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她入幕 第9章

作者:岫岫烟 标签: 穿越重生

  白嫩小巧的耳上可见细小耳眼,但却空无一物,脖颈处亦然。

  那方螺钿匣中的饰物,她竟是一样也没戴。宋珩胸中陡然生出一股无名火来,面上却是半分不显,深邃的凤目如鹰眼一般地盯着施晏微清透如泉的双睛,似笑非笑地道:“杨娘子似是有些畏惧某,莫不是将某视作那等会无故伤人的豺狼虎豹了?”

  施晏微被他盯得心中发紧,背上一阵阵的冒冷汗,强装镇定缓缓道:“家主多虑,家主乃护佑一方安定的雄主,妾怎会畏惧家主,将家主视作豺狼虎狼呢。不过是心中敬仰,是以有些拘谨罢了。”

  雄主,敬仰。这四个字若从旁人口中道出,或许还能信上三分,可从眼前这位女郎的嘴里说出来,实在叫人难以信服。

  若真是心中敬仰,必不会是这般表面恭敬,实则疏离的表现。方才她进屋的时候,就连来案前与他行礼说话都不曾做到。

  她既打定主意软语相欺,那他也无需光明磊落了。

  宋珩面上笑意愈深,眼底流露出如看宋清音、宋清和时那般宽和的眸光,尽量用柔和的语气与人说话:“往后在某跟前,不必这般拘谨。你与二娘原是差不多的年岁,在某眼中,倒也算得半个阿妹。”

  一番话听上去无甚不妥之处,可施晏微心里就是觉得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劲儿,当下是一刻钟也不想在他面前多呆,复又叉手施礼:“妾知了。家主喜欢酥皮的毕罗,还是快些趁热用吧,妾先告辞。”

  宋珩颔首示意她自便就是,施晏微如蒙大赦,当下头也不回地离了宋珩的书房,疾步往院子外头走,直到亭中的同贵出声叫住她,她才堪堪停下步子,张开双手任由清风穿过手指,带走掌心因为紧张握拳而生出的细汗。

  同贵手里提着一盏小灯,并未抬手去照施晏微的脸,自然瞧不清她的面色和神情,只是疑惑问她:“杨阿姊方才是忘了我么,怎的走那般快。”

  “忽的想起一件事来,倒忘了你还在亭中等我,这才走得急了些。我给你道歉,下回出府带你喜欢的小陶人给你赔罪可好?”

  同贵不过才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少年郎心性的时候,闻言笑呵呵地道声好,绝口再不提方才的事了。

  二人一径回去,因施晏微没有拿灯,同贵先将她送回住处,这才提灯离开。

  施晏微甫一进门,就见一道模糊人影坐在廊下栏杆处,待走近些,发觉来人是银烛,忙上前唤她:“银烛这时候过来,可是二娘那边有事寻我过去?”

  银烛拢了拢身上的衣衫,摇摇头,随施晏微往屋里进,“明日是上巳节,林二娘下了帖子邀小娘子去参加探春宴,因林二娘有两位姊妹一道去,小娘子也想寻个伴儿,太夫人知晓后便准了你与她同去,方才已叫人去知会刘媪了。小娘子特意打发我过来告知你,明日辰正便要从府门口出发。”

  探春宴,乃是开元年间高门仕女们想出来的春游活动,后从长安传至各州府,出行游玩的时间也从春寒料峭的立春至谷雨前后延长至春三月。

  施晏微正好也想出去透透气,只是这段时日告假的次数比先前频繁些,倒叫她生出些愧疚来,当下便打算明日多带些铜钱出门,也好给膳房的众人买些东西作为补偿。

  “你且回去告知二娘,就说我已知晓,明日定会提前一时半刻在府门外等候。”

  话毕,二人又寒暄一阵,银烛自去黛岫居复命,一夜无话。

  次日,施晏微于晨光熹微时起身,自去烧了热水洗漱,再往妆镜前坐下,破费了一番功夫方将及腰的青丝梳成单螺髻,簪上薛夫人送与她的银蝶步摇钗,斜插两支鎏金银钿头,耳上一对成色普通的珍珠耳坠,淡扫峨眉轻点绛唇。

  一时穿戴齐整,来至府外,宋清和尚还未至,倒是遇着了前去官署的宋聿,因今日是三月三上巳节,官员皆休一日,施晏微停下脚步,立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随口问他一句,“三郎君这是要往何处去?”

  “官署里积了些事,需得过去忙上半日。二兄瞧着似是出去的比某还要早些,杨娘子可见过他不曾?”

  施晏微摇摇头,施叉手礼与人道别。

  宋聿骑马离开不久,宋清和后脚便乘坐朱漆步辇而来,小厮站定后落辇,宋清和笑盈盈地踏下辇来,“我没来迟吧。”

  施晏微莞尔一笑:“不迟,时候怕还有早的呢。”

  说话间,已有媪妇挑开马车的帘子,画屏扶着宋清和上车,便又要去扶施晏微,施晏微先谢过再婉拒,自个儿提裙上了车。

  前边有宋府的侍卫骑在马上开道,待画屏、银烛、小扇三人坐上后头的小车,一行人往城外而去。

  汾水河畔,绿草如茵,佳木苍翠,放眼望去,但见重峦叠嶂、水韵幽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宋清和才刚提裙下车,便有数位仕族女郎迎了上来,大家互相见过,忽听一道女声笑问她道:“宋二娘,这位娘子是府上新来的女郎吗?怎的去岁不曾见过。”

  “这位是我三兄救命恩人的胞妹,去岁秋天才来的太原,孙九娘自然不曾见过了。这会子既见过了,你们也同我唤一样她杨娘子就是。”

  因宋珩乃三镇节度使,手握北地兵马重权,称霸一方,宋家在太原城中可谓风光无两,颇受氏族的敬重和追捧,那些个女郎闻听施晏微乃宋珩胞弟救命恩人之妹,自然不敢轻视,皆叉手与人见礼,“杨娘子。”

  施晏微回以一笑,亦行叉手礼。

  宋清和在一旁掩嘴笑,待她们互相见过礼,旋即将几位女郎介绍给施晏微认识。

  不多时,林家的马车往这边过来,宋清和与林家女郎互相施礼,见人来的差不多,各自吩咐自家婢女小厮将车上载来的帷幕、小几盘碟、瓜果吃食等物安置好,随后沿着林间小道闲步踏青。

  是日,宋清音与孟芙在薛夫人处用午膳,婢女们捧来茶水、唾盂、巾帕等物。

  薛夫人漱完口洗了手,仍不见孟黎川过来,因问道:“九郎去了何处,怎的不与你一道过来?”

  宋清音搁下手里的茶碗,将口中茶水往唾盂里吐了,笑道:“他才到任,诸多事务尚还不算熟稔,休沐日也常往官署里去查阅旧年的卷宗,阿婆无需忧心他。”

  说完将手没入水里净手,再取来巾子擦手,“依儿看,也该为二兄的终身大事多多思量思量了。”

  疏雨最是心细如发,当下听宋清音将话题引至家主身上,忙与身侧的堆雪使眼色,领着另外四个婢女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薛夫人点点下巴,就听宋清音接着往下道:“长安水边多丽人,咱们汾水水畔的也不差什么呀,阿婆何不叫人去府外侯着,倘若二兄回的不晚,便叫他去城外的汾水河畔接日暮方归的三娘,说不准就能遇上合眼缘的女郎,若为氏族女,自可说与二兄为妻,若出身清白门第低了些,与二兄做贵妾倒也使得。”

  “大娘说的有理,既如此,便叫疏雨去府外侯着罢。”薛夫人浅笑着说完,高声唤疏雨进来,令她去府外等候二郎。

  疏雨应下,自去了。

  午后,宋珩自军中归府,虽已卸了身上的甲胄,玄铁铸的长剑却还悬于腰际,魁梧的身躯稳坐在高头大马之上,气势如龙似虎,不怒自威。

  疏雨心中生畏,连忙迎上前,欠身与人叉手行礼道:“禀家主,太夫人请您往城外的汾水河畔去接小娘子归家。”

  话音落下,但见宋珩面色微凝,眉眼冷峻,显是对那处毫无兴致,不大想过去。

  他身旁的冯贵却是心细,当下只将眼珠一转,想起小娘子素日里是个喜伴儿的,轻笑一声,因问道:“小娘子是与何人一道去的?”

  疏雨略思忖片刻,缓缓道出几个字来:“似是杨娘子。”

第13章 探春宴

  宋珩闻言,微不可擦地缓了缓面色,轻启薄唇淡淡道:“既是太夫人的意思,走上这一趟倒也无妨,你且回去复命罢。”

  疏雨恭敬道声是,抬首目送宋珩扬鞭催马,待人转过巷子再瞧不见了,方转身往府里进,径直回到翠竹居。

  彼时孟芙正窝在宋清和怀里解九连环,薛夫人一脸慈祥地瞧着她玩,疏雨上前施礼,温声回道:“太夫人,大娘,家主一刻钟前归府,现已往城外去接小娘子了。”

  薛夫人听后微微颔首,却是有些不大放心,只拿眼斜看她,因问:“二郎面上可有难色?”

  疏雨略有迟疑,摇头道:“家主面色瞧着与往常无甚分别。”

  宋清音瞧出些端倪来,不动声色地给疏雨递了个眼色,旋即将孟芙手里的九连环拿开令她坐端正了,笑盈盈地道:“儿与团奴叨扰阿婆多时,这会子也该回去了。”

  薛夫人轻轻拨动手中佛珠,嗯了一声。

  一旁的疏雨观薛夫人已阖目养神去了,便起身道:“太夫人,婢子去送送大娘。”见薛夫人点了头,复又高声唤堆雪过来,吩咐她去将薛夫人的木鱼和小木槌取来。

  堆雪绕过屏风往里间进,疏雨对着宋清音做了个请的姿势,默声跟在她们母女二人身后。

  宋清音牵着孟芙的小手走到院外,四下打量一番后,轻声询问疏雨道: “二郎可知杨娘子是随二娘一道出去的?”

  疏雨道:“应是知晓的,家主离去前,冯郎君问过奴二娘是与何人一齐去的,奴道二娘是与杨娘子同去的。”

  宋清音得到想要的答案,当下便不再多言,笑着打发疏雨回去。

  且说宋珩一路骑行至城外,放缓速度沿着汾河河道寻过去,遇着不少结伴出游的女郎,其中不乏姿容上佳的,宋珩却只匆匆扫视一眼,见她们当中并无施晏微和宋清和的身影,便又继续往下一处寻找。

  直至寻到一片榆树林中,悠扬的琴声自账幕内传出,宋珩听着有些耳熟,遂靠近了些,果见宋清和正跽坐在软垫上抚琴。

  施晏微盘膝坐于她的身侧,垂首低眉、檀口若樱,修长的双手抱着一把花梨木螺钿琵琶,此时广袖微落,露出一段洁白的小臂来,虽未拨动琴弦,但从她怀抱琵琶的姿势和轻抚琴弦的指法来看,断不会是生手。

  一阵急风拂过,施晏微发上的银蝶随风颤翅,流苏微晃,活似从夜宴图里走出来的仕女。

  宋珩一时看得入神,不曾察觉施晏微已抬首看了过来,二人目光相触,宋珩方缓缓回过神来,不动声色地错开视线。

  施晏微未曾料到会在此处见到他,心下吃惊不小,垂了眸犹豫着要不要起身见礼,连带着抱琵琶的姿势都变得不自然起来。

  这会子发现宋珩的人已不止施晏微一人,但因宋清和一曲尚未奏完,只得暂且压下起身见礼的心思。

  宋清和弹得颇为入神,发上花树金冠的枝叶随她抚琴的动作轻轻摆动,并未发觉宋珩的到来,待一曲奏毕,一众女郎皆抚掌称好,宋清和笑盈盈地抬了首去瞧她们,方看见马背上一袭广袖玄色圆领开襟衫的宋珩。

  西斜的阳光落在他五官分明的面上,金光勾勒出流畅的线条,腰间的玉石金带熠熠生辉,越发衬得他玉质金相,龙章凤姿。

  “二兄!”宋清和还是头一回在探春宴上遇到宋珩亲自来寻她的情形,自是欣喜万分,站起身来望向他。

  在场众人,除宋清和外其余的人等,皆是叉手欠身,恭敬道:“宋节使万福。”

  宋珩漆黑的星目扫视众人一眼,只在一袭扶光色小团花纹齐胸襦裙的施晏微身上停留片刻,唇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离镫下马,但见其肩宽腰挺,长身玉立,语气平平地道:“无需多礼。”

  于是众位女郎互相施叉手礼别过,一场宴会因为宋珩的到来提前而结束。

  宋府的婢女小厮们有条不紊地收拾着席间的一应物品用具,宋清和挽着施晏微的手来至宋珩跟前,笑靥如花,问他:“阿兄怎的知晓我在此处?”

  宋珩敛目语气平平地道:“阿婆特意差人令某来汾水河畔接你家去。”

  原是阿婆叫他来的。宋清和听后心中纳罕,暗道她出府是带了好些侍卫的,阿婆又何需再劳烦二兄亲自过来接她。

  柔和的春风送来阵阵花草清香,吹动裙摆,施晏微立在他兄妹二人之间,颇觉自己这会子实在有些多余,却又想不出什么话与他二人说,偏宋珩腰上长剑直直朝着她,索性微垂了眼眸去看那剑柄上的繁复花纹。

  宋珩眼尾余光瞥见施晏微似在观察他腰间的佩剑,遂将指节分明的右手覆于剑格之上,食指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扣着剑柄。

  施晏微见状,不好再看,遂收回视线侧目遥望绵延的远山。

  见她错开目光,宋珩越性紧紧盯住她的眼,轻启薄唇道:“从前倒不知道,杨娘子竟也会弹琵琶?”

  话音落下,宋清和忆及施晏微方才弹奏的琵琶曲,亦将疑惑探究的目光落到施晏微身上。

  施晏微点了点头,不慌不忙地现编出一套说辞出来:“约莫是幼时仔细学过,今日抱了琵琶甚感熟悉,竟还能弹出曲子来。”

  河畔杨柳依依,浅草没过鞋面,宋珩的目光似染了墨,益发幽暗深邃,仿佛要透过她的眼将她看穿一般,沉声道:“既还能想起如何弹琵琶,何妨将其重拾起来,或可助杨娘子早日想起以前的事。”

  施晏微被他盯得不大自在,微微颔首敷衍地嗯了一声,正想寻个由头挣脱开宋清和的手往别处去,忽听画屏进前来报说:“家主,小娘子,杨娘子,马车已经备好,是否现在启程归府?”

  此时此刻,画屏的这句话于施晏微而言,无疑是场及时雨,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待宋珩点头给出肯定的答案,画屏旋即叫人挪车过来。

  不多时,车夫赶马过来,宋清和被水上的碎金晃了一眼,别过脸眨着眼道:“二兄可要与我们同乘马车?”

  宋珩因身量太过高大,进出车厢时需要将腰弯得极低,是以不太坐的惯马车,宋清和本以为他会像以往那般直接拒绝,然而今日却是一改常态,不疾不徐地道了个“ 可”字出来。

  小厮取了脚踏过来,宋清和与施晏微先上了车,宋珩跟在她们身后踏进来,不去坐里面的位置,径直往她二人对面的长椅上坐下,原本尚还宽敞的马车被占去不少空间,加之他的气势太足,令施晏微生出一股无形的压迫感来。

  右边的施晏微垂首绞着手里刺有宝相花纹的手帕子,左边的宋珩闭着目不知在想些什么,气氛不免有些沉闷。

  宋清和注意到宋珩腰际的玄铁长剑,没话找话:“二兄,你今日去军中了吗?”

  宋珩不过低低嗯了一声,仍闭着眼,再无旁的字眼。

  “杨娘子琵琶弹得极好,可惜二兄今日来得晚了些,未能听见。”宋清和替他感到遗憾,轻叹了一口气。

  话音落下,宋珩缓缓睁开了眼,凤目微眯,幽幽道:“如此说来,今日倒是我无耳福了。他日还要请杨娘子赏脸,也在府上奏一回琵琶曲。”

  施晏微并不接话,莞尔一笑从容不迫地将话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二娘今日顽的高兴,听什么曲儿都觉得悦耳,实则是心随幡动,这才觉得妾弹得好。真个要论起来,妾的琴音不过略听得过耳罢了。家主若想听琵琶曲,差人去请教坊司的娘子来府上弹奏才最妥当。”

  轻风透过窗上的帷幔徐徐而入,撩动施晏微鬓边的碎发,她的双颊因为饮了酒的缘故微微发红,唇齿间和衣衫上还残留着些许果子酒的清冽香味,这会子在密闭的空间内蔓延开来。

  宋珩五感敏锐,嗅到那股子淡淡的清香,藏于广袖之下的双手稍稍握拳。

  但凡是他想要的,只管使出千般手段万般谋算去得到,又何必与人多费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