏大人!”馆主急急忙忙迎上来,躬身行礼,“小人是青玉枝馆主柳欢,等侯大人多时了。”

  魏潜看了他一眼,只道一句“你消息倒是灵通”,便径直入了大门。

  在长安城能做起大生意之人,哪一个背后没有撑腰的?青玉枝作为开明坊最大的汤泉馆之一,据闻背后主人是一位公主。

  如今在陛下眼前能有名有姓的公主,也就那么几个,挨个猜过去,总有一个是,但是魏潜懒得猜,“是谁告诉你我接手此案?”

  馆主柳欢满头大汗的跟上,思绪乱成一团。

  从案发到现在,不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原本此案归长安令管,是圣上钦令魏潜接手。这是圣上今日午后才做出的决定,能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应该不是远离权力中心之人。

  如高祖、太宗所出的那些公主早已建府别居,轻易不会进宫。

  “是、是太平公主。”柳欢磕磕巴巴的答道。

  魏潜脚步一顿,“太平公主?”

  这位公主是陛下幼女,素来十分宠爱,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些过了,但着实有着不小的权势。

  崔凝皱眉道,“你可别乱说,这间青玉枝与公主有没有关系,一查便知。”

  柳欢连忙道,“正是正是,小人怎敢拿此事开玩笑。”

  这就有些麻烦了……

  权势逼人的公主名下产业之中,发生了杀人案,并涉及东宫,这当真是一种巧合吗?

  “案发地点在何处?”魏潜问。

  “大人请随我来。”柳欢见他没有纠缠于这个问题,稍稍松了口气,带着一行人穿过正院,来到青玉枝最为偏僻的“玉枝泉”。

  玉枝泉是单独开辟的小院,馆内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院子还有十六处,专门供达官贵人使用,而玉枝泉因院中有竹林,乃是全馆最大的一处院落,也是“青玉枝”一名的由来之处。

第314章 步天聿

  整个青玉枝已经被官府管控,只等监察司的人到来。

  魏潜先行一步去查探现场,崔凝则留下来负责繁琐的交接事宜。

  “小崔大人,您看咱们青玉枝何时才能重新开门做生意?”魏潜一走,柳欢便大大松了口气,言谈举止已然恢复商人本色,“这闭门一日的亏损,小人实在没法向公主交代啊!”

  崔凝正看着交接的文书,闻言瞥了他一眼,“怎么向公主交代那是你的事。”

  柳欢噎了一下,讪讪道,“您说的是。”

  他见府衙的人出去,便凑崔凝,看了她身旁的两名鹰卫道,“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崔凝回首道,“你们先到外面等我一下。”

  “是。”二人拱手,退了出去。

  柳欢笑容满面的从宽袖中取出一个盒子,“大人难得来青玉枝,一点小玩意不值什么,请大人笑纳。”

  柳欢将盒子打开,崔凝瞧过去,发现里头是一杆一尺余长的笔。笔杆由某种玉石制成,通体墨兰,泛着盈盈水光。她虽不识得是何种玉石,但这东西一看就不是凡物。

  “这么瞧尚不能体会这杆笔的妙处。”柳欢见她似乎很感兴趣,立刻来了精神,小心翼翼的将笔取了出来,放置在光亮处。

  光线透过笔杆,星星点点的光斑落在墙面上,顿时如洒了满室星辉,而那笔杆内也似浩瀚夜空一般,星云盘聚,星辰闪烁,着实神奇。

  柳欢解释道,“据传这杆笔是秦代古物,名叫浩辉聿,后来重制笔头之后,又取名‘步天聿’。”

  “步天二字可是取自《步天歌》?”崔凝问道。

  《步天歌》是隋代丹元子所著的星象书,以通俗的诗歌体记载了满天星宿,其中三垣二十八宿,几乎囊括了目前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星子。

  柳欢听见她主动询问,越发殷勤,“正是取自此书!小崔大人真是学识渊博。”

  研究星象的人毕竟是少数,一般读书人并不会专门找这类书来看,崔凝知道这些,无非是因为道门恰好属于那少数一类人。

  崔凝不理会他的马屁,细细看着笔杆,揣测道,“既然取了这个名字,莫非……这笔中有二十八星宿?”

  “大人猜的没错。这笔杆之中有三垣二十八宿,每一个角度可透出全然不同的星图。”柳欢越说越觉得舍不得,但想想就算不送也到不了自己兜里,反倒是万一送不出去,他必要倒大霉,“大人才高博学,此笔正与您相称。”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