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13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刘正荣眼睛一亮:“这么说,我家晓晓这次考得不错了。”

  晓月想了想决定还是保守一些,便道:“还行吧。”

  刘正荣伸手拍了她一下:“小丫头在你小舅跟前儿就别装谦虚了,难度高都没考砸那就是本事,小舅还等着供你上大学呢,千万可别给小舅省钱。”

  晓月点点头:“小舅放心吧,这钱您一准儿省不下。”舅甥俩都笑了起来。

  外面姥姥喊了句:“正荣别打搅晓晓学习,你还是赶紧去你姐哪儿吧,苏家那老婆子是个偏心鬼,还有苏金强两口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一分家不定出什么幺蛾子呢,你去了别发脾气,好说好道的分了家,以后大家都拎清。”

  刘正荣点点头哼了一声:“行,这就过去,我倒是看看苏金强那小子,在我跟前儿还敢不敢冒坏水。”

  晓月忍不住道:“小舅,您不是要去揍人吧。”

  刘正荣不屑的撇撇嘴:“就苏金强那怂包儿,都不值当你小舅出手,再说,分家咱讲的是理,动手岂不落了下乘。”

  晓月挑起大拇指:“小舅真是智勇双全。”

  被外甥女这么夸,刘正荣也不谦虚,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得意的道:“那是当然。”说完就骑车走了。

  晓月忍不住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忽想起来,光顾着担心分家了,倒忘了问小舅买房子的事,算了,等小舅回来再问吧,反正这河沿路一带距离动迁还有五个月呢,也不用太着急,更何况,这买房也不是着急的事。

第32章

  这家分的有些蹊跷

  晓月以为今晚上苏家是场硬仗,却未想不到九点,老爹老娘小舅便回来了,听见门响,晓月放下笔就跑了出去,正看见老爹跟小舅把自行车推进院里,老娘走在最后面。

  姥姥也早迎了出来:“咋这么早,完事儿了?”见女婿的脸色不大好,刚要问底细,刘秀荣先一步道:“妈,还有饭吗,我们还饿着呢。”

  姥姥忙道:“有,有,晚上炖的排骨,现成的,点了煤气炉一热就行,还有米饭,上蒸锅熥一下,我这就去。”说着就进了厨房。

  刘秀荣也跟过去帮忙,进了厨房,热上饭菜,姥姥才小声问:“怎么回的这么早,分完了?你婆婆跟你那不省事的小叔子两口子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提起这个刘秀荣就忍不住生气:“金强两口子这回不知怎么想的,倒没搅合,就是晓晓奶奶硬说这些年家里人口多,花销大,我跟金生的工资根本不够过日子的,别说存项了,没拉饥荒都是靠着晓晓爷爷的退休金贴补着,分家行,就河沿路这边儿一间房,钱一分都没有,您说气不气人。”

  姥姥气的直喘大气:“这个蛮不讲理的老刁婆 ,简直睁眼说瞎话,你跟金生两个人的工资,可不是一笔小数,就算天天炖肉也够了,更何况那老刁婆子过日子最抠门,一个月也不舍得炖回肉,炖了还藏着掖着,都偏了你小叔跟她那宝贝孙子,先头让你们交工资的时候说的好听,给你们存着,如今分家了,她就想耍无赖了,真是个黑了心肝的老妖婆。”

  刘秀荣:“您别着急,回头急病了不值当,好在当初留了后手,我跟金生这么多年的工资条都留着呢,拿出来一分一厘清清楚楚,她想赖也赖不掉。”

  姥姥:“可是你那混账婆婆若是死咬着说都花了,能怎么办,难道儿媳妇还能去翻婆婆的屋子不成。”

  刘秀荣:“说到这个,真多亏了晓晓丫头,让我跟她爸请了院里的陈伯过来做个见证,陈伯说她们老两口子就指望着陈伯的退休金过日子,见天的炖肉熬鱼,一年到头还存了不少呢,我跟金生的工资可比陈伯的退休金多,要说都花在日子里,可没人信。”

  姥姥点头:“你们院这位陈伯是个明白人,你婆婆就是想昧良心,也不想想,这一分了家哪儿哪儿不使钱啊,他都昧下了,让你们三口喝西北风啊,这还是亲娘呢,连后娘都不如,末了怎么着了,她掏了?”

  刘秀荣:“晓晓奶奶那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哪会这么容易掏钱,眼见着不占理了,就又哭又闹的撒起泼来,指着金生的鼻子骂他不孝,把左邻右舍别院的邻居都惊动了,跑过来看热闹,我婆婆一见人多,更来神了,拉着邻居们掰扯我们两人不孝,都是多少年的老邻居,谁不知谁的底细,老邻居们实在看不过去,便都说我婆婆糊涂了,我们两口子挣钱养活一家子,怎么还能说不孝顺呢,我婆婆一听邻居都不向着她说话,干脆喊着要上吊撞墙的寻死,说自己辛苦养儿养了一辈子养出个冤家来,倒不如死了干净,邻居们也怕出事,不敢再说话,到了还是晓晓爷爷发话,让拿存折出来,不拿就让她回老家,这才把存折拿了出来。”

  姥姥点点头:“该,这种刁婆子就得你公公治她,不过你也得防着你老刁婆捣鬼,弄不好还藏了别的私房呢。”

  刘秀荣:“晓晓奶奶那个性子,不藏私才奇怪,不过,如今我也想开了,只要能分家,吃点儿亏也值,总好过天天找气。”

  姥姥:“这倒是,那存折上有多少钱?”

  刘秀荣:“存折上是整一万,公公本来说两家平均分,一家五千,正荣说不公,既是分家就得一碗水端平,所有家产分成两份,两个儿子一人一份,这家产自然是钱跟房子都算,大树胡同这边儿除了老家儿住的房子,还有两间,河沿路这边儿一间,地点不一样,房价也不一样,只分房子不行,得折成钱分才公平。”

  姥姥:“你弟这话说的是,分家哪有光分钱的,房子也得分,就算你们两口子认头吃亏,也得差不多了,不过,这么一来,苏金强那两口子只怕要出幺蛾子。”

  刘秀荣:“说起来真奇了,这次金强两口子硬是没跟着闹,反而一个劲儿劝晓晓奶奶,最后提到分房子,两口子先开头不吭声,末了赵卫红说存折上的钱他们不要了,就要大树胡同的两间房子。”

  姥姥哼了一声:“她倒不傻,大树胡同那边儿的房子得六七百一平呢,你们住的那间十二平吧,少说也能卖七八千呢,河沿路这边才多少钱,再说,那存折上的钱不都是你跟金生挣下的吗,那两口子好吃懒做的,除了挖着心眼子算计占便宜,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来的存项,你公公这明摆着也偏着你小叔子一家呢。”

  刘秀荣:“晓晓爷爷是老思想,自然偏着孙子些。”

  姥姥:“那最后怎么分的?”

  刘秀荣:“陈伯也说这分家就得公平,房子得一块儿分,公公便说要重新分,金强两口子急了,说大宝是男丁将来得娶媳妇,没房子怎么娶,还信誓旦旦的说以后老家儿养老送终,他们家都包了,毕竟大宝是苏家孙子,给他爷爷奶奶养老送终是应该的。”

  姥姥愣了愣:“这倒新鲜,那两口子可是无利不起早的主儿,这回怎么孝顺起来了,还养老送终,莫不是惦记上你公婆住的那间房了吧。”

  刘秀荣:“那间房就算大点儿也就十三平,七百一平,算下来也不到一万块。”

  姥姥:“就是说的,为了一万块,那心奸的两口子能把养老送终的事儿往身上揽?怎么想都不可能啊,别是又憋着什么坏呢吧,你跟金生可得小心点儿。”

  晓月在外面听到这儿,便也进了厨房道:“只要写成协议,到公证处做个公证,就不怕使坏。”

  刘秀荣跟姥姥都看向晓月:“公证?”

  晓月点点头:“对,就是公证,房子,财产,养老,只要在双方都认可的前提下,写下协议做个公证,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将来有一方不履行协议,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姥姥:“这分家是家务事,法律也管?”

  晓月点头:“管啊,法律是为公民服务的,家务事只要涉及公民的财产利益,就在法律的管辖范围之内,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义务。”

  刘秀荣疑惑的道:“你才多大点儿,怎么就知道这么多事了?连那个什么公证处都知道?”

  晓月目光闪了闪:“这些都是政治课上讲的。”

  姥姥:“瞧瞧还是念书好吧,我们家晓晓这学问在古代那都能考状元了。”

  晓月忍不住有些脸红:“姥姥,古代的状元可不是谁都能考的,您外孙女差得远呢。”

  姥姥却道:“姥姥瞧着差不多。”

  刘秀荣:“就算有公证处这样的部门,你爸也点头了,你小叔小婶能答应吗?毕竟一惊了法律就不是小事了。”

  晓月:“妈您尽管放心,这事儿一说,小叔小婶没准还巴不得呢。”

  刘秀荣想了想,这家务事闹的太大,的确不怎么好听,可今儿晚上婆婆这一通闹,到了明儿厂里谁还不知道,想藏也藏不住啊,也不是自己两口子不给老家儿养老送终,是小叔子非要争抢,公婆也一心扑在小儿子孙子身上,恨不能自己三口赶紧搬走,晓晓说的对,这口头上说的可做不得准,得落在纸上,万一将来金强两口子反悔了,把老家推出来,总的有个凭据,有了凭据才有说法。

  想到此,刘秀荣就明白了,这家务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要不就跟这次分家一样,若没有这些年留下的工资条,婆婆非要赖账,没凭没据的,老邻居们就是想说句公道话,也没法张嘴。

  姥姥:“晓晓说的在理儿,这事儿得有凭有据,不然苏金强两口子那人性,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刘秀荣瞥了眼晓月,忽觉这些事小孩子还是不掺和的好,便道:“对了,这一忙活,妈都忘了问,今天模拟考,你考的怎么样?”

  晓月:“还不错。”

  刘秀荣不信:“你就吹吧,妈听说这次模拟考是历届最难的,好多人都考砸了。”

  晓月:“妈,您这消息挺灵通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在教育局上班呢。”

  刘秀荣白了女儿一眼:“少跟妈贫嘴,我们食堂也不是就你一个初三毕业生,还有你王阿姨家的女儿,也是毕业班,人家还是二中的尖子呢,可比你学习好,今儿中午就往厂里打了电话,在电话里呜呜的哭,说考砸了,尤其数学特别难,你王阿姨那张脸愁的一下午都没个笑模样儿,弄得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你倒好,跟妈这儿吹上了,跟妈撂句实话,是不是考砸了,妈保证不骂你。”

  晓月摇头叹息:“妈,您这么希望我考砸了啊。”

  刘秀荣:“这孩子胡说什么,我是你亲妈,当然盼着你好了。”

  姥姥忙打圆场:“排骨好了,快端过去,金生跟正荣还等着吃饭呢。”

  刘秀荣自然知道老人家疼 外孙女故意打岔,也不戳破,把排骨盛在大盆里,端着往屋里走,还没进屋呢,就听女儿开口道:“妈,您答应我的事没忘吧。”

  刘秀荣愣了愣,心道,听这口气,难不成这丫头真能进年级前五十,怎么可能?

第33章

  一笔意外之财

  刘秀荣不知道自己闺女这话已经说的相当保守,毕竟模拟试卷她考过一回,做过无数回,晓月真觉老天对她不薄,重生带了过目不忘的金手指不算,头脑还越来越清楚,尤其模拟考后,好像触动了记忆中的某个开关,三十年前的事都想了起来,不仅记起了模拟考的试卷,最后大考的试卷也差不多想了个七七八八。

  这是晓月今天模拟考的时候发现的,几乎每考完一门就会想起后面的二模三模乃是大考试卷上的题,并且异常清晰,晓月觉得自己的重生就像一个计算机的系统漏洞,这个漏洞的存在让自己直接开了外挂。

  想起这些之后,晓月便开始担心老天爷发现自己这个漏洞之后,及时打了补丁怎么办,如果没有外挂,就算她重生一回,家里的境况或许有改变,学业上拼命努力也或许比上一世考得好,但绝达不到开外挂的高度。

  因为担心,晓月便把想起来的那些难题大题都记了下来,预防万一,她刚才就在屋里做这些,已经差不多记好了,晓月回屋把笔记本又看了一遍,想了想,放到了抽屉里。

  抽屉是小舅特意腾出来让她放学习用具的,抽屉不大,但有锁,放在里面锁上,把钥匙塞到自己书包里拍了拍,心仿佛都踏实了。

  金手指一开,智商直线上升,晓月觉得自己现在学什么都快,而今天刚模拟考完,卷子没判出来之前,老师也没有布置别的作业,以前的卷子晓月都做了好几遍,书上例题概念也都记住了,而文科是她一直就擅长的,把该背的都背下来就行了,不用再熬夜用功。

  晓月终于体会了一把当天才的感觉,根本不用费劲就能搞定一切,太特么爽了,若是上一世,在这临近大考的前两个月内,正是她最煎熬的时候,每天除了刷题还是刷题,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么用功的确有用,最后她考上了中专,对于她这样程度的学生来说,绝对算超常发挥。

  艾老师就是这么跟老娘说的,还恭喜了一番,提起艾老师,晓月忽然想起从明天起自己就要去九班上课了,从初一到初三,中途调班也不算什么新鲜事,进九班的也有过几个,却都不如自己特殊。

  学校虽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所有师生都知道,想进九班必须连续三次考试的总成绩都能达到九班的平均分数线,自然而然就会调到九班。

  所以自己的情况绝对是特例,她前面两次考试的年级排名都在一百六七左右,也就勉强够得上整个七中初三年级的平均分,跟九班的平均分相差太远,就算这次模拟考她考的很好,但卷子刚收上去,还没出成绩呢,这时候就急巴巴的调她去九班,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更何况还是九班的班主任,七中大名鼎鼎的赵阎王亲自开的口,这就更奇怪了。

  赵阎王可是七中的金字招牌,市级优秀教师,教学水准公认的高,水准高,眼光自然也高,尤其在他教的数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几近苛刻,苛刻要求高便有成果,九班数学一门无论最高分还是平均分,始终都是所有科目里最高的,而赵阎王对数学尖子生也颇为偏爱,具体表现在肖学霸身上,据说总是习惯黑着一张脸的赵阎王只有在对肖阳的时候才会露出和颜悦色的一面,别人可没这样的待遇,就算九班的尖子生们也一样。

  晓月托着腮帮子琢磨,这样的赵阎王竟然对自己青眼相加,甚至不等模拟考的成绩出来,就把自己调进九班,是因为今天的数学试卷吗?

  因为看到她答出了最后的两道大难题,赵阎王起了爱才之心,才这么着急的把自己调到他手下亲自教导,所以说有教无类,根本是糊弄人的,老师们从来都喜欢聪明的学生,水平越高的老师对学生的智商越挑剔。

  晓月记得前世的赵阎王可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甚至,赵阎王大约都不知道七中还有一个叫苏晓月的,即便他曾给五班代过两次课,并点了名,依旧不会记得自己是哪根葱,毕竟自己这样的学生太多太多。

  晓月忍不住叹了口气,一张模拟数学试卷,竟让自己的待遇天差地远,就连赵阎王都格外关注,真不知该庆幸还是忐忑,庆幸得到了赵阎王青眼作为七中的学生很光荣,忐忑是怕自己进了九班之后,赵阎王会失望。

  晓月摇摇头,应该不会,自己就算比不上肖学霸,但现在的她已今非昔比,就算数学上依旧没什么天赋,但普通的难题也难不倒她,至于拔高的那些超纲题,就算老天忽然收回福利,只要有抽屉里这个本子在,也不怕。

  赵阎王再厉害,出的题也超不过这几次考试的难度,所以,自己应该可以应付,不至于刚进九班便被踢出来,最妙的是,距离大考只有两个月了,等大考之后,进了高中,新环境新老师,一切重新开始,也就不用顾虑什么了。

  想到此,便不再纠结明天进九班的事,反而开始想分家的事,听老娘的意思,小叔两口子打定主意要大树胡同的房子,甚至不惜把存折上的一万块都舍了。

  虽说,认真算下来,这么分,小叔两口子仍然占了便宜,但小叔小婶可不是占点儿小便宜就会满足的,这两人自私贪婪,若没有大好处,绝不会舍得把这么多钱分给别人,在小叔小婶眼里,除了他们儿子大宝,所有人都是别人,就算一直偏心着他们的老巫婆也一样。

  正因清楚两人的德行,才越发觉得奇怪,忽然晓月想起了一件事,貌似有阵子都嚷嚷大树胡同前的马路改造扩宽,而大树胡同正守着马路边,如果马路扩宽大树胡同必然会跟着拆迁。

  晓月终于明白小叔小婶这次为何如此反常,估计是得了拆迁的消息,赶着分家把大树胡同那三间房弄到手,等拆迁分房的时候,落的便宜可就不是一万两万了,还真是算的精。

  可惜算的再精也没用,那条马路的确改造扩宽了,可惜并未拆到她们住的那个院子,而那一片既不是学区也没有历史人文建筑,就算守着马路,依旧不被开放商们青睐,以至于熬了好多年,才赶上棚户改造,分的房子依旧是附近的还迁房,地段决定房价,大树胡同那一片一直处于低位,不值什么钱。

  想明白小叔小婶的算计,晓月更有把握了,现在着急的是小叔小婶,毕竟一旦拆迁的消息传出来,就算爷爷奶奶再偏心,也不会把即将拆迁的三间房都分给老儿子。

  所以,若是爸妈提起公证的事,小叔小婶只怕比谁都积极,而那存折上的一万就彻底归了自家,还真是一笔意外之财呢。

  有了这笔钱,她家也能在河沿路买房了,小舅那个五十平的才一万二,还是独院,那些杂院里的房子只会更便宜,可以考虑多买几间,到时候一拆都能分房子,晓月比谁都清楚,房子以后会涨到什么可怕的程度,尤其河沿路这一片,简直寸土寸金,跟现在的价格相比翻了何止百倍,若非亲身经历,打死她都不会相信。

  由此可知,小舅有多厉害,有聪明头脑或许能发小财,但要发大财就得头脑加机遇,魄力再加运气,四者缺一不可,而这些小舅都具备,所以小舅若不发财才真没天理。

  而自家也可以跟着混个好日子,只是老爹老娘可没有小舅的魄力,从老爹老娘反对小舅买房就可以想象说服老爹老娘有多难。

  想到老爹老娘的固执,晓月真有些发愁,这明知捡漏发财的路,要是错过了,自己非悔死不可,愁了一会儿,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正想怎么开口,便听见外面自行车响,小舅跟老爹吃完饭仍旧往延安路那边儿赚外快去了,老爹如今比小舅还有干劲儿,就连分家这样的大事都没打消老爹赚外快的积极性,可见金钱的刺激有多大。

  晓月正出神,脑袋被老娘拍了一下:“我还以为你在屋里复习呢,不想你这丫头学会挂羊头卖狗肉了,不看书发什么呆?”

  晓月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妈,您别总打我脑袋,回头打傻了怎么办?”

  刘秀荣嗤一声乐了:“妈就轻轻挨了一下,哪就能打傻了,你这丫头是打算碰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