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67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远在咸阳的霍善哪里知道刘邦现在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他只是短暂地惦记了一下他们大汉的高祖皇帝,接着就被萧何汇报的事情吸引了。

  萧何找到了……韩信!

  这位在楚汉战争中出力良多的大汉“战神”,最初也是被萧何极力保荐给刘邦的。

  据说那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是韩信感觉萧何的举荐没有用,刘邦根本不会重用自己,决定离开刘邦另找机会。

  萧何一听韩信走了,来不及和刘邦汇报一声就追了上去。

  有人见状去跟刘邦打小报告:“你家丞相跑咯!”

  刘邦听后难受极了,没想到连萧何都离自己而去!

  等到萧何追回韩信回来向刘邦禀报此事,刘邦那是既高兴又酸溜溜的:“我倒要看看,什么人值得你这样去追!”

  酸归酸,刘邦还是采纳了萧何的建议,给韩信来了个盛大的授符仪式,正儿八经地委任他为汉王麾下的头号大将。

  没想到兜兜转转,竟还是萧何把韩信给扒拉出来了。

  嬴政一统天下后已经收了民间兵器,废了诸侯制度,理论上来说黔首应当安居乐业才是。

  可惜这些年战事少了,各种大工程却多了,天下黔首还是疲惫不堪,这些问题并不是三五年的休养生息能够解决的。

  

  嬴政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也在想办法解决秦朝这“大一统”局面底下潜藏的危机。

  许多不符合他行事风格的事,他便稍稍松了松手,交由扶苏这个太子去办。正好父子俩有很多理念都不太契合,他嫌扶苏烦的时候就多给这小子安排点活。

  忙起来就没空跑来他面前逼逼叨叨了。

  嬴政和霍善都已经吃饱喝足,听闻萧何把韩信给挖出来了,一致决定去会会这位赫赫有名的汉初名将。

  嬴政遇到霍善,按大汉那边的时间来算已经过去三四年,而霍善平时又总是“入梦”到处跑,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秦已然过去将近五年。

  这五年地方上虽偶有动乱,但有嬴政在上面压着,又扶苏在底下做安抚工作,也算是过得平平稳稳。

  由于霍善“入梦”的时候这边的时间也在流逝,霍善掏出来的新技术、新粮种,大秦这边的推广速度比大汉还快。

  嬴政用来说服霍善的说法是,任何一样新鲜事物推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这样的问题,大秦这边先给试上一试,他们大汉那边再推广便不会踩同样的坑了。

  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拿到什么适合推广的好东西都会先和嬴政商量商量。

  对此,李世民他们都想对嬴政发个表情包:he tui!

  当你还在犹豫骗小孩手头的好东西是不是不太道德的时候,没有道德的嬴政已经在享受狂蹭霍善金手指的快乐人生了。

  偏偏就算他们也愿意跟着一起搞试点推广,嬴政还在那里煞有介事地点评:“也行,虽然我们秦汉两朝国情更相近,不过多几个不同条件下的推广案例当参考也不错。”

  ……真想找机会打他一顿。

  霍善一般不参与他们聊天。

  嬴政说得有道理他就听,别人说得有道理他也听,并不是谁随随便便忽悠几句他都跟对方掏心掏肺的。师父他们都说了,他可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娃!

  听闻可以去见一见韩信,霍善马上积极地拉着嬴政出门。

  也不用走多远,既然是嬴政想见的人,那自然是对方入咸阳宫觐见。

  校场之上,萧何这次选拔出来的武将人才正在展示自己的骑射本领。

  扶苏得知嬴政要亲自校阅年轻武将,也跟过来凑热闹,还顺便给霍善带了点热乎乎的饮子和能配着饮子吃的零嘴。

  霍善虽然想说自己也不是那么贪吃的人,但很快被香喷喷的饮子给吸引了,捧起自己的专属杯子开始吨吨吨。

  没一会,场中就出来个年近三十的年轻武将,他明明只是末等将领的打扮,却天生有种让人忍不住把目光落到他身上的能耐。

  霍善也忍不住拒绝了扶苏进一步的投喂,目光熠熠发亮地看着那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身影。

  不用别人介绍,他都看得出这人肯定是韩信无疑!

  众人收兵退下,萧何按照嬴政的意思单独把韩信引了过来。

  霍善积极地邀韩信坐下。

  他不仅热情地跟人家分享吃的喝的,还一副自来熟的模样和韩信聊起了天——

  “听说你很会钓鱼,真的吗?可以教我吗?”

  嬴政:?

  扶苏:?

  萧何:?

  话题怎么会转到钓鱼上?!

  霍善见嬴政有些茫然,麻溜凑过去给嬴政讲韩信的少年遭遇:据说韩信少年时父母双亡,一度穷得吃不上饭,只能在江边靠钓鱼为生。当时有个在江边漂洗丝线的老婆婆看他可怜,特意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分了几十天,直至漂洗的活干完才结束。

  这就是有名的一饭之恩!

  当然了,说一饭之恩其实不太对,那可是足足几十天的饭!

  嬴政道:“你看那漂母都觉得他面黄肌瘦、吃不上饭了,可见他钓鱼不太行。”

  霍善听后一脸恍然。

  对哦,这么说来确实不太行……

  将两人对话尽收耳底的韩信:“……”

  一时也不知该震惊这位公子善敢凑那么近跟嬴政说悄悄话,还是该提醒他说悄悄话最好小声点。

第250章

  业余医学爱好者苏轼曾经说过, 文臣和武将各有各的用处,拿药石来打比方的话,那就是武将可以治病,但不能养生;文臣可以养生, 但不能治病。

  所以出乱子的时候必须用武将, 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则更需要文臣。

  大汉建立以后,天下需要好好喘一口气, 所以刘邦愈发器重萧何, 而对韩信却是……飞鸟尽, 良弓藏。韩信之死,最终也是萧何下的手, 所以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

  那时候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立下的功劳无人能比, 不仅刘邦和吕后夫妻俩想到他就睡不着觉, 他自己也时常不满于现有的待遇, 最后落下那样的结局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若是朝廷没什么重大军事行动,一时半会确实没有地方安置韩信这样的名将。

  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眼下的韩信还没来得及立下那种泼天功劳,只是稍稍在军中崭露头角而已。

  既然霍善对韩信兴趣浓厚, 嬴政便让韩信这几天先跟着霍善, 等霍善走了以后再作进一步安排。

  天上掉下个新陪玩,霍善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屁颠屁颠就跟着人家跑了。

  嬴政父子俩看着霍善毫不留恋的背影,只觉这小子真是个没良心的, 随便来个人都能把他拐了去。

  嬴政显然也跟刘彻一样, 有着“与其内耗自己, 不如责备别人”的帝王胸怀,很是不满地对扶苏说道:“你看阿善都不亲你这个兄长, 肯定是你对他不够好。”

  扶苏能说什么,扶苏只能乖乖告罪。

  一开始他也觉得嬴政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弟弟好得过分,直至……霍善掏出造纸术、印刷术、各种农田水利及工业生产技术,再掏出棉花、番薯、番椒等作物……

  随着这些东西推广开去后带来好处越来越大,扶苏就开始担心了:自家弟弟哼哧哼哧从师门里搬这么多东西回来,不会被忍无可忍的师长逐出师门吧?

  扶苏私底下也跟霍善聊过这一点,霍善一脸骄傲地表示他可是师父最喜欢的大弟子,绝对不可能发生逐出师门这种事。

  对于嬴政对霍善的新任命,扶苏是半点意见都没有。他还问嬴政要不要给霍善刻个专属官印,以霍善爱嘚瑟的性格,他应该很喜欢这种东西。

  嬴政很满意扶苏的周全,点着头说道:“你让人给他弄一个。”

  扶苏就去忙活了。

  另一边,霍善并没有立刻拉着韩信去钓鱼,而是跟韩信一起推演经典案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

  虽然不知道这个案例是怎么来的,但是推演起来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他不假思索就能分析出该怎么完成这次奇袭。

  霍善听得叹为观止。

  韩信也觉这位公子善年纪虽小,于军事上却造诣奇高,小小年纪就能把战场情况讲得那么清楚。

  最初被派来给皇帝带娃的郁闷倒是少了大半。

  聊够了霍善从小跟着亲爹耳濡目染来的军事小知识,霍善才准备去过个钓鱼的瘾。

  不是他不想马上上岗干活,而是夏无且把他撵走了,说等明天他再配着大印来走马上任,那样才够正式。他今天先帮忙筹备筹备,争取给那些滥竽充数的庸医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震撼!

  趁着重组的机会剔除掉那些混日子的害群之马,这个新建立的太医署才能真正成为治病救人的存在。

  

  霍善对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听就算了,他更关心夏无且说他可以腰配大印走马上任。

  他满怀期待地跑去问扶苏:“真的吗?我真的有印章吗?”

  扶苏予以肯定的答案。

  霍善高兴地让扶苏蹲下来,给他一个来自“弟弟”的爱的抱抱。

  扶苏笑了笑,依言蹲身让他用那颗小脑袋在自己颈边一顿乱蹭。他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了,儿女的年纪都不比霍善小,与其说他把霍善当弟弟来看待,倒不如说把他当自家娃了。

  霍善怀揣着对自己腰佩大秦医官印玺的期待,与韩信一起在咸阳宫中的鱼池边垂钓。

  他发现韩信虽然钓不上鱼,但只要韩信杵在那里,鱼就会往另一边跑。他只要在韩信对面下钓钩,很快就能钓上鱼来!

  不错,得知了韩信的妙用√

  扶苏过来给霍善送太医署印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霍善边上摆着个盛满鱼的木桶,而韩信的桶里的则空空如也。

  他刚想感慨“不愧是我弟弟”,就想到……这鱼不是咸阳宫里的观赏鱼吗?还是底下人精挑细选养起来的。

  见霍善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跟他炫耀自己成了钓鱼高手,扶苏没说什么,只夸他果然厉害得很。

  扶苏亲自帮霍善把印玺挂到他腰上。

  霍善得了新玩具,拿起来看了又看。

  这时候的印玺都是要挂在身上随时取用的,而且有点印在官在、印亡官亡的意味在里头,所以印玺整体不会很大,雕刻得十分精巧,上头的印文还是萧何亲手写的,搁在后世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大宝贝。

  

  翌日一早,霍善就去太医署遛弯。

  他在江夏郡也搞了医学院,对于太医署这种集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机构于一身的衙署并不陌生,在这边又有夏无且当帮手,入职当天就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医师资格考试。

  考过了可以获得盖有他这个太医署一把手专印的行医资格证,没有考过的也不会直接踢走,而是会给个进修机会,进修到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