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3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你们不是对军功不屑一顾吗?爵位也别要了!

  卫登他们封的那个千户侯,也是在那会儿被刘彻顺手捋掉的。

  这其实也不是刘彻首创的,读读《春秋》就知道了,齐国有次攻打楚国的原因是“你们楚国没及时进贡滤酒用的包茅导致天子不能好好祭祀”。

  反正吧,看你不顺眼时连你贡品里缺根草都能拿来当收拾你的理由!

  霍善听了李时珍分享的酎金夺爵真实事件,总感觉自己也在清算之列;再算了算李时珍提到过的平南越时间,发现也就三五年后的事。

  原来朝阳县三五年后就不归他管了!

  

  霍善忽然松了口气。

  他本来就觉得要管这么多人怪难的,不用他管就更好啦(事实上本来就不归他管)。虽然很多事情他都只负责动动嘴,全部都由师父他们负责落实下去,可他也舍不得师父太累!

  霍善大方地说道:“侯爵没了就没了,反正我要这个侯爵也没什么用,您收回去吧。”

  霍小朋友充分展示了什么叫“无欲则刚”,头一回把刘彻给说得接不上话。

  大汉的爵位居然这么不吃香了吗?!

  刘彻没好气地道:“你进献有功我还削你爵,别人知道了该怎么说我?”

  霍善道:“随他们说去就好了,反正他们又不会让您知晓他们说了啥!”

  谁背后说人坏话会让本人知道呢!

  刘彻:“……”

  虽然我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但是你小子怎么能当着我的面说出来?

  刘彻瞧了旁边的霍去病一眼,意思是“你到底怎么教儿子的”。

  转念想到霍去病这个当爹的也没教几天儿子,刘彻也就不那么怪他了。

  只不过刘彻这人最爱干的就是强人所难了,听霍善竟对爵位毫不留恋,他便哼笑着对霍善说道:“既然你没什么想要的,那我就赐你黄金二十四斤四两吧,你好好收着,以后你的酎金就拿这个交。你现在四岁,这够你个千户侯交到一百零一岁了。”

  众人:“……”

  从未听过这等有零有整的赐金!

  唉,咱有许多话想说,偏又不敢说。

  霍善没想到刘彻居然直接帮他把酎金准备到一百零一岁,那他岂不是得管朝阳县到一百零一岁!

  愁人哟!

  不过金子是好东西,霍善也就高高兴兴地收下了。

  二十四斤零四两黄金,可以赎司马迁的宫刑足足二十次!

  司马迁:?????

  谢谢你能在这种时候想起我嘞,朝阳侯。

  霍善这位朝阳侯确实献上了不少好东西,刘彻赏他点金子并不过分,众人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相携在庄子上随意地吃吃喝喝和到处遛弯。

  既然新犁已经造出来了,刘彻也命人带了一批过来,让霍善这边的庄户先下地试试看好不好用,好用便直接留下了。

  一行人吃饱以后就一同去看新犁下地。

  桑弘羊和张汤都是比较了解民生的官员。

  看了曲辕犁在地里的表现,桑弘羊评价道:“这新犁确实灵便许多,只是犁铧小了这么多,如果是耕作连片的土地反而得花更长时间。在平原耕作恐怕还是大犁合用,这小犁用在南方的山地丘陵之上更为相宜。”

  霍善没想到桑弘羊只看了一会就看得这么准,马上和桑弘羊分享自己从苏轼那学来的曲辕犁小知识:“没错,东坡先生说这个犁又叫‘江东犁’,最适合用到江东去!”

  刘彻说道:“无妨,以灌钢法做出来的大犁也比生铁大犁也轻一些。”他既有意经营南方,这曲辕犁将来自然也有大用,总不会一直在府库里吃灰的。

  刘彻一行人在庄子上待了大半天,才终于心满意足地回长安去。

  由于距离上次连吃带拿也没几天,所以刘彻这次倒是没从这边薅走什么,只是莫名觉得这个待着格外舒服。

  每次来了都还想来!

  相比于刘彻这位客人的想法,霍善这个小东道主就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他才不爱整天招待刘彻他们!

  霍善趁着旁人不注意悄然给即将回长安的刘彻连扔两个【衡石量书】,争取让刘彻回去多多加班。

  不要再来了!

  李长生注意到霍善的小动作,送走刘彻一行人后把他抱了起来,问他刚才在干什么。

  霍善顿时有些心虚,小眼神儿到处游移。

  李长生语气怅然地说道:“你不想说,我便不问了。”

  霍善一听,师父这是觉得自己有小秘密了,心里有点难过。自己都给爹讲过了,不应当瞒着师父!

  他马上把自己偷偷摸摸给刘彻扔【衡石量书】的事告诉李长生。

  比起前两次半路没忍住直接扔,这次他已经忍到分别的时候再扔,尽可能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只要不是玩到一半突然出现蓬勃的工作欲望,姨公就不会发现不对劲了。崽简直聪明绝顶!

  李长生;“……”

  这也不能怪霍善乱来,实在是刘彻这人太爱欺负小孩。

  就拿赐金这事来说,你赐个五十两或一百两都行,听着也算是圣恩浩荡,结果你赐个二十四斤四两是怎么回事?

  李长生知道小孩子是管不住手的,所以他没责备霍善胡来,而是笑着哄劝起来:“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下次别全给你姨公用了。你可以给你师弟或者二柱他们用,这样他们说不准能跟你一样学起东西来又快又好。”

  霍善听李长生这么一说,立刻觉得自己白白在刘彻身上浪费了四个稀有的一次性技能道具。

  那可是金色的欸!

  霍善用力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下次绝对不给他了!

第116章

  刘彻回去的路上就发现, 来了,又来了,那种感觉——没错,就是那种感觉又来了!

  

  那种脑袋出奇清晰、仿佛不多看几份奏疏策论实在很可惜的感觉, 又来了。

  这一刻, 无论是后宫新纳的美人,还是刚才很想得到的花里胡哨鞍具, 都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

  他现在只想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国家人才选拔问题、河西诸地设郡屯田问题……还要召开一个小型研讨会, 讨论对待南越是使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还是找个由头兴兵讨伐。

  仔细一想, 他要干的事还真多啊!

  刘彻直接把卫青几人带回宫中。

  这种状态着实难得,不管讨论什么问题脑袋仿佛都比平时要清晰。正好他看重的心腹大臣都在, 想加班都不用另外找人的。

  回到长安后突然被喊去加班的霍去病:?

  刘彻这熟悉的状态, 这熟悉的加班安排, 令霍去病一下子想到霍善手头的【衡石量书】。幸好刘彻目前并没有深究此事的想法, 不然这孩子说不准真要被逮住了。

  霍去病默不作声地跟着卫青他们一起加班去。

  朝廷最近事情确实挺多的,新打下来的土地要琢磨该怎么消化, 从诸侯王手里陆续弄回来的郡县也要琢磨该怎么管控。

  要知道文帝时期一度免了十余年的田税,原因就是……当时内忧外患的朝廷实在搞不转这一摊子事, 与其分出一大批官吏去搞那点微薄的田税, 还不如直接免除田税只收个人头税,这样官吏轻松,黔首也高兴,税钱自然就好收多了。

  现在刘彻还把大汉疆域给做大了, 那么如何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就成了重中之重。如果打下来或者收回来的地盘朝廷根本管控不了, 那就真的叫那些爱泼冷水的儒生给看笑话了!

  可惜刘彻不太欣赏墨家的理念(墨家弟子显然也不会欣赏刘彻的理念), 否则以墨家那要求弟子吃苦耐劳的宗旨以及那因地制宜发明创造的本领,扔去河西诸地以及南边诸郡搞开发着实再适合不过。

  其实儒、墨在诸子百家之中都曾是显学, 思想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像司马迁这个曾经师从董仲舒的儒家弟子,在沉浸式了解过春秋战国历史后提笔写《史记》都经常儒墨并提。

  可见墨家祖上确实曾经阔过。

  可惜墨家那些个分支好用的不好管,好管的不好用!

  在【衡石量书】的作用之下,刘彻脑子运转得很快,一想到接下来的种种部署,他脑海里满满当当都是这么一个想法:得想个办法弄点人来给朝廷干脏活累活。

  没过几日,刘彻便从郎署以及博士之中挑出终军等人巡行郡国,一方面核查地方上有没有盗铸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考察当地官吏与富户豪强有没有作奸犯科的行为。

  这是他早就打算好的事,等这批人回来了,他对地方上的情况就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随着使者陆续启程,时间也进入了三月初,朝中也由霍去病牵头开启了三位皇子封王这一重大议题。

  三位皇子的母族都不显,朝中也没什么人为他们说话,霍去病起了个头,后续就有不断有朝臣参与进来。

  对于长安城中这些风起云涌,霍善是一概不知情的。他每日带着刘据他们在新丰县中到处跑,几乎把每个乡都走了一遍,到了夜里,他又跟着李时珍他们沉迷医学课程。

  周山因为身体实在虚弱,回去后又不知生活有没有着落,所以一直留到三月初都还没离开,诊费之类的自然也没结算。

  眼看马上就要到了医馆曾经宣传过的三月三开业日,李长生又一次印了宣传单,这次宣传的可不仅仅是医馆开业,还有第一批纸张正式对外开售的消息。

  这售纸是限量供应的,每个人只能买一份,争取能教更多人能买到。

  本来李长生是不准备那么快开始做纸张生意的,不过霍善的医馆那边决定让人植树种瓜抵医药费,那便需要一些别的收入来堵医馆的缺口了。

  不过医馆的缺口其实也没那么大,因为长安城中有些患者悄然过来找华佗他们治病,给的诊费还是挺高的。树他们也照种,谢礼和诊金却绝不会少给。

  一个这样的患者便能顶几十个寻常患者。

  这些人还会口口相传。

  庄子这边的隐蔽性更是深受他们的青睐。

  有些人治病就是想偷偷地治,不像那个公孙敬声,自己肾不好居然大庭广众之下找他表侄儿看!

  医馆还没到宣传单上那正式营业的日子,已经陆续有一些达官贵人通过别人的介绍找了过来。

  这可是背靠冠军侯的医馆,更别提还有几个真正有本事的医家在坐诊。

  听说连小小的朝阳侯医术都很不错!

  所以李长生安排人手在庄子外围开文房铺子和酒楼茶肆之类的,也就是未雨绸缪看看霍善将来有没有财政窟窿要补而已。

  霍善对李长生让人开酒楼这件事也很满意,以后刘彻他们再过来的话直接让他们去掏钱吃饭就好,他和师父完全不用费心招待,还能赚走他们的钱!

  转眼到了三月三,不少人趁着上巳节这种春暖花开的好日子出城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