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1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已经挺久没有结交新朋友了,上次来的黄道婆平时也不带他玩,所以他也没挑什么良辰吉日,直接就把邀请卡给用了。

  这次抽出来的是个中年文士,叫杜甫,今年四十三岁,霍善不认得,不过听李时珍念过他的诗。

  见到人以后霍善积极提问:“你就是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个杜甫吗?”

  杜甫:?

  杜甫寻思着自己并没写过这诗。

  自己毫不犹豫答应过来治病是不是有点草率了?他不过是偶感风寒,怎么就来了这个奇奇怪怪的医馆?

  李时珍看过杜甫的年龄和过来的年份,开口替杜甫解了围:“他都还没写这首诗呢,他过来这会儿才天宝十三年,那首诗是天宝十四年写的……等等,天宝十三年?”

  李时珍眼神复杂地看向杜甫。

  天宝十三年的杜甫,已经在长安蹉跎将近十年了,直至天宝十四年他才能勉强被授予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但是天宝十四年是怎么个情况,懂的都懂。

  没错,就是在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就此由盛转衰……

  杜甫一脸疑惑:“这位前辈为何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杜某?”

  天宝末年这场惨祸,还真不是杜甫这个求职多年都求不成功、每次一成功就疯狂得罪人的站错队小能手能解决的。

  跟霍善这个五岁大的小娃娃就更没有关系了。

  李时珍对霍善道:“要不你试试把另一张卡来个定向邀请,看看能不能把唐玄宗他祖宗给抽出来。这事应该还是他祖宗来烦恼比较适合!”

  虽然抽出来的肯定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人,可作为旁观者,当然是看乐子……哦不,想让祖宗本人看看自己创下的万世基业是怎么被孝子贤孙玩坏的。

  感人,实在感人。

  为了说服杜甫为医馆提供他们太宗皇帝的详细资料,李时珍给杜甫描述了一下他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皇帝和权贵骄奢淫逸,官僚腐败问题严重,你苦苦求官十年,终于求到一个小官可以领俸禄养家了,高兴地回安置妻女的奉先县探亲,结果到家一看,小儿子居然饿死了……

  你悲愤之下写下了这首长达五百字的长诗,骂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

  虽然文学创作肯定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但你家娃确实没了,所以赶紧筹点钱寄回家去吧!

  杜甫:?

  李时珍又安慰杜甫,这也不是你这个当父亲的错。就算这孩子侥幸活了下来,接下来战乱一起,他估计得跟着你到处颠沛流离许多年,这么小的孩子本来就很容易夭折……

  杜甫:?????

  谢谢你,大好人。

  你可真会安慰人。

第195章

  经历过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 杜甫总算是知道自己的处境了:没错,明年年底大唐即将迎来安史之乱,那是一次皇室、官场、全国人口数量以及分布地区的大洗牌。

  比如杜甫一个长安杜陵人,过几年就要和成都结下不解之缘, 在成都众筹出传说中的杜甫草堂来容身。

  这一切不是他一个无人搭理的长安求职文人能够阻止的, 他能做的只有多寄点钱给家中老妻让他们的孩儿免于夭折。

  霍善得知杜甫在长安这种物价奇高的地方辗转九年都没求职成功,年纪轻轻就成功达成兜比脸干净的巨大成就。他对杜甫说道:“没事, 我可以陪你去卖瓜, 马上就是吃西瓜的好时节了!你们那里也是夏天对吗?”

  杜甫点头。

  霍善跃跃欲试:“我们一起去卖西瓜攒钱!”

  杜甫:“……”

  怎么就沦落到要卖瓜了?他好奇地询问:“什么是西瓜?”

  

  霍善马上抱出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给杜甫看:“你们那边绝对没有的!都说物以稀为贵, 肯定能卖好多钱!”

  他还有一个绝妙的想法,那就是既然大家都没见过西瓜, 他就当场开一个吃给顾客们看, 一边吃一边看, 妙哇!

  杜甫:“……”

  李时珍:“……”

  你就是想趁机多吃西瓜吧!

  在李长生这个师父身边时根本不敢放肆作妖的娃儿, 跑到外头就敢敞开肚皮猛猛开吃了。

  李时珍问起杜甫关于李世民的相关资料,比如什么时候出生的, 比如什么时候生过病,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节点, 说不准能提高定向邀请的成功率。

  经过他们几个人兵分数路到处刷宝箱, 医馆等级顺利提升了,定向邀请的成功率也在逐步升高。

  说不定就抽出来了呢!

  杜甫:“……”

  他怎么知道太宗皇帝什么时候生病!

  李时珍道:“知道生过什么病也行。”

  杜甫:“……”

  他怎么知道太宗皇帝生过什么病!

  李时珍痛心疾首:“你怎么连这点好奇心都没有?”

  杜甫一阵沉默,这种事是他们这些大唐子民有好奇心就能知道的吗?就算是史书也不会写清楚太宗得了什么病啊!

  何况他又看不到史书。

  见从杜甫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李时珍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万一浪费了一张邀请卡多不好。

  霍善对此倒是无所谓, 李时珍想邀请就邀请好了, 他反正谁都不认得。

  李时珍道:“明晚再看看,明晚把孙前辈喊出来一起邀请。”

  孙思邈最近在闭关, 很多活动都不参与,想他露面得提前给他留个消息。

  既然李时珍有了主意,霍善麻溜把杜甫安排到李时珍院子里,自己起床去跟李长生说今天会有一个客人过来的事。

  得知这次来的是个会写诗的文人,战斗力基本为零,李长生便由着霍善跑去找对方玩耍。

  苏轼听闻杜甫来了,要不是白天还要当值他就直接过来了。

  人虽然没到,他热心地建议霍善去邀杜甫做槐叶冷淘,这东西夏天吃正好,加入槐叶汁后揉出来的面是淡绿色的,看着就很清凉!

  这玩意是大唐官员夏天的“廊下食”常备食物,也就是工作餐。当官的能吃的好东西,民间自然很多人效仿,杜甫就曾专门写过一首《槐叶冷淘》,纪念这种达官贵人都爱吃的绿油油凉面。

  大汉的面食还在起步阶段,听说世上居然还有绿绿的面条,霍善顿时有些吃惊。他追问道:“好吃吗?”

  苏轼道:“挺好吃的,我们这会儿都还在吃。一样东西能吃个几百年都不失传,可见它的味道相当经得起考验!”

  霍善一听,马上加快了去找杜甫的脚步。

  霍善走到李时珍的院落时,看到的是有张生无可恋脸的杜甫。

  跟李时珍交谈了这么小半个时辰,杜甫已经明白李时珍明明是近千年后的人,为什么不能凭他遍阅群书的学识直接告诉霍善太宗皇帝的事情。

  敢情他也知道自己了解到的大多都是野史八卦,很容易降低邀请成功率。

  比如李时珍问他:“听说你有个好朋友叫郑虔对吗?”

  

  杜甫点头说对。

  李时珍马上继续问他:“你好朋友郑虔的妻子有次得了疟疾,你告诉她“‘当诵予诗,疟鬼自避’,得病不可怕,念念你的诗就好了,如果念你的诗都没用,说明你这病没救了!这是真的吗?”

  杜甫震惊。

  谁会干出这么离谱的事情?

  他虽然对自己的才华相当自信,夸过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也没有自恋到朋友妻子得病都让别人念自己诗治病!

  ……这李时珍都是从哪听来的谣言!

第196章

  见杜甫给出了否定答案, 表示自己干不出这等丧良心的事,李时珍点头赞同了他的话。

  又问杜甫“暖老思燕玉,充饥忆楚萍”一句,取的是不是《礼记》里的“八十非人不暖”?

  而燕玉呢, 代表的肯定是美人对吧?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到八十就需要妙龄美人来暖床!

  根据他在北京城里的见闻, 很多人都爱这么干,说是老了需要蹭点人气。他们也不专找美人, 还找年幼的童男童女给他们渡“人气”, 都是效仿你这句“暖老思燕玉”啊!

  杜甫:?????

  他老杜这一生, 就不是那种风流浪荡的人,他很爱喝酒没错, 但不太爱这些风花雪月的事, 怎么就为老不尊想要美人暖床了?

  杜甫道:“燕地出玉璧, 据传当年杨公伯雍种玉的玉田就在那边。这燕玉指的就是燕玉, 不是美人的意思。”

  李时珍恍然了悟:“原来你是服食派。”

  所谓的服食派就是道家之中爱吞点什么怪东西的派系,李贺写《苦昼短》时感慨的“何为服黄金, 吞白玉”就是这一派。

  这暖老思燕玉,指的就是想吞白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了!

  后世注解的杜诗“专家”必然是以己度人了吧!

  他李时珍专门把这句诗写进《本草纲目》, 用来介绍“人气”治疗法有什么错呢?都是那些搞杜诗注解的人思想有问题!

  杜甫:“……”

  这李时珍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极其不靠谱的气质。

  这种相当离谱的野史八卦, 李时珍趁着早饭的空档给杜甫讲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挨个跟杜甫求证过去。

  偶尔还要给杜甫讲讲他这个诗圣在后世有多少追捧者,又有多少人为了他和李白爱好者撕个天昏地暗。

  杜甫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虽然被后世人称为诗圣是件令人很高兴的事,但是为了李白的诗好还是杜甫的诗好这件事对骂个一千年、还把不喜欢的一方贬得一无是处就没什么必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