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312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大妹子,你知道榨糖制糖这营生有多重要不?别人都是当传家宝一样一代代往下传,哪能如何轻易就和一个外人说呢?”

  范进温和纠正:“白大哥你不是外人。”

  白满善:....很感动怎么回事?

  水清补充:“并且也不是没风险的,说实话,咱们也不确定甘蔗能不能种好,能不能成功做出糖来,倘若失败了,你那上百亩的土地明年相当于没有收入;

  后面运货、铺货等等也还要白大哥你操心,事也不少。”

  白满善听到后反而很动容,这才刚开始,大妹子和进弟就想着他!怕他觉得恩情重,两人特意解释一番。

  他豪迈说道:“别说明年没有收入,就是连着多年没有收入也成!那老哥不和你们客气了,咱们一起努力将糖制作出来,争取将红糖销往洺朝大江南北!”

  水清不解:“为何是红糖?”

  白满善是不是对红糖有啥执念呀?

  白满善更不解:“白糖更贵啊!必然更难做出来,咱们能成功做出红糖还不知道几年,白糖就不想了。”

  水清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个原因。

  不过她暂时还不能说她知道怎么做白糖,只比红糖多了个步骤而已,但现在还不能明说。

  她接着说道:“好,咱们争取红糖白糖销往整个大江南北!白花花的银子如潮水一样涌进来!”

  白满善豪气万丈,猛然想起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对了,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给牙刷进货,白家铺子反响特别好,成为独家供应,还带动了其它货物的售卖。

  另外,金陵以北到北都,田地、铺子、宅子大批大批的抛售,价格更是一再降低,你之前不是让我打听打听售价么?

  我打听过了,如今你们还打算买不?”

  水清双眼发光,整个人坐的更加笔直,慎重问道:“白大哥,你打听的是哪?我想听北都的!”

  “我也只能打听到北都的,比南都降得还厉害。”白满善失笑。

  他商船直接去的北都,土豆全部卸在码头,运往北都城里,见到城里大量售卖宅子田地铺子的告示,至于其他地方的这是听城里商户掌柜说的。

  他们这边受水灾影响乱了数月,但后面凌巡抚出手,立马好转许多;

  其他地方,金陵以南没遭灾的地方总体其实还好,但以北则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人心惶惶、惶恐不安,变卖家产的变卖家产,逃难的逃难。

  其实他能理解,毕竟金陵占据了正统,雁王要是败了整个北都怕是鸡蛋都得摇散黄、蚯蚓都得竖着劈!

  如此情况下,大多数商户不看好想着逃命也实属人之常情。

  水清一听比南都降的还厉害,快速盘算了下手上的现银以及牙刷坊和药材坊后面几个月的收益,朝白满善说道:“白大哥,你什么时候去北都?能不能帮我购买?”

  白满善本来想劝一劝,眼角余光看到进弟一副完全信任的乖巧听话表情,罢了罢了,人家当相公的都赞成,他有啥可说的?

  “将你这儿的牙刷运回南都,立即就能将白家庄以及你竹林村的新鲜土豆运往北都,估摸十二月初能到,你要买哪些?”

  水清略一沉吟,开口道:“我手上的现银暂时不是很多,你先买上一座宅子,首选位置,位置一定要好!

  然后买田地,连片的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让大江安排人负责种土豆,麻烦你给大江带话,收获的土豆我们不要,全部无偿送给雁王,以作军需!”

  北都成为天子脚下的京城,位置好的宅子必然蹭蹭蹭的上涨,不管哪朝哪代,位置好的房子最值钱。

  田地更不用说,在京城生活开支能不大么?可不得就近置办一些产业,作为额外收入。

  但现在没法打理,何不做个顺手人情,自家的土豆种,自家的田地,这个人情还是很有诚意的吧?

  白满善一瞬间豁然开朗!

  高啊高,他咋没想到呢。

  他也完全可以和大妹子一样,置办田地运送土豆过去种,岂不比单纯的运送土豆过去更好?

第471章 提前预付,买买买

  水清心里清楚最多也就这两三年北都的不动产才会贱价抛售,她能大量购买的也就这两三年时间。

  等后面战事明朗,局面稳定,那些贱卖的大户人家非但不会抛售,反而会大批量的购置。

  而局面刚刚稳定初期,贱卖的总有认为卖亏了,倘若碰上不讲理心思歪斜外加仗势欺人的权贵,退还购买银子要回田地宅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年头不讲法的多了去了,尤其对付没根基没背景的外来户。

  而她完美符合,真真没根基没背景、对北都来说还是个外来户。

  如此情况下可不得给自己找个强有力的靠山嘛,北都最大的靠山是谁?当然是雁王,以后不仅仅是北都的最大的靠山,更是整个大洺国最厉害的靠山!

  她的田地种出了土豆,并且这些土豆全部送给雁王作为军需,哪个大户老爷敢不承认?哪个权贵敢要回?

  到那时他们胆敢以势欺人,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权势!

  白满善后知后觉的也和水清想到一块去了。

  他是商人,以往遇到不讲理不讲法的事多不胜数,趁低价买宅子买地买铺子固然好,只是雁王胜利后,北都作为大本营必然水涨船高,到时他一个外来的商人,还不得被人逼着‘自愿’退还?

  可种了粮食全部作为军需,那就是妥妥的保命符!无人敢动。

  想到这儿,他立即对上水清说道:“我和你们一起买!对了,妹子,那些铺子格外便宜,最好位置的两层铺面外加后面一个院子几间厢房,只要八百两银子就能拿下,属实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

  换做以往,别说北都,就是广宁府这样的也要两千多两银子才行。

  又想到刚才水清说过手上的现银暂时不是很多,急忙补充:“你银子不够没事,我有啊!你忘了?水灾前我各处卖了不少宅子铺面田地,如今白家别的不多,就是现银多!我给你垫付。”

  说起这事,还得感谢当初的自己机智果断聪慧,前年冬季气候明显异常,冷的不寻常,许多人谈论或有天灾,但都只是谈论而已,而他却抛售了不少产业,并将变换而来的银两存放在水清这儿,又躲过了接踵而来的人祸。

  商人的敏锐,他还是有的。

  水清第一时间拒绝:“不可,你多购置就成。”

  别人不知道,她知道,北都买了就是赚了,多买多赚,这个时候她占用了白满善的资金给自己添置不动产,影响了白家添置家产以后天下安定后还怎么往来?

  范进是站在水清这边,她说什么他认可什么。

  白满善笑了,就知道他俩不同意,改口说道:“准确来说不是垫付,是预付;

  眼看牙刷卖的好,总归要进货,你们给我的价便宜,我提前把后面牙刷的银子付了是不是也成?

  再有咱们就别客气了,我过几日就要出发,说好银两后等我到了北都就能着手购买。”

  这两人多虑了,南都以往并不比北都差,他好歹也是白半城,商人地位是底下,但架不住银子是真多啊。

  尤其他在灾害前高价将产业变成现银,如今低价买进,他手上的金银珠宝买下大半个北都不成问题!

  水清听到白满善将牙刷预付金的理由都找好了,不再拒绝:“好,那就从后面的牙刷货款中扣除。”

  白满善又想起一事,觉得还是应该提醒一下:“妹子,咱们只买北都的吗?要我说金陵的不是更应该买?”往后雁王胜了,北都作为后方大本营肯定好,只不过要是还在金陵,那金陵必然更好。

  现在两边打仗,金陵也降的厉害,低价买进总归划算。

  水清想的则是金陵和余杭一样,同属江南,鱼米之乡是不是京师都富贵,只不过:“金陵怎么买?咱们有信得过的人吗?”

  能在余杭购置房产地产,是因为有文华;

  能在南都北都购置,是因为白满善;

  可金陵实打实没熟人,也没信得过的人去,没法买。

  白满善一想也是。

  水清安慰:“没事,咱们在南都、余杭、北都多买些,也够赚了,若是后面再挣到银子了,趁着刚安稳下来赶紧购置其他地方的也行。”

  白满善一脸懵:“余杭什么时候购置的?”

  水清:......忘了说了。

  水清又将文华在余杭送货并顺带置办铺子田地的事说了一遍。

  白满善敏锐的抓住其中的不同点:“妹子,咱们这儿离余杭近,去游玩的可能大多了你不置办宅子置办的铺面;

  北都那么远,都快一南一北了,你反而在北都先买宅子而不是铺面,大哥我怎么看不懂呢?”

  白满善是真的不理解,但水清也是真的不能说!

  她总不能说以后范进会进入仕途,官还不小,他们这一大家子人进京总得有住的地方吧?那时候再置办宅子,买偏僻地段的老破小现在足足能买三四进的大宅子,当然要现在买。

  而余杭再好,不去居住的话,宅子空在那只会衰败,安排人在那看守打理也耗费银子,有这个银子还不如先置办铺子。

  可这些不能对白满善说,她找了个理由:“余杭我本来也想买宅子的,但不是要送货么?铺面实用多了,所以先买铺面;

  北都现在买铺面没法打理,还是先多置办田地,铺面不是不买,银子多了自然也买。”

  只要银子充足都会买,也就早晚排序而已。

  白满善哦了声,兴冲冲说到:“我明白了,那我带足银子,等去了大买特买!”

  北都确实先买田地比较好,买了就能让大江安排人种土豆,至于宅子,水清很大可能是想给大江住,毕竟住别人府上终归不方便。

  呃,那他是先买宅子还是铺面呢?

  算了,小孩子才纠结怎么选,他是大人,银子多,可以两样都买!

  白满善来的匆忙,去的更匆忙。

  吃过晌午饭,他带的人将牙刷搬到车辆上,七八辆车有序离开。

第472章 来到竹林村榨糖

  外面风云变化,山水村的人有条不紊的继续前行。

  村子上人家的银子挣了存起来,水清则多了一项,就是买买买。

  南都买、余杭买、北都也买,只要挣了银子就买。

  秦怡林原本是存银子,见到水清和白满善到处买,想着银子以后也能挣,现在不买以后就没这个价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待在村子上吃喝不愁,家里银子多或少区别不大,所以也跟着买了不少。

  丁佳佳和胡文华一合计,拿出聘礼以及陪嫁的银子跟着置办了几间铺子。

  到了过年的时候,凌然和大江没有回来,白子谦在南都陪他阿奶也没来,今年的年,没有团圆。

  过了年,继续收药材、炮制药材、卖药材,养牲口、卖毛料、做牙刷、卖牙刷.....时间跟加速了似的,来到十一月。

  竹林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来时只能住茅草屋,没多久盖了瓦面大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