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46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白子谦一双眼睛立即亮晶晶,满脸喜悦,“行!我愿意挖坑!”

  挖坑好啊,还能锻炼身体,挖出一个个又大又圆的坑,种上果树,可有成就感了。

  水清见事情敲定,转头对上范母说道:“黑子说他愿意留在我家,你们请回吧。”

  孙金花立马不乐意了,正准备开口骂道,水清抢先说道:“又不是签了卖身契得了卖身钱,管饭而已,哪家管饭不就在哪家做活?”

  孙金花憋着一口气出不出来,指着白子谦留下一句“不识好歹的白眼狼”走人了。

  范大木一家在赵富贵走时跟着悄无声息的溜了,如今黑子的事敲定,范前等人也灰溜溜的走了。

  见事情解决,原本怕水清吃亏过来帮忙的人打了声招呼,赶紧走人——他们还要捡菇子哩!

  白子谦重新回来后,其实也不过短短的几日,却觉得恍若隔世般。

  “水清婶子、范叔,谢谢你们”还肯接纳他。

  水清想法很简单,黑子这也不算背叛,他们救了他,他送了一个玉佩报答恩情。

  在他们家吃喝,他也干活了。

  他认为外面好,想去外面闯一闯,那就去呀,等发现外面不好想回来时,也没有强硬的让他们接收,而是帮了他们一个忙。

  哦,对了,看来黑子不是黑子,而是白子。

  不过这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回来了就好,快去后山挖坑吧!”

  挖坑可太累了,尤其下了雨后,黄泥地一踩带出一腿泥,不夸张的说连头发丝上都能沾上泥点子。

  范进笑容温和,对前面的事一概不提,只欣慰道:“回来了就好。”

  白子谦顿时热泪盈眶,回到茅草屋比回到白家的高墙大院还激动。

第六十二章 今年天冷的不正常?

  水清和范进作为成年人,不会过多的追问白子谦在孙金花家的日子。

  但晏秋星回江河湖五个孩子则不同,作为同在范母、孙金花手上吃过亏受过罪的同盟,他们谈论起来格外感同身受。

  仿佛寻到了知己,白子谦和五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等再吃到土豆,更是觉得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粉糯糯的不剌嗓子,太好吃了。

  而且他发现了,无论是炒、炖还是蒸,就连放在灶洞旁烤的黑乎乎,剥开最外面一层黑壳,里面橙黄粉糯,冒着腾腾热气,趁热更是好吃!

  要是自家也能种就好了。

  也许,可以和水清婶子家买种子?

  土豆有没种子?也不知产量如何,怎么种植......

  最近日子如同村民所求的那般,三不五时的就会下一场雨。

  蘑菇多了,山水村村民大多欣喜不已。

  水清也觉得很好,只是觉得一场雨过后天气就会寒凉许多,渐渐觉得穿单衣有些顶不住了。

  她带上布料和棉花,来到老村长家。

  “今年的天冷的太早了。”院子里,传来老村长担忧的话语。

  水清心里咯噔了一下。

  她以为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原来在山水村这个冷法属于不正常。

  王桂芬正在剁青菜喂鸡,听到后也忧心忡忡:“往年蘑菇能到十月底,按今年这个冷法,怕是十月上旬就没了。”

  院子门没关,水清敲了敲院子门提醒,低着头剁菜和躺在躺椅上的老村长同时抬头看了过来。

  “水清来啦,快进来!”王桂芬慌忙站起,双手在身前衣摆上使劲擦了擦,笑着道:“我去给你搬椅子倒茶。”

  老村长也从躺椅上坐直。

  水清连忙说道:“我有事请嫂子帮忙,说完了就走,别倒茶水了浪费。”

  “没得事,山上野茶多着呢,自家人喝的哪里浪费了?”王桂芬风风火火的搬了椅子出来,又脚步匆匆的进厨房倒茶水。

  水清没法,只得在椅子上坐下,对上老村长问道:“村长,你说今年冷的不正常?”

  老村长沉重的嗯了声,回忆着缓缓道:“以往老人家常说,发大水前一年的冬天额外冷。”

  倒了茶水的王桂芬将茶水递给水清后,没继续剁菜,而是在一旁坐下,叹气:“我听我爹娘也说过,以往发大水的头一年就格外冷。”

  水灾?水清面色凝重,“那,我们要怎么办?”

  “加固屋子、囤积粮食、储存柴火,倘若有多余的钱财,还可以买些石灰。”老村长一一说道。

  “水清,你那茅草屋怕是不行,夏季本就多雨,漏雨是常事,要是发大水,那就是连日大暴雨,到时你那茅草屋就算不塌,也会到处漏雨。

  嫂子知晓盖屋子费银子,你看要是银钱不够,可以打土坯,上面买瓦,这样耗费的银钱不多,挡雨却是足够了。”王桂芬真心建议道。

  她们山水村偏僻归偏僻,地势却不算低,加上村子里盖房子的地方是祖祖辈辈挑选后传下来的,基本上淹不到家里来。

  但是下大雨暴雨也是避无可避,往年大暴雨的时候,村子上的茅草屋总有塌的,塌了的人家老惨了。

  水清本来就想盖房子,如今听到王桂芬的建议后,赶忙说道:“谢谢嫂子,我晓得了,等菇子季结束,我就盖屋子!”

  “嗯嗯,不过打土坯是个费力气的活,你娃子小,当家的又是个读书人,怕是来不及。

  不过没事,到时来说一声,我们家的男人都能去帮忙打土坯!”王桂芬爽朗说道。

  冬季是一年中好不容易能休息的时间,他们家汉子原本是去城里看看有没短工可以挣几个大钱的。

  但今年全靠水清家才挣到那些大米,心里有数呢,当然是以她家的事优先了。

  有来有往,别人后面才会再帮你。

  水清知道老村长家的人勤快,农闲不在家休息会外出做短工,今年没出去也是因为捡菇子更划算。

  她感激的应下:“我先谢谢嫂子了,我和当家的商议过盖砖瓦房,到时请大哥们来帮工,工钱按照府城里的算,不让你们白忙活。”

  听到还要给工钱,王桂芬急急摆手:“使不得,这一个村子上的,尤其你们又帮了我们这么多,哪能还要工钱。”

  水清不再就价钱继续说,到时定好工钱就是。

  一旁老村长沉吟道:“老大家的,你待会和老大他们说,多打些土坯出来,把家里的鸡圈鸭圈全换成土坯的;

  还有柴房,再盖一间出来,趁冬季多储存些柴火,用完了就补上!

  粮食,大米一半换苞谷小米,另一半.....也换黑面回来吧,明年若真是个灾年,有吃的总比饿肚子强;

  还有,家里荒地,你和你妯娌几个商议商议,看看种些什么发水灾也能有收成的粮食作物。”

  水清听着老村长条理分明的下任务,终于明白为何他家能住上砖瓦房的同时还能吃上糙米粗粮。

  这样的老人家,才称的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王桂芬全部应下,随后问道:“爹,要不要给村子上的人也提个醒?”

  “嗯,你去和他们说吧,信的自是会跟着一起做,不信的咱也没法。”总不可能强压着别人干活。

  水清心里已经默默给自家加上大大的柴房,坚固的牲口房、鸡圈、兔子圈.....

  聊完了急事,王桂芬方才看向水清放在旁边椅子上的布料和棉花,主动开口询问:“水清,你这是”

  水清想起正事,表明来意:“天渐冷了,嫂子也知道我们以前过的日子,孩子们的衣裳破破烂烂,我就想着请嫂子帮忙给孩子做几身冬天的棉衣;

  不过也不是让嫂子白忙活,这旁边的五尺布料,是给嫂子的谢礼,成不?”

  王桂芬没想到做几身衣裳还有布料谢礼,磕磕巴巴的道:“我手艺不中,没有李大娘做的好....”

  “李大娘那我也请了,家里娃娃多,还多了个黑子,想着多做两身,也能有个换洗的衣裳。”水清继续道。

  王桂芬听到后,不再推迟,“好,不过五尺的布料太多了,三尺足够了。”

  刚好给长林做一身长衫。

  水清客气道:“嫂子别推迟了,这还是我占嫂子的光,要是去城里找个裁缝制衣或者买的成衣,银钱不知道贵多少哩。”

  王桂芬脸上笑容扩大,她的手艺哪能和城里裁缝相比?水清真是抬举她了!

  水清谢过起身,只想快点回家,看看能做哪些准备!

第六十三章 准备

  听完水清回来复述老村长的话,范进面色冷凝如水。

  “水灾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紧随而来的粮食颗粒无收、官府衙役贪腐救济粮、疾病丛生,以及人在饥饿状态下铤而走险.....”

  水清想到老村长说有余钱囤石灰,石灰也是杀菌消毒手段的一种。

  只不过在华国发生灾难后,有政府统一安排消杀,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操心费力。

  可在这儿不同,完完全全靠自己,不论是水灾过后防止发生疾病的消毒杀菌,还是人身财产安全。

  她面色凝重道:“老村长让桂芬嫂子去村子里通知了,想必会有一部分人会照着学吧。

  只是,村子里人的粮食够不?”

  “今年村子上人挣的大米换成黑面能撑到明年年底,只是水灾不仅仅要粮食够吃,还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不然房倒屋塌,别说粮食没地方存放,就是人被暴雨淋上个几日,也没法不生病,所以我估摸着,村子上人会拿出一部分大米去换瓦片,年底将土坯房子盖起来。”范进看向不远处的山水村,猜测道。

  他们山水村每年夏季雨水多的时候,总有一户两户人家的茅草屋被雨淋塌,但村子上人多,可以先在别处借住一下,剩下的大家齐心协力你帮一把我帮一把也就盖起来了。

  但若是发大水则不同,水涝前都是连续暴雨,到时倒塌的屋子过多,根本没地方给他们安置,大家自顾不暇,又哪有空闲和人力去管别人家的事呢?

  到时,老人和孩子多的家庭,将苦不堪言。

  水清也跟着看向山水村的方向,只见那里一座又一座的小茅草屋,好多还很有些年头的样子。

  村子里除了靠后天努力的老村长以及祖宗积累下家业的范家,其他人家基本守着几亩薄田,人口人,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下来,基本上剩不下什么钱财。

  家底太差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就差。

  “只有将村子里的人拧成一股绳,才能应对水灾后的安全问题,而要拧成一股绳,至少要保证大家有东西吃,不至于饿死。”

  长期饥饿,有外人来抢,拿什么反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