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13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照理说他这种有钱人家的小少爷应该不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才是,可他记恨祖父母临终前都没正眼看过他,眼里只有自己的长孙,所以特意把他们引导祖父母坟前告诉他们墓室的构造,方便他们找好方向开挖。

  这些人分了他一串不太值钱的珠串就飞快离开了江夏郡,再也没了踪影。

  他暗爽了几天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销赃的地方,每每看到那从墓室里偷出来的珠串心里都怵得慌,夜里开始噩梦连连。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这玩意卖给自己祖母那个兄弟,这舅公和他祖母关系很亲近,应该压得住它,而且会花大价钱把它买走。

  本来以他父亲大大咧咧的性格应该不会注意到这玩意才是,等到祭祖那会儿草估计都长得老高了,所有的盗掘痕迹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谁曾想到,昨天那几场戏会让他父亲提前过去查看坟头!

  这小年轻交代完了自己干的事,哭着表示自己真的没动手,自己也就指了个挖掘方向,并没有参与挖掘过程!

  霍善还没说什么,原告和被告就已经憋不住怒火,抡起拳头往小年轻身上招呼。

  打得对方嗷嗷哭。

  霍善看得津津有味,等原告和被告打得差不多了,才让人去把双方拉开。

  掘墓可是死罪,他这又负责踩点又跟着分赃,怎么说都算是共犯了。霍善看向那个受害者兼当爹的,问他要不要给儿子赎罪。

  那原告长长地叹息一声。

  打归打,难道真的能看着儿子去死不成?

  只是就这么把人赎回去他又不太乐意,所以他选择给儿子赎个一半,留他狗命给官府干几年苦活,到时候他要是诚心悔改了就给他几个钱让他自己出去单过吧。

  反正这儿子他是不敢养在身边了,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带人来掘他这个爹的坟?

  至于那几个跑没影的盗墓贼,霍善也表示会张贴通缉令。

  原告伏地谢恩,心里却没抱太大希望。

  这都是上个月的事了,只要对方已经跑出江夏郡,估计是不太可能抓回来的。

  要不那些人怎么可能留着他儿子这么个脑子明显不太好使的活口不杀?

  事情解决得还算顺利,霍善宣布退堂。

  府衙审案一向有许多人围观,今天这新案子一出炉,马上又在西陵城中传开了。

  这可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

  这娃儿还不是家道中落才想挖祖宗坟,而是觉得祖父母偏心长孙不疼爱他!

  只这么点小事就教盗墓贼怎么挖自己祖父母坟头,简直令人发指!

  如果说戏台上演的戏离大伙太远的话,这就是离他们很近的真实案例了。

  金银珠宝这种东西,果然还是不该带进地里去啊!

  都不知道哪天就被人把棺材都掀了,死后都不得安宁。

  刘彻也饶有兴致地听了霍善审理的全程,见霍善从从容容地把案情给理清楚了,笑着夸道:“看来你这小青天之名不是别人白喊的,审起案来还真像模像样。”

  霍善道:“很多人进了公堂后自己就扛不住。”

  霍善现在已经有挺丰富的断案经验了,一般都是懒得听人狡辩才朝他们扔道具,其余的犯人基本都用不着额外手段。

  刘彻见他小小年纪便学着用大人的语气说话,只觉这小孩儿既聪慧又可爱。他伸手把人给捞了起来:“要不你还是跟朕回长安去好了,给你当个内史,你一样能审案。”

  霍善和他分辨道:“既然一样能审案,为什么非要回长安去?”

  刘彻心道,那当然是因为江夏郡离得太远,不方便我出宫找乐子。

  只是霍善在江夏郡这边搞得有模有样的,刘彻也没有非要让他回去不可。

  “行吧,你喜欢待在这里就待在这里。”

  霍善连连点头。

  内史什么的他才不要当,义姁她弟义纵就是当内史被刘彻给剁了。

  当内史,危!

  还是待在江夏郡舒服。

  霍善惊奇地追问:“您要回去了吗?”

  刘彻说道:“怎么?你小子想赶我走了?”

  霍善矢口否认:“没有的事!只是您离开长安都一个多月了,太子叔一定很想你。”

  刘彻这次出来就是看看江夏郡这边的情况,顺便瞧瞧霍去病把军屯落实得如何,现在该看的都看过了,确实也该回去了。

  不过他见霍善明显想送他走,他就愈发不走了,每天就待在太守府吃吃喝喝,一副要住到天荒地老的悠闲姿态。

  霍善:?????

  可恶,从没见过这么闲的皇帝!

第192章

  刘彻也不想这么闲, 只是他已经当了二十几年的皇帝,处理起朝政来早就游刃有余。随着他能轻松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能让他感兴趣的人和事便越来越少。

  这种日子说舒心也算舒心,只是他还是更喜欢能给他带来新鲜感的东西而已。

  如今的江夏郡就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 至少在这边吃吃喝喝一段时间以后他感觉自己越发精神了。

  真不错。

  只不过作为一国之君, 出来遛弯一两个月已经让不少儒臣追着他号丧了,再待久点怕是汲黯都要从淮阳冲过来骂他。

  刘彻逗了霍善几天, 总算是松了口, 说自己马上就要回去了。

  霍善本来该高兴的, 真到了刘彻他们要走的时候又有点儿不舍,得了空就拉卫青跟自己去巡城, 遇到有人问起卫青是谁, 他就说这是我舅公。

  御驾在江夏郡待了这么久, 该认识卫青的人都认识了, 只是听霍善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家舅公又是另一种感觉。

  卫青很配合地由着霍善兴冲冲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连刘彻都感觉霍善这几天主动往他们面前凑的次数都比往常多了。

  刘彻伸手弹他脑门:“怎么?突然舍不得我们了?”

  霍善捂住自己的脑袋,气呼呼地说道:“才没有舍不得!”

  说完他还要在心里骂一句“坏姨公”!

  到刘彻一行人要走那天, 霍善还是很大方地把自己有的好吃的好喝的都往船上搬运。

  在他心里这些就是最好的,压根不管在别人眼里到底值不值钱。

  刘彻见他这副口是心非的模样, 心里稀罕到不行, 笑着作势要把他抱上船一起带走。

  霍善一惊,马上喊旁边的霍去病救救自己。

  他只是舍不得卫青他们,没想着要跟他们一起回长安啊!

  霍去病见状只好上前去解救自家娃。

  霍善回到他爹的怀抱,狠狠松了口气, 紧搂住霍去病的脖子不撒手。

  生怕刘彻真把他给抱上船不给下来。

  刘彻瞧见他这模样, 顿时哈哈大笑。

  成排的御船缓缓起航。

  霍善送走了御驾, 留下的是更宽松的政策。

  比如冶炼这件事,江夏郡这边就有更灵活的限制标准。别的地方私自铸造铁器属于造反, 霍善这边私自铸造的话……不属于私自铸造。

  毕竟霍善是要开放南方的,多造点农具怎么了?

  不得不说,刘彻这人偏心起来那真是偏到没边,其他方面的优待也很不少。

  旁人想说什么也无从说起,皇帝出巡总不能白巡吧?刘彻都没直接搞免税免役,已经很为朝廷着想了。

  刘彻这趟回了长安,就以进谏有功为由把免官已久的东方朔给召唤回宫。

  让他和李延年商量商量整几出新戏。

  李延年负责配乐,东方朔负责出故事。

  你东方朔不是最能编的吗?

  给我编,使劲编!

  一定要编得比那什么《曹操发墓》《真假孝子》精彩!配乐水平也要直追《曹操发墓》里的《临江仙》。

  至于《金箱藏经》,刘彻直接给忽略了。

  东方朔:“……”

  您把我召回朝就是为了让我干这个?!

  刘彻觉得自己这么干没毛病,你和那李长生不是老熟人吗?你编出来的戏不能比他徒弟捣鼓出来的戏差吧?

  人家霍善才五岁!

  才五岁的霍善并不知道刘彻临时把东方朔拉回去当戏文编剧,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说什么,他可是拥有好多厉害人物当靠山的人。

  只不过这天晚上,霍善要跟张仲景出去走一趟,因为张仲景不知怎地打开了一段医学史卷宗。

  张仲景回到南阳郡后到处行医,最后按照霍善的请求在朝阳县开了家医馆,挂上了霍善那“天下第一医馆”的牌子。

  这种名字对于张仲景来说还是有点太羞耻了,不过为了尽早让霍善多个传送点,张仲景也只好把霍善临别前亲手写的小竹排给挂到门外去。

  张仲景在朝阳县遇到了……霍乱。

  这里的霍乱与后世的霍乱不算是同一种疾病,在《金匮要略》的定义里,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的疾病。

  它感染后也是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和太阳伤寒很相像,只是太阳伤寒只有这几个表征,而霍乱却还伴随着呕吐和下利,这说明患者表里皆病。

  治疗霍乱要先治疗上吐下泻的问题。

  这种病其实在南方暑湿相蒸的时节比较容易出现,在北方比较少出现。

  张仲景遇到的这位患者就是个颇为罕见的病历,夏天才刚起了个头,他就出现了霍乱症状。

  张仲景把对方给救回来了,结果对方给张仲景触发了霍乱以及连带的传染病防治史。

  这种卷宗一般要霍善这位医馆所有者才能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