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40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但吐槽归吐槽,他们还是控制不住期待,袅袅明君的出现。

  【乱世天子唐肃宗,执政五年,面对天子出奔,叛军肆虐的困局,他迎难北上,不惧叛军,亲率大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消灭叛军,迎回玄宗。

  初清明,志平祸乱,未有酒色昏荒之事。

  专注前朝事业,继承盛世之果,解决玄宗之病,活脱脱一个零零七工作狂。

  历史评价:肃宗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1」

  这个皇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认识的,李世民的眼中冒出满意之色。

  “就是这人,在天子弃国门之时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家将倾。”

  李世民对于这个人印象深刻,在仙幕吐槽他们唐朝不如大明拥有天子守国门的底气时,是这人挽回了他们一丝丝颜面。

  “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明君啊!”长孙无忌眼中充满希冀。

  房玄龄感同身受,道: “雅类圣祖,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啊!”

  原先他们看仙幕所透露的陛下晚年的所作所为,还为陛下没做到尽善尽美而遗憾,但他们现在一点都不遗憾了。

  遗憾个球!难怪他们的陛下会成为能够超越榜一秦始皇的榜三,就他们陛下从出生到逝世所做的那些事儿完美到被称为圣人他们都敢相信。

  后代子孙和他们陛下相比就是一个在夺目金乌旁的蚂蚁!

  “希望这个唐肃宗是能够从一而终的明君。”他们祈祷。

  希望这人能从蚂蚁进化成小星星。

  【缝补小能手唐肃宗边缝缝补补,边……下猛料。】

  熟悉的刺感席卷李世民的脊梁骨。

  李世民脊背发凉。

  他嘴唇微微颤动,颤声道: “朕,朕就不应该对后世子孙怀抱太大的期待。”

  刚刚还怀抱期待的臣子们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房玄龄右手撑住长孙无忌的肩膀,准备迎接方才不敢信,但是等会儿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刺激的史料。

  “感觉一定不是什么好话……”

  看来这人别说是小星星了,将会变成比蚂蚁还不如的尘埃。

  【唐肃宗过分专注前朝的事业忽略后朝,结果就是——宦妾交煽,甘蹈前车。

  前车之鉴不借鉴,还专门踩着前车之迹走。

  宦官与后宫的纷争再起。】

  李世民他们在想宦妾交煽的前车之鉴有什么。

  是汉朝从汉高|祖到汉献帝贯穿四百多年的外戚干政,宦官乱权,还是唐高宗的后宫干政,周皇登基,又或者是玄宗的小爱妃家族乱政,宦官胡搅。

  哦,原来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这前车之鉴如此多,这些唐肃宗怎么就不信邪呢。”

  别看程咬金是武将,实际上他脑袋瓜子可灵敏了。

  此刻,他内心充满了对唐肃宗的遗憾,甚至脑补出唐肃宗与宦官爱妃的一二三事。

  尉迟敬德附和: “没准儿是不信邪,或是身在局中,成局中人。”

  反正总归是有理由的。

  不过,总归是不妨碍他们这群人对唐肃宗失望。

  他们现在只祈祷唐肃宗的宦妾乱局不要太乱,太乱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和这个再也经不起波动的国家。

  【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以狡猾阴险,嚣张跋扈,擅权作福的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掌握权利;让程元振等宦官一起操纵军政大权,势倾朝野。】「1」

  【君子退,小人进,使功业不遂。

  谋士李泌趁乱直捣叛军老巢的建议,不被采纳,错失歼敌良机。

  鱼朝恩不懂兵法,不知用兵,使唐军相州大败,却扔锅郭子仪,让良将蒙尘。

  冷待晚年唐玄宗,杀建宁王李倓,越王李系,张皇后,把持朝政。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说明宦官们的权势滔天。】「1」

  【宦妾交煽,储君不稳,政变再启。】

  乱局很乱,看得李世民他们喘不过气,只觉得刚刚说得太满了,这个唐肃宗确实不是从一而终的明君,还很有可能是延续宦官之乱的昏君。

  李世民暗暗咬牙,气肃宗不明忠奸,又气这些人又政变: “这些人是不政变就登基不了吗?还是大唐皇位继承就得政变一下???

  他登基是,李治登基也是,不一样是的李承干在准备政变。

  周皇登基是,玄宗登基更是经过两场政变,现在,他们的好大孙,也要开启政变了。

  【宦妾宦妾,宦官权利大如天, ‘妾’张皇后也不逞多让。

  于是政变开启,张皇后想废太子李豫立越王,宦官为从龙政变拥立李豫唐代宗。】

  唐代宗,也是一个他们熟悉的名字。

  “是那个真正结束安史之乱的代宗。”

  李渊惊喜。

  唐肃宗退君子,进小人,使功业不遂,让功业‘遂’之人正是代宗。这是仙幕在介绍安史之乱尾声时是所言,他记住了。

  李世民心中一丝微弱的火苗在燃烧。

  看来这个政变的结果还是好的,不过好话确实不能说太早。

  他犹豫希冀道: “能结束动乱,应该也是个好君主吧。”

  不说是从一而终的好君主,应该也好过前面几年吧。

  其他臣子侧目,李渊侧目,没想到他们陛下的标准竟然降低了。

  李世民欲哭有泪但不好意思哭。

  天知道,现在他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前期是好君主就好了。

  没办法,他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是人就没有几个能从一而终的。

  前明后昏,是常态了。

  一个他很讨厌的常态。

  所以,这个唐代宗应该也当过好几年励精图治的时刻吧?

  “应该是励精图治过的。”魏征沉着道, “要不然想要解决安史之乱无异于天方夜谭,就是……”

  他深思, “代宗上位既然受宦官们支持保护,就怕宦官再次乱政。”

  其他人完全赞同魏征的说法,宦官能够拥护皇子登基,那权利无异于大到顶天,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宗可以怎么出头呢?

  【李豫代宗的上位离不开宦官们的保护,毕竟宦官保护他登基, 】

  【但你以为代宗会被有翊戴之功的宦官裹挟那就错了。

  代宗很强。】

  魏征猜错了,魏征被否定了,但他不恼怒,他甚至心情很愉悦,很期待。

  他喜欢这种否定,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代宗不是废物,而是拥有自己想法和权利的君主。

  【宝应元年(762年)登基。

  即位当年,就以李适为帅,仆固怀恩为副将大败叛军,结束安史之乱。

  之后,更是志于朝政,打压权宦强臣,掌握朝政。

  整饬吏治,起用贤臣;定计诛杀,流放权宦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等人;改革盐法,漕运,盐政等,改善财政。「1」】

  【在这些对内的文治武功上,刚登机的代宗无疑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很满意,只觉得不愧是他的好大孙,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敢动盐法,漕运,盐政,这小子好样的。”

  这些玩意儿的持有者如大树一样上下串联,轻易动不得,但这些玩意儿也确实赚钱。

  李世民内心祈祷这个好大孙不要再出幺蛾子了,他这个老祖宗的心是真的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但一切注定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安史之乱的余韵会扰得他们风雨飘摇。】

  【唐代宗762年登基。

  同年江南二三十万饥民接连起义。】

  仙幕展示出江淮地区灾民起义的视频,视频中的豪吏派遣小官前往镇中,村中追征八年赊欠租调,这些官员皆是朝廷专门派过去的豪吏,嚣张得要命,他们搜括民间粟帛,为非作歹,终于引得被饿得面黄肌瘦的百姓们起义。「1」

  “饥民起义,不愧是饥民起义。起义者皆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啊。”

  一股子无力感席卷而来。

  李世民觉得倦了,看来这个唐代宗是不是明君,得打个大大的疑问。

  “安史之乱时就已从江淮征收了赋税和粮食作为打败起义军的军饷,现在又追征八年租调,这不是逼死人吗?”

  李世民痛苦,李渊倒是看得开: “无非就是皇帝私库缺钱,户部缺钱,但灾后重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就对富裕的江淮地区征调了,还专门派豪吏去征收,看来是怕没征到钱。”

  君不见豪吏就被派去江南?因为在众人心中江淮地区富裕,江淮地区有钱。

  除了江淮地区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出现一下子被征八年的税的情况

  那八年大唐风雨飘摇,正处于安史之乱的时期,谁有空管你有没有纳税。

  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方势力坐上皇位。

  还没有安稳下来就被抓着缴税,这些百姓们真的是没人有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难怪暴乱。

  【内忧外患,镇压完饥民,第二年吐蕃又来了。

  宦官程元振压下不报,刺史投降吐蕃做内应。

  最终,吐蕃攻占长安。

  和爷爷唐玄宗一样狼狈。

  代宗出长安,逃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