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00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

  众人七嘴八舌,最后都将这事归结到了兴远州府衙头上。

  出了这种事,兴远州知府肯定脱不了关系。

  陈云州也觉得很纳闷,兴远州境内出现这等规模的劫匪,官府不应该一点都不知道才对。而且现在正值秋季,运粮入京的高峰期,即便他们没能力剿匪,也该派人通知各州府,大家商议,联合剿匪才对。

  不然出了这种事,一旦上报朝廷,兴远州知府的官帽是别想留了,搞不好脑袋也要跟着丢掉。

  陈云州抬手示意大家安静:“都坐下吧,这事具体是什么情况现在我也不清楚。吴大人怕咱们也押送粮食去了兴远州,所以一接到信息就立马派人送了这封信过来,具体的他也没细说,多亏吴大人,不然咱们恐也要步桥州后尘。”

  “吴大人真是个好人啊。”

  大家都后怕不已,若非吴炎这封信,只怕他们明天就会继续上路,然后落得个跟桥州一样的下场。

  要知道这可是几十万石粮食啊,全丢了,他们如何向朝廷交差?

  以前对陈云州接济照顾桥州还有些微词的官员现在也彻底服了,吴大人这个善缘结得好,不然他们真是要损失惨重。

  只是这事虽提前知道了,避免了重蹈覆辙,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陈大人,兴远州是我们入京北上的必经通道,如今出了这种事情,这粮怕是很难在大雪来临之前送达京城了。”曹清明站起来说道。

  兴远州在庆川东北方向,与庆川、桥州形成三角,也是两州北上最近、走得也最多的一条路线。

  兵马都监殷逊说:“桥州与庆川的兵力是相当的,也就两千人左右,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战斗力很差,若遇悍匪定然不是对手,若要按时缴纳田赋,如今只有绕道了。”

  曹清明就是主要负责户口、赋税的,听到这话连忙说道:“对,殷大人说得是,如今唯有绕开兴远州,从仪州绕道北上最为妥当。”

  陈云州的目光落到舆图上:“仪州在庆川的西北边,若从这绕道,需多行至少五百里,成本增加暂且不提,路上时间越长,出意外的概率越高。谁能保证仪州往北就没有悍匪呢?”

  他们这运送了几十万石粮食的队伍,车队都有好几里长,行进速度必然缓慢。而且仪州偏西,多山,路更难走,一天五十里估计都走不了,会严重拖慢速度。

  在这不大太平的世道,如此大的一支运粮队伍那可是香饽饽。

  陶建华也顾虑这个,说:“不然车队先暂缓出发,写一封信禀明情况,加急送往京城,稳妥一些,不然若是粮食被劫,你我恐都难担这个责任。”

  这倒是,出了事谁都赔不起。

  思虑再三,大家都同意暂缓运粮,先派人去兴远州、桥州打探消息,同时将此事禀明京城,等待上头的消息。

  于是刚装上车的粮食又重新卸回了仓库中。

  等众官员散去后,陈云州留下了陶建华、郑深。

  关上门,三人都难掩忧色。

  陈云州站起身,背着手,站在舆图前,忧心忡忡地说:“桥州人口虽减了不少,但上缴的粮食至少也有咱们的一半,十数万石粮食是有的,如此多的粮,寻常的悍匪恐不敢抢劫。”

  别的不提,光将这么多粮食劫走,卖出去就是个难题。

  郑深愁眉不展:“是啊,押送粮食的队伍怎么也有个几千人。便是几百上千人的山贼土匪恐也不敢对他们下手,只怕这批劫匪不简单。”

  “你们是担心这些劫匪不是寻常人?”陶建华也有发愁,“可惜了,咱们跟兴远州来往甚少,不知兴远州如今是什么情况。”

  “大人,下官派几个人去兴远州打探情况吧,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您要写封信给兴远州知府衙门吗?”

  陈云州思量片刻,转身摇头:“不必,兴远州官府既未曾派人通知我们,要么是不能要么是不愿,无论哪一种,都没必要让咱们的人去冒险。你安排几个机灵的,乔装打扮,从不同的地方潜入兴远州,一旦有发现,立即回来。”

  陶建华应下,立即下去安排这事。

  陈云州看向郑深道:“安排一下。明天派两个人送桥州来的那名信差回桥州,顺便向吴大人打听,他们现在肯定知道得比我们多。”

  “是,大人也莫担心,兴许朝廷很快就会派兵剿了这悍匪。”郑深宽慰陈云州。

  陈云州笑笑点头,没再多说。

  因为这件事,府衙再次陷入了低气压中,大家每日都在焦灼的等待消息。

  三日后,他们派出去的人都还没来得及回来,倒是吴炎又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详细地将他们目前所掌握到的情况同步给了陈云州。

  陈云州打开这厚厚一叠信纸翻阅起来。

  九月初二,桥州的兵马都监带了一千士兵护送押粮队伍北上。

  桥州距兴远州更近一些,三天后,队伍便驶入了兴远州。

  九月十一,车队抵达兴远州辖内的农山县,突遇劫匪,劫匪数量高达上万人,而且个个凶残暴戾,提刀便砍,车队抵挡不住,士兵和民夫都四下逃窜。

  九月十五才有三人狼狈逃回了桥州,告知了粮食被劫一事。

  桥州府上下皆惊。

  吴炎当天就派了几队人马前去兴远州寻找幸存者,打探兴远州现在是什么情况,为何会有那么多劫匪。

  这些人在半路上遇到了几十名逃窜回来的幸存者,从这些人口中大致摸清楚了兴远州的情况。

  现在盘踞在兴远州的这批悍匪并不是土匪,而是从江南逃难来的乱民葛家军。葛镇江的乱军被朝廷军打败之后,一路往西南方向溃逃。

  因江南还有数支乱军,平叛的重点还在江南,楚弢大将军只派了一万人的队伍前去追击葛镇江的残部。

  但不知怎么被这些人逃脱了,而且还逃窜到了兴远州,如今已集结了数万人,占据了兴远州多少地方不得而知。

  吴炎非常担心,得到这消息,连忙写信将详情告诉了陈云州。

  陈云州看完信脸色铁青。

  陶建华和郑深看他的表情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连忙追问道:“大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陈云州把信递给他们,言简意赅地告诉了他们一个极其糟糕的消息:“这不是什么普通的土匪山贼,而是江南乱军葛镇江的人,现在他们已占领了兴远州的部分地区,兴远州以东的怀州等地不知道是不是也陷落了。”

  “兴远州陷落,我们庆川恐怕也危险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54章 . 054 大哥,干完这票大的,我们就金……

  庆川到兴远州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两州府城相距大约三四百里。而农山县在兴远州以东,距庆川还要远一些,大概有五百里左右。

  短期内应该还打不到庆川,但过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要知道,葛家军原本可是盘踞江南的,小半年时间,他们就从江南打到了兴远州,目前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占据了多少地盘不得而知。

  庆川还是太偏了,消息严重滞后,不然也不至于葛家军都打到兴远了他们才知道。

  “怎么会是乱军呢!”陶建华忧心忡忡,不住地叹气,“悍匪都比乱军好啊。”

  悍匪只为财,抢一笔就跑了,多少还会顾忌官府,乱军可是非常仇视官府的。

  焦虑地在屋里踱步几圈,陶建华抬头对陈云州说:“大人,咱们得立即将此事禀告朝廷,向朝廷求派增援,早日平叛,不然万一这兵灾蔓延到我们庆川,仅凭咱们现在这点人,肯定守不住。”

  陈云州点头:“唇亡齿寒,居安思危,是这个道理。吴大人已经上书朝廷了,我再写一封折子吧。”

  他当即提笔又写了一封奏折,恳请朝廷出兵平叛,保一方平安。

  写好信,让人将信送出去后,陈云州看向陶建华和郑深道:“葛家军不知是不是一路败退到兴远州的,若是后面还有朝廷的追兵倒也还好,多少能遏制葛家军的扩张势头,如若不是,情况恐怕会很糟糕。”

  “朝廷如今平乱的重心在江南,咱们这边的支援什么时候会到,不得而知,咱们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朝廷身上。”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云州学过历史,对封建王朝对皇帝并没有古人这样的敬畏之心,更不会盲信盲从。

  而且因为原主的遭遇,虞书慧的遭遇,这天下普通老百姓的遭遇,还有不断增加的沉重田赋,让陈云州对龙椅上那位更没有信心。

  在统治者眼中,百姓只不过是蝼蚁罢了,死个几万几十万人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这天下还是他们家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庆川这种偏远落后州府自是比不得江南重要。

  若是江南的战况告捷,非常顺利,朝廷应会尽快派兵过来,但若是江南的战况不理想,他们这边什么时候能有增援还真不好说。

  “大人说得是,可咱们能做什么呢?”陶建华很是忧愁,“桥州这次损失严重,兴远州恐怕也不乐观,如今咱们恐怕只能联合仪州了。”

  南边因有密林高山做天堑,战事较少,一直比较安稳,因此朝廷并没有在这驻扎大军。

  朝廷主要的兵力安置在京城和西北这两处要地。单是拱卫京师的大军就有二十万,西北还驻扎着十几万大军,东南驻扎着几万大军,其他地方的兵员都非常少。

  陈云州不赞同:“仪州兵力跟咱们相当,两州府加起来也不过四五千人,全员出动也不过是葛家军的零头,主动出击是以卵击石,若是被动防御,这点人安排在哪儿?挡在哪个州府?若是将咱们州府两千名士兵送去仪州,你们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仪州肯定也不愿意。

  所以这种弱弱联合没有意义,也不可能成功。

  陶建华隐隐猜到了陈云州的意图,顿觉心跳加速,他试探地问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练兵!”陈云州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以匪患严重,护送田赋进京的兵力不够为由,征召几千青壮年男丁训练,以备不时之需。若朝廷能快速平息葛家军之乱是最好,若不能,咱们手里多少有点防备的力量,不至于完全任人宰割。”

  陶建华眼睛发亮:“大人这法子甚好,即便此事传入京中,咱们也说得过去。”

  他们可不是葛镇江这样的乱臣贼子,他们扩兵都是为了完成朝廷摊派下来的任务。

  陈云州含笑点头:“那此事就交由陶大人和殷大人负责。”

  陶建华出去后,陈云州看向郑深,敛了笑问:“郑叔,你说葛家军会打到咱们这儿来吗?”

  他们庆川府的这些官员中,见识最广的应该就是郑深。

  郑深思量许久道:“我也不知道,现在咱们得到消息太少了。”

  陈云州点头,正色说:“郑叔,让庄子那边加快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搬入城中。找找城中哪里有空地,再搭建一些棚子,若是没有就向大户租借些空的院子,多囤点东西。”

  “那布料、球轴承都不卖了吗?”这两者可是如今他们赚钱的最主要来源。

  陈云州说:“不卖了,都囤积起来,包括水泥,砖块也囤一批放入城中,以备不时之需。”

  乱世了,钱哪有物资重要,先囤起来,万一哪天用得着呢。而且葛家军占领了兴远州的一部分,商路也肯定会受影响。

  郑深点头答应。

  等他退出去后,陈云州思量片刻,又写了七封信,命人快速送往庆川府辖下各县,让各县官府也做好准备,训练乡兵,加固城墙,提防乱军杀来。

  

  九月二十二,很普通很寻常的一天,庆川知府衙门突然面向全府百姓下发了两条告示,一是面向全州府征召五千名十八到四十岁的男丁,集中训练以押送粮草进京。

  征召全凭自愿,集训期间的一应伙食、住宿等开支,全部由府衙负责。

  第二条则是告诫庆川府的商贾、旅人,兴远州匪患严重,请大家尽量绕行,这段时间能不出远门的尽量不要出远门。

  发了告示之后,官府还派人在北上的必经之路上设了一个关卡,劝阻商旅北上。

  若有北方或东边来的商旅则请去旁边的小屋喝茶聊天,要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将会奖励一贯钱。

  此外,庆川府衙还安排了一批手脚利索、擅长骑马的士兵在庆川府和兴远州相交的地界探查,若发现葛家军的踪迹速速来报。

  很快,派出去的人先后带回来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再结合桥州送来的情报,还有来往客商提供的消息,陈云州他们大致弄明白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