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59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朱厚照对月池严词拒绝认他当干爹一事表示非常不理解。直到躺在床上时,他还滔滔不绝说认他当爸爸的好处:“太祖爷就收了很多义子,许多死后还能配享太庙。你认朕做了义父,朕也能名正言顺地让你配享太庙啊。”

  月池的回应是把被子盖在他头上。朱厚照掀开被子:“难不成,给朕当儿子还委屈你了。多少人想要这个机会,都求而不得。你还身在福中不知福。”

  月池坐在床畔和善地看着他:“我比您还大三岁呢。”

  朱厚照霍然起身:“父子缘分乃是天定,怎能看年纪呢?”

  月池不想和这厮胡搅蛮缠,她摆摆手道:“您既然死活不愿回去,那就早些歇息吧。臣先告退了。”

  朱厚照抓住她:“你们家不就两张床吗,难不成……你现在还有精力去双飞?”

  他的视线流转在她的下身,月池只觉额上青筋直跳:“没有的事。你少看些杂书!”

  “那既然没有,咱们俩一起睡吧。”朱厚照往旁边挪了挪,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月池:“……”

  幸好她早有准备,她拖过一张竹制的罗汉床过来:“我们家现下有三张床了。”

  月池语罢就吹熄了油灯。朱厚照不满地瘪了瘪嘴,他在床上同烙饼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乖儿子,给爹讲个故事吧。”

  月池长叹一声,幽幽道:“从前有一只小豚精,特别喜欢认人当干儿子占便宜,觉得天下略有名气的,都是他的儿子。有人为了调侃他,故意问他,朱天麟将军是你什么人?小豚精一听是个将军,即刻就拍拍胸脯道,是我的义子。那人哈哈大笑,你既是他的爹,那就是大瘟神了,失敬失敬啊。”

  朱厚照在床上霍然起身:“为什么是朱天麟的爹,就是瘟神?”

  月池道:“因为朱天麟是民间信奉的西方行瘟使者啊,小豚精。”

第116章 知心人至话投机

  等到他长大成人,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

  月池话音刚落, 就听见剧烈的响动。她偏过头去,一个黑影朝她扑了过来。他居然下床跑过来了!月池一惊,急急起身, 额上就挨了一记暴栗。她捂住头, 惊呼出声。朱厚照听见她的叫声,眉梢眼角俱是笑意。他按着她笑道:“叫你成日里拐着弯来骂人!”

  听他的语气, 便知他已然一扫先前的郁气,端得是生龙活虎。月池却吓得不轻。她已经十八岁了,虽然平时裹着几层衣服遮掩身体特征,可若是亲密接触,谁知会不会泄露天机。她忙讨饶道:“皇上恕罪, 是我错了。今日说话太久了,臣有些头疼, 要不,还是早些歇了吧。”

  朱厚照动作一顿,他借着月光,摸上了她光洁的额头,只觉触手滑腻温软,心中不由砰砰直跳,声音也不由放软了几个度, 一出口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不是朕敲疼你了?”

  月池只觉骨子发寒,他这是什么口气?她心一沉, 故意大笑道:“您这话说得,太肉麻了。我鸡皮疙瘩都要掉下来了!”

  朱厚照本就有些羞赧,又被她直接戳破, 更觉又羞又恼, 当即想再给她几下, 又顾及她的身体,最后只能放狠话:“哼,等你身子大好了,朕一定好好揍你一顿!”

  月池用被子盖住头,道:“那臣就等着了。”可惜这残破之躯体,估计是没有那一天了……

  这么一想,又有些伤感,她正思索间,被子忽被往下扯了扯。她一惊,就看到他正站在床尾,熟练地将被子掖到她的脚下。他念叨道:“也不怕寒从脚入。”他绕着床走了一圈,把她裹得密不透风,就像在蚕茧里似得。裹好之后,他又伤感道:“以前父皇也是这么对朕的……”

  月池正待劝慰他几句,就见他伸了个懒腰道:“朕一定会是个好父亲。你真的不考虑当朕的长子吗?”

  月池翻了个白眼,就不该把多余的同情心浪费在傻子身上。这一觉,两人都睡得不错。醒来之后,朱厚照更是去集市上好生溜达了一圈,才悠哉游哉地回宫。两人都沉浸在难得的闲适之中,浑然不知一场大的风暴将至。

  以往,朱厚照整治宫内宦官与各省镇守,乃至改革科举殿试制度,皆是手到擒来,并未受到太多阻力。这让这位少年帝王渐渐丧失了警惕心,甚至在心底暗暗觉得,以前文官胆敢放肆,都是他父亲孝宗皇帝脾气太好的缘故,轮到他来,重刑之下,还有谁敢多生事端。是以,他竟然在李越提出改革言官制度的同时,又对翰林院下手。

  可他没料到的是,先前文官龟缩不动,是因为宦官与文官的势力实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宦官受压制,即便没有明显让渡权力,可也间接有利于文官。士大夫们又不是傻子,于己有利当然要大加支持。少接触他的大臣,甚至也如先前的谢丕一样,以为他实质是亲近文臣呢。谁知广寒殿那一出好戏,把大家的自作多情都抽得是一点儿不剩。

  再加上,如今无论是言官改革,还是翰林院下放,都真真切切触及到了文臣的蛋糕,这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弹。

  朱厚照不是没预料到这点,但他以为自己所为并不过分,譬如言官改革,虽约束他们的权力,可也给了他们好处。至于翰林院下放,大家都是进士,观政进士去得,庶吉士为何去不得。月池也是如此想来,否则她不会胆大到直接在答卷下写下自己的想法。可他们都没意识到的是,这些频出的新奇的想法,已经暴露了新任皇帝极端不安分的内心。指望这样的人垂拱而天下治已是万万不能了,那么至少要在他羽翼未丰,威望不足时,让他消停些。否则,等到他长大成人,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

  大家既有这样的想法,首先自是要获得文官领袖李东阳的支持。可令众人瞋目结舌的是,李东阳竟然对朱厚照的不当之举表现得十分轻忽。似乎在他眼中,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对于吏部主事孙磐的义愤填膺,他甚至道:“万岁并未年少无知,只要拿出合适的章程,他必会虚心纳谏,大家实在不必如此。”

  这样的答复当然不能让六科廊和都察院诸御史满意。于是,他们又去找两个次辅。这恰与刘健一拍即合。于是,众人聚集在刘健的家中,共商大计。

  文人说话,素来七拐八绕。孙磐明明是对李东阳的不作为深感不满,却不直言,而是朗声颂起了《诗经》中的名篇:“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他声音哀婉,将一首明明是赞颂周公旦美德的诗歌,唱得如丧曲一般。刘健闻言道:“坚白这是何意?”坚白是孙磐的字。

  孙磐拭泪道:“念及周公之仁厚,而惜今无周公矣。”

  周公旦是儒家歌颂的人物,其功绩在《尚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孙磐在此提及周公,意指的其实是周公辅佐成王之事。在儒家思想,在君主年幼时,就应有熟知礼仪的人帮助君主处理国家大事。而“今无周公”就是在暗讽李东阳,身在其位却不谋其事。可这么一讽,也把刘健带了进去。

  刘健面上也有些挂不住,辩解道:“我等已然上奏,只是皇上一意孤行……”

  给事中刘文瑞道:“我等明白您的难处,只是,不能任由皇上继续胡作非为啊。”

  给事中叶相道:“不如,我等联名上奏,劝皇上收回成命。大家齐齐反对,皇上总会顾忌一二。”

  众人听了纷纷称是,还请刘健领衔。这是惯例,若大臣联名上奏,需由位尊者主持。刘健顾及李东阳,一时略有迟疑。

  监察御史张士隆道:“希贤公不是胆怯之人,可是还有旁的顾忌?”

  刘健微微颌首:“若撂下元辅与于乔公,到底不美,不若再去劝说一二。若得他们联名,岂非更佳?”

  翰林修撰康海闻言微笑摇头:“希贤公,恕某无礼,某以为,与其去寻这二位老先生,还不如先同五军都督府通好气,毕竟宦官监军,翰林入卫所,也有他们的事啊。”

  刘健面皮一紧,这是要拉帮手的意思。这可超乎他的预料了。文官联名上奏尚属常事,可文武一起开口,难免有威逼之嫌。想到朱厚照的脾气,难保不会狗急跳墙。可若现在说不干,又显得他为人胆怯。刘健灵机一动,他道:“既如此,诸位不若先起草一份奏疏。届时面见五军都督,也好传达我们的意思。”

  众人纷纷称是。这一下就出乱子了,难怪人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言语争执就要耗费不少功夫。一些科道官员表示,他们既希望自己把握升迁权,又要享受更加优厚的待遇,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奏事权。另一些御史和给事中觉得这太想当然了,就算皇上肯同意,其他同僚也不是傻子,倒不如小退一步,就让吏部和礼部对他们的风闻奏事进行勘核,但行政参与权是一步不肯让。还有一部分觉得为何要对祖制变来变去,一个十五岁的皇帝,十八岁的臣子,能想出什么好策来,维持原样最好。

  光是言官中就分成了三波,在刘健家的大厅里吵得是不可开交。翰林院官员反被挤到一边,他们只能抓住刘健,苦口婆心地说,翰林院为国储相,天上半仙的地位不容玷污,不可如此轻易“被贬下凡”。至于吏科主事等人,则极力把翰林院的人挤开,他们大声嚷嚷,要召回九边镇守太监,认为他们留在边塞纯属是添乱。

  几番推攘,把一个文质彬彬的阁老,闹得是发髻凌乱,一个头两个大,幸好他年事已高,还能够装病,这才逃脱出来。这时饶是刘健,也觉惹上麻烦了。他在家中思前想后,不好意思去找李东阳,便去找了谢迁。待到吞吞吐吐说完前因后果后,谢迁就叹道:“希贤,你糊涂啊。科道改革之事,张岐上奏之后,圣上即刻就于华盖殿召见我等,询问意见。你那时明明表态,说你赞同前两策,如今忽而反口,岂不是首鼠两端?”

  刘健也很委屈:“于乔误会了,不谷还以为他们希望商议翰林院下放和九边镇守之事,谁知一开口,就变成了这样。”

  谢迁道:“到底是私心作祟。依我看,言官的确是太缺管束,倒不如依从前策。这群人一盘散沙,想也闹不出大事。倒是翰林与中官之事,确是事关国本。”

  刘健连连称是。他道:“康海建议某与五军都督府通气,某以为,这是否太过了。”

  谢迁却灵机一动:“若我们一道上奏,的确是太过,可若只是他们自己去,那不就恰当好处了吗?兴许还要加上太监。”

  这倒说得是,让太监和武官们也同皇上唱唱反调,省得他成日真以为那些竖宦和武夫确与他一条心了。刘健抚髯而笑:“不愧是于乔公,果然高明。”

  谢迁也点头微笑,不过他心里想得却是,军队里一团糟粕,庶吉士们又是年轻气盛,若真下去把什么脏得臭得都翻出来,着急上火的又岂止是武将,还有不少勋贵只怕也要夜不能寐。因此,不劳他们开口,那群人自己只怕就会坚决反对,这一来恰好显得他们气弱,皇上也会越发警惕。那时,就是他的儿子谢丕和弟弟谢迪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117章 生事事生何日了

  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

  不过, 谢阁老这次可料错了,武将和勋贵比他想象得要稳得住得多。毕竟正德皇帝的父皇、爷爷在位时,虽时不时也闹出了动静, 可最后还不是没伤筋动骨不是。更何况, 当今天子冲龄践祚。

  昔日他不愿读书、舞枪弄棒,找了武师傅又半途而废, 私闯宫门闹得满城风雨的种种光荣事迹方过去不久,对于与他接触较少的武将和勋贵来说,这活脱脱就是个顽童,八成只是一时心血来潮,闹不出什么大风浪。是以, 他们照常度日,压根就没怎么注意。不过, 这种想法在针对言官群体的政策出台后,发生了改变。

  这一番连消带打,不管某些科道官和主事怎么骂骂咧咧,以头抢地,监察权的确脱离了行政权的掌控,直属于皇帝本人。众人一方面感叹首辅李东阳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对朱厚照刮目相看。言官改革政策的雏形出自李越的会试答卷。可这样的东西显然不是一个黄口小儿能写出来的, 八成是皇上早有想法,故而命臣下苦思, 借殿试这样一个举国关注的场合,把它展现出来,付诸实施。若是这般想来, 皇上让翰林院下放, 莫不是也有心对军队动手?

  这时, 武将勋贵集团虽然心有所动,但也不是很害怕。勋贵是仗着自家的爵位,武官是仗着法不责众。最心惊胆战的竟然是太监,以司礼监和刘瑾为首的诸位大铛,立刻停止了往日吃空饷和私役军士的行为。这纯属是被朱厚照先前的杀伐果断吓破了胆,不敢再妄为。可这落在有心人眼中,就是皇帝要整顿军队的铁证!

  就在他们暗自惶恐时,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京城里的一个卜卦者曹祖竟然跑到大理寺实名举报说,他的儿子曹鼎是建昌伯张延龄的家奴,他们主仆密谋造反!常言说十恶不赦,意指十种大罪,即便遇到大赦天下的机会,也不能得到宽宥。而这十恶中第一条就是谋反。如查明属实,这当是诛灭九族的罪过。

  当即,朱厚照就下令把张延龄下狱。这可算是破天荒的事,寿宁侯、建昌伯仗着皇帝姐夫横行霸道了半辈子,每每被弹劾都能安然无恙,可就在亲外甥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真真切切去蹲了牢房。一时草野中的百姓,庙堂中的大臣们,个个额手称庆。而亲自促成这件事的李梦阳,更是天天喜笑颜开,连饭都比平日多吃了两碗。

  金夫人在伤心欲绝之下,也顾不得朱厚照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了,急急冲进宫,对着张太后就是嚎啕大哭,立逼大女儿去找外孙救儿子出来。而张太后心知肚明这是朱厚照的报复。对于一个扶弟魔来说,因自己而害了弟弟,比杀了她还难受。

  两个女人来到乾清宫中哭哭啼啼,以死相逼,把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发挥得是淋漓尽致。朱厚照心下不屑之余,面上却是一派和煦。他温言劝慰道:“母后和外祖母何至如此。朕心中明白,这纯属是诬告,舅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哪里会去铤而走险。朕当然会还他一个清白,只是流程还是要走的,否则就这般放人,到底是坏了国家的法度。”

  张太后泪眼婆娑道:“法度?哀家才不管什么法度。照儿,那可是你的亲娘舅啊,你就真一点情面都不讲?”

  朱厚照立时变了颜色:“朕若真不讲情面,早就将张家所有人全部羁押了。如今命三法司会审,就已是朕最大的仁慈了。张岐堂叔为都察院堂官,在其中担任主审,这下,你们该放心了吧?”

  张岐为主审?!金夫人与张太后面面相觑。金夫人忙擦干眼泪道:“臣妇就知道,万岁是个重情义之人。您舅舅的生死可都靠您了啊。”

  朱厚照微微颌首:“您放心,只要都察院那边一切妥当,朕这边,也是一切好说。”

  金夫人彻底放下心来,勉强与女儿外孙寒暄几句之后,就急急出宫,直奔张岐家中。孰不知,张岐现下心中也如油煎一般。他再三询问儿子张奕:“你再仔细想想,李越真就只告诉你这么多了吗?”

  张奕的胖脸都皱成一团,他已然复述过多次,此刻早已是口干舌燥,可又不敢有怨言,只得再复述一次道:“千真万确啊,爹。孩儿听您的话去见阿越。阿越只说,不必担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可不管我怎么问,他都不肯再说了,还说您一听就明白,就让我回来了。”

  张奕之母王氏恨恨道:“这小畜生,一定是在记恨我们当年散布他和万岁的风流韵事之事,所以现下才见死不救,拿这些歪诗来搪塞。”

  张奕无奈道:“娘!我都说了,阿越不是那种人,皇上太可怕了,阿越又不傻,怎么会找他……”

  王夫人揪住他的耳朵骂道:“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傻儿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张奕疼得嗷嗷直叫,张岐烦不胜烦,斥道:“行了!无知妇人,奕儿心思清正,虽少了些机心,可也憨人有憨福。不似你,心术不正,跟着那一房胡作非为,险些惹来大乱子。怎么,你是女戒还没抄够,还想再被下一次面子?”

  王夫人想到当年王太皇太后赏下来的书就觉头皮发麻,她蹙眉道:“他们仗着太后娘娘,妾身又是个晚辈,实在不敢不从啊。”

  这倒是实话,张岐想到这些年吃过的苦头,也觉万分不耐。他自觉靠自己的才华,未必不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外戚这个身份只带给他们家一星半点的好处,却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掣肘与麻烦。他本以为要这样熬下去直到断气那天,可没想到,皇上居然给了他一条新出路。

  祸福相倚之说是在暗示他们家,处置张延龄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至于后一句就更加明显,张延龄是沉舟,他们家就是新帆,张延龄是病树,他们家就是新木啊。张岐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万岁在做太子时就对外家不满,现下出了这桩丑事,更觉其丢尽了皇家的颜面。可碍于太后的情面,他不能对外家赶尽杀绝,索性想来一个新旧更替,让他们这一房顶替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的地位。说不定还有爵位!

  爵位在本朝可是硬通货,世代相袭又不降等。有了一个爵位,那是子子孙孙都有保障。特别他的长子张奕,又是如此的“天真烂漫”,以后即便高中进了官场,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倒不如做个富贵闲人,反而自在。

  张岐的心一时狂跳不已。可他到底不是利欲熏心之人,他转念又想到了坏处。他若是严办此案,一来彻底得罪了太后和其他族人,二来即便有大义灭亲之赞,只怕也有冷血无情之谤。

  皇上啊皇上,这真是让人进退两难呐。他正踌躇间,就听下人来报,金夫人上门了!

  张岐暗叹一声,消息可真是灵通。他只得迎了出去。金夫人对这个侄儿,可没有对朱厚照那么客气。她一上来,就历数她对张岐的深恩厚德:“说句实在话,若不是老身生了个好女儿,你现在还不知在哪块地方做牛做马呢,又岂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还有奕儿,若不是沾我们的光,只怕连紫禁城的门槛都摸不着。乖侄儿,做人要知恩图报,你明不明白?”

  这话说得,一上来就把人家自己的努力一笔勾销。张岐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强笑道:“堂祖母说得是,太后娘娘和您的恩德,侄儿未有一日敢忘记。”

  金夫人满意地点点头:“那现下就是你知恩图报的时候了。尽快把你的两个兄弟放出来。娘娘是不会亏待你们一家的。”

  张岐面露为难之色:“侄儿定会尽力转圜,只是,这是三法司会审,侄儿只是主审之一,也无法全然做主。”

  金夫人大字不识一个,哪里听得懂这些,她以为张岐是故意推脱:“你这是什么话,皇上让你来审这案子,不是摆明让你把他的亲舅舅弄出来吗?你这么吞吞吐吐,是不是有什么坏心呐!”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被朱厚照激起了野心的张岐。他冷下脸来:“侄儿只有公心、正心,若要坏心,您得去问自己的儿子要。”

  金夫人被堵得直翻白眼,张岐口不择言,也有些后悔,正待描补一二时,金夫人就开始破口大骂。双方这下真是撕破了脸。金夫人扬长而去之后,王夫人担忧地看向丈夫:“老爷,您、您怎么这么冲动啊,这下惹恼了堂伯母,可该如何是好。”

  张岐梗着脖子道:“惹恼就惹恼了,死到临头还这么嚣张!”

  不过话虽这么说,可真到了升堂时,他还是有三分怯意。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成国公府的一场赏菊宴。这场宴会邀请了京城所有四品及以上堂官家的女眷,独独漏下了他家。这意味着,他们家因为张延龄,开始被上流社会所排斥。他的儿子还没有娶亲,女儿还没有嫁人,绝对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第118章 害人人害几时休

  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满,趁机哗变,岂非是大祸临头。

  张岐就此下定决心, 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既然动了真格,右都御史戴珊与刑部尚书闵珪皆是一时之名臣,岂会拉后腿。如狼似虎的差役即刻冲进张家, 将所有可能有关系的人员一一拉到大堂审问。

  拔出萝卜还会带泥, 更何况是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外戚之家。老爷们就算嚣张跋扈、为非作歹, 也不是独来独往,总有一两个一起的,第一个牵扯出来的是已故孝肃周皇后的弟弟长宁伯周彧。张周两家为抢占庄田,两家的家奴居然在大街上持械斗殴,众目睽睽之下, 根本无从抵赖。同时,张家人还伙同定国公徐光祚之子、玉田伯蒋轮、昌化伯邵蕙的家人一起作威作福。他们招纳无赖、敲诈勒索, 甚至还调戏民女、强逼民男,恶行恶迹根本数不清。

  张氏族人素来养尊处优,又因出身不高,没什么胆气,拉到公堂之上,连刑都不必怎么用,就把这一桩桩, 一件件的污糟事全部吐了出来。这时,张岐发热的脑子才冷静下来, 他终于感到害怕了。本以为只是他们家的事,谁知道会扯出这么多人来,若是真依前策, 那他不是与所有勋贵为敌?可按他的同事戴珊和刑部、大理寺的意见, 他们还要把张家招出来的所有人都传到大堂来对质, 如果罪名属实,就要秉公查办。

  这还得了,这几家的男丁就打算去堵乾清宫,女眷早就一身大妆准备往仁寿宫行走。朱厚照对此早有准备,直接吩咐宫门守卫,不要随便放这些阿猫阿狗进来扰了宫中清静。这下,勋贵之家个个胆寒不已,钱币珍宝如流水一般送进朱厚照身边第一大太监刘瑾的府中,希望能托他从中转圜。而这钱在刘公公手里还没放热,就进了朱厚照的私库。如此,宫内宫外都是一片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