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5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带着满街人活动完自己的小身板,又重新投入到义诊活动之中。

  他正认真地给患者诊看,而他的长兄公子扶苏竟真的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本……模样很新奇的本册在记录着什么。

  萧何的目光一下子被扶苏手上的病案本吸引了,忍不住走近想看得更清楚点。

  结果他很快被旁边的士兵拦住了。

  除了患者,旁人是不能走太近的,一来是为了维持看病的秩序,二来也是为了保证两位公子的安全。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突然暴起伤人?

  不过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围着老半天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公子善和夏侍医他们是真的在认认真真给人看病。

  

  如果这时候有人想伤害他们,那么满街的老秦人都会抄起家伙把对方摁死。

  霍善是从不担心自己安危的,毕竟真要有什么事他顶多也只是当场表演一个大消失术,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他送走一个新病患,转头拿过扶苏写的医案往前翻了翻,仔细检查扶苏记录的内容有没有谬误。

  扶苏一开始写医案用的是篆书,霍善……霍善看不太懂。

  霍善最初学的是隶书,后来的楷书和行书也是往简单里发展,后来跟着刘据去读宫中藏书,他才接触篆书。他嫌弃这玩意笔划特别多,还都弯弯曲曲的,对小朋友特别不友好,就没有认真学了。

  好在扶苏去了北郡好些年,也算是接触过不少底层胥吏,隶书也已经写得十分纯熟,很快便给霍善换成写起来相对简易的隶书。

  扶苏写得不算太快,偶尔还得停下来等墨迹干透;但霍善也没让他把每个医案都记录下来,只在遇到典型的或特殊的患者时才会让扶苏记录,如果已经有过类似的医案了,便只需要在前面稍加补充即可。

  而且霍善时不时要停下来洗洗手或者补充点糖分,所以总的来说兄弟俩还是配合得很不错。

  就在一大一小就着刚才的医案讨论哪里需要修改的时候,有个侍卫上前来向扶苏禀明情况:那边有个自称萧何的沛县县吏,说是自己字写得不错,得知公子已经写了半天,想看看需不需要由他来顶替。

  扶苏想说自己不累,可转念想起霍善已经小半天没喝上他心爱的牛乳茶了,当即又改了主意,让人把萧何请过来。

  霍善听到萧何后觉得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就在他认真回想的时候,李时珍这小老头儿就蹦了出来,积极地给他介绍萧何其人:这可是你们大汉的开国丞相啊!你和他多聊聊,说不准还能见到你们高祖刘邦!

  只是你在这里救活了嬴政,还当了公子善,咱也不知还会不会有汉高祖了……

  霍善对此不是很执着,不管别处如何,左右他们那边已经有高祖了,不差这一个!

  倒是萧何让他很好奇,传说中的萧相国长什么样的?可以把还没当皇帝的高祖引荐给他看看吗?

  霍善怀揣着满心好奇看向被放进来的萧何,只见那是个和他舅公卫青差不多大的中年文士,瞧着也就三十多岁左右。

  虽然因为长途奔波而显得有些憔悴,但依然看得出来他是个很爱干净的人,永远会把自己收拾得整整洁洁的。

  这种良好的习惯在霍善这里非常能增加好感度,他马上同意换萧何给自己写医案本。

  被自家弟弟毫不犹豫换掉的扶苏:“……”

  他有点不开心,但他不说。

  见霍善已经开始给萧何介绍该怎么写医案,扶苏只能默默地……回医馆后头命人生火给霍善煮牛乳去。

  萧何翻看着扶苏写的那些医案,心中震动不已,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位大秦公子真的在给人义诊,更为了这轻便简明的纸质医案本。

  作为一个常年和各类文书打交道的县吏,萧何比谁都清楚这东西的价值,要是能推而广之,那天下郡县的情况说不准都能被朝廷轻松理清!

  至少不必再把上计籍册一车车地往咸阳城运过来。

  只是萧何初来乍到,也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何来历,只能先按兵不动地坐到霍善边上认真替他抄录病案。

  比起平时总有人帮忙抄写的扶苏,萧何在文书写作方面是专业的,每次遇到需要记录的内容他都是提笔就写,丝毫不带停顿。

  偏偏就算他写得这样快,字迹依然工整漂亮,看得霍善由衷夸赞:“你写得比我阿兄好多了!”

  正拿着牛乳茶来投喂弟弟的扶苏:?

  终归是错付了!

  这臭弟弟,不要也罢!

第129章

  霍善闻到牛乳茶的香味, 忍不住吸了吸鼻头,沿着香气的来源转过脑袋,一下子对上扶苏幽幽的目光。

  瞧见扶苏手里的牛乳茶,霍善陷入了强烈的挣扎之中。好孩子是不能说谎的, 可是他心爱的饮子在扶苏手里欸!

  霍善勉为其难地改了口:“其实阿兄你虽然写得慢点, 但是也很好看啦!”

  扶苏:“……”

  听起来很勉强的样子。

  扶苏还是把暖烘烘香喷喷的牛乳饮子放到了霍善伸出来的爪子里。

  只不过没等霍善开心地吨吨吨,他又伸手把整只奶团子直接抱到自己膝上, 以此向萧何展示他们俩才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可怜他并不知道根本没有所谓的血脉相连)。

  自从认回了霍去病这个爹, 霍善渐渐也习惯被人抱来抱去了, 没有最开始那么抗拒别人随便抱自己。

  考虑到扶苏是亲自去给自己煮的牛乳茶,他决定满足扶苏爱抱孩子的癖好, 乖乖窝在扶苏怀里咕咚咕咚地喝他的奶味饮子。

  算是中场休息。

  这些大人好怪啊!

  扶苏感受到自家弟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 心里有种奇异的满足感。

  萧何:“……”

  莫名有种被人家兄长当抢娃怪人的感觉。

  他真的没想抢人小孩。

  扶苏在霍善补充完奶能量继续去义诊之后, 讨要过萧何手中已经写完的那本医案本翻看了一会, 不得不承认萧何抄录起来确实又快又好。

  不过这也只是抄写水平而已,算不得什么真才实学, 不过霍善看起来挺喜欢这萧何的……

  结束一天的义诊之后,扶苏和萧何都获得了留在医馆一起吃瓜的殊荣。

  因为嬴政这边已经是深秋了, 所以霍善很有仪式感地把瓜换成了东陵瓜。这东陵瓜在秦朝也有, 毕竟是秦朝的东陵侯种的嘛,瓜种本身就是秦朝所有,他让人去井里捞出个圆溜溜的甜瓜来倒不显得多奇怪。

  一行人围坐吃过瓜,便算是说得上话的朋友了, 扶苏询问萧何从何而来, 来咸阳又是所为何事。

  得知萧何这次是应求贤诏而来, 一会还要去落脚处报到,扶苏邀请道:“不如先到我府上暂住, 明日也好过来给善弟帮忙。”

  萧何对公子扶苏观感还不错,思量片刻便点头答应下来。他本不愿来咸阳,更不愿卷入各方纷争之中,相比于其他人,公子扶苏待人倒还算有宽仁,说不准他能借此机会避开许多事。

  扶苏派人把萧何送回自己府中,自己则亲自把霍善带回宫里去。

  霍善今天的义诊依然很热闹,有不少一剂奏效的患者已经开始给他贡献宝箱了。很不错,他的天下第一医馆迟早开遍每个时空!

  哪怕忙活了一整天,霍善依然生龙活虎的,要不是扶苏主动要抱着他走,他是压根不稀罕别人抱的。

  扶苏见状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活力充沛。

  说实话,连他这个在旁边看着的都感觉有点累。

  扶苏领着霍善去拜见嬴政。

  嬴政见扶苏连霍善跨个门槛都要盯着看,仿佛随时准备扶一把,心中已经知晓兄弟俩相处得很不错。

  嬴政朝霍善招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边上来。

  等霍善屁颠屁颠坐过去了,嬴政才看了眼扶苏,让瞧着似乎有话要说的扶苏也坐下。

  扶苏把他们在医馆遇到萧何的事给嬴政讲了,说起自己把人邀到府上住的事。

  嬴政挑挑眉,看向自发拿起案上的饮子开始吨吨吨的霍善。

  霍善有些迷茫地抬起头和嬴政对视,眼神里的意思是“你看我做什么”“这里有什么需要我发表意见的吗”。

  既然萧何被扶苏给截胡了,嬴政便让扶苏趁此机会摸摸萧何的底,看看这是不是个值得重用的人才。

  嬴政吩咐完了,转头问霍善:“你觉得萧何怎么样?”

  霍善道:“字写得又快又好!”

  萧何书法极好,闲暇时常和张良他们讨论书道,据传当初他负责营建好未央宫以后苦思三月,才终于题写出宫名悬挂于殿前。

  那匾额曾引得无数人争相围观。

  这种需要亮出来让天下人评头论足的榜书字体被后世称之为“至难”,想要写好可不容易。

  嬴政笑道:“这点倒是和李斯有点像。”

  扶苏眉头跳了跳。

  其实嬴政目前最信任的李斯和赵高都写得一手好字,只是嬴政突然拿萧何跟李斯比,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扶苏心中疑惑,霍善却是一点都不疑惑:李斯,大秦丞相,协助嬴政规划一统天下后的帝国蓝图;萧何,大汉丞相,协助刘邦规划建立汉朝后的帝国蓝图。

  两个人从身份到职能都相差无几,嬴政会把他们摆在一起比较实在再正常不过。

  只是李斯已老,不再是写《谏逐客令》时的李斯了。他担任丞相将近三十年,儿子、女儿都与皇室结亲,整个大秦除了嬴政,就他李斯说的话最管用。

  所以他很难想象自己脱离权力中心的那一天,有时候甚至想利用自己的职权维持眼前的富贵荣华。

  大秦出现的那些问题,以他年轻时的聪明才智难道看不出来吗?

  可他哪怕知道这样下去大秦必然面临难以挽回的危局,依然舍不得松开握住权柄的手。

  那个许多人爱写在李斯传记最前面的寓言般的故事,竟是宛如文谶般映照着李斯的一生。

  据说李斯少年时当过一段时间的乡中小吏,他发现那些在厕所里偷食粪便的老鼠听到人和狗的脚步声都要惊慌失措、到处逃窜,每吃一口粪都要担惊受怕。

  而粮仓里的老鼠却不一样,它们住在舒适的屋宇之中,身边堆满了精细适口的好粮,全都吃得脑满肠肥,每天优哉游哉地躺在粮堆上腆着肚子消食。

  就算听到人和狗的脚步声它们都不会害怕,因为它知道外头的人和狗都不会进来驱赶它。

  李斯见两种老鼠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心中感慨万千:人的境遇其实就跟这老鼠一样,你好还是不好其实取决于你待的环境。

  李斯从此立志向学,决心到外面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事实证明李斯的选择是对的,他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雄心勃发的嬴政,也算是有了施展胸中的抱负的良机。

  只是他最终还是想永远当那粮仓里的老鼠,什么君臣相得、什么千古贤相,终究还是泯灭于他最后的选择上。

  秦还未亡,他就已经被夷了三族。

  兴许人世间许多事就是这样:你越想要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你越想牢牢抓紧什么,就越容易眼睁睁看着它从自己掌中划走。

  嬴政的一场“梦”,击碎了他长生不死、千秋万代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