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306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人更是好的没话说,和气没架子,也没看不起他们这些下人,问什么都耐心讲解,还勤快!农忙时耕地种田,农闲时做活计外出卖兔子,平日里鸡鸭鹅兔子猪羊一样没落下,还能抽出时间打土坯盖围墙盖牲口棚.....

  难怪能将日子越过越好,可他们却说这都是他们主家的功劳,真真铭记恩情!

  水清领着人往回走,就见身旁的人忍不住频频回头看向后山。

  她问道:“你们想养?”

  汉子妇人们齐刷刷的点头。

  水清又道:“之前给你们的鸡和鸡蛋孵出小鸡了没?”

  “孵出来好几批,最晚的这几日也能孵出来,所以咱们想着连夜赶回去,就因为不放心。”妇人们立即回道。

  虽然请了白家庄的汉子和妇人们帮忙照看,但一来小鸡崽多,二来终归太小了,怎么也不放心。

  “兔子养的怎么样?”

  “刚开始养的不是太好,比您给的时候瘦了一圈,不过请夫人放心,咱们刚才已经请教过许婆婆,许婆婆讲的老仔细了,之前好多做错了!能回去了保管能养的更好!”

  水清点头,刚开始没经验养不好很正常,不怪他们,但要是一直养不好那就是他们的原因了,无非是要不太懒要不太蠢笨,而如今他们在有问题后主动想着解决问题,这份积极劲头养好只是早晚的事。

  是努力上进的人,那接下来就能趁着人多且齐,将之前想好的规定一并说了。

  带着一百多号人一直走到高坡,水清脚步停下,她身后的人整整齐齐的全部停下,垂着手抬头看去。

  水清宣布:“趁着今日竹林村的人都在,我说一些事情。”

  一百多号人鸦雀无声,只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水清更加满意,懂规矩知礼节就好!

  “鸡和蛋都是给你们的,孵多少小鸡养多少只鸡都由你们每家各自决定,简单点说就是你们想着现在享受,把鸡和鸡蛋都吃了,我不会责怪你们;

  而你们愿意累些暂时苦些,老母鸡不舍得吃养着、鸡蛋都孵出来小鸡也养着下蛋,年底开窝后鸡蛋源源不绝我也不会收回来一只或一颗,都归你们。”

  竹林村的人家惊的屏住呼吸,生怕呼吸大了没听清。

  怪不得夫人老母鸡、鸡蛋都是按家分,还给每家配了一只公鸡!原来夫人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回去,这些全部是给他们过日子补充吃食营养的!

  同时也非常庆幸,他们不是那眼皮子浅或贪婪无厌之人,非但没吃鸡,就连鸡蛋也是节省了又节省,几乎都用来孵小鸡崽,现在村子上什么都不多,唯独小鸡崽多!

  像夫人说的,只是暂时苦一些,再有几个月小鸡养大了开窝下蛋了日子就好过了,不,现在和以往吃不饱的时候相比也好过,到年底则是更加好过。

  一想到年底有许许多多的鸡蛋,孩子们只觉得嘴里的口水不受他们控制似的变多。

  “兔子你们先养着,不吃也不卖,等数量达到后,剥了兔皮后去南宁府城卖,收益五五开,也就是说上交主家一半你们留一半,至于你们的那一半不管是留着吃兔肉还是卖了换银子置办东西都归你们,我不干涉。

  但有一点要记住,兔子不许活着出竹林村!一旦品种泄露出去,再想卖高价就难了,听明白没?”水清正了正脸色,严肃问道。

  虽然现在村子上已经不靠兔子过日子,泄露出去也不影响太多,但能不泄露出去自然还是不泄露的好,能晚一些也比早些好。

  时间越长,他们靠兔子能挣的银子就越多。

  一百多号人脸色也变严肃,惶恐不安的回道:“听明白了!”

  此刻方才明白为何村子上人兔子放在一起也很放心,每次都等齐了才外出卖兔子,原来是这个规定!

  也幸而有这个规定,不然泄露出去,到处都有,如何能卖出高价?卖不出高价水灾过后,粮食等等涨价的吓人,村子上人又怎么能靠卖兔子的银钱囤到足够一大家子人的口粮。

  想到这儿一阵后怕,更加重视的回话:“请夫人放心,咱们一定仔细谨慎,坚决不让兔子活着出村子!”

  水清嗯了声,继续道:“每卖一批兔子,皮毛全部送过来,我这儿需要。”

  说到这儿突然顿住,随即目光从眼前的一百多号人身上扫过。

  他们瘦归瘦,但做惯农活粗活的人有一把子力气,加上最近一段时间能吃饱肚子,别的人不知道,龚尚、周有粥五人明显比第一次来时脸颊有肉了。

  如今春耕结束,土豆最快也要到八月份收获,甘蔗大概在九十月份,也就是说中间的这几个月属于农闲。

  庄稼人农闲的时候,也要给地里除草、施肥,甘蔗要掰甘蔗叶,但这些农活属于零零碎碎,不集中也无需全部人一天到晚的去干,所以大部分人在这几个月内大多是空闲状态。

  既然空着,那是不是能利用起来?

  做手工换取物资,让接下来的生活变得更好。

第460章 换取物资

  “好!”这次是汉子齐声回道。

  主家给他们置办了牛和驴,不管货物多和少都行,多的话就用牛拉,不多的话就骑着驴送过来,不管是哪种都很容易,无非是人过来一趟而已,一点都不累。

  水清试探的抛出话头:“我这儿有一批手工活”

  就见原本躬身垂头的人,诧异抬头,眼里的惊喜期待掩盖不住。

  她心里顿时有了底,接着说道:“就是制作牙刷柄,不知道村子上人有没和你们提过,我给他们提供工具,他们做好后送到工坊,检验完成后领取工钱。

  你们若是愿意也可以如此,不过你们做的送过来换取物资,你们是否愿意?”

  她想的是刚开始不能给工钱,这些都是经过苦日子挨饿受冻过的人,就怕抓着银子舍不得用,那样的话平白多添了活却只换来冷冰冰的银两存放着,于身体也无益。

  长此以往,莫说老人孩子身体吃不消,就怕体力最好的汉子和妇人们亦扛不住。

  所以用来换物资最好。

  制作牙刷柄的活不累,不耗费体力,而换回去的油盐酱醋、鸡鸭鹅兔、猪羊、大米白面统统都能改善伙食!

  猪羊等大的牲口先养着,其它却是多少会吃进肚子里,而牲口养到秋季正好农忙时候可以补充油水,一举两得。

  竹林村的人想也没想的齐声同意。

  他们当然不能和山水村的人比,人家是自由身,他们是主家花了银子买来的,主家让他们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如今让他们做活还给换物资,那不就是主家仁厚么?不然就是不给也是应当的。

  不过,“夫人,我们不会咋办?”

  “竹林村有制作牙刷柄的东西不?没有的话,咱们这次回去正好从山水村拉回去么。”

  水清摇了摇头,解释:“牙刷柄是用竹子做的,你们说需要不需要从山水村拉回去?”

  非但不用山水村的,甚至竹林村的根本就用不完!

  就连孩童也反应过来,他们村子什么最多?那就是竹子!不管是毛竹还是小细竹子统统都很多,不然咋能叫竹林村呢!

  “你们眯一会醒来去工坊,我安排人教你们怎么做,做好一批你们就送过来,换回物资运回去;

  今年制糖的原材料不够,制糖坊建不成,你们先做这些活计,养好身子,做到明年秋季甘蔗大批量成熟,汉子们制糖,妇人们依然做这些手工活。

  等到后面科举重新开始,你们那就改为制作毛笔,到时就不用过来换取东西驮回去了,而是直接发放工钱。”水清边说边将竹林村的产业完善。

  甘蔗和药材一样,也是只能生产一季,等到春天来临天气变热,甘蔗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坏,所以得趁着冬季将糖制作出来。

  而其他时间,尤其夏季农闲时间还是空了出来,毛笔坊正好填补了这个空档。

  不管毛笔还是牙刷,当然做的越熟练越好,而将毛笔放在竹林村是因为竹林村竹子品种多!尤其小细竹子和墨竹,用来做毛笔管最合适不过。

  以后她这边主打生产牙刷,竹林村专心研制毛笔,两边分工,互不竞争。

  竹林村的人听得一愣一愣,宛若踩在棉花上一样不真实。

  一个时辰前,他们听许老爹说起工坊满满的羡慕,又听到说主家也会给他们安排只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实现。

  可、可短短的一个时辰不到,夫人和他们说他们也能做手工活,并且不是白做,能换取东西回村!

  又告知他们竹林村以后会有榨糖坊,还会有毛坯工坊,这不就和山水村一样了吗?他们也能不出村就能挣工钱?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下人也能有工钱!

  心里暖暖的,鼻子酸酸的,眼眶热热的,一百多号人红了眼眶。

  水清倒觉得给下人工钱是理所应当的事,那些大户人家伺候主子的下人们,做着轻巧活计不也领取丰厚的月钱嘛,她家的反而是做苦力和技术活,给工钱更是应该的。

  “你们这次来有牛有驴有板车,正好可以拉物资回去,你们每家按五两银子选,从下次送来的货物里面扣就是了。”

  每户人家十多人,即便一天能挣一百文,一个月也有三两银子,人多、勤快外加手脚麻利的,一个月说不定就能挣到这个数额!定个五两并不高。

  水清的不高在竹林村所有人看来却是高不可及!

  周有粥哆哆嗦嗦的开口:“五两?咱、会不会太多了,咱们得多久才能还上?”

  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双手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心里忐忑不安。

  那可是五两银子啊,夫人怎么一下子舍得给他们五两银子的东西呢,要知道他们足足有十二家!

  六十两银子,夫人说给就给了?

  水清笑着道:“看起来多,其实没多少,你们看小猪崽一头就要八百多文,快一两银子了;

  小羊羔也要好上百文一头;你们土豆足够吃了,黑面苞谷面没必要换,还不如换些大米白面等精粮;

  至于盐更是必不可少,辛辛苦苦干活不就为了吃好些嘛,所以红糖也可以换些回去甜甜嘴。”

  盐、猪羊等不用说;

  大米白面在商城里买比苞谷面便宜,不管是对他们还是自己都划算!

  而这朝代尤其眼前的人,个个严重缺营养,红糖对他们来说就是补品,能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盐一样重要!

  听到还有小猪崽和小羊羔可以换,妇人们沸腾了。

  纷纷举手喊道:“我换两头小猪崽!不,三头!”

  “我要小羊羔!剩下的换成盐。”

  大米白面可以不吃,反正土豆能填饱肚子还很好吃,盐必须要换,剩下的就换盐吧,反正好多年也不会坏。

  水清哭笑不得,又有些心酸。

  “不行,小猪崽和小羊羔数量有限,不够分的,每户人家限购一头,其余的可以等下一批。”

  听到没法一下子买太多的小猪崽和小羊羔,汉子们怯怯的举手:“那多换些红糖。”

  听说红糖女子喝着好,那些府城里的人家都爱喝。

  妇人们眼眶更红了,改口道:“大米和白面也换些吧。”

  农忙时,让家人吃上细粮。

第461章 山水村掀起盖砖瓦房的热潮

  竹林村的人过来原本是为了看眼闺女以后过日子的地方,吃过喜宴也就能安心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