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21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大米九文一斤,府城新鲜鸡头米最多也就十二三文一斤,倘若给的太多,和常理不符,后面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毕竟挣的多,也不想压着价给,他们可以是商人,但不想是奸商。

第二十七章 村子上最穷的张婶子一家

  胡屠夫带来的汉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个个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别说水清这个女子不需要帮忙,就连范进也被归类于‘文弱书生’一类里面。

  按照他们的话说:“侄女婿是读书人,盖屋子这类粗活哪能劳烦读书人做。”

  “姑爷以后要当官老爷的,那手是拿笔杆子写字的,可不能做粗活。”

  “咱们干活你们放心!保管盖的又快又好。”

  .....

  农村人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艳羡,打心底觉得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范进被夸的脸颊红红,手足无措,尤其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生怕岳父那边的亲朋邻里以为他是不信任才在旁边监工,连忙张口想要解释。

  “好了,你这些叔伯跟你开玩笑的,你们有事就去办,屋子交给我们就成。”胡屠夫没好气的发话。

  姑爷畏畏缩缩的,还没他女儿大气,看的他心头火直冒。

  哪有一点像是能当官的样子?

  深深吸了口气,他对闺女低声叮嘱:“再多带几个鸡蛋去换些菜回来,傍晚那顿可不能再全是大米饭了啊。”

  闺女提前和他说了,要和女婿一同去村长家道谢,顺带傍晚那顿饭也管了,让他们吃了早夜晚再回家。

  说阿娘在家也能轻松些。

  听的他眼眶湿湿的,女儿有了自己小家能当家做主就是好啊。

  要是换在老范家,就算心疼爹娘出钱出力也没法招待他们一大群人吃饭,更别提鸡蛋放的比菇子还多,干饭还是大米饭!

  不过换句话说,要不是闺女分出来了,他也不可能如此补贴。

  哼,以往又不是没补贴过,全部进了别人的肚子了。

  想到以往胡屠夫就来气,看范进越发的不顺眼,气势凶狠道:“你们快点去,快去快回!”

  茅草屋盖好了,还要把东西往里搬。

  趁着人多,收拾起来快,不然累着的还是自家闺女。

  范进只见岳父大人翻脸翻的无比熟练,就被媳妇儿拉着一股脑跑了。

  留下岳父大人气势如虹的吼声:“蛋!鸡蛋别忘了拿!”

  ·

  山水村山陵荒地多、河流水塘多,处在这里面的良田就比较少了。

  范家祖上富裕过,置办了不少田地,但传到范父这一代,好吃懒做加不会过日子,变卖了不少,只剩二十七亩。

  如今再一分家,大房加范母有十八亩,二房是九亩。

  七口人九亩田是比不上大房八口人十八亩,但在山水村却能排在前面!

  村子上好几户十七八口人,也才十一二亩田。

  “最惨的是张婶子一家,张叔好赌,输了家中所有的银钱,还欠了不少债,后来赌坊的打手过来要债,没办法,卖了三亩良田还了欠债;

  本来以为只剩六亩良田张叔会改过自新,想不到张叔背着张婶子继续赌,从六亩到四亩、到两亩,最后全没了。”范进在前往张婶子家的路上,叹气说道。

  说句不该说的话,张叔死了也好。

  不然接下来就是卖儿卖女了。

  张叔死了,张婶子和六个孩子的日子虽然不好过,却比有张叔在的时候还是好过那么一些些的。

  至少不会再提心吊胆的担心有打手来家里追债。

  之前张婶子帮水清说话时,被孙金花嘲讽,水清听出了个大概。

  两人走在村子上土路上,入目大多是低矮的茅草屋,听到范进叹气说出的话,水清方才意识到一个妇人没田没存款,要养活六个孩子有多难!

  她感叹于范进的心思细腻:“怪不得你要先去张婶子家。”

  范进腼腆一笑,“张婶子穷归穷,为人却极好,她教出的六个孩子也是如此,个个勤劳肯干。”

  水清听明白范进话语中意思。

  这是值得帮助的一家人。

  ·

  低矮篱笆围墙里,鸡鸭鹅杂乱的叫嚷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正蹲着剁喂鸡鸭的野菜。

  后方昏暗的茅草屋内传出喊声:“小草,快进来吃晌午饭了。

  “哎来了。”张小草揉了揉发麻的双腿,雀跃的站起,就看到篱笆外的范进和水清。

  她困惑却扬起笑脸问道:“范二哥、二嫂子,你们来有什么事吗?”

  又转头对着屋子里喊道:“娘,范二哥、二嫂子来了!”

  张婶子听到声响,连忙跑出来,见到两人后笑着招呼:“哎呦,正巧,赶上吃晌午饭了,你们吃了没?快进来一起吃!”

  说着就准备转身去厨房多做些糊糊。

  他们家食物少,一向紧着粮食做,多半碗都是不可能的事。

  水清三两步上前,笑着拦道:“婶子别忙,我们吃过了来的。”

  粮食金贵,更别说张婶子家了,可她有这个心意,水清动容不已。

  范进跟着道:“婶子我们真的吃过了,来是有事想和你说。”

  张婶子见两人坚持,将双手在衣摆处擦了擦,改口道:“好,那进屋说?”

  家里就几亩捡的荒地种了小米苞谷等粗粮,也确实没有富余的粮食,唉...

  水清范进跟着进屋。

  一进屋,陈年茅草散发的霉味扑鼻而来,水清努力压了过去,尽力不让人看出来。

  终于明白为何孙金花那么在意范家的三间砖瓦房!

  茅草屋低矮采光不好、容易漏雨先不说,单单这时日久了气味就很是不好闻。

  两人刚落座,张小草就用竹杯子端来两杯清水。

  张婶子不好意思极了,“婶子这儿没糖水也没茶的,只能委屈你们俩喝白开水了。”

  随即问道:“是不是为了上午我帮你媳妇说话来的啊?要我说你们太客气了,哪里需要特意来一趟。”

  范进先是诚恳的道了谢,方才说出来意。

  张婶子惊讶的长大了嘴,愣愣的问:“你说什么?”

  原本蹲在院子各处喝着菜糊糊的几个孩子,个个竖起了耳朵。

  “小妹,大哥有没听错?”张金牛转头朝离的最近的张小草问道。

  张银牛吞咽下口中的糊糊,急急说道:“没,大哥,我也听到了!”

  范二叔说要收购鸡头米,用两斤半大米换一斤剥好的鸡头米,并且强调要是新鲜的。

  新鲜的那是有水分的,两三斤新鲜的才能得一斤晒干的吧?

  可范二叔却要用两斤半大米换一斤新鲜的!

  其余十四岁的铜牛、十三岁的铁牛、十二岁的木牛紧张到菜糊糊忘了喝,齐刷刷朝屋子里望去。

第二十八章 天黑前就能送来一批

  张婶子嗓音哆嗦,颤抖的问:“你说的是两斤半的大米换一斤鸡头米?我没听错?”

  那可是两斤半的大米啊!

  一斤大米九文钱,两斤半二十多文了,河流水塘中到处都有的东西,能值二十多文?

  张婶子不敢相信,她本能的认为是范进和水清在感谢她。

  但想想也不可能,范进水清两人也不是多富裕,况且范进说了,后面也一直要,多少都要。

  “没听错,实话和你说了,是我相公同窗收,人家开酒楼,一道汤水或糕点几十上百文还是寻常价格;

  相公听到他提及用大米换,就想到我们村子了,他回来听我提及你帮了我,所以我们就先紧着你家问问,看你愿不愿意?”水清一番话说的流畅极了。

  合情合理。

  张婶子没想到上午顺手的事,竟然得到这么大的回报!

  她心里将漫天神佛都感谢了一遍,连连点头应道:“愿意愿意!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糙米五六文一斤,黑面三文一斤,他们家一向是将收上来的小米苞谷换成黑面,吃黑面糊糊。

  两斤半的大米能换七八斤的黑面糊糊,足够一家人两天的吃食。

  “好,那我问下,你家一天能供应多少斤?”水清询问道。

  张婶子张口想报个数字,目光看到院子里几个孩子。

  院子里的金银铜铁木牛蹲不住了,起身朝屋里走来。

  “娘,我和大哥二哥不去上山砍柴卖了,我们去捞鸡米果,你和弟弟妹妹在家剥,全天都用来剥鸡头米!”张铜牛开口道。

  他们家地少收成少,对不要钱的食物最为积极,村子上剥鸡头米最快的就是他们家了。

  如今一斤鸡头米换成银钱能有二十多文,和一担柴火两三文钱完全没有可比性,家里当然要全力以赴弄这个。

  若是弄得好,明年青黄不接时节也许不用挨饿.....

  张婶子心里有了数,她对上水清郑重道:“村子里剥鸡头米最熟练的就是我,一天能剥五六斤米,加上几个孩子,一天至少能有、能有二十斤。”

  她报完也被这个数吓了一跳,二十斤的鸡头米那就是五十斤的大米,换成黑面足足有一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