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234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王纳海更是阴阳怪气道:“严参政到杭州还不过一日,就能未卜先知军情,实在是难得啊。”

  严嵩捋须道:“下官对倭寇实力和动向的了解,皆是来自两广的军报,诸位如此义愤填膺,莫不是对质疑军报有假?既然心存质疑,为何不上奏圣上明察呢?”

  这一下把王纳海和陈震都给顶住了。他们笃定严嵩不敢死磕驿站超支,可严嵩何尝不是笃定他们不敢质疑两广军报作假。抗倭大胜,皇上早已论功行赏,上至文武官员,下至士卒百姓,该提拔的提拔,该赏钱的赏钱,这又是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借浙江衙门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头的椽子,再去给自己树敌。

  陈震额头已经沁出了汗珠,他的目光在陆完等三人的面上扫了一圈,可他们却都不肯和他对视。陈震的心一下跌倒谷底,他只能反驳道:“我等绝无质疑军报之意,只是倭寇来袭,背后根由颇为复杂,因着开海之策,愚民更易通倭,这才……”

  严嵩才不管他扯得三七二十一,他只抓住前半句连珠弹炮地问下去:“这么说,各位大人也认为,倭寇此前已遭驱离。那这就奇怪了。他们是几时又潜回我大明境内,海防士卒何在,此前难道一点儿端倪都没发现?要是没发现,那就是大大的失察。要是发现了还遭惨败,这又是什么缘由……”

  他的言辞犀利如刀,步步紧逼,以一敌三,都能逼得对方齐齐败退。潘鹏等人的脸色一时比死人都难看,可他们又怎么甘心,任由严嵩把罪名栽到他们身上。

  潘鹏大声道:“你这是在审我们了?目无上峰,大放厥词,你可知口说无凭,诬陷官员,可是重罪!”

  这是说不过,就打算以势相压了。严嵩丝毫不惧,他甚至又笑:“那你大可去参我一本啊。”这话说得,同勾着手指嚷“你过来呀”有什么区别?

  潘鹏只觉一股热气直冲天灵盖,竟开始口不择言:“你真以为背靠着一尊大佛就有恃无恐,大明朝就任你们一手遮天了,姓曹的和姓李的之前也如你这般想……”

  陆完的脸早已沉得滴水,可他却还是打断了潘鹏的话。他看向严嵩,声音透出森森的寒气:“严参政,你也是进士出身,当知谨言慎行,明礼修身。朝廷遣你来巡查海防,我们自会全力配合,等你拿到了真凭实据,再来此问罪不迟!”

  说罢,他就拂袖而去。一下得罪巡抚和三司长官,严嵩仍是面色不变,他望着陆完的背影道:“中丞误会了,下官实是一片好意。陆放翁有言,‘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这分胙之事,实是苦差啊。”

  陆完脚步一顿,却仍没有回头。

  一炷香后,浙江的大员们来到花厅之中,仍在对方的脸上瞥见沉沉的郁色。

  陆完先责潘鹏,他恶狠狠道:“你若是诚心找死,大可自行了断,免得带累别人!”

  潘鹏自知理亏,他的脸上血色上涌,好像下一刻就要厥过去一样:“难道,就让他们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吗?”

  陆完道:“敌强我弱,只可智取,不可力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也不明白吗!”

  潘鹏不敢再顶嘴了。陆完又看向陈震:“你也是,这才一个照面,你便将所有底牌都掀了。之后如他再发难,我们又能拿什么理由去应对。”

  倭寇在两广被打得狼狈逃窜,在浙江却又能继续为非作歹,要说没有内鬼都没信。可这内鬼的名头到底安在谁头上,可就大有文章了。大家商量之后,决定一致把锅丢在所谓的“愚民”身上。是这些“愚民”愚昧无知,贪得无厌,所以轻易为倭寇所惑,甘愿为贼人窥探敌情,提供援助。而正是开关通商的政策,给愚民和倭寇勾结打开了方便之门,才导致倭患始终难绝。当抗倭的军费远远超出开关的关税收益之后,朝廷自然而然就会暂停开关。

  可这样的“真相”,却不能由浙江衙门自己写在奏疏上呈上去。皇上非但不傻,还很精明,如果由他们自行剖白,那他八成一个字都不会信。只有让他派来的人查出真相,才能提高这条情报的可信度。可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中央派来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严嵩,这下让他们第一步就落了空。

  陈震同样也是十分不满:“中丞,严嵩步步紧逼,属下如不辩驳,便只能俯首认罪。您如是想要丢卒保车,还请提前知会属下,也叫我有个准备,避免在审问中也像潘臬台一样,说出一些不该说的东西,带累了旁人。”

  陆完的面皮一紧,他道:“你这是什么话!大敌当前,我们俱是同气连枝,当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才是。”

  陈震腹诽道,那刚刚也没见你们帮我说话啊。

  王纳海长叹一声:“中丞,可看人家这个架势,即便是我们拧成一股绳,也未必敌得过啊。”

  来软的,人家不吃这一套,来硬的,人家比你更硬。他们总不能把人给做了。严嵩已经当众撕破了脸,此时他在浙江出了任何问题,上头第一个找的就是他们几个。这么一看,此人竟成了刺猬,让人无处下口了。

  陆完沉吟片刻道:“满载而归的不止我们,同气连枝的也不止我们,总不能吃肉大家来,挨打却只有我们几个。”

  潘鹏冷笑道:“有道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尚且如此,其他人哪里指望得上。再说了,这浙江地界,咱们都落了下风,还有谁能匹敌。”

  王纳海皱眉道:“要是镇守太监还在,此难便可迎刃而解。可惜……”

  陆完心念一动:“咱们这里的太监是撤了,可南直隶那儿不还有一个大祖宗吗?”

  南直隶作为陪都,可一直保留着守备太监的职务。上一任南京守备是钱能,当年就是他来宣旨意,召月池入京为伴读。而当年胆大包天去扒朱厚照裤子的钱宁,正是他的义子。钱能病死之后,南京守备又经历了几次更迭,目前在任上的是太监黄伟。

  王纳海等人面面相觑,心知这是要祸水东引的意思了。可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随事考成已经落地了,要是他们公然坏了事,朝廷那里必定无法交代,所以只能让南京守备太监出面……

  找到了破解之法,陆完心里先是一松,可脑海里突然又浮现出严嵩临走前的那句话。

  他不由问道:“……你们说,他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潘鹏不耐道:“故弄玄虚罢了,不就是想把我们唬住吗”

  王纳海想了想道:“总不会真是好意,说不定又是另一个圈套。”

  陈震心里最慌,他催促陆完道:“中丞,不必再和他纠缠,赶在佛保到之前,让此人听我们的,才最关键的啊。”

  这一言让陆完下定了决心,他想了想道:“角已经选好了,可这到底唱哪一出戏呢?”

第372章 有蛟龙处斩蛟龙

  要是父母都饥肠辘辘,还有谁能去看顾孩子呢?

  这是在商量如何拉人入套了。

  潘鹏思忖片刻道:“人家显然是不将一二分利放在眼底了……不如美人计?”

  陈震迟疑:“此人不似好色之徒。”

  潘鹏道:“道貌岸然之辈多矣。”

  王纳海摇头:“可他却是言行如一, 你没打听过他家里的情况吗?他娶青梅为妻,多年不置妾室。”

  陆完一惊,他讥诮道:“这么说, 他竟是个完人, 这么多年了,你们就没注意这个完人?”

  王纳海一笑:“如是小人, 反而难缠,越是君子,越好拿捏啊。”

  陆完颜色稍霁,一锤定音:“无论如何,越快越好。”

  太监们生不出儿子, 却有许多义子。这些义子中,有些是宦官, 他们依靠干爹的庇佑,也积极为干爹做事,而另一些却是寻常人,他们依靠干爹飞黄腾达,也要承担为干爹养老送终,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正如张文冕所述,太监亦有人情, 甚至比常人更重亲情。身居南京守备太监高位的黄伟年事已高,当然也会为儿孙打算。

  在钱宁出事以前, 大家都是卯足了劲把儿子往朱厚照身边塞,一旦得了皇爷青眼,至少可保三代富贵。可当钱宁那档子事出来之后, 这是个人就开始迟疑了。黄伟的干儿子黄豫更是哭天喊地, 不肯往锦衣卫去当差。他本是黄伟的侄子, 长到十岁才过继给黄伟传承香火。

  他哭道:“爹,富贵虽好,也要能享才是啊,皇爷他、他压根就不按常理出牌。这要是把儿子也给那什么了……您下半辈子又去依靠谁呢?”

  黄伟听着也叹气,他想了想道:“可你也不能一辈子靠着爹过活啊,总得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不如,你再去读读书……”

  黄豫摇头如拨浪鼓一般:“不读书不读书!如今皇爷有意重整武举,儿子去考武举也行啊。”

  为了不步钱宁的后尘,这黄豫还真个去卯足了劲习武,那时正值武举初行,要求不高,他竟是一下高中。有了正经的出身,又有干爹的扶持,再加上在宁王作乱时出了一份力,黄豫此时已爬到了秩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只是,他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家事却是一团乱麻。

  他因豪爽乐施,门下常养着数十名清客,各个都有一技之长,其中有一个叫白通玄的假道士,仗着自己有一些坑蒙拐骗的伎俩,就成了黄豫的座上宾。而这个假道士借着自己的身份,能够出入内宅,也就见到了黄豫的继母。黄豫之父依仗着自己做太监的弟弟,到了胡须花白时还不忘花天酒地,他五十岁时娶了这位十八岁的夫人,只做了十年夫妻就腿一蹬去了。可怜新夫人,还不满三十岁就守了寡。

  白通玄见她美貌,一下就起了贼心,借做法事等理由,引得黄豫继母动心。从此以后,白通玄白天在外院做清客,晚上则男扮女装入内院去偷情。而黄豫继母则借由静心修持,屏退侍婢,只留下贴身的嬷嬷牵桥搭线。黄豫继母年纪轻轻就跟了一个老头子,眼见这么标致的情人,越发动了真心,赠给他的金银财物不计其数。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外院又不止白通玄一个清客,不久后就有嫉恨之人告到了黄豫那里,这一查就查出了不对。

  黄豫大怒,他立刻叫人去拿白通玄。可让黄豫没想到的是,他的继母委实是个痴心人,在察觉到内院动静不对时,就紧急通知了情人,叫他快走。白通玄慌忙逃了出去,又重新男扮女装,躲在妓院里不敢露面,没过多久,就听到了黄家老夫人病逝的消息。

  白通玄本是个坑蒙拐骗的浪荡子,听了这噩耗倒半晌没说话,还落了几滴眼泪。他道:“她本过着金奴玉婢的日子,是我害了她,是我害了她……”

  收留他的老鸨道:“休提这些了,人家还在这杭州城四处找你,我看你,还是快走吧。”

  白通玄苦笑一声:“人家是官,把守着城门,我能走到哪儿去。”

  他的眼中射出恨色:“罢了,反正也活不了,大不了舍了这条命,替她报这个仇。”

  老鸨闻言大吃一惊,她怕连累到自己,就想去告发,可又被怕黄豫迁怒自己私藏之事,于是来到苏州知府门前想偷偷投递状纸,谁知正被衙役抓个正着。这不是正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吗?

  衙门里的人教了老鸨一篇话,她回去一说,这白通玄于是就知晓,原来朝廷有大官来了,专门要来查杭州这些官员的情况。

  他大着胆子来到驿站,面见严嵩,张口就说都指挥佥事黄豫贪污腐败,私通倭寇。

  他毕竟在官宦人家混过一些时日,说得是有鼻子有眼睛:“参政老爷可知他们为何不愿开关,因为对他们这样的贪官污吏而言,支持商人走私的好处更大啊。因着海禁,一艘商船进进出出都要交买路钱。为了出海,商人得把大半的利润都上贡,才能保证平安去、平安回。可要是朝廷开海了,收上来的税都归了中央,地方就只能喝肉汤了,他们怎会甘心呢?”

  这就是浙江衙门给严嵩下的套了。你严嵩不是硬得很吗,现成的大案摆在你面前,你只管来查,我们倒是要看看,是你硬,还是南京守备太监更硬?如果严嵩坚持硬顶下去,那么南京守备太监也会被他逼到和浙江衙门站成一线,如果严嵩软了,他连这么个人都不敢除,又遑论其他呢?

  严嵩不动声色道:“可这说不通。如朝廷怪罪下来,他们因打了败仗,都要丢官去职,这岂非是得不偿失?”

  白通玄道:“老爷有所不知,大家都收了好处,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必须要互相帮助,朝廷要怪罪,总不能把这江南官场的老爷们都一锅端了吧。更何况,江南这样富裕的地方,仕宦之家可不少,他们的子弟可是遍天下啊。”

  严嵩沉吟不语,他暗道,难怪、难怪朝廷没有从一开始就遍地开关,他还以为是为着倭寇的原因,如今看来,中央也是知道一些端倪啊。

  白通玄见严嵩一言不发,心下懊悔,他觉得他是说多了,把这个京里来的老爷吓住了。他忙描补道:“不过您也不必忧心,这些老爷们,说到底就是因着有好处,才拧成了一股绳,都是只想吃肉,不想挨打。要是一个吓退了,其他的不也都害怕了吗?”

  严嵩眼中划过一丝精光:“所以说,有你这个首告,我们就该拿黄豫做这只被杀的鸡。可你的证据不足,只怕扳不倒他。”

  他的目光灼灼,白通玄只觉喉咙发干,他搜肠刮肚道:“我这里有黄家老夫人送的细软,都是奇珍异宝,绝不是从正途来的。”

  严嵩一哂:“奇珍异宝上又没有姓名,他如果反口咬我和你合谋诬陷,又该如何解释。”

  这一言问得白通玄哑口无言。他甚至有些恼怒道:“小人斗胆,依着老爷的意思,咱们竟是没法子了。”

  严嵩道:“这样,你也是此地的地头蛇了,这江浙有多少有有头有脸的人家,你写出来与我瞧瞧,顺藤摸瓜查下去,还怕没有证据吗?”

  白通玄一喜,赶忙下去写了。

  严嵩枯坐半晌后,霍然起身,一旁的随从都被他吓了一跳,忙问道:“老爷,这是往何处去?”

  严嵩道:“黄府。”

  浙江衙门的差役躲在暗处,密切观望驿馆里头的动向,却不想见到严嵩一行急匆匆地出门来,直奔黄府而去。差役们心头一紧,忙赶回去报信。陆完一惊:“看清楚了?他真是直接去了?”

  差役连连点头。这下所有人都惊住了,他们也没想到,人家听到了消息,居然连核实都不核实一下,转头就要去搜查了。

  暴躁如潘鹏都觉得不可思议:“他是真的脑子有病吧?”

  陈震啐道:“好个不知死活的混账,那我们是否要知会黄豫一声?”

  陆完沉吟片刻摇头:“他连旨意都没有,就去直接搜检三品大员的府邸,光凭这个就能让他喝上一壶了。赶紧准备笔墨纸砚,大家一起联名上奏吧。”

  谁知,他们这才刚写了几个字,就又被前来报信的差役打断。

  差役急惶惶道:“不好了,严参政在半道上又被人拦住了!”

  陆完一惊:“可认出是谁?”

  那差役眼珠子一转,道:“像是劝农参政徐老爷家的车马。”

  众人面面相觑,陆完呵斥道:“该死的东西,你怎么不早点来!”

  差役只觉十分委屈:“回老爷,小人远远瞧见,就马上来报信了。”

  陆完心知怪他也无用,不过出出气罢了。他喃喃道:“徐赞是怎么知道的,好灵通的消息啊。”

  潘鹏更是讽刺道:“布政使大人成天说别人门户不严,今日看来,不严的是你家才对!”

  王纳海眉头紧锁,嘴上却不愿落了下风:“人家那么早布下这颗棋子,估计就是为了今日,我能盯他一时,难不成还能盯他一辈子,总不能把他堵在屋里吧。”

  陈震心急如焚:“可咱们好不容易要叫严嵩坏事,如今走漏了消息,这下不是又要从头再来?”

  大家皆迟疑之际,却又听到最新消息:“启禀老爷,这严参政和徐参政一块往黄府去了。”

  这短短一上午点得炮实在是太多了,刚开始大家觉得震耳欲聋,到了后来就都被炸蒙了。

  王纳海茫然地坐回官帽椅上:“……这可不像要去兴师问罪的。”

  非止这些人觉得一脸茫然,忽然被探访的黄豫更是不知东南西北。

  严嵩大步流星地走进客厅,只见满堂金玉,便知白通玄所言还是有几分真。他和黄豫假模假式地寒暄了几句,当黄豫问起他的来意之后,他与徐赞对视了一眼,索性单刀直入。

  他问道:“白通玄其人,佥事可曾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