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178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这车上的粮食比她们以为的多!

  足够一家人吃上三五个月了。

  冯大将车上腾空后,对上弟弟冯二招手说道:“走!”

  李大妮愣了愣,连忙问道:“粮食不是运回来了吗?还去哪?”

  “对啊,今日搬家第一天要暖锅底,有了粮食晌午饭就能开始准备了。”李二妮跟着说道。

  他俩还去哪?

  冯大笑道:“这才哪到哪啊,你们不知道东家准备多了多少粮食!还得两三趟才能全部拉回来,等全部拉回来你们就乐吧。

  不过粮食放车上成,装油的坛子还是得注意些,让冯二跟着抱回来比较放心。”

  三人全部愣住。

  李大妮吸了口气,追问:“还有好几车?怪怪,那得多少粮食啊。”

  “菜油也准备了?”

  “不止呢,还有猪油!哎哎,太多了,还是等拉回来你们自己看吧。”冯大憨厚的脸上笑容止不住。

  再去时,四户人家又派了好几人跟上。

  来回往返了四趟,才将分的的食物全部运了回来。

  李大妮李二妮查看粮食,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家里只有她们两个妇人,一应吃食分配也是她们两个决定,两人只觉得像是掉进米罐子了,食物充足到所有的不安全部不见。

  原来食物充足后,来到陌生地方的不安紧张失落通通都会消失不见!

  只觉得往后的日子充满希望,都是好日子。

  两人先将熏肉切下来一小块,剩下的和腊肠一起挂到厨房灶洞上方;

  粮食全部搬到屋子最里侧的房间里——她们家不能和东家相比,有独立的库房。

  家里最贵重的就是粮食,当然要放在最里面最放心。

  然后舀了半瓢小米,又舀了一瓢白面配上三瓢苞谷面。

  小米洗净放入锅中熬成小米粥,金黄油亮上面还有一层米油,这层米油是好东西老有营养了。

  锅边上贴上苞谷面和白面揉成的面饼子。

  另一个铁锅中先是用切下的熏肉炒了一盆辣椒。

  又清炒了一盆毛豆丝瓜。

  一盘子茄子。

  凉拌了一份拍黄瓜。

  新家第一顿在丰衣足食中开始了。

  洪大牛一家没有妇人操持,选择的是一锅炖。

  一小块熏肉切成丁配上各种蔬菜,然后加上一碗大米炖上,就是一锅有菜有饭的菜饭。

  虽然不好吃,但也不难吃,而且有肉有大米,三人吃的很满足。

  洪大牛看着捧着碗埋头猛吃的两个儿子,想的是等日子平稳了,找东家帮忙给他们两人说个亲事。

  不然两人只能他做的难吃饭菜,放在以往吃他做的也不算差,可现在他只觉得自己在糟蹋粮食!

  肉、大米饭,他还做的如此难吃不是糟蹋是什么?

  他叹了口气,感慨想到白老爷认定了是自己救了他,非要给百两银子感谢,如今这笔银子用在满仓满库身上正好,说个亲事估摸着还有剩,余下的存着也能应急。

  四户人家想的各自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都在设想往后的日子如何过,也都在为以后打算。

  这边汉子们盖好了屋子搬了出来,那边山水村的围墙也全部整好。

  和自家低矮的围墙不同,环绕整个村子的围墙比一开始规定的两米又加了一米,足足有三米高。

  土坯垒的厚实,外面以及上面的木刺竹刺格外多,别说攀爬就是靠近都容易被戳伤。

  在围墙一米多高的地方开了半块土坯大小的窗口,隔一两米远开一个,方便随时查看外面的动静。

  围墙包的范围大,村子里一点不受限,很是宽敞,前后大门一关上,整个村子犹如铜墙铁壁,住在里面的人现在格外放心。

  而盖围墙时,将经过路段上的树木杂草全部清除干净,所以现在村子上的巡护队只要沿着围墙一圈巡护即可,干净整洁走起来又方便,原本巡视一圈的时间现在能巡视两圈。

  是的,村子上的巡护队一直没停,非但没停,还越发的正规。

  在水清送了五十把大刀,老村长分发下去后,除了少数两家,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有的人家还有两把。

  临到巡护的人就将家里的大刀带上,沿着围墙一圈又一圈的巡视。

  如今巡视这份活计,不光半大小子喜欢,就连汉子们也颇为积极。

  范前和张秃子两家每次拿着木棍,总觉得低人一等。

  张小狗对他姐张春花更是一肚子怨言,本来他被选上巡护特别开心,打心底觉得融入到村子里了,也能给村子做一份贡献。

  这次家里分的围墙路段本就不长,他也在努力干活,结果他姐不和爹爹吵反而去和老村长吵,现在好了,里子面子都没了。

  范三柱几人则是觉得手上没刀心里没底。

  要是真有流民闯进来,手无寸铁的他们岂不是最危险的?

第246章 饿肚子啥时候是个头

  山水村除了少数几家食物充足,大多数家里粮食还是不富裕的。

  想想还是家底太差的缘故。

  去年虽捡菇子剥鸡头米和水清家换了大米,但盖屋子买灰瓦一部分用了家里的存款、另一部分就是用大米换。

  不过倘若没有换大米,只怕也盖不起来瓦面的房子,更躲不开今年的暴雨。

  而剩下的一部分大米则全部换成黑面。

  也幸亏是换成黑面,一斤大米能换三四斤黑面,两三斤的黑面加上蔬菜煮成糊糊能有一大锅,哪怕一二十口人的大家庭每人也能分上一大碗。

  这些黑面撑到今年新粮收上来本来绰绰有余,只是一场水灾新粮颗粒无收,加上家里囤的苞谷面全部用来换土豆种,大多只能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过日子。

  村子里粮食最富裕的就是上半年种了土豆的六七户人家以及张秃子家。

  和别人家的勤劳致富不同,张秃子家全靠用土地换。

  而且换来的还是苞谷面,比黑面好吃,日子比水灾前越发好过。

  而种土豆的人家亩数最少的是王桂芬的娘家,只有五亩地,并且还是五亩肥力最差的地,依然收获了六七千斤的土豆,这可把王家人喜的连声说幸亏听了闺女的话种了土豆!

  又暗暗懊恼没有全听,不然怎么也不止六七千斤收成啊。

  后面闺女家坚定的跟着水清一家走,他们就坚定的跟着闺女一家走——自己不会就跟着会的人。

  院子里,王老爷子笑容满面的拍板:“亲家啊,您说怎样就怎样!”

  家里屋子宽敞,粮食充足,上个月帮白老爷运送土豆两个儿子又挣了三四两银子回来,对于卖兔子他并不是特别着急。

  王老爷子不着急,其他粮食不富裕的人家就没这份坦然了。

  “我家的兔子大的肥的不得了,能出栏了,老村长您看要不先紧着卖?”

  “母的不卖,公兔子要不了那么多只,现在府城粮食贵,兔子也是食物,还是荤,趁着现在去卖了试试,要是行情好换些粮食回来也不错是不?”

  “是啊,上次去府城我当家的嫌粮食贵,没买多少回来,这次去哪怕贵也得买些回来了。

  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家里粮食不多,我这心里发慌啊。”

  七嘴八舌的声音嘈杂响起,火急火燎的劝说。

  围墙盖好后,安危暂时没问题,大家伙更加关注饿不饿肚子。

  正好家里的兔子差不多长成了,这和土豆一样,都是他们的希望!

  有盼头日子就好过。

  王桂芬笑容爽朗说道:“咱们都没做买卖的经验,这兔子去了怎么卖卖给谁,多少价,咱们都不知道。

  所以上个月我公爹就让我们去询问水清的意见,他家做过米酒生意,卖的老好了,水清妹子说到时让她弟跟着一起,大家放心好了。”

  放在以往,村子上的人哪怕知道胡水清有个弟弟,但也不知道是谁。

  但外出送货后,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个人!

  从自家男人口中知道的,并且全是赞扬的话。

  说他小小年纪,成熟稳重,不管路上看到什么遇到什么,都不慌乱,比他们这些年岁大的还沉得住气。

  说他外形粗犷体格魁梧,与之相反的是心思竟然很缜密,一路上考虑事情方方面面俱想到了。

  还说.....总归全是好话,夸的不能再夸!

  现在听王桂芬一说胡文华跟着,立马是真的放下心来。

  老村长看向人群,说出今日将大家聚在一起来意:“今日让大家来,最主要是问大家意见:咱们既然请了胡文华领头,就要听他的话;

  无论是去哪处卖还是卖的价都不能有意见,倘若不满意只等回来后,下次不去就是了,也不能在外面闹得难堪不给人脸。”

  老村长用的是请字,这表明了尊重。

  大家伙也听明白,他们要是同意,就要遵循人家的行事风格,听人家调度。

  要是不同意现在就表明,别此时同意了等去了府城又反悔丢人。

  而跟着去了,哪怕实在不好也得忍着!有啥事回来了再说。

  “我家没问题!”反正他们自己去了府城也不知道咋卖。

  “我们也是!”府城总共还没去过几次,进了里面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别说在哪卖,卖不掉咋办。

  “有个人领头好,我肯定听。”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串,好着嘞。

  况且要是大柱二柱那样的,绝对不成!但胡文华可以!他信他能把队伍带好。

  老村长见大家基本都表态了,继续说道:“好,那大家回家统计好自家要卖的兔子数量和派去的人,明日一大早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