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49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娄发祥觉得有道理,又让人准备了一些石英石,洗刷得干干净净地放入窑炉中。

  这次炼出来的玻璃相较于上一次清晰了许多,但中间还是有些灰蒙蒙的杂质,远远没有陈云州他们做的清晰。

  清晰度估计也就跟铜镜差不多,这样的镜子是卖不出高价的。

  冉奎生怕娄发祥生气,连忙说:“表兄,你看现在比上次的清晰多了,肯定是石头还不够干净。”

  可要哪样才能完全干干净净呢?

  已经进入夏季,经常下雨,行车过程中溅点泥土也很正常。

  娄发祥干脆让人准备了箱子,去装了几块石英石回来。

  可炼出来的玻璃还是有些灰蒙蒙的。

  就在他头痛不已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

  他的一友人向伦看庆川到望都峰的路如今都是坑坑洼洼的,尤其是雨季,到处都是淤泥,所以决定修路,只是钱不够,所以想在城中募捐一部分。

  向伦老家就在望都峰附近。

  今年清明,他父亲回乡祭祖摔了一跤,现在还躺在床上。

  他想出钱出力修路,大家都很理解。

  可要说到掏钱,很多人就不愿意了。

  向伦没辙,找上娄发祥诉苦:“前几日我回过一趟望都峰,那条路上的坑坑洼洼太多了,大的甚至有半人多深,家父让我给几位族中长辈送的礼物全在路上颠碎了。你说这路不该修吗?”

  娄发祥点头:“确实该修。”

  为了保证挖回来的石英石是干净的,他跟着跑了一趟都觉得苦不堪言,向伦修路他一千个赞成。

  向伦苦笑摇头:“可惜我凑来凑去也只凑够了一半的钱,哎,这路怕是修不起来了。我上次给族人带回去的粮食,不知是太潮还是路上沾了什么脏东西,回去很快就发霉了。本来一天就能走回去的,但现在带着东西就要花两天。”

  娄发祥想起了自己的石英石,会不会也是在路上耽误太久,沾了脏东西?

  他已经制造出了玻璃,就是不够透明而已,肯定是材料的问题。

  琢磨许久,他让冉奎回去问乔昆。

  乔昆面对冉奎的质问表示:“确实是石头不够干净,听说是空气中有什么杂质污染了石头,挖出来的石头要在一天之内送回来才能避免被污染。”

  “你没看陈大人花了重金就为了早日修好路吗?至于他做的玻璃为什么这么透明,那是因为他们对石英石进行了第二次炼化,具体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这事只有几个衙门的人清楚。我只知道箩筐大的石英石被他们炼化后,只剩巴掌大小,能做个两三面镜子。”

  “这样做玻璃效率实在太低,成本也高,一天都做不了几面小镜子,所以最近工坊都停工了,让我们也一起去修路。用陈大人的话来说,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冉奎恍然。

  难怪这么久了,陈云州还没将镜子交给夏喜民,原来是制造不出来。

  石英石运输成本不小,那么大块才能制两三面小镜子,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只有修好路,解决了石英石被弄脏的问题,才能降低成本。

  娄发祥一听缘由之后,总算是明白陈云州为何要不计代价,不遗余力地修路了。

  他想了想也决定加入修路的队伍。

  反正这事跟着陈云州学准没错。

  而且望都峰到庆川只有二十多里地,比去庐阳近多了,又还有一个向伦出一半的钱修路,相当于他只负担十几里地的路。

  这么一算也不是不能承受。

  于是娄发祥找到向伦,答应出一半的钱跟他一块儿修路。

  当天,夏喜民就得到了消息,他立即给陈云州写了一封信过去:鱼上钩了。

  娄家、向家开始组织百姓修路,每人一天五文钱,又准备了一些蓄力车帮忙。

  不过他们两家为了节省成本,没有用石子,而是将坑坑洼洼用土填平,再压实,适当地拓宽一些路面。

  这工程虽然相对陈云州这边轻松一些,可因为坑坑洼洼太多,泥土松软湿滑,每天也只能修几百米。

  而且因为娄发祥要经常运送石头,路必须够结实才行,所以要反复碾压地面,直到几千斤的马车走过路面都不会陷下去为止。

  照这进展,想要修完二十多里也得一两个月,每天几十贯钱的花销,算下来应该要花好几千贯。

  两家平摊,虽然一家也要两三千贯钱,可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但哪晓得才修了半个月,十来里路的时候,向伦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因为他家的买卖出了问题,现在实在是掏不出钱来了。

  娄发祥怎么肯答应。

  他修路可不是为了做善事,而是为了以后方便运输石英石,现在修到一半,投入了那么多钱,向伦突然说不修了,让他怎么办?

  向伦歉疚地说:“娄兄,我家这情况你也知道。这样,咱们先停工吧,等我手里宽裕了,我再组织人手修后面的路。后面这段全部由我负责,这样总行了吧?反正这路早点修,晚点修也无妨。”

  “咱们是做善事,遇到困难暂时停下来,那些村民也不会怪我们的。”

  对向伦来说早点修晚点修都一个样,可对娄发祥来说不是这样的啊。

  他还想早点修好路,多运点石英石,提炼出来早点制造出透明的镜子,大发一笔呢。

  这要是耽搁一两年,望都峰的石英石都被陈云州给挖走了怎么办?

  而且他已经修了十里路,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这时候放弃那就全赔进去了。

  于是跟向伦吵了一架之后,娄发祥自己掏钱,继续修路。

  而且为了能尽快完工,抢在陈云州的前面将石英石都挖走,他还特意提高了工钱,让村民们加班加点,务必在六月初将路修好。

  夏喜民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好收到陈云州送来的一千面小镜子,还有一百面形状各异的大镜子,十面望远镜。

  他翻看着这批货物,心情大好,笑眯眯地招来管家:“派人将这箱小镜子给向伦送去。”

  正在呼哧呼哧修路等着发大财的娄发祥完全不知道,他的朋友向伦早就弯道超车,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玻璃镜子。

  作者有话要说

第33章 . 033 送上门

  陈云州接到夏喜民的信时,他们刚修好从县城到百草坡的路。

  通往庆川的那段才刚刚动工,按照这进度,上半年肯定修不完,必定会落后娄发祥。

  不过这次陈云州一点都没被人比下去的沮丧。

  修路这事费钱就算了,还费力气,杂事琐事很多,如今有人代劳三分之一的工程,他由衷地感谢:“冉奎表兄弟不错啊,能处。下次这娄发祥要是来了庐阳,我一定要在百花酿设宴好好款待他,以表谢意。”

  郑深噗嗤笑了出来:“娄发祥哪吃得下这顿饭啊。”

  陈大人真是坏透了,占了便宜还要涮人一顿。

  不过这事也怨不得他们,谁让娄发祥跟着冉奎不干人事,想要窃取人家的方子呢。

  这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陈云州开玩笑地说:“不吃,我那省下一顿饭钱了。”

  “陈大人如今都万贯家财了,还如此节俭,实令下官佩服啊。”郑深也开了个玩笑。

  他说的万贯家财是夏喜民让人送来的两万两白银。

  单是这些银子就装了两车,说是万贯家财也一点都不为过,估计现在全庐阳县都没几个人有陈云州富裕。

  陈云州也想到这些银子。

  银子这玩意儿,谁不爱呢?陈云州也喜欢,可他只有一个人,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穿一套衣服,根本用不完,反倒因此欠下个天大的人情。

  “哎,这个夏喜民有时候也太大方了。”

  郑深看出陈云州有些发愁这笔银子,笑道:“大人何必放在心上。夏喜民既能成为庆川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即便偶尔会做善事,但也绝不会是个散财童子,他送这么多银子给大人必然有他的用意,大人收着,记在心上将来能还就还,不能那也没法子。”

  陈云州被逗笑了:“我竟没看出郑大人是如此光棍有趣之人!”

  郑深哈哈哈大笑:“不然呢?他自己送上门的,咱们不要白不要,难道还要送回去吗?”

  “是这个道理,还是郑大人豁达,我得向你多学习。”陈云州也想开了,夏喜民自个儿给的,以后自己有机会在不违背做人原则的情况下,回报他一二就是,实在回报不了,那就当夏喜民投资失败吧。

  投资有风险,想必夏喜民这个商人比他更懂这个道理。

  想开之后,陈云州琢磨这笔钱的用处,他征询郑深的意见。

  郑深思忖片刻认真说:“这笔银子,是玻璃镜子跟夏喜民的交易,严格算起来是大人的私产,大人可自己处置,买房置地或是其他都可,当然也可攒着。”

  “大人到庐阳不过是龙困浅滩,依大人的才干,迟早回京城的。京城大,不易居,手头有些钱也方便。”

  两万两银子在南方小县是笔巨款,可放到权贵云集的京城,那就算不得什么了,买一所大宅院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更别提京中还有各种应酬活动,人情世故往来,哪个不要钱。

  京城的米价都要比很多地方贵一些。

  陈云州觉得郑深想的真是远。

  比他这个当事人都想得远。

  他都没想过回京城的事呢,郑深就帮他谋划买房子,置办产业了。

  陈云州觉得自己很幸运,上辈子有老爷子替他操心,这辈子又遇到个郑深,他就没为房子没为钱发过愁,除了刚到庐阳那几天。

  陈云州摇头说:“郑大人多虑了,那是很远的事,百草坡那还能继续赚钱呢。这笔银子既是取之于庆川,便用之于庆川吧,等修完了路,我准备建砖窑、瓦窑,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先从县城开始,再惠及乡下的百姓,有钱的出钱买砖买瓦,没钱的可以用劳力抵。”

  当然,官府会补贴一部分钱。

  但也不会大包大揽,以免养了懒汉,让有些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郑深很意外,这可是两万两银子啊。

  他感觉他都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夏喜民说送就送,陈大人也是大手一挥就全撒出去了。

  不过能遇到陈大人,真是他们庐阳之福。

  庐阳县的百姓太苦了,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以后定然有更好的日子。

  “大人高义,是下官狭隘了。”郑深拱手,由衷地说。

  陈云州摆手:“郑大人,你别这么说。我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郑深失笑,若是让冉奎他们这些人听到这话,只怕要气得吐血。

  建设砖窑、瓦窑那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还是继续修路。

  为了提高效率,加快修路的进展,也因为现在手里有钱阔绰了,陈云州额外给大家发了高温补贴。百草坡那边,不管是工坊中人,还是付艳她们这群流放的女子,每个月都有额外两百文钱的高温补贴,包括六七八三个月。

  而修路这边,除了两斤粮食,每人额外发两文钱的高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