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0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同样得知这纸张的还有少府赵禹。

  赵禹年轻时执法铁面无私,早早便有酷吏之名,算是张汤的前辈。

  如今赵禹年纪大了,经历过不少官场上的起起伏伏,行事倒是平和了许多,手段远没有张汤他们这些后起之秀来得激进。

  少府这个衙署管的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包括山泽陂池市肆的租税以及各种宫廷手工业,上次刘彻要找人跟李长生学制糖就是命少府那边派人去学的。

  长安市中出现这样一种新纸,自然也有人汇报给赵禹。

  赵禹如今在朝中谨慎小心,与所有昔日的知交好友都断交了,兢兢业业地为刘彻服务。得知有这样一种新纸,他自然是第一时间想到要上报。

  白天赵禹就命人去摸清楚这纸的来处。

  得知这东西出自冠军侯府,赵禹也有些震惊。

  冠军侯府怎么还捣鼓起新纸来了?还对那些个读书人说过几个月能对外售卖?

  说实话,对于许多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狐狸来说,卫青和霍去病的政治手腕都很不够看。

  记得卫青刚得封大将军那会儿,家中养的舍人高达百人。

  刘彻当时心情好得很,让卫青给推荐几个人才上去,赵禹这个少府是负责去给卫青把关的。

  结果赵禹亲自面试过卫青挑拣出来的十几个舍人以后只觉一言难尽。

  卫青挑的全是些家境富裕的草包。

  赵禹让卫青把百来号舍人全喊来给他逐一看看,结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好家伙,这样的草包还不止十几个,百来号舍人几乎全都是!

  赵禹捏着鼻子在里面挑了挺久,才算是筛选出两个看起来穷了点、但是挺有能耐的,建议卫青只上报这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便是目前已经混得挺不错的田仁和任安。

  每次回忆起当时考校那些舍人的情景,赵禹都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至今仍未知道卫青到底上哪集齐这么多草包。

  他挑家臣的时候都不筛选一下的吗?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卫青当真是个手段圆融、精于谋算的政治老手,刘彻未必能放心把他捧到这么高的地方。

  现在霍去病拿出这个新纸,倒是有点出人意料……

  赵禹独自思量了许久,最终还是把底下人弄来的新纸妥当收好,准备明日拿去呈给刘彻。

  长安城就那么大一点,一天的功夫足以让事情传到所有该知道的人耳朵里了。

  翌日一早,刘彻就陆续接到几拨人的求见。

  有来自郎署的,有来自内史的,有来自少府的,有来自御使大夫的,还有来自丞相的……

  刘彻一听,这是有什么要紧事(热闹事)?怎地一大早就有这么多人凑一块?

  来都来了,那就一起进来吧!

  刘彻大手一挥,让所有人齐齐入内。

  丞相庄青翟官最大,首先把纸呈了上去。

  剩下几人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是吃了官不够大的亏啊!

  庄青翟一五一十地把新纸面世之事禀报给刘彻。

  刘彻把新纸拿到手里翻过来转过去地看,顺便听着庄青翟汇报读书人圈子里已经传开的传言:过几个月大伙都能买!

  等庄青翟讲完了,他才把目光转向表情像吞了苍蝇的赵禹几人,挑眉笑道:“你们也是为这事来的?”

  于是众人齐齐拿出了自己带进宫来的新纸。

  虽然不算是第一个上报的,但至少没慢别人一步,足以体现他们对此事的关心以及对朝廷的尽心尽力。

  刘彻把他们献来的纸全都收下了,心里却门儿清。

  这哪里是霍去病让人捣鼓出来的,分明是墨家的手段。

  以前墨家隐于市井,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如今他给霍善这孩子封了个朝阳侯,倒是阴差阳错地把李长生这个墨家传人给勾出来了。

  倘若这新纸当真适合推而广之,那这孩子的千户侯封得着实值得。

  刘彻正要命人去把霍去病这个当爹的喊来问问,就听人传报说冠军侯求见。

  霍去病还是按照老习惯先去把军务安排好才揣着图纸进的宫。

  他被宣入殿后才发现……人可真齐。

  丞相庄青翟、御使大夫张汤、内史义纵、少府赵禹……甚至还有司马迁这个郎官。

  霍去病:?

  霍去病不明所以,但他从来不怕人多,向刘彻行过礼后便把图纸呈了上去。

  说是图纸,其实是本装订成册的包教包会造纸宝典。

  比起庄青翟他们不知经了几手才弄来的空白新纸,霍去病献上的图纸可就丰富多了,上面绘制有造纸作坊的营建标准、新纸的制造流程以及许多简明扼要的解释说明。

  可谓是把纸张的优点展现到极致。

  刘彻看后让人拿给赵禹瞧瞧。

  赵禹管着少府也挺多年了,对营造之事也算精通,一看上头的图纸便惊艳不已。

  这图画得当真清晰明了。

  事实上这图一开始是李长生在霍善的连说带画基础上绘制出来的,跟小孩子沟通出来的东西当然足够简单易懂。

  只要对着图稍微给匠人们讲解一番,他们想必就能领会该怎么营建造纸作坊的。

  霍去病表示造纸作坊那边还能手把手教会朝廷工匠。

  刘彻瞧着霍去病问道:“你此前便知道这新纸了?”

  霍去病如实答道:“年初就知道了,只是当时还没造出纸来,便没有向陛下提起。”

  这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都还没有成果的事,怎么好和刘彻提起?

  霍去病还给刘彻说起造纸成功有多不容易:这次造纸作坊那边备了五批材料,只有三批顺利做出合用的纸来。

  造纸工序要是把控不好,造出来的纸就只能拿来擦屁股了!

  霍去病还命人呈上一并带进宫来的草纸当作证。

  这就跟上阵打仗一样,拿到人头才算军功,人头都没拿到你瞎嚷嚷什么?

  要进献新纸造法,那自然得拿实物来说话。

  现在新纸已经造出来了,造纸之法也献出来了,大汉读书人用上新纸只是迟早的事!

  更重要的是,那每年都得用车运到长安来的地方各郡县上计簿册也可以逐步换成纸张书写了。

  这得迎来一次公文书写以及地方造册的大变革啊!

  像霍去病刚献上来的图纸这样装订成册就很省地方。

  刘彻拍板让赵禹着手营建造纸作坊,有拿不定主意的地方便让人去新丰县请教。反正不管如何,务必要在秋天前造出一批新纸来,好趁着今年上计的机会把新纸推广到天下郡国之中。

  得让地方上那些不安分的家伙瞧瞧朝廷得了什么好东西!

第83章

  负责干活的人都退下了, 刘彻才问霍去病:“阿善那位师父来长安了?”

  这说的自然是李长生。

  霍去病点头。

  刘彻马上说道:“走,去看看。”

  霍去病欲言又止。

  对于刘彻这种有事没事就微服出宫逛几圈的行为,霍去病觉得实在很不靠谱。

  刘彻睨他。

  霍去病道:“他们都在医馆那边。”

  李长生来长安就是为了霍善,那肯定是霍善在哪他在哪, 完全不考虑作为朝阳侯家臣出去到处活动的。

  他平时连邑县那边的事务都是让金日磾去对接。

  医馆那边人又多又杂, 还可能接触不少病患,霍去病觉得刘彻不适合过去。

  刘彻说道:“无妨, 我们从后门进去, 也看看这医馆今天又能生出什么热闹来。”

  第一天是公孙敬声名扬长安, 第二天是新纸名扬士林,这第三天难道一点乐子都没有?刘彻不信, 刘彻准备去看个现场。

  何况李长生都来了, 说不准带了那个很有养生奇效的酒, 喝了能够浑身轻松的那种。那还怕什么病痛!

  刘彻隐晦地向霍去病表达自己要去蹭酒喝的意思。

  霍去病:“……”

  算了, 君要作死,臣不得不随他作死。

  君臣二人便换上了常服悄然出宫。

  一路上, 霍去病和刘彻聊起想找人到汉中、巴蜀诸地搜罗牡丹之事,上林苑这么大, 移栽几片牡丹不算事吧?

  听霍去病提及这花开起来十分艳丽, 养得好的话足有碗口那么大,刘彻奇道:“你还有想看花的时候?”

  

  霍去病面不改色地道:“是医馆里那几位医家给阿善讲的,说是有种补气益肾的丸剂还差一味长安没有的药——牡丹的根。”

  一听这补肾益气的功效,刘彻就想起了公孙敬声。

  刘彻:“……”

  看来霍善这位小神医还挺为他表叔操心的。

  不过当男人的, 听到补肾二字怎么能不心动?哪怕目前自觉自己不需要, 以后说不定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