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6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卫青:“……”

  卫青只能把手头还没捂热乎的指南针和望远镜拿给刘彻看。

  这确实是行军打仗用得着的东西,像这指南针可以在草原之中辨别方向,而千里眼则可以用来侦查敌情。

  

  必要时可以帮卫青分辨自己找的向导有没有把自己带进沟里的想法。

  刘彻把两样东西拿过去看来看去,最后顺走了其中的千里眼。

  反正一时半会也不打仗,他先拿走玩玩完全没问题。

  大不了他等会马上写信谴责霍善那小子厚此薄彼,让那小子再送一把千里眼回来。

第147章

  霍善哪里知道他送给舅公卫青的东西, 居然转眼就给刘彻讨了过去。

  在他心里手头的千里眼还不多,没办法做到人手一个,所以给以刘据为代表的小伙伴们分一个让他们一起玩,舅公分一个用作正事, 暂且就这么分配了。

  至于刘彻, 他一不需要观察夫子来没来,二不需要搞什么军事活动, 哪里用得上千里眼呢!

  霍善要怎么分配手头的东西, 李长生他们是不管的, 霍光倒是想委婉地劝上几句,可司马迁他们都在旁边盯着, 他也不好劝霍善有好东西首先要给刘彻送去。

  所以霍善就按着自己的心意安排了。

  刘彻虽不用观察夫子过没过来, 不过他得了千里眼就饶有兴致地拿着它远远地观察各个衙署, 看看主事官员有没有在里头闲得抠脚。

  抠脚的都得加班, 狠狠加班!

  可见自古以来当老板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没过几日,不少人就注意到刘彻拿着个长筒的东西到处溜达, 没事就举起来凑到眼前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本来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隔那么远难道刘彻还能看见他们在干嘛吗?肯定是不能的!

  应当是前头那些家伙要遭殃。

  直至刘彻总是精准地给闲到摸鱼的朝臣加活, 众人才意识到这事可能不一般!

  最后事情是从太子那边泄露的, 因为太子刘据年纪小,得了好东西根本藏不住,乐滋滋地邀了群小伙伴登城楼用千里眼来个极目远眺。

  这些十来岁的少年郎摸到这种新鲜事物,回家后也迫不及待地跟家里人分享。

  朝臣们揪住自家小子一追问那千里眼的模样, 什么都明白了。敢情刘家父子俩每天拿着的那根长筒玩意, 是可以看得老远的“千里眼”!

  众朝臣:“……”

  好歹我们都是位列公卿的人, 有没有一点隐私啊!

  刘彻对此毫无愧疚,还大方地和他们分享霍善给他送来的好东西(虽然这是他从卫青手里顺来的)。

  看见没有, 朕这大鹰小鹰才刚撒出去,马上就瞧见兔子了。要是不让他出门,这小子恐怕都不会想起自己手头有这样的好东西!

  众朝臣对此能说什么呢,只能表示陛下圣明,陛下您的决策都特别英明。

  可恶,这朝阳侯是怎么回事,居然给陛下和太子殿下送这样的玩意!

  还是卫青委婉透露霍善其实并没有给刘彻送,人霍善是让人捎给他想用于军事的,众人才没再暗中对霍善咬牙切齿。

  皇帝再狗咱又能怎么办,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骂,只得老老实实接着干活,争取别不小心叫刘彻逮到了。

  霍善对于自己诱发的朝中变故那是一概不知的,他在南阳郡境内一处渡头与张仲景依依惜别,叮嘱张仲景看够了家乡一定要来江夏郡找他。

  其实在这渡头顺着育水往上走是可以抵达朝阳县的,再往湍水那边走则是冠军县,只不过霍善的目的地是下游的江夏郡,没法转道去看看他们朝阳县群众过得如何,只能作罢。

  怪遗憾的。

  只是他这样慢悠悠地赴任已经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格外照顾了,要是半路跑去自家封邑里溜达一圈耽误了上任,那些认死理的御史一准得狠狠弹劾他,说不准还要送上文官绝技——当场撞柱!

  相比于走陆路,乘船的好处是除了中途补给以外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能走。

  按照顺风顺水一个时辰能走二十里路来算,一天便能走个两百多里。

  而靠两条腿走的话一天能走个四十里路就差不多了。

  马车虽然快些,但也快不到哪里去,毕竟就算马受得了,坐在马车上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算下来,一天下来能走个百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像霍善这种一路水网通畅的情况,乘船无疑是最佳选择。虽然他一路走走停停,有事没事都要让大伙休息一下,还是在七月顺利抵达襄阳。

  霍善获得了襄阳令的热情招待。

  襄阳令得知霍善本来是可以当他们南郡郡守的,顿时对霍善的选择颇为遗憾,他给霍善讲起苏武所说的情况非常不全面。

  他们南郡其实也有江南江北两侧,虽然江北只有孤零零那么几片地,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啊!

  而且他们南郡江水沿岸出产的马特别有名,走起山路来那绝对是别处的马比不了的。

  霍善听得颇为扼腕,看来苏武这个农牧专家了解得也不够深入啊。

  “我能去看看你们的养马场吗?”霍善积极提问。

  距离他上次去养马场大面积使用【禽畜多息】技能,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了,只不过马的孕期比人的还长,霍善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在福寿里的家禽家畜身上实践了一轮,发现就算是正在难产的牛马,吃上一口他喂的东西也能顺利生产,而且全都母子平安。

  至于鸡鸭孵蛋的效率那也是嘎嘎高,孵出来的小鸡小鸭也健壮得很,其中一只小母鸡在他出发前已经能扑棱着翅膀飞上屋顶,摆出睥睨群鸡的架势再上头咯咯叫。

  就,只要是他喂过的家禽家畜都是这神气活现的模样。

  老秦人的农牧血脉果然不是假的,不仅养得多,还养得好,难怪能凭这身本领获得封地。

  霍善觉得这个格外健谈的襄阳令挺对自己胃口,可见他和对方挺有缘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可以去帮对方喂一圈马,顺便看看这人赞不绝口、走起那山路来特别利索的马儿长啥样。

  说不准以后从南边和川蜀运输好东西到长安还得靠它们!

  襄阳令虽不知道霍善有【禽畜多息】的本领在身上,但还是热情地带霍善去养马场玩耍。

  李时珍这小老头儿见霍善一副没见识的模样,跑出来给他解释了一番:【这里养的其实就是利川马,利川马虽然不算高大,但耐力特别好,茶马古道基本靠它来走。】

  霍善正兴冲冲跟着襄阳令去看马,闻言便和李时珍讨论起来:【什么是茶马古道?】

  李时珍:【……】

  完了,好像又透露了什么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想想霍善已经揣着蒺藜火球和千里眼,李时珍也就没再计较什么超前不超前的,给霍善说起茶马古道的起源和发展。

  茶马古道从隋唐时期就已经萌芽了,那时候唐朝想要马,吐蕃想要茶,双方都有挺强的贸易意愿,民间和官方都陆续建交。到了他们明朝,吐蕃更是直接向大明称臣!

  没错,你没有听错,西边那一大片也是我们的,叫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

  只可惜那边条件实在太艰苦了,中原人兴许一过去就已经一命呜呼。大明朝廷流放人都不好意思往那边流放,生怕囚犯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造反或者自杀了。

  霍善认真思考。

  西边,是我们的!

  

  西边的人还需要很多很多茶!

  西边都有什么人来着……好像是羌人!

  这就多开几个山头多种点茶出来,争取多骗点西羌人给他们养马。

  看到这个茶叶没有,想喝的赶紧拿马来换!

  他手头可是有一批特别好的茶种,到了江夏以后马上给种下去。

  霍善小短腿迈得虎虎生风,跟着襄阳令直奔养马场,立刻很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开始让金日磾抱着捆草让他挨个喂过去。

  这小子一边喂还要一边念叨:“乖啊,多生小马多干活,以后我给你给你的马子马孙找西羌马生小马!你没见过西羌马吧,其实我也没见过,不过大草原上长大的,应该很厉害的唷,你要抓紧生小马啊!”

  金日磾:?

  襄阳令:?

  这里为什么会有西羌马出场?

  李时珍:“……”

  不是,我只是提一嘴茶马古道,你怎么就要给利川马发西羌对象了?!

  当晚一行人在襄阳夜宿,霍善便摩拳擦掌地给已经抵达云梦泽的霍去病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西羌人特别喜欢喝茶,接下来我们要种多多的茶,换多多的马!爹我跟你讲,西边是我们的!

  收到信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着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一时陷入沉默。

  云梦泽大不大?

  大到一眼望不到头。

  可这根本大不过他儿子的心!

  崽啊,西边这片地拿下来是真的很难守!

  不够用,完全不够用,人不够用,钱也不够。

  ……总之,先找机会把南越圈起来种上茶树。

  信送到霍去病手上没几天,霍善顺利到达夏水渡头,顺利与他爹会师。

  越往南走,越能体会什么叫地广人稀。

  像南阳郡邻近长安,面积虽没有江夏大,人口却足以设立三十多个县,可见起富庶程度。相比之下,占地更广的南郡和江夏郡都只足够设立十几个县!

  幸好刘彻大手一挥吩咐南方诸郡把训好的正卒都送到霍去病手上来,让霍去病边训练水师边试验屯田之策,要不然霍善绝对没可能搞什么江南江北开发计划。

  人口那么少,还搞什么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谓的正卒,就是指男丁一辈子需要服两年兵役(战时征召另算),其中一年在本郡中训练到能熟悉军中指令再送去朝廷指定地区镇守一年。

  这些在本郡训练的士兵就叫做“正卒”,正卒训练好以后一般要么去边关要么去京师。

  今年刘彻让这些人到云梦泽报到,倒是叫他们少跑了许多远路、少吃许多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