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326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乔装改扮 穿越重生

  回到县衙,她不忙别的,先起草一份告示。内容乃是针对流放犯以及流蹿犯的,第一部 分写明了,朝廷的制度,到了流放地之后要服役,但是三千里的流放犯,服役三年之后就可以争取在当地正常的生活了。即,像差不多的普通人一样定居下来,入籍,完粮纳税,从此变成当地人。虽然他们犯了错,但是还是有改过的机会的,让流放犯们“不要自误”。

第二部 分才是写,福禄县是个有法制的地方,绝不允许各地重犯过来犯事,必须遵守法纪,否则“严惩不贷”。

  她这告示写得很清楚,第一部 分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详细写了朝廷的法令规定。第二部分只是简单一提。

  关丞接了之后,道:“小人这就将这发抄张贴!再向全县张帖宣讲!”

  祝缨道:“去吧。王大虎三犯的往来公文我来应付。”

  她还得写个汇报给京城呢,这是重犯,抓着了得判个死刑,但是现在人死了,得有个说法。现在案犯伏法了,她就得把前因后果都写明了,她也不打算为常校尉隐瞒,常校尉就自求多福吧。

  此外还得再补一个结案通报给南府和州里,告诉他们凶犯伏法,大家可以先放心了,不要耽误了秋收。同时再告一状,说明她这儿的秋收也被耽误了一点,她正在“勉力补救”。

  诸如此类,她早就干得十分顺手了。

  心里又盘算了种麦,以及要与苏鸣鸾、阿苏洞主再协商一下山上种麦的事宜。她打算教她们,同时向朝廷说明一件事:瑛族人不是瞎子,看到山下推广了麦子,他们难道不好奇?不会模仿?

  这事儿是拦不住的,不如就趁此机会做个人情宣扬一下王化。

  打着腹稿,祝缨对顾翁道:“顾同好好的,不必担心。”

  顾翁老老实实地说:“在大人手里,小老儿是放一万个心的。”

  祝缨看看他,又看看旁几个乡绅,心道:这恭敬来得有点奇怪。她对顾同道:“好好陪陪你阿翁,别叫他再担心了。”顺势让大家都散了。

  赵苏等人也散了去,祝缨叫住了他,道:“你的行李才收拾了一半吧?鸣鸾下山的日子也被秋收打乱了,这个月索性不干别的了。着紧些,我给你收拾行装,收完秋粮你就得动身了。”

  “是。”

  祝缨这才派小吴:“你出去打听打听,今天的人都有点怪。”

  小吴奇怪地问:“哪、哪里怪了?小的没发现呀。”

  “看我的眼神有点儿怪,去打听。”

  小吴摸不着头脑,出去打听了好几天才有了眉目——比起仔仔细细地写明“流放犯的待遇以及以后可以有的生活,如何回归正常”那一长串,百姓们更津津乐道的是那句“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

  祝缨让高闪等人悬尸示众,本意是安抚百姓、震慑贼人,使贼人害怕进而不在福禄县犯案。

  不想尸体吸引眼珠,高闪等人一番口沫横飞的描述又更让人像听了一篇剑侠的传奇故事。百姓平日也没什么娱乐,秋收累个半死,听个故事实在提神。

  畅快极了。

  顾翁等人于痛快的故事之外又有了一点额外的体悟,越发的老实配合了。

  祝缨此时已发完了文书,又收到了第一批文书的回函,南府与鲁刺史那里都说知道了,让她有了眉目接着汇报,案子如果遇到了难处赶紧开口,别闹出大事来不好收场还要耽误秋收。思城县令来函致歉,并且表示会与常校尉好好沟通的。

  她现在正等着各地方的第二封回函。

  小吴回来之后一套讲,祝缨道:“原来是这样?”

  小吴道:“大人,您就是脾气太好了,但凡稍微露一点儿本来,就够他们开眼的了!”

  祝缨道:“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是来种地挣钱的,又不是来杀人的。”

  小吴一噎,心道:大人真是太慈善了!

  童波拿了邸报过来:“大人,今天的邸报。吴头儿,你干嘛呢?傻了?”

  小吴笑骂:“滚蛋!”

  祝缨扫了一眼邸报,道:“你去把小江叫来。”

  小吴自己“滚”了:“是。”

  祝缨又吩咐童波:“去将司法佐等人也请来,都到前院集合。”

  “是。”

  小江就在衙门里,来得很快,祝缨将邸报往前一报:“看看吧。”

  小江迟疑地看了一眼,祝缨点了点其中两行字,她才找到要看的内容——大理寺设了女仵作一职,并且建议各州、府有条件的都设一名女仵作。

  “这……这是什么意思?”

  祝缨道:“以后干你这一行的人会很多,不在县里,你还可以去府里、州里。”

  小江想说,那些地方人家有门路呢,不过转念一想,那又如何?

  她说:“这一定是大人的主意!”

  “我现在可管不着大理寺了。”

  小江笑笑,心道:我才不信呢。

  祝缨道:“你想栽培小丫?”

  小江试探地问:“您答应吗?”

  祝缨道:“我答不答应你不都干了吗?硬带着她往前蹭呢。想听就站直了身子认真听,别缩头缩脑跟做贼似的!”

  “哎!”小江答得又脆又快。然后又问:“听说要种麦子了,还要教授种植之法,要编歌吗?”

  祝缨道:“今年先不用,让乡绅们先种,看有没有要调的地方。明年定了稿子再唱。”

  “好!”小江道,“我去告诉小丫。”

  “她大名是什么?”

  “没名儿。”小江说,“卖来卖去的粗使丫头,没有大名。”

  “姓什么?起个吧。”

  “姓也总是改来改去的。没个准儿。”

  “那就定了个,定下来了告诉我,记个名。”

  小江认真地问:“您办事一向有主意的,可这又是为了什么?”

  “女仵作有了,女监有了,女衙差也可以有,”祝缨说,“得有个名儿。”

  “那我问她想叫什么。”

  小黑丫头也不知道叫什么好,倒是想跟小江一个姓,都托给了小江。又说:“我跟着娘子叫!娘子,你大名叫什么?”

  小江也没给自己起大名儿,要不她叫大娘,小丫叫二娘?又不太像。她想了一下,道:“我想叫士。”

  “啊?”

  “哦,连着叫有点怪。”

  最后索性又翻书,随便指了个字,给自己取名叫“江腾”。小丫头:“这也太不讲究了,我不要这样。”

  “那要叫什么?”

  小丫也想不出来,闷闷地道:“不知道。我不要随便叫个名字。”

  “江舟吧。”

  “粥?”

  “就是船。”

  “嗯,也行!”

  俩人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小江匆忙去报告祝缨,祝缨顺便将她们俩也加入到了旁听的队伍里。告知他们,完粮入库、麦种播下之后,都得跟着学查案!

  司法佐等人满心高兴,能学到一半儿,不不,两三分本事也够使的了!

  祝缨道:“且慢高兴,差使要是办不好,也是不能学的。”

  衙役们道:“大人放心,今年的秋税一定收足!”

第172章 盼头

  人有盼头的时候,可以吃得下任何苦、受得了任何的累,福禄县上下正处在这样的心情之中。

  祝缨是个“好官”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比“好官”更好一点,她来了之后,全县的日子好过了不少这是真的,但给人的感觉总觉得哪里缺了点味道,如今这最后缺的一点味道补上了。上下人等都开始相信,这个县令是个“靠得住”的人。以往只能说她“有本事”。

  衙役们也是同此心,县里派了差使让下乡收税,那就下乡收税。虽不免在乡里吃庄户两只鸡,办事却很利落也不故意刁难,也没有更多的欺压百姓。今年的税收得比去年还要更利落些,村民交也交得比往年更利落。各乡、村的租税源源不断地装满县城的各大粮仓。

  因为闹了一回逃犯,耽误了十几个村子的秋收。安全的地方秋收比去年略多了一点,出了事的村子的收成并没有增长,反而略有下降。河西村受灾最惨,还有人被烧了房子,全村纳完粮之后余粮就有限了,不少村民还得接着过苦日子。

  等于受了个小灾。

  祝缨有吩咐,这些村子如果有情况,可以记下来告诉她。去收税的衙役就答应了里正的要求,同意到了县城之后代里正向祝缨禀告。

  里正要押车送粮,就在县城里随便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福禄县城的客栈也不多,客栈里的房间也不多,里正没混上单间儿,弄了个大通铺上的一个铺位,等衙役回信儿。

  这个时候祝缨是忙碌的,县衙不但要接收粮食,还要做另外一些事情,比如春季未结清的耕牛、耕马的租金之类。种麦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了,祝缨亲自将粮食押运往州府,乡间就该再次犁地了。

  直到第二天,衙役才找到空隙将河西村的事儿报给了祝缨,说了河西村的难处,又讲了里正的要求:“他们想求大人宽限一下春天租牛的钱。”

  河西村春耕的耕牛也不足,这两年都是县衙出面给垫付的租金、到秋收的时候欠钱的农夫再以收获低息偿还。去年一切顺利,今年遇到了麻烦。

  祝缨问道:“人已经在县城了么?”

  衙役道:“是。”

  “粮税如数上交了?”

  “是。”

  祝缨道:“他还在县城么?”

  “是。”

  祝缨道:“给他五百钱,让他半月后赶过来,不许迟,迟了我可就不管了。”

  衙役打心眼儿里为河西村高兴,喜道:“是。”他一路疾走去找到了河西村的里正,道:“呐,这是大人赏你的,叫你先回去,半月后再来,记着啊,不许迟到,迟了大人可就不理会了。”

  里正将这五百钱拨还了一大半塞给衙役:“兄弟,打听一下,大人是个什么意思呢?”

  “那我哪儿知道呢?哪里这么啰嗦了?大人是什么人?必是会有章程的。这阖县上下多少事儿要他老人家拿主意,你看看,不止你们村,各处都往县城送粮呢。大人还要同府里、州里合计事儿。你先回去,到时候早两天过来,勤着点儿到衙门口转转。”

  里正别无他法,看着外面热闹的街道,知道衙役说的是实情——大家伙儿都往县城里运粮呢。里正们会随衙役押送粮车,各村里正家里都还能有几个铜板的余钱,也有给老婆带几尺布的,也有给孩子买点儿糖的。县城里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以年景论,今年不能算丰收,以百姓最后能落到手里的收成论,那就是个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