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65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卫青:?

  所以你的重点其实是你都不能去,所以霍去病父子俩也不能去?

  面对这么三个不靠谱程度不相上下的家伙,卫青一时有些沉默。

  刘彻问他:“卫青你怎么不说话?”

  卫青道:“臣在想是不是该告老还乡了。”

  刘彻:。

  刘彻的关注点马上又跑偏了:“你有什么乡可告的,死了都得葬茂陵里去。”

  卫青确实没乡可回,他母亲那边本来就是家奴出身,父亲那边关系又……基本没有关系,他拥有的一切都是刘彻给的。所以他这辈子恐怕只能给大汉卖命到底,即使活到顺利致仕估计也只会待在长安。

  何况他能不能致仕还不一定,要知道大汉官员是没有退休年限的,皇帝不想你退你就不能退,将军六七十岁还经常上阵打仗,文官七八十岁还在当丞相,一个两个都是活到老干到老。

  随葬茂陵这件事则也早已定下的。

  刘彻的茂陵已经着手营建许多年了,哪些亲近朝臣可以陪葬于茂陵刘彻心里也早有计较,像卫青自然是连墓位都给选好了。

  这几年霍去病屡立奇功,刘彻便打算给他也选个风水宝墓,到时候他们几个在茂陵底下也可以下下棋打打猎。

  这没什么好忌讳的,没看秦始皇才刚登基就开始营造他的始皇陵吗?

  真要死到临头才掘墓,那才叫不讲究!

第143章

  虽然很不想管这三个不靠谱的家伙, 卫青还是耐心地聆听起霍善的想法。

  得知霍善担心匈奴人“以逸待劳”,卫青微微惊讶,没想到霍善会想到这么多。

  刘彻其实有乘胜追击的想法,一棍子把匈奴给打死, 但是因为接连几次的大战以及李广的自杀, 这两年不管是征兵还是征马都不太顺利,所以这个计划只能暂且搁置。

  而且直捣匈奴单于王庭这种事, 朝中许多人还是觉得没有必要, 只要匈奴人不敢骚扰大汉边境就可以了。

  乘胜追击的事就此搁置了。

  所以霍善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草原那么辽阔,过个三五年就能养得兵肥马壮, 到那时候匈奴人未必不会卷土重来。

  只不过卫青感觉自己现在状态还挺好, 并不怕匈奴人再敢犯边。

  何况还有霍去病在, 他就算出点什么意外也问题不大。

  卫青笑着说道:“他们敢来就让他们来好了。”

  卫青待人一向是温和的, 霍善还是第一次听卫青说出这么锋芒毕露的话。

  他昂起小脑袋,眼神忽闪忽闪地看向卫青, 总感觉刚才那一瞬间卫青的笑声和说话声都很有气势,在他身后仿佛无端多了千军万马。

  卫青对上小甥孙灼亮的瞳眸, 伸手把人提溜过来, 摸着他圆溜溜的脑壳说道:“我们会应对好的,大汉还不需要你一个四岁大的孩子那般辛苦,你只要快快活活地长大就好。”

  霍善一把抱住卫青,用脑袋在这个厉害舅公怀里蹭来蹭去。

  卫青:“……”

  卫青失笑地说道:“你这是做什么?”

  霍善殷殷叮嘱道:“舅公也要长命百岁!你们活得长长久久的, 我就能一直快快活活啦, 谁都不能欺负我!”

  卫青温声应承道:“好, 为了不叫人欺负我们阿善,我们一定长命百岁。”

  刘彻乐道:“就这小子的脾气, 谁欺负得了他?”

  别以为他不知道,霍善这小子可是一点亏都不肯吃的,走到哪别人都得哄着他。

  像那个司马迁被他记仇记到不得不带着好吃的去求和好,其实也就是人家请聊得来的朋友到家里做客没请他而已。

  霍善闻言立刻用眼神偷偷瞄向刘彻,意思是“是他,是他,爱欺负我的就是他”。

  刘彻:?

  从没见过这么没良心的小娃娃。

  刘彻道:“我是没给你侯爵,还是没给你分各地进贡的好食材?”

  霍善听后反思了一下,对哦,其实姨公对他挺好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给他一种姨公很坏的感觉。

  霍善思索良久,一脸认真地回答:“我也不晓得!”

  刘彻:“……”

  你小子还真是理直气壮。

  霍善积极地和刘彻商量:“您要是能让我去云梦泽玩,您就是天下第一好姨公了!”

  刘彻都没想到霍善居然还没死心,忍不住对卫青投以“你这个舅公也不管用啊”的眼神。

  卫青忍不住低头望着霍善问道:“你怎么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玩儿?”

  霍善坚定地说道:“我要去当个好县令!”

  李长生不在,霍善就偷偷把自己惹李长生不开心的事给卫青他们讲了。

  当然,他也没全说,只说他上次认得一个朋友,园子修得老漂亮,没钱了就出去当县令,没当多久又能继续修园子,他觉得当县令特别厉害特别能赚钱,就跟李长生讲他要去当县令赚钱!

  李长生听后就很不开心地批评了他。

  提到在李长生那里挨批的事,霍善瞧着怂怂的。他说道:“我就想我去当个好县令,师父就不会不高兴了!”

  刘彻听完后沉吟片刻,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你这个朋友是谁?”

  哪个混账当县令赚钱修自己的园子,还在霍善这小子面前得意洋洋地宣扬?

  霍去病:“……”

  糟了,不会露馅了吧?

  这也是霍去病答应让霍善出去几年的原因之一,霍善老这么凭空变出东西来,刘彻又整天闲着没事往新丰县跑,大大增加了暴露的风险。

  要是到了外头事情就方便多了,得了什么好东西都能说是在当地发现的,第一时间上贡给朝廷。

  霍去病正担心着呢,结果就听霍善老老实实回答:“我在梦里见到他的,您找不了他算账!”

  袁枚并不是医馆患者,并不能被邀请过来作客,所以霍善说是梦里见到的绝对是大实话。

  刘彻本来还想着“让我看看是不是我的刀不够锋利”,一听霍善这么说顿时有些啼笑皆非,指着霍善笑骂:“你小子不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怪不得你师父要教训你。”

  霍善辩驳道:“才不是,真的是别人跟我说的,我还逛了他家大园子,老好看了。”

  他还给刘彻描述了一下随园的景致,随园有山有水,北边背山面水,袁枚在高处建江楼,低处建溪亭,夹涧处建桥,还有处大湖可以泛舟,一切皆依着山林湖溪的本貌而作,园中山水如诗如画,夜里一放灯,林间、廊下、湖中俱是明亮如昼。

  最要紧的是,随园的饭超好吃的!

  他也想去南边种出超好吃的大米!

  刘彻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仿佛当真是亲眼所见,不由说道:“听起来倒像你梦游仙境去了。”

  霍善道:“才不是仙境,我跟你讲,他们那里的汉人要被剃光脑壳的。”

  他把自己听来“留发不留人”政策讲给刘彻听,因为是草原人统治的中原,所以要求中原人都学他们剃发留个金钱鼠尾。

  袁枚还给他讲了个笑话,说是皇朝末年草原人入关,有个领头的读书人本来和相恋的名妓约好一起殉国,结果名妓跳下去了,他却说是“水太凉”,所以没跟着跳,还让人赶紧把名妓救起来。

  后来草原人那“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一下,这人又说自己最近头皮太痒,直接把头给剃了。

  不愧读书人呐,真会说话!

  因为前人跪得那么快,所以袁枚他们这些后人从小奉命剃头,已经没什么所谓。

  就是因为见过袁枚的秃头,霍善才坚定认为这不是仙境,世上哪有秃头的仙人呢!

  刘彻:???

  卫青:???

  霍去病一阵沉默。

  

  总感觉这小子说话有点气人。

  算了,反正又不是只气到他。

  刘彻冷笑道:“你说的这个‘水太凉’和‘头皮痒’,倒是很符合我对读书人的了解。”

  这一点就得提到前段时间因为建议和亲送去守边关小土堡的博士狄山,近日边境刚传来消息,说是博士狄山竟被一小撮凶狠残暴的匈奴人给杀了。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草原人习惯了缺东西就南下抢掠的生活,哪怕大部队已经撤退到漠北,偶尔还是会有落单的小队伍把边关汉人据点当补给点。

  看来这位博士狄山终究还是没能用自己过人的学识教化匈奴人,真是太可惜了。

  守国门这种事果然还是不能交给读书人,否则他们很多都会直接开城门恭迎外敌入城。

  刘彻道:“你说的草原人难道是那个成吉思汗?”

  他还记得霍善讲过有个叫成吉思汗的家伙,手底下的士兵个个都戴着精铁头盔,可以在北海边上凿冰煮羊肉吃。

  刘彻已经命人打听过了,匈奴单于手底下并没有这么一支精兵。

  看来这成吉思汗也是霍善梦中的所见所闻,小孩子哪里分得清梦和现实,每次都是得知了什么新鲜事物便迫不及待跟人分享。

  霍善却被刘彻问得一脸迷茫。

  他只是听袁枚讲了几个笑话,又没有全面了解清朝建国史,哪里知道明末入关的到底是哪些草原人。

  霍善理直气壮地回道:“不知道!”

  刘彻噎住。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该关注的永远不关注,整天只惦记着吃吃喝喝。

  像这小子之所以想往南边跑,也是为了肥美的虾蟹和好吃的大米!

  刘彻想到朝廷已经拿到手的造纸、制糖诸法。

  本来他觉得这是墨家传下来的本领,如今想想说不准应当是……霍善这小子梦中见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用的,第一时间找李长生说“想要这个”,于是李长生就想办法给他弄了出来。

  就像他在宫中找他太子讲想吃冰煮羊一样。

  真要是这样的话,放他出去走一走也无妨,说不定这小子在走走逛逛的时候又能梦见什么好东西。

  要不然他总惦记着这事儿,夜里都没空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