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0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何为有教无类?】

  淳于越骄傲仰头,他自然懂得:“施教,应当不分贵贱贫富。孔圣人大仁大爱也。”

  深学儒家学说的淳于越和诸多儒家知道,不代表从未进过学堂甚至不知孔圣人为何物的黔首们知道,他们面面相觑,挠头道:“还别说,还真不懂。”

  【有教无类是孔圣人《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依据孔子的意思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孔圣人未尝无诲焉。一束肉干为拜师礼即可,不分平复贵贱,无论是谁都可以施教。】[1]

  听到一束拜师礼,有人瞬间就蔫了:“这肉可难得,这也不便宜。”那人身边的人敲了下那人的脑袋:“读书习字可是一个好买卖,只有无书可读,哪有有书不去读,现在的官学可比一束肉干贵多了。”

  【孔子首开私学之风,‘有教无类’让教育下移,教育普及也为后期的科举制度打下基础。可谓是让黔首百姓有上升的途径,专注于阶级的提升,也缓和贵族矛盾的同时使得国君可拥有的人才扩展到全国,提高一个政权的人才深度。】

  听到这里,始皇对私学的兴趣倍增,他原先还在减缓军功为主的授爵制后应当如何让百姓和士族有事可做。

  儒家所创立的私学竟能让百姓有上升途径,又缓解同士族间的矛盾,甚至让君主可拥有的人才扩展全国?

  应当不仅仅是孔子的私学,还有其他东西进行辅助才是。

  始皇把视线看向那‘科举制’就是不知那科举制为何物,是否与他想要的东西有关。

  不知仙幕未来会不会提到。

  【还有卫鞅李悝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他们运用法家的思想让国家进入一定程度的法治社会,他们意识到‘依法治国’可以维持国家的下限让国家能够乡邑大治,降低犯罪率的同时也提高国家的上限。】[2]

  听到这里的黔首们也纷纷点头:“还别说,自从实施秦律后确实太平了不少,看来这些东西真不能一刀切,这秦律的好处不就被点出来了。”

  “商君的法家思想。”咸阳宫中李斯在角落听到这里不可置信地盯着仙幕猛瞧,“仙幕竟在肯定法家与商君!”

  卫鞅就是商君的原名。

  他刚刚还在因为仙幕夸赞儒家而有些郁闷的心情瞬间消散,他们法家的好,也是肉眼可见的。

  维持国家的下限让国家能够乡邑大治,降低犯罪率的同时也提高国家的上限。

  虽然有些比如犯罪率什么的他有些不明白,不过联系前后也基本上明了了。

  法家的地位无可替代!

  【孙武孙膑书写的《孙子兵法》提高了将领们的实力,就如同一个韩信在指引他们前行一般,凭借实力碾压降低军事行动中暗藏的风险,保证军人的人身安全。

  陈吴二人的秦末起义,也指导着近代先驱看到什么才是‘枪杠子里出政权’,若想拥有绝对的胜利,那就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些能者在历史舞台中突出的核心能力,皆是历史赠与我们的宝藏。】[2]

  【成语人韩信精彩卓绝的故事即将进入尾声,起源求职波折讲了,中间三年左右天下局势讲了,成语人韩信的结尾,你们猜是什么?】

  众人眨巴,这不是很明显,有黔首激动地喊道:“此等英才定会被封侯拜爵!”

  “对!英才就是得封侯拜爵!”

  黔首是如此认为,但看到这个问题的士族却挑眉:“怕是没那么简单,功高震主还能活得长久?”

  【我猜你们看了前面的内容定会说封侯拜爵,不过你们别忘了。

  韩。成语制造机。战场魔术师。数学建模始祖。信还有一个非常着名的头衔

  ——政治白痴。】

  “政治白痴???”

  百姓们迷茫,痴儿?

  可是在说这大将军在那所谓的‘政治’上是痴儿??

  【太史公记载的韩信像是一个街溜子,但他的能力实在过于卓绝。对于韩信能力的由来,有些人说是天赋异禀,但有些人觉得是家学渊源,韩信身后应当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家庭。

  因为韩信的运筹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治国之术,是属于被世家垄断,只能家族内部传授维护诸侯世家统治的密学。

  即使有相应的天赋,缺乏经验和认知的积累也很难说能够了解这些。

  像同样拥有这项能力的萧何就是小国萧国的后裔,张良是韩国相国的后裔,孙武也是陈国公族的后裔,皆是有家学渊源支撑着。

  而一个街溜子是很难接触到这种东西,比如就有韩信是孙武后代说的惊世奇闻。

  当然以上只是历史猜测,只能说太史公的开局,韩信就是一个连生年也不知道,无亲人帮扶的街溜子。

  他没有和汉高祖从低谷起义的患难之情,也没有高人指导,韩信就是一只单打独斗的孤狼。没人告诉他如果不准备三分天下,是龙就得盘着,是虎就得卧着,伐功矜能要不得。】

  【飘零二十七年后一举成为汉室大将军,二十九岁杀项羽,结束楚汉争霸的困境。

  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本应继续为大汉杀匈奴,驰骋疆场,然后他死在三十五岁的那个夜晚,死在他曾经最尊敬的那个人手中。】

  【死状极其凄惨。】

  【为大汉创下汗马功劳的他,为什么没有得到善终?】

第21章

  人才频道:《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谁!》

  【成语人韩信,汉四年被立在有鱼盐之便,地势之险的齐国为齐王。

  垓下决战一结束,兵权被夺,汉高祖将他改封到楚地为王。历史记载: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

  徙封十月后,有人密告高祖韩信与项羽旧将钟离眜相交甚密,并且日日带兵巡行县城乡邑,恐谋反。汉高祖和谋士定计伪游云梦,擒获韩信留下‘伪游云梦’的成语。

  韩信被削去王爵,贬为淮阴侯,降爵羞与绛,灌等列,被囚京城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到了陈王叛乱,韩信积怨意欲谋反准备在京城内响应,结果最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称病不敢进皇宫的他,为大恩人萧何的一句‘虽疾,疆入贺’,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斩于悬钟之室受‘钟室之祸’本人被诛杀,三族遭夷。

  临死前浩叹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和得知他死亡消息的新东家汉高祖留下的‘且喜且怜’交代了韩信‘伐功矜能’的结局。

  ‘成也萧何败萧何’,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贯穿韩信的人生。】[1]

  【汉高祖曾在击杀楚王的垓下之围前与韩信约定三齐王,五不杀。

  与天,与地,与君齐,见天,见地,见铁,见绳,见君不杀。

  历史传言,韩信被裹在布袋,宫女用竹棍活活扎死。

  历史传言,钟室被黑布包裹,不见天地,韩信被棍棒活活打死。】

  此时,秦地陷入了一片寂静,众人嘴巴张开想要讲话却不知道能说什么。

  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谋士识良才到成也萧何败萧何,钟室之祸。

  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高光到伪游云梦,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从国士无双,勋冠三杰到居常鞅鞅和竹棍活活扎死。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对他,未免过于残忍……”终于有人发出了声。

  对没有故事戏曲可看,仙幕是最大消遣品的黔首百姓而言,他们的脑子无法想象如此惊才艳艳的大将军,死法竟然这么憋屈。

  不见天地君王,被竹棍活活扎死。

  少年韩信本沉浸于仙幕的一通夸夸夸之中,然后就看到了仙幕的转折: “???我死了??”

  本来激动的心如同泼了一通冷水,直接让少年韩信透心凉。他竟然直接或间接死于大恩人丞相和贤君明主汉高祖之手。

  沛县的萧何不自觉的攥紧手中的酒杯,口中轻声呢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嗯?老何你说什么?”坐在萧何身前的刘季疑惑地看向萧何。

  萧何看向刘季,半响: “我只是在为大将军的死而感到遗憾罢了,成败皆由一人引起。”

  听到这话夏侯婴的面容有点纠结,这仙幕是当着正主儿的面讨论正主的过去啊,也不嫌不好意思,他插嘴道: “不过仙幕也没说这大将军为何会被杀,指不定做了什么。”

  萧何掩下眼中复杂的情绪: “仙幕言那将军乃‘政治’痴儿,或许与这个有极大关系。”

  虽不知何为‘政治’,但从痴儿和伐功矜能二词,也知代表的是那大将军虽有胸有谋略但脑中却无心机。

  汉初三杰,大将军为将才,他为吏才,那不知底细的谋士为智才。文臣谋反三年不中,将士谋反一呼百应。

  将军一破楚便被夺兵权,分封富饶之地为齐王也被夺再为楚王,后变为淮阴侯。这未来的汉高祖能做出鸟尽弓藏之事,怕自己和那个谋士也会表现得不慕名利之事或者进行自污之举以减轻那汉高祖的戒心吧。

  此时的张良心情也略微有些奇妙,始皇帝死后若真有秦末纷乱,他也当去拥立韩王,复辟韩国,为何会去辅佐这汉高祖?

  即使他未来真的辅佐汉王,大汉建立后看到韩信的结局自己会作何想法,继续辅佐还是急流勇退?

  【汉氏集团对韩信的杀机来自何方,历史有诸多猜测。】

  【汉四年也就是前203年,韩信一举消灭诸侯国仅剩楚国,他自然是威风八面,刘邦则是被西楚霸王围困荥阳,这时候天下局势权在韩信的一念之间。

  我们刚刚只说了那时候西楚霸王的说客和韩信的谋士都来劝韩信三分天下,但韩信没应,甚至感悟夸赞汉高祖对他‘解衣推食’。

  其实韩信没应的同时,他做了一件事情。

  就在汉高祖本就对韩信会不会三分天下无底之时,脑中只有兵书的韩信用清澈而又单蠢的脑子给汉高祖写下了一封信。

  你们猜,那信里说了什么?】

  “用单蠢的脑子写下的信?”天下人思考,这大将军的脑子不是极好,仙幕怎么又说是清澈又单蠢的脑子?

  他们挠头思考片刻: “若说这信可以让当权者介意,并且被当做杀他的理由,怕不是……”

  “若是在那种时刻能够让汉高祖介意,怕是借此索要东西,或者不去救援?”

  “不对不对,仙幕曾说大将军赶走说客没多久就与汉王一起在垓下用‘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之计让楚霸王乌江自刎,不该啊……”

  少年韩信也有点迷茫: “我用清澈又单蠢的脑子写了什么?”现在的他怎么能够想到未来自己的想法,刚打下齐地的他会说什么让汉高祖愤怒?

  不过……

  少年韩信想到仙幕曾展示出来的秦末势力图。

  他他他,他不会……

  【信中韩信言: “齐伪诈多变,为反复无常之国也,南边与楚相临,恐其局势不定,不如设假王以镇之。”

  “信愿为假王以便局势。”

  对于假王的解释,有史家说是自谦,实际上还是真王。《汉书。张良传》中记载秦末楚国‘景驹自立为楚假王’是真楚王,只不过很容易被杀了而已。

  也有史家说是真‘假’王,就是立个样子,威慑齐楚二地。但实际如何,还是得看当时写这封信的韩信如何想,看到这封信的汉高祖如何想。】

  信里的内容真如韩信所料,这样做不对嘛?韩信再次陷入迷茫: “齐为排除楚国后最后一个残存的诸侯国,实力强大,攻打齐国时受到西楚霸王的挟制,齐楚两国勾结的几率巨大,派遣假王以镇之有何错误?”

  就是最后面那个‘愿为假王便’让少年韩信有些不好意思,他确实很想封侯拜爵,没想到未来的自己竟然真的说出来了。

  少年韩信一种想法,但是其他看到这封信的士族百官却有不同的想法。

  看到信里内容的百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