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7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和苏轼约好下次带着诸葛菜去找他做酱蔓菁。

  苏轼这个四川人就是个酱菜爱好者,他被贬时就曾特意写了篇《菜羹赋》感慨:那蔓菁、芦菔、苦荠,我现在都吃水煮的,用不起酱醋咯。

  可见这大头菜、白萝卜和荠菜,他平时都是做成酱菜吃的。

  再看他有次痔疮痛得受不了,当场开始对天发誓:我,苏东坡,从今天起断酒、断肉、断盐酢酱菜。

  由此可见,这酱菜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和酒肉平齐!

  苏轼听闻霍善获得了诸葛菜,当场和霍善约好到了开封马上邀他过来。

  苏轼可是蜀人,从小听着诸葛传说长大的那种,怎么可能不想吃诸葛亮精选出来的大头菜!

  回去以后仍能看到他们在交流群里约好何时一起做酱菜(用的还是诸葛菜)的诸葛亮本人:?????

  虽然他确实喜欢让士兵种蔓菁,但也只是因为它确实很适合在行军途经之地生长而已,没必要直接给它起个别名叫诸葛菜吧。

  不是很懂后世人都在想什么!

  霍善看完这次结算结果,应约去给诸葛亮“上门出诊”。

  诸葛亮去岁退兵,至少得再缓个两三年才再次兴兵北伐,所以引种和推广的时间还是够的。

  霍善给他塞了一批种子和现成的红薯,让他先种种看,若是蜀中水土相宜的话便能多两种高产粮食作为军粮了。

  只这么一旬的功夫,诸葛亮已从李时珍他们那里知晓这场乱局的结局,甚至还和年代最近的周山那儿直面过魏晋后期的混乱与残酷,心情不可谓不复杂。

  上天给他这个机缘,不知是否愿意让蜀汉来了结这场乱局?

  说实话,诸葛亮心中也没底,许多事并不是凭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若是先主还在,蜀将未老,诸葛亮可能还能笃定地认为他们必定能克复中原。

  可如今蜀中人困马乏,诸葛亮知道打破困局的希望可能非常渺茫。

  但是北伐是必须的,不仅仅是为了先主的遗志,更是为了蜀中的安稳——曹魏占据关中沃土,倘若不时常出兵消耗他们的人力物力,任由他们休养生息,不出十年他们就能打进蜀中。

  何况蜀中势力纷杂,若没有北伐这个指引所有人把劲往同一处使的目标在,很快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所以不管希望多么渺茫,北伐大计都必须继续进行下去。

  诸葛亮收好霍善凭空掏出来的一堆红薯和种子,叮嘱他在外头不要这么光明正大掏东西,才带他出去看看自己所在的汉中郡。

  汉中郡,离成都很远,离长安很近。

  长安近了,洛阳当然也不会太远。

  只是这两个大汉都城都屡次被破坏,别说宫室被焚毁了,达官贵人的墓都快被掘光了。

  难怪后来的人说不要就不要。

  诸葛亮目前在汉中的黄沙县休兵屯田。

  诸葛亮道:“军中条件有限,你若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去。”

  霍善第一次到汉中郡玩耍,自然不想那么快回去,他迈着小短腿跟在诸葛亮身边,嘴里一个劲说道:“习惯,习惯。”

  一大一小走出没多远,就见到一人迎着日光走来,来人不过二三十岁,长得剑眉星目,气质与诸葛亮相近,瞧着便是个儒将苗子。他迎上来见礼:“丞相!”

  霍善好奇地打量着来人,不知这是哪一位蜀中名将。

  李时珍这个爱凑热闹的,早就以小老头儿的形态跳到霍善肩膀上。他催促霍善:“快问问这是谁,快快。”

  霍善就问诸葛亮此人是谁。

  诸葛亮笑着回应了对方的问好后才伸手抱起霍善,给他介绍起对方的姓名来:“这是伯约,姓姜,单名一字维。”

  姜维是几年前诸葛亮从天水郡薅回来的曹魏降将,诸葛亮对他十分爱重,收编他以后一直带在身边教导,还给他封了个阳亭侯。

  李时珍一听这居然就是姜维,只觉当真是不虚此行。

  这绝对是张仲景他们没法理解的激动。

  姜维啊,那可是蜀汉之中继承诸葛亮遗志的人。

  要知道诸葛亮才刚死,底下的人就开始内斗了,还是你杀我全家我杀你全家的那种斗法。至于北伐,从此基本就搁置了。

  姜维等了十九年,等了足足十九年,才终于得以重拾北伐大业。

  十九年可以做什么?

  十九年可以让曹魏、孙吴都变得国富民强。在这十九年间,姜维被允许做的就是率兵屯田以及抵抗曹魏的入侵,哪怕打仗大获全胜,也不被允许主动出击。

  最过分的一次是不耐烦地派给他不到一万的兵马,让他想打只管自己打去。

  直至十九年后姜维终于熬成说得上话的“老臣”,才终于得以兴兵北伐。

  只可惜蜀中上下的斗志早已消磨得一干二净,哪怕姜维主持的北伐胜负持平也没法给他们半点信心。

  蜀汉还是亡了!

  霍善听着李时珍给他介绍姜维其人,也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了。

  没有北伐这个大目标,蜀汉朝廷得散!

  而且没有诸葛亮坐镇,他手底下这些人也得散。

  

  难怪诸葛亮把自己给累倒了,他肩膀上的担子也太沉了。

  霍善怕自己也太沉了,会累着诸葛亮,马上朝姜维伸出手,让身强力壮的姜维抱自己。

  倒不是他现在不爱自己走路、变得爱让人抱,而是他还太小了,如果他不被人抱起来就得昂起脑袋和人说话,怪累人的!

  这就是交太多大朋友的苦恼啊!

  以前他跟福寿里的小伙伴说话,只需要爬上矮墙就能傲视群雄了。

  姜维突然收到小朋友要求抱抱的信号,有些茫然。

  等会,军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小的娃娃?

  这明显不是丞相的孙儿啊!

  只不过没等脑子转过弯来,他的手已经先顺应本能把霍善接了过去。

  等整个孩子都被自己抱了过去,姜维便觉得自己做得挺对,这小子还挺沉的,哪里能让丞相抱着?

  霍善获得了全新的座驾,一点都不怕生地跟姜维自我介绍:“我叫霍善,你可以叫我阿善。”

  听李时珍说了那么多姜维的事迹,霍善觉得姜维人挺好的。有多少人能在前辈死了十几二十年后还能记得对方的遗志呢!

  姜维见诸葛亮没有跟自己细讲霍善来历的意思,也没有多说,而是笑着提议道:“昨夜有只食铁兽蹿进伙房里咬炊具,被人合力抓起来了,你可要去看看?”

  霍善惊奇:“食铁兽是什么?”

  李时珍这小老头跳起来给霍善介绍道:“这东西牙齿非常坚硬,经常入户舔食炊具上的残羹,舔光了还要把炊具咬上几口看能不能吃,可让土人发愁了,都爱喊它‘食铁兽’。”

  这都是李时珍从历代记录里扒拉出来写在《本草纲目》里的东西。

  对于这种兽类李时珍其实也挺想看看的,毕竟以前他只身到处跑,遇到这玩意跑还来不及,哪里有心思细瞧?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不仅我方人数占优,而且那食铁兽已经被关起来了!

  必须得去看看!

  在李时珍怂恿霍善去长长见识的同时,姜维也给霍善介绍了几句。

  霍善马上说道:“去看看!”

  姜维看向诸葛亮。

  左右近来无战事,算是可以清闲一段时间,诸葛亮对上姜维投来的请示目光后笑了笑,移步跟着姜维一起往伙房方向走去。

  霍善很快瞧见那只正在试图啃开囚笼的食铁兽。

  好大一只熊!

  那囚笼本来是关犯人的,没想到它一只熊把里头塞得挺满,而且它的牙齿是真的锋利,咬起栅栏来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感觉牙尖都扎进木头里去了。

  霍善挣扎着下了地,好奇地盯着那食铁兽看来看去。

  接着他……偷偷掏出根鲜嫩可口的诸葛菜扔给卖力啃木头的熊。

  好可怜的熊,连木头都吃得这么认真,肯定是饿了吧!

  来尝尝这水灵灵的诸葛菜!

  是你们诸葛丞相精心选育的哟!

  小孩子自以为自己的动作很隐蔽,殊不知他对面的食铁兽和他身后的姜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棵大头菜哪里冒出来的?!

第157章

  食铁兽瞅了瞅大头菜, 又瞅瞅眼前长得可可爱爱的幼崽,一时不知该不该停止自己追求自由的步伐(指把囚笼直接啃开)。

  它用自己大大的熊脑壳思考片刻,决定尝尝霍善给它热情推荐的新食物。

  霍善看食铁兽咔嚓咔嚓地吃起了那棵诸葛菜,只觉自己跟食铁兽已经是好朋友啦。没等姜维反应过来, 他已经咻地一下跑到食铁兽面前, 伸手去捏食铁兽那两只黑乎乎、毛茸茸、圆溜溜的耳朵。

  食铁兽瞪圆自己的小眼睛,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胆子这么大的小娃娃。

  姜维:!!!!!

  姜维忙冲上去把霍善给抱回来, 只觉自己的心脏简直快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食铁兽在狭窄的空间里伸爪抓了抓自己的耳朵, 感觉刚才被那只小爪子抓得痒痒的。它一脸警惕地看向霍善, 很有霍善敢在上前来就把他一口吞掉的凶相。

  霍善被姜维抱着也不挣扎了,惊奇地说道:“原来它的眼睛那么小。”

  这食铁兽眼睛周围的毛色是黑的, 所以不走近看都瞧不出它长着好小的眼睛。

  姜维一阵沉默。

  这娃儿到底哪里来的, 怎么胆子这么大?!

  诸葛亮倒是没慌, 毕竟他很清楚霍善在这边肯定不会受伤。

  他知道姜维肯定注意到霍善刚才凭空掏出棵大头菜来的动作, 但也没多解释什么。

  从李时珍他们的介绍听来,至少在接下来二十余年间蜀中都还算安稳, 只要他能多活个十来年,未必不能开拓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