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19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刘秀荣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出九班教室的,出了教学楼还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晓月正在外面等着老娘一起回家呢,好容易看见老娘出来了,忙跑了过来:“刚看见别的家长都出来了,怎么您这么慢啊。”

  刘秀荣盯了女儿一会儿道:“晓晓,你说这不是做梦呢吧,怎么妈感觉这么不像真的呢。”

  晓月促狭的道:“您要不信,就掐自己一下,看疼不疼不就结了。”

  刘秀荣还真掐了自己的胳膊一下,然后喃喃的道:“疼,看来是真的,不是做梦。”

  晓月噗嗤一声乐了:“妈,瞧您老这出息,我才考了第八您就这样了,要是考第一咋办?”

  刘秀荣这回是真清醒了,白了女儿一眼:“瞧把你这丫头能的,还第一,你能考过人家肖阳,行了,别说大话了,赶紧回家去,你姥姥不定都等急了。”说着去车棚推了自行车过来。

  看见自行车,晓月惊讶的道:“这车不是小婶借去了吗?”

  刘秀荣:“今儿一早送到了厂里,拐弯抹角说了半天,才说道正题上,想明儿一早就去公证处做公证。”

  晓月道:“我就说,小叔小婶比咱家着急吧。”

  刘秀荣摇摇头:“真奇了,也不知金强两口子怎么想的,瞧意思竟是等不得,恨不能立刻就分家。”

  晓月心道,得了拆迁的消息能不急吗,早一天分家,早一天把拆迁利益落袋为安,那两口子精着呢,可就是运气差了点儿。

第48章

  不是五十名

  娘俩仍回了河沿路,刚从小桥那边儿拐过来,还没到院门口呢,就见老爹跟小舅提着白浆桶扛着滚刷从前面走了过来,头上戴着报纸叠的帽子,帽子身上都是白浆点子,脸上也是一道一道的,滑稽非常。

  晓月从自行车后座上跳下来就跑了过去,围着小舅跟老爹转了一圈笑道:“爸,小舅,你们这一身装扮不像修理工,倒像泥瓦匠。”

  刘正荣低头看了看自己:“不是泥瓦匠,是刷浆工。”

  刷浆?给谁家刷啊?

  苏金生:“给咱家刷,今儿晌午,金强把钥匙给我送厂里去了,说让咱们得空先收拾收拾,收拾齐整些,才好搬过来。”

  晓月不禁撇嘴:“小叔小婶这是双管齐下啊,生怕咱家不搬似的。”

  苏金生:“胡说什么,怎么说那也是你小叔小婶,是长辈。”

  晓月吐吐舌头,知道老爹观念保守,虽心里也对小叔小婶不满,却从未有过一句牢骚,有时候,晓月都觉老爹都能当圣人了,晓月虽不认同这种无底线的宽容,但她也不能改变什么,更何况这也正说明老爹善良,而善良总不能算缺点吧。

  刘正荣可不管这些,一向看苏金强两口子不顺眼,要不是看着姐夫的面子,早把那小子打的哭爹喊娘了,一个三十多的老爷们,不想着怎么去外头挣钱养家,就知道抠唆算计家里的钱,有手有脚也不残废,都娶媳妇生了儿子,还让爹娘养着,苏金强这种废物,活着万人嫌,死了臭块地,简直一无是处。

  这一提起来,刘正荣气就不大一出来,哼了一声:“长辈?他们也配。”心中虽不满到底顾念着姐姐姐夫的情面,没再说难听的话,而是岔开话题道:“家长会开完了,我家晓晓这次可露脸了,好家伙,年级能考前五十,小舅猜在你们班怎么也得前三了吧。”

  晓月摇摇头:“小舅猜错了,在我们班我排在第八名。”说着伸出两个指头比划了一个八字。

  刘正荣挠挠头:“你们五班的学生这么厉害啊。”

  晓月点头心有戚戚焉的道:“的确厉害。”自己这个又是金手指又是开外挂都没考过人家。

  刘秀荣的兴奋心情都憋一路了,这会儿哪里还能藏得住,忙道:“不是五十名,晓晓这次模考排在年级第八名,还是七中的最佳进步奖,加上两个单科最高分,光奖状就拿了四个,还有奖品,对了,晓晓把那个什么听来这快给你小舅瞅瞅,前儿你小舅还念叨,看见人家学英语都有个随身带着的录音机,小巧又方便,一边听一边跟着念,练习听力跟口语,说回头找找朋友,给你踅摸一个,谁想学校颁奖就发了一个。”

  晓月心中一动,从书包里拿出随身听的盒子,递了过去:“小舅见识广,知道的多,您看看我们学校发的这个,在市面上能值多少钱?”

  刘正荣接过随身听的盒子,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不禁道:“你们学校真有钱,一个模考就舍得下这么大血本啊,这个随身听的牌子是国产的,我在商场里见过,好像卖九百多呢。”

  九百多?旁边的苏金生惊呼出声,忍不住看了看那个不起眼的小盒子,有些不信:“你不会看错了吧,就这么个小玩意,能值九百多?这可是小千块钱了,不是小数,卖这么贵,谁买得起啊。”

  刘正荣:“姐夫您是这些年都在运输厂修车,不知道外面的行情,这还是国产的便宜货,要是进口的得三四千呢,而且就算有钱也得找门路才能买的着。”

  苏金生真给惊着了,这几天跟着小舅子干外活,一天一百多的收入,苏金生都觉像做梦,昨儿给老贾的车队修车保养,十二辆车,一晚上赚了六百,苏金生揣着这厚厚一沓子钱,回家的时候,蹬着自行车都跟飘在云彩里似的不真实,跟小舅子一人一半,还落了三百呢,这么多钱,昨儿一晚上没睡觉,都不觉得困。

  不过三百块,自己就兴奋的睡不着觉了,自己闺女考了次模考,奖品都值小一千,小舅子还说这是不值钱的国产货,进口的三四千还得找门路,再想想自己的亲娘,就为了昧下他们夫妻的一万块存项,又哭又闹,一会儿撞墙,一会儿抹脖子,要死要活闹腾的什么脸都没了,让街坊四邻看笑话,而这让他妈舍了老脸耍赖的一万块也就能买两个半随身听,想到此,不禁叹了口气,却惊动了身边的妻子。

  一家三口不回大树胡同,这边儿的房子还得收拾些日子,小舅怕姐姐姐夫住着不方便,便把对面邻居家的房子借了过来,里面的家具床铺都是现成的,稍微打扫一下,就能住,临时的也不用太讲究,干净就行,小舅回大屋跟老人住,小屋让给晓月,方便她复习功课,反正没几天,就先凑合着。

  昨儿老贾那十二辆车赚了六百,老贾对苏金生的手艺极为满意,又帮忙介绍了几个养大车的同行,把地址联系人都交代好了,只要照着地址过去找人就行。

  这可比打黄油赚的多,而且还轻松,刘正荣虽不是汽修工,但脑瓜儿灵,上手快,跟着姐夫打打下手不成问题,顺便也能学点儿手艺,为了将来开汽修厂做准备。打了这个主意,便跟姐夫商量着延安路那边儿先歇几天。

  刘正荣知道打黄油赚钱,别人也不傻,有精明的,便也弄了黄油枪去延安路挣钱,刘正荣来之前,本就有两个干这营生的,加上刘正荣是三个人,但车多,三个人也忙不过来,提不上谁抢谁的买卖,可再多来几个,就不一样了。

  前儿瞧见打黄油的多了好几个,刘正荣就知道这活干不长了,正琢磨再去寻个别的地儿接着干呢,正好老贾看上姐夫的手艺,不仅把自己的十几辆车的活儿交给了他们,还帮着介绍了别人,这简直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正好也借机会先联系联系客户,把这几家拉住变成老主顾,真要是开了修理厂,就不用发愁没客源了。

  刘正荣知道姐夫保守,汽修厂没开成之前,不能跟姐夫底细说,只说先紧着老贾介绍的那几个活儿干,毕竟有人情在里头,不好耽搁。

  苏金生是老实人,老贾为人大方,不仅赏识他的手艺还帮着介绍了同行,苏金生心里本就有些过意不去,小舅子一说先紧着老贾介绍的活儿干,正合心思,加之连着熬了好几宿,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有些扛不住,怎么说苏金生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真累了,更何况,已经答应了金强,明儿一早去公证处做公证分家。

  有这些顾虑,也就同意了小舅子的提议,可明明困得要死,躺在床上却偏偏睡不着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念头,晃来荡去的不消停。

  他这一会儿翻身一会儿叹气的折腾,刘秀荣就算睡着也得吵醒了,更何况刘秀荣也没睡,刘秀荣是白天开家长会的兴奋劲儿没过去,睡得着才奇怪。

  既然夫妻俩都睡不着那就说话呗,刘秀荣坐起来靠在床头,拉开了床头的台灯道:“大晚上的你不睡觉 ,叹什么气,都熬好几宿了,你不困啊。”

  苏金生:“困是困可就是睡不着。”说着顿了顿才道:“秀荣,你说我这些年在厂里是不是待傻了,怎么这一眨眼的功夫,世界就变样儿了呢。”

  夫妻这么多年,哪能不知道丈夫想什么,刘秀荣道:“你呀就爱胡思乱想,你想想,这世上哪有永远不变的,就像当初咱们在宁夏下乡哪会儿,哪敢想回城的事儿呢,以为一辈子就在哪儿种枸杞了,可如今咱们都在这儿,女儿还要上高中考大学,你说如今这些,哪一样是当初想过的,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吗,你愁这个做什么,变就变呗,世界变,咱也跟着走不就得了。”

  苏金生不免有些汗颜,自己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还不如老婆孩子了呢,这么点儿小事就睡不着了,能干什么大事啊。

  不过忽然想起了什么蹭的坐了起来:“你说什么,晓晓要上高中考大学?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我不知道 ,先头不是说好上中专吗。”

  刘秀荣白了丈夫一眼:“不说世界都变了,咱家不也得跟着走吗。”

  苏金生:“这跟晓晓上中专有什么关系,你不是一直说上中专好吗,分配了就是干部,将来安安稳稳坐办公室不受累。”

  刘秀荣:“那不是以前吗,以前晓晓的成绩不上不下,自然考中专最好,可这次模考,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丫头考了全年级第八,还进了九班,九班可是七中的尖子班,而且,人赵老师也说了,只要晓晓能保持住现在的状态,就能进一中。”

  一中?苏金生有些不信:“一中可是咱市了最好的高中了,哪儿的学生都是上大学的苗子,要真那么好进,还不得挤破了脑袋啊。”

  刘秀荣:“人赵老师特意在家长会后留下我,生怕咱们当家长的糊涂,耽误了女儿的前程,苦口婆心的给我做工作,让女儿上高中考大学,我底细想过了,大学是不好考,可要是人人都能考上,也就不值钱了,晓晓有这样的志向,咱当爸妈的还能拦着孩子不成。”

  苏金生沉默良久才道:“你说咱闺女真能考上大学?我们苏家可是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

  刘秀荣:“种地的怎么了,朱元璋以前还是要饭的呢,不一样当皇帝了吗,照你的意思,他得祖祖辈辈要饭去。”

  苏金生没词了,是啊,朱元璋一个要饭都能当皇帝,他苏家就算祖宗是种地的怎么就不能出个大学生呢。

  这么想着便觉一切皆有可能。

  而夫妻俩嘴里的大学生苏晓月也没睡,而是趴在床上,盯着眼前随身听的盒子发愁,刚本来想找小舅扫听扫听,怎么卖了这个随身听变现,谁想自己还没开口呢,小舅便说有这随身听学英语多好多好,等到最后大考,肯定考的比这次还好云云,然后一通夸奖鼓励,这还让晓月还怎么说卖随身听的事啊。

  晓月觉得小舅是兴奋过头了,刚不是把自己那几张奖状看了好几遍吗,难道不记得自己的英语这次考了满分,就算最后的大考自己再超常发挥,还能考的比满分好?真是的。

  小舅哪儿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还得自己想办法,晓月忽然想起有条文化用品街,有卖卡带游戏盘的,既然卖卡带的自然也有录音机随身听,自己不如去问问,这时候随身听绝对是畅销品,只要价比商场便宜,应该不愁卖。

  那就星期日吧,自己去逛逛,她记得后世这条街拆的时候,都上新闻了,说什么那条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的确,电脑手机的普及,新兴电子广场一座一座拔地而起,这条曾经热闹非常,出了不知多少富翁传奇的地方,也必不可免的被时代淘汰,淹没在急速发展的科技洪流之中。

  想到这些,晓月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虽然心情急迫,但这种事儿急也没用,她如今是初三面临中考的学生,还是重点尖子班被老师给予厚望并特别关注的学生,别说旷课去逛街,就是在课上稍微走一下神,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

  晓月只能安份的等着星期日放假,好容易盼到了周末,最后一节是数学课,赵老师一说下课,晓月收拾了书包刚要往外走,却被肖阳叫住:“苏晓月,明天你做什么?”

  晓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心道,这肖阳抽的那阵风,好端端的问这个做什么,她自然不会跟他说实话,只是敷衍的道:“还能做什么 ,都快大考了,当然是在家复习啊,那个,我有事,先走了,拜拜。”说完不等肖阳再说什么,挥挥手跑出了教室。

第49章

  随身听变现的烦恼

  晓月刚拐进河沿路,就见孙大娘从姥姥家出来,后面是小舅跟老娘,晓月倒不意外,这孙大娘正是苏家分的那个院里的邻居。

  那院虽只有三家,还有一家的房子空着不住,但人口却不少,孙大娘家有三个儿子,跟先头苏家一样,一家子混着过,三个儿子娶媳妇生了孩子之后,就是九口,加上孙大娘两口子,整整十一口人,单位分的三间房,三个儿子一家一间,老两口子住的小屋是自己捡碎砖头搭的临建房。

  这一大家子就把那院子占了一半,剩下两间,一间是赵家的,人家别处有房子,这边儿一直没住人,另外一间就是晓月家的。

  前些日子,老爹老娘已经跟孙大娘两口子打过招呼说要收拾收拾搬过来,孙大娘老两口当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不怎么乐意,毕竟一家子住一个院,门一关大杂院就成了自家的独院,这忽然别人搬进来,虽说就是人家的房子,心里也难免别扭。

  虽不满,可那院子本就是杂院,又不是他们孙家一家的,没道理挡着不让人住进来,但话里话外总会透出几分情绪,说这河沿路臭的要死,在这儿住长了都能熏死人云云。

  孙大娘这话一说邻院的张大娘不乐意了:“瞧你这话说的,你都在这儿住好几十年了,也没见熏死,反倒这身子骨还越活越硬朗了,难不成这河沿路的臭气只熏别人,不熏你。”

  孙大娘脸色讪讪:“我这不就是说闲话吗,怎么你当真了。”

  张大娘:“得了吧,咱们这好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了,谁不知道谁啊,就你那点儿心思,当谁看不出来呢,不就是你们一家子独院子住惯了,眼看着秀荣三口子搬过来,心里不自在吗,可那本就是人家的房子,房本在人家手里攥着呢,你凭啥不自在啊,你要不乐意住杂院,我给你出个主意,把你老两口子的存项,拿出来,买了那间不就得了,你要不好意思一张口,我给你做个中人。”

  孙大娘脸色变了变,她养了仨小子,又娶了三房儿媳妇,把他们老两口掏的空空的,养老钱都没着落呢,哪还有存项,再说兜里要是有钱,谁住这熏死人的河沿路啊,早添钱换房走了。

  都是老街坊,孙家的底细河沿路没有不知道的,张大娘这几句话正戳在孙大娘的腰眼儿上,脸一沉,扭脸走了,连老街坊的情面都不顾了。

  张大娘哼了一声,活该,就知道占便宜,也不想想那是你家的院子吗,就想一家独占,这不赶上明抢了吗。

  因这档子事儿,闹了嫌隙,孙大娘一家子竟是连晓月一家都不搭理了,尤其这几天,出来进去的收拾房子,碰上了,这边儿打招呼,孙家理都不理,只当没看见,弄得关系很僵。

  昨儿晚上晓月还听见老娘发愁叹气,这叫什么事,这往后一个院住着,打头碰脸的,难道连句话都不说,邻居闹的跟陌生人似的,多别扭啊。

  姥姥气道:“这孙婆子白活这么大岁数,真是越活越回去 ,连人事都不懂了,有能耐自己找单位要房去啊,没本事要房还不舍得掏钱买,怎么着,想空手套白狼啊,旧社会的资本家都不带这么明抢明夺的,要我说,你管她呢,不说话正好,省的找气。”

  晓月听了这些还感叹,真没有事事如意的事,自己这重生一回,分家了,开外挂了,小舅买房了,自家也要买房,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顺心的事,都忘了也有不顺的。

  这孙家的心态其实也不难理解,人都一样,别人的东西占久了,就会下意识当成自己的,等人家来要的时候,就舍不得还了,这是人性。

  不过晓月倒不发愁,一是遇上孙家这样的,不说话不来往反倒更好,再有,不是还得买房呢吗,要真是住得不痛快,干脆搬到新买的房子去不就得了,干嘛非得找别扭。

  晓月本想今儿寻个机会劝劝老娘,不想一回来就碰上了孙婆子从家里出来,而且瞧那脸酸不搭理人的老婆子今儿跟换了个人似的,那老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晓月不想理会孙婆子,因为看见这孙婆子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她奶奶那个老巫婆,听小茹姨说,这孙婆子也偏心,偏她家的老儿子,孙子也只疼老儿子生的那个,但孙家的老大老二却不是老爹这么老实的,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三两天就会打一伙,那老二媳妇尤其厉害,堵着婆婆门骂街,骂的甭提多难听了。

  晓月琢磨,孙婆子给自家脸色看,估摸也是不想家丑外扬,虽说河沿路的老街坊没有不知道的,但终归隔着院墙,就算别人听了去,也没直接丢老脸。

  晓月有时候挺不理解孙婆子这样的人,隔着院墙丢人跟直接丢人有什么差别,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不过,这才一天的功夫,怎么就变了,晓月躲在一颗槐树后,等着孙婆子走了,才进了院,一进来就问:“孙家来做什么,不是连话都不说吗,怎么今儿赶着上门了。”

  小舅:“孙家是来商量卖房的?能不好说好道的吗?”

  晓月一愣:“是想买我家那间房?那可不成。”

  小舅低声道:“这拆迁的消息都知道了,谁卖啊,当我傻还是当你爸妈傻啊,是孙家闹起来了,听说昨儿晚上打成了热窑,孙老二家那个泼妇老婆,把能砸的都砸了,举着菜刀放出话来,要是不分家,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谁也甭想要命,这孙家老两口子敢不答应吗。”

  这才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呢,孙婆子这种老婆子就得遇上混横不讲理的儿媳妇,才能镇得住,不过,既然不是买那就是卖了。

  想到此,晓月惊喜的道:“难道是要卖房?”

  小舅点头:“都分家了,不卖房怎么分,不过这孙家还真精,已经扫听了我买老付那个院子的价儿,比着老付家的价儿要两百六一平,这还不算,连她们住的那个临建房也要一块卖,那临建可没本,真亏她开得了口。”

  晓月愣了愣:“这么说没买成?可惜了。”

  小舅:“可惜什么,我这是策略,买东西哪有不讨价还价的,他家要多少给多少,真当咱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