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1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现在!

  嬴政随行队伍这么多人!

  不得给他们来个大筛查!

  人哪有完全健康的,肯定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

  就算是些小问题,一次性也能薅许多小宝箱!

  蚊子再小也是肉。

  如果真有人生了病,他也可以帮他们解除病痛,于双方而言好处都大得很。

  有些小病要是放着不管,以后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嬴政说道:“小事而已,我让人安排下去。这两日少府正好备下了不少药材,你可以先去看看有什么用得上的。”

  对于霍善的医术,嬴政已经十分信任,因为在医馆那会儿霍善就已经能独立坐诊。

  哪怕这边没有夏老头给他把关,他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也可以找华佗几人商量。

  有这样一位小神医愿意给人看病,嬴政当然不可能不答应。

  霍善听嬴政答应了,当着嬴政的面抱出个相当漂亮的药箱来。

  里头不仅摆着许多常用的丸剂,还摆着一包金针和一包银针。因为嬴政是通过邀请卡邀请来的,所以霍善可以自由使用系统药房里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他能开出来,药房都能给他准备上。

  只是这种在外头大面积接诊的情况下,他药箱里也只能塞点丸剂了。总不能看一个人,从药箱里给他掏出一包药;再看一个人,又从药箱里给他们掏出一包药。

  所以在有需要针对特殊情况单独开方的时候估摸着只能用这边现成的药材了。

  ……否则别人肯定会忍不住琢磨他这药箱到底有多能装!

  好在最近霍善跟着华佗他们练起了扎针,针灸这东西解决一些急病和常见病颇有奇效,所以他准备优先给人扎针,其次开丸剂,剩下的就锻炼他如何在药材有限的情况下把病治好。

  这不仅对霍善来说是一种锻炼,对秦人来说也有好处:他终归是要回去的,这边的人依然只能用现有的药材治病。

  就像他在医馆给人治病的时候明知道地黄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却凑不齐地黄丸需要的药材。连简简单单的一味牡丹皮,都得想方设法去找。

  像夏老头和义姁她们便能用最常见的药材给人治病。

  这兴许便是系统给他提供了许多学习途径、实践途径,却不给他无限制使用药房权限的原因所在。

  外力终归只能提供辅助,真正想要救治更多的人还是得自己掌握更多的医理与医技。

  许多人总嘲笑李时珍他们写医书时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里写,其实里头记录的许多在外行人眼里堪称“奇葩”的药材与药方,都是前人在本身有限条件下找出的最优解。

  哪怕那些“奇葩”其实只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至少也是前人为了治病救人或者努力让自己活下来而作出的努力。

  霍善挥别嬴政,跟着嬴政配给自己的几个随从哒哒哒地跑去认药材。

  还背着个跟他身量适配的小药箱。

  结果到了地方上,他看到个和夏老头长得挺像的人。

  霍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是你,夏无且!

  霍善跑过去喊人:“夏侍医!”

  夏无且闻言一愣,转头想看看是谁喊自己,只找到个小豆丁。

  旁边的随从给夏无且介绍道:“这位是公子善。”

  按照时人的习惯,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国君的孙子称公孙。

  这一声公子就是宣告了霍善的身份。

  夏无且看向眼前这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左瞅右瞅也瞧不出他哪里像嬴政了。兴许是随了娘吧!

  不过这孩子养得确实很好,脸蛋儿白里透红,浑身上下都带着股蓬勃生气。

  这样的小娃娃谁看了都得生出几分喜爱来。

  夏无且耐心询问:“公子可是有什么事?”

  霍善答:“我来看看这边都有什么药材。”

  夏无且和气地说道:“那公子且随我来。”

  霍善心中暗道,夏无且这个当爷爷的脾气倒是比当孙子的好很多。看来孙思邈他们说的是对的,想长寿还是得多多锻炼自己的养气功夫。

  少生气,活得长!

  幸而霍善还记得李时珍他们的殷殷叮嘱,才没和夏无且探讨“你知道你孙子整天脸臭臭吗”这种问题。

  不过霍善想和夏无且讨论的话题也不怎么适合拿来聊天就是了——

  只见霍善兴致勃勃拿夏无且当柱子转圈儿,边转还要边问夏无且这个据说曾经向董仲舒等人聊秦时八卦的当事人:我阿父(限时版)当初是不是这样绕柱跑的?

  夏无且:?

第91章

  若非秦朝尊卑非常分明, 夏无且还真想伸手把霍善的嘴巴给捂住。

  到底是谁给这小祖宗讲这些的?

  这位小祖宗自己不想得到陛下的宠爱也就罢了,可别连累其他人啊!

  夏无且忙对霍善说道:“到了,到了,公子别再绕了, 再绕我要昏过去了。”

  霍善这才消停, 跑进摆放药材的地方挨个检查过去,拿起一样药材便思索相应的配伍, 看得十分仔细。

  夏无且一声不吭地跟在他后头, 生怕这孩子再说出点什么容易让他掉脑袋的话题。

  霍善却只是和他讨论其中几种药材炮制得不太对。

  夏无且只当霍善是来玩耍的, 见他一拿到药材就说不对,夏无且那作为医家的责任感顿时就上来了, 忍不住问道:“哪里不对?”

  霍善是跟着孙思邈他们去采了小半年药的, 这些药材一入手他就知道采摘时节以及具体炮制方法, 自然给夏无且掰扯得清清楚楚。

  夏无且一开始是不相信霍善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 等到霍善从采药开始讲起,嘴巴就慢慢张大了。

  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把药材炮制之法讲得头头是道。

  连为什么用水、为什么用火或者为什么水火兼用都给说透了。

  夏无且很快摆正心态, 没再把霍善当无知小儿看待,而是认真和霍善探讨起来。

  另一边, 嬴政还不知道一大一小转眼间又快聊成忘年交了。他行至江边, 驻足远眺,心中思绪万千。

  大队伍接下来将要前往巨鹿郡。

  这地方不怎么吉利。

  李时珍他们说的沙丘就在巨鹿,距离平原县不过两三百里的路程,也就是他病倒没几日便死了。好在他发病之初就得遇良医, 才没有让赵高他们有机可乘。

  秦末的巨鹿郡还发生另一件很有名的事, 巨鹿之战。这一点他分别从刘彻、李时珍、司马迁父子几人口中印证过, 几个人讲得大差不差。

  这一战,项羽以少胜多赢了秦军, 不仅杀死王离、诱降章邯,还坑杀了跟着章邯他们投降的秦兵。

  据传二十万大秦兵马尽丧此地。

  嬴政对后世记载的这些兵马数目颇有些不信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经过巨鹿一战,大秦再无生机。

  嬴政望着辽阔无垠的平原津思索自己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司马迁他们的话,他没有全信,也不会凭着那点儿先知先觉就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切。毕竟算算时间,那个“大汉”距离秦末都过去近百年了,谁能真正了解百年前发生过什么?

  倘若未来的一切是可以改变的,那他这里变换了策略,焉知别的事不会变?所以说到底还是得他亲自把情况摸清楚再做决断。

  再想到霍去病他们计划着要设立西域都护府,嬴政心头又变得一片火热。

  可惜他手头没有卫青和霍去病啊!

  是时候选拔一批适合横扫大漠的人才了。

  回头先让章邯去开个荒吧。

  这人带着二十万秦兵转投项羽虽有赵高作乱的因素在,却也无法掩盖他的投降让这些老秦人葬身巨鹿、埋骨他乡的事实。

  如果知道跟着投降也是死,这些大秦将士会不会宁愿死战到底?

  

  嬴政回忆着秦末的种种局面,知道自己回到咸阳后要做的事绝对不少。

  如今他身体渐渐恢复了年轻时的轻快,求长生之事可以往后先挪一挪。

  嬴政命人呈上笔墨。

  再让人迎着初升的夏日艳阳绽开空一卷白书帛。

  嬴政亲笔在上面写下了三个字——

  求贤诏。

  因为内容是现成的,所以嬴政写得非常快,转眼间已写就全文:“ ……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如果刘彻在这里,一定会气昏过去:这不是他刚登基那会儿颁行天下的诏书吗?!

  那时候刘彻将诏书下达天下郡国,让地方上举荐能够出将入相或者远使极远之国的人才,要是觉得自己可以上的也能到长安直接上书。

  只要你愿意上书,就有很大概率获得皇帝直聘机会!

  张骞就是看了这诏书才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出使西域的。

  这份求贤诏到现在都还在发挥余热,前两年刘彻才收到个没满弱冠的人才,名字叫终军,年纪不大,说话却特别好听。

  当时刘彻祠五畤抓到只白麟,刘彻问众人这是怎么回事,就数这个终军吹得最好。

  这家伙不仅把刘彻的文治武功都给夸了一遍不说,还把卫青和霍去病都给跨进去了,说什么“大将军秉钺,单于奔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大意是舅舅出马,打得单于落荒而逃;外甥出马,打得昆邪王俯首称臣!

  最后更是直接怂恿刘彻改定告元,也就是给每个重要时期定个颇具意义的年号,方便大家记录这个时期发生的大事。

  刘彻采取了这个建议改元为“元狩”。

  年号这东西可是刘彻首创的,再此之前从来没人用年号来纪年。

  拍马屁拍得这么全面、这么叫人舒服,怎么能说这小伙子不是个难得的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