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84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肖阳跟叶陌同时看向她,不明白哪儿错了,他们都觉得杜诗情的回答非常之正确,晓月不想跟他们废话解释,有些凶巴巴的道:“我说错了就错了。”

  果然,美女主持人遗憾的道:“回答错误。”主持人刚要念第二个提示罗隐赞它“带雨方知国色寒”,肖阳也已经按亮了答题灯。

  美女主持人微怔了一下看向肖阳:“临海市的同学请答题。”

  肖阳哪知道啊,事实上他觉得刚才师大附中那一组答的完全正确,谁知竟真是错的,故此只能看向晓月。

  晓月可不像杜诗情那么喜欢卖弄,还得先念出一段诗来再答题,她直接开口:“是牡丹。”

  众人皆看向主持人,主持人直接念出了后面的三个提示:“这道题的第二个提示是罗隐赞它带雨方知国色寒,第三个是李白曾赞常得君王带笑看,第四个提示是刘禹锡赞它,花开时节动京城,答案是牡丹花,临海市回答正确。”

  其实从第二个提示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便都知道是牡丹了,毕竟称为国色的唯有牡丹,几乎主持人给出第二个提示的同时,杜诗情脸色就变了,她知道自己一时疏忽之下失误了,而这一次失误却是致命的,因为第二轮的规则是答错了不止要加倍扣分,还要把扣的分数送给答对的一组。

  也就是说,这道题十分,自己不仅不会得分,还倒扣二十分,前面一轮自己一组答对了五道题积了五十分,旁边这组答对了三道题积三十分,本来自己一组已经领先了二十分,但因为这一道题的失误,局势就来了个大逆转,自己一组扣二十分,剩下三十分,而旁边临海市这一组,不仅得了答题的十分,还得了倒扣了自己一组的二十分,再加上原先的三十分,总共六十分,以绝对领先的优势超过了自己一组,名列第一。

  三十分的差距,让杜诗情心里有些慌乱,她这才开始正视苏晓月这一组,本以为分组赛这一组是走了狗屎运,得了第一,现在发现或许不是运气,虽然仍然不认为对方有跟自己相当的水准,但也绝不是单凭运气。

  观众席上曹娟兴奋的几乎要手舞足蹈了,瞥着旁边的崔颖杨晓薇道:“看见没,这就是实力,实力,前头是养精蓄锐,关键时刻一道题就扭转乾坤,晓月威武。”

  杨晓薇细声细气的道:“其实第一个提示我也觉得应该是桂花,李清照的那首鹧鸪天桂花的诗句,完全就是第一个提示。”

  曹娟不乐意了一叉腰:“杨晓薇你是我们一中的吗,我看你是师大附中的卧底吧,怎么话里话外的是希望我们输呢。”

  杨晓薇忙道:“我,我没这意思,我就是觉得像。”

  曹娟:“你觉得有个屁用,你又不是评委。”

  杨晓薇:“曹娟,你说话怎么这么粗俗。”

  曹娟撇嘴:“实话都粗,不乐意听别听啊。”

  杨晓薇说不过曹娟,只能悻悻然的闭嘴不言,继续看评委们点评,齐老,王教授跟李老都颇有默契的让杜教授点评,毕竟都知道杜教授是杜诗情的大伯,眼看着那小姑娘心态有些不稳,怎么也得走个人情。

  杜教授拿起麦克风道:“这种题型之所以容易答错,就是第一个提示往往具有一定诱导性,易安居士的鹧鸪天桂花里的确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句,但说花中第一流的绝对不止桂花,比如唐朝诗人徐夤,就曾经写过《牡丹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便有,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的句子,唐人普遍喜欢牡丹,刘禹锡赞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那雍容华贵的外形,是很符合盛唐气象的,故此有此赞誉也是理所应当。”

  说着顿了顿道:“然而,每一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人,在不同时候的审美情趣也是会变化的。南北宋之交的诗人、词人朱翌曾表示,他又喜欢牡丹,又喜欢梅花,怎么办呢?于是,写下了,姚花富贵江梅妙,俱是花中第一流的句子,把牡丹跟梅花都认作第一流,所以仅凭第一个提示就断定是桂花,有些武断了。”

  美女主持人道:“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杜教授这番点评真是让人茅塞顿开 。”

  杜教授道:“这道题并不是什么艰深的难题,考的是专注力跟心态,需要心态沉稳,一点浮躁便容易出错。”这话摆明了就是点拨杜诗情。

  见杜诗情羞愧的低下头,杜教授方看向晓月问:“我很好奇,这位女同学为什么知道是牡丹。”

  晓月心道,果然又来了,怎么一到自己这儿就加试呢,自己就是活脱脱的大怨种,说了正确答案,还得连答题的心路历程都得坦白,找谁说理去啊。

  但谁让人家是评委呢,问了自己就得答,眨眨眼开口道:“刚杜教授您不已经说了吗,诗词中列为第一流的花,无非就是桂花,牡丹,梅花,既然桂花是错的肯定就是牡丹呗,我答题的思路就是排除法。”

  场上的人都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一般这种诗词比赛中,答题都是像杜诗情那样,听起来就有水准,晓月这样用排除法答题的真是头一回见,说排除法都是好听的,说白了就是蒙的呗。

  她自己说了,桂花不对就是牡丹,如果牡丹不对下面肯定就猜梅花了,不是蒙的是什么。

  杜教授也没想到她这么回答,愣了一下笑着点点头:“倒是个好方法。”出于评委的身份自然不能说参赛学生是蒙的,但心里先头升起的欣赏也落了回去,比赛的确有运气的成分,但再好的运气也只能一时,总不可能每道题都能蒙对吧。

  齐老跟王教授岂会看不出杜教授的心思,两人对视一眼没说话,这小丫头的战术运用的得心应手啊,连杜教授都忽悠住了,就小丫头的诗词量,鬼才信是蒙的呢。

  不过杜教授一番话的确对杜诗情起到了安抚作用,让她因为失误慌乱的心迅速定了下来,也觉得旁边这一组是碰巧蒙对了,没关系,这才第一道,后面还有九道呢,就不信她还能捡漏。

  但很快杜诗情就发现自己错了,旁边这组简直就是捡漏王,从来不着急按灯,每次都是别人答错了之后亮灯,后面的九道题,自己跟第一轮一样答对了五道,积五十分加上前面的三十分总共八十分,余两个小组一个答对了两道积二十分,一个答对了一道十分,而旁边苏晓月这这一组捡了两回漏,两道题就得了六十分加上前面的总共一百二十分。

  就算第二轮自己这一组答题最多,但最后的分数却比旁边一组少了足足四十分,比刚才的差距还大。

第179章

  运气也是实力

  第二轮过来之后,几乎全赛场的人都认为苏晓月这一组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两轮共二十道题,苏晓月这一组统共就答了五道,竟然就得了一百二十分,而师大附中一组答了整整十一道题,只有一道题答错,却只得了八十分,这怎么看都觉得师大附中太冤了,明明实力应该碾压的,却因为运气差,导致落后了整整四十分。

  如果第三轮不能反超,今年诗词比赛的第一就是旁边这纯靠运气的一组了,所有人都为师大附中惋惜,也不知谁喊了一句:“师大附中加油。”然后观众席上一呼百应,纷纷给师大附中加油。

  曹娟气的不行:“哪有这样的,也太过分了,这不明摆着欺负咱们是外市来的吗。”

  杨睿道:“你消停会儿吧,这就跟足球赛一样,人家占了主场优势,加油也是应该的。”

  曹娟哼了一声:“喊再大声也没用,那个师大附中可被咱们落了整整四十分,想反超做梦。”

  曹娟的声音大,偏她们后面坐的就是师大附中的同学,听见这话可不乐意了,一个女生道:“前面是你们学校的运气好,捡了漏,后面可不是第二轮的赛制了,你们再想捡漏没门儿。”

  曹娟这个气啊,转身就要怼回去,不妨杨晓薇却先开口道:“运气也是实力,你们学校有本事也捡漏啊,可惜呀漏没捡着还倒扣了二十分。”

  崔颖道:“就是,有道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赢了就是实力。”

  那个女生气的脸红脖子粗,被旁边一个挺文静的男生劝住了,女生仍不服气道:“你们简直就是盲目自大,知不知道我们师大附的杜诗情有多厉害,从会说话就会背唐诗宋词了,十岁的时候写得诗和散文就登报了,她是我们师大附的传奇,没人能赢过她。”

  女生显然是杜诗情的粉丝,说起杜诗情来都与有荣焉,曹娟却摆摆手:“对不住,没听过,不知道你们这位杜诗情的大名,我就知道现在我们比你们高四十分略略略……”说着还做鬼脸。

  女生还要说什么,旁边男生道:“第三轮开始了。”

  几个人这才都住了嘴,曹娟瞥了旁边的崔颖跟杨晓薇一眼,忽然觉得这两人看起来好像顺眼了那么一丢丢。

  前面的叶校长微微颔首,这就是集体荣誉感,哪怕平常有矛盾,关键时刻也能分得清敌我内外。

  不过叶校长自己都有些佩服晓月了,这丫头太厉害了,先是以逸待劳接着四两拨千斤,不知不觉就把比分拉大了,而且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实力,不了解底细的绝对认为她们是靠运气拉开的分数。

  如此一来,对手即便有危机意识也不会真正把她们看在眼里,尤其师大附中那一组可是历年的第一名,今年还有杜诗情,在决赛之前,王教授还特意打电话跟自己说晓月这次的对手估计就是这个师大附中的杜诗情。

  两轮过来完全可以看出,杜诗情的确厉害,或许诗词量底蕴水平跟晓月不相上下,但杜诗情有一样却不如晓月,那就是心态。

  无论什么比赛,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决定输赢的便是心态,谁心态够稳谁就可能获胜,就目前来看,显然晓月的心态非常稳,这样的大赛能保证清晰的思路已经不易,可这丫头却还能迷惑对方,就凭这心态战术,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对于这次比赛拿到第一,叶校长信心十足。

  而评委席上的李老却摇头叹道:“看起来今天师大附中这一组的运气不太好啊。”

  王教授跟齐老对视了一眼,没说话,毕竟都知道师大附中的杜诗情跟杜教授的关系,不好说什么。

  谁知杜教授却道:“不是运气,是实力。”

  李老不解:“你是说捡漏的那一组有实力?看着可不像,两轮过来,一共就答了五道题而已,第二轮的两道看起来都是蒙的。”

  杜教授:“如果说第一道捡漏是蒙的,绝不可能还会蒙对第二道,而且你们没发现吗,他们捡漏的两道题是有针对性的,都是第一轮有所斩获的小组,而第二轮的规则主持人说的很清楚,虽然有负分但第一轮零分的小组即便答错了也不用倒扣分。”

  李老愣了一下:“你是说其实第二轮的题,他们也都能答出来,但为了得到高分,故意只捡漏两题,因为只有那两个小组上一轮不是零分,不对啊,师大附那一组也不是零分啊。”

  齐老道:“可师大附那一组除了第一题答错了之外,其余五道题并未答错。”

  李老道:“所以,没有捡漏的机会,那要这么说,这一组还真是深藏不露啊,我都看走了眼,以为是靠运气蒙的呢。”

  杜教授道:“能走到全国的总决赛,不可能是靠运气的,对了,我想起来了,临市赛区的第一名好像就叫苏晓月,看起来就是这小姑娘了。”说着看向旁边的王教授跟齐老:“我记得临市决赛的时候,您二位是嘉宾评委,想必知道这小姑娘的实力吧。”

  话说到这份上,齐老跟王教授也不好再隐瞒,笑道:“我只能说这丫头非常有实力,跟诗情算是棋逢对手,所以这届诗词比赛,师大附中想卫冕冠军,还得看第三轮的发挥。”话说的委婉,但杜教授跟李老已经听明白了,至少王教授跟齐老是不看好师大附的,或者应该说,在杜诗情跟苏晓月之间,他们认为苏晓月的赢面更大。

  李老道:“就是这样旗鼓相当的对上才精彩,我都迫不及待想看第三轮了。”

  美女主持人也很是兴奋,她大概是在场除了叶校长曹娟几个,王教授跟齐老之外,唯一占晓月一组的。

  而且她身处其中,眼睁睁看着晓月这一组从第一轮的落后倒第二轮的大比分逆转,虽然也觉得运气成分居多,依旧感觉很爽,有点儿像武侠小说,一开始弱小不起眼被所有人不看好的,却能奇迹般的逆转,便更让人期待下面的情节。

  故此,美女主持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第三轮。

  第三轮也是十道题,每道题十分,没有倒扣分的规则不能捡漏,就得完全靠实力了,当然晓月这一组以领先四十分占绝对优势,而师大附一组必须在晓月一组不得分的前提下,至少要答对五道题才能反超,难度非常大。

  而晓月一组就简单了,只要跟第一轮比赛的一样答对三道题就是一百五十分,师大附一组纵然把剩下的七道都答对了,也只能跟晓月一组追平,更何况这么多小组一起比赛,根本不可能十道题都让他们两组抢到。

  不过呢,在场的观众包括参赛的小组都认为晓月一组的高分是靠蒙的,比实力跟师大附差远了,故此,即便大比分领先,依旧没什么人看好她们,包括杜诗情在内,对晓月一组仍是俯视的心态。

  她这种心态在连续答对了三道题后,几乎到达了顶端,因为比分落后而有些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下来,举手投足都仿佛胜券在握。

  齐老微微皱眉,开口道:“这是最后一轮了,看起来同学们都有些紧张,不如杜教授说几句鼓励一下参赛的同学。”

  明显是送个人情给杜教授,让她开口点拨一下自己侄女,以免这种心态下输的太惨,要知道身为杜家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可都是顺风顺水过来的,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晓月手里,真是很沉重的打击。

  不想杜教授却摇头:“心态也是实力。”摆明了就是要眼看着自己侄女输。

  到这会儿,基本已经能预料到结果了,骄傲自以为是的杜诗情绝对会败,而且是惨白。

  果不其然,接着的三道题分别被三个小组抢到的,即便有一个小组并未答对,但题也废了,剩下四道题,目前,师大附一组是一百一十分,晓月一组仍然是一百二十分,也就是说师大附再答对一道题便可追平,答对二道就能反超十分,而晓月一组如果答对一道,最差也是平,两道便绝对立于不败之地了。

  接着主持人开始念第六题:“张继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愁的原因最可能是,A旅费不足,寄宿游船。B国家动乱,自己漂泊。C环境凄凉,疾病缠身。请选择?”

  晓月在听到张继的时候,心里就乐了,老天爷对自己属实不赖啊,这外挂完全是跟着赛程走的,这道题可是超级大坑,比上一轮的还坑,当初那位厉害的大才女都折在了这道题上,就不信这杜诗情能比那位大才女水平高。

  因此题没念完,就直接告诉肖阳,下一题再抢。

  肖阳真有些着急了,前头五道题之所以没抢到就是晓月没发话,他实在弄不明白晓月想的什么,为什么一开始不抢,反正答错了也不扣分,怕什么,结果让师大附那一组出尽了风头,他甚至都听见下面观众席上的窃窃私语了,说他们前面都是靠蒙的,简直让人无语。

  这会儿为什么又不让抢了,遂忍不住道:“为什么不抢,这道题听着并不难?”

  晓月道:“难倒是不难,但有坑。”

  肖阳闭嘴了,对于晓月的水平他是相当信服的,她说有坑那绝对是大坑,就如区里比赛那次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不是晓月提醒,肯定就栽坑里了。

第180章

  这是又露脸了

  被别的小组连着抢了三道题,师大附中一组不可避免的焦虑起来,还有四道题,也就是说他们的机会不多了,历届的全国第一都是师大附,如果这一届他们输了,绝对会被钉在师大附中的耻辱柱上。

  故此,主持人一念完题,几乎同时师大附的灯就亮了起来,是杜诗情按得,这还是自比赛以来首次出手,看起来是真着急了。

  着急好啊,这人一着急就容易出错,更何况这道题本来就是一个大坑,晓月心里暗乐,这可是老天爷都帮着自己,想不得第一都难啊。

  她是乐了,下面的曹娟可急了:“怎么又没抢到,平常真没发现,原来肖阳跟班长这么废,连灯都按不亮。”

  宋刚道:“不是按不亮根本就没打算按,你没见手都没往外伸吗?”

  杨睿也着急道:“真是怎么就不抢呢。”

  崔颖道:“这还用说,不抢肯定是不会呗。”

  一句话惹恼了曹娟:“不可能,就没有晓月不会的。”

  崔颖嗤一声:“你这大话说出来也不怕闪了舌头,诗词大会这么多道题,谁敢说都会。”

  曹娟固执的道:“反正我相信她。”说着看向叶校长,其实她心里也没底。

  叶校长道:“这道题说难也不难,要说不难却非常容易答错。”

  曹娟撅了噘嘴不满的道:“您这话说了相当于没说吗,既然不难,晓月为什么不抢?”

  叶校长并未开口,目光却落在评委席上的杜教授身上,见杜教授眉头微皱,神情看上去虽平和,但目光却隐隐有担忧闪过,顿时心中大定,只看杜教授这情绪变化便知,这道题杜诗情估计会错,如果这道题再错了,几乎可以认定,第一名就是晓月他们了。

  杜教授的确有些担心,这道题出的很坑,诗人张继的生平,不是深入研究的这方面的,应该不是很清楚,而这首诗又十分脍炙人口,小学中学的都会背,老师也会讲,而老师因为对诗词研究不深,对于诗人的生平也只是大略知道一些,然后凭自己主观的理解讲给学生听,不曾考证的主观理解,大多是错的,学生却觉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以至于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