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溪笛晓
为什么医家地位低下,一方面是上头不做人,不把医家当回事;另一方面则是医家里头也混有许多败类,有滥竽充数的,有招摇撞骗的,有医术不精胆子不小、闭起眼给人瞎治的……自己都不把自己的名声以及全体医家的名声当回事,哪能要求别人把你当回事?
换成别人可能拿不出整套考核程序来,可霍善不一样,他连手头的题库都是现成的。
就跟嬴政说的那样,秦汉两朝国情相近,各类疾病的应对方式也相近,江夏郡医学院那边的题库直接搬过来用即可。
参考李时珍他们那个时代的考试模式,霍善还让韩信给每个考生配了个威武雄壮的军汉站岗。
也算是没叫韩信在旁边干看着。
只是众“考生”的心情有些惶恐。
看看这些汉子,一个两个牛高马大,腰上还配着锃亮锃亮的刀剑,总感觉自己没答好就要被一刀砍下脑壳。
好在公子善他们是熟悉的,教起人来从不藏私,他们有什么不懂的都能耐心教导。他们这些医家的地位随着公子善的出现也跟着水涨船高,许多权贵人家请不到公子善或夏无且也会考虑请他们出诊……
由公子善来给他们当领头人,他们当然也是愿意的。
众考生很快说服自己,潜心坐下答题。
霍善从小就喜欢组织考试,别人当考生、他当考官的那种,现在有这么多人陪着他玩,他自然兴致盎然地拉着韩信在考场中遛弯。
大秦的咸阳正值秋日,今天又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霍善溜达来溜达去也不觉得累,不时还停下来看看某个自己看着顺眼的考生答成啥样。
看得别人汗流浃背。
嬴政父子俩忙完正事,听闻霍善正在太医署组织医师资格考试,便欣然领着朝臣和一干博士过去观摩。
秦汉时期的博士就是从各地征召过来的专业人才,平时不负责干什么正经事,只负责修修书以及在朝廷出现相关疑难问题的时候过来讨论讨论。
整体作用类似于国家智囊团。
只是秦朝的博士大多从六国的士大夫阶层征召而来,大多都是面服心不服,经常跟嬴政唱反调,致力于唱衰嬴政的大部分决定。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刘彻那会儿都还在继续,刘彻也对挺多博士很有意见。
这些家伙自恃才学,问他们个仪式怎么搞,他们只会说不清楚,不晓得,不知道,以前没有这样的仪式。
要么就说那是没文化的老秦人搞的,咱可不兴学。
真叫他们复原周礼,他们又含糊其辞,说是都怪老秦人把典籍全烧了,所以他们才不知道。
什么?你说老秦人没烧光?那肯定是项羽烧的,反正咱没机会看到了。
刘彻时不时就要撵走几个博士给自己顺顺气。
嬴政这些博士的态度比之刘彻手底下那批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不过随着这几年造纸术的推广,他们哔哔赖赖的次数直线下降,因为有了便宜好用的纸张作为知识的载体,培养学者好像……并没有那么难。
当然,因为秦朝本土那不太崇尚学术的气氛,想要培养出真正的学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那之前博士们的饭碗还是非常稳当的,一时半会还没有人能替代他们。
只不过看着底下那一个个医家面前都铺展着鲜洁平整的纸张,不少博士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他们也有学生,他们也开班授学,可是这样把组织好几百人一起考试的事他们这些博士都还没干过,结果这位公子善刚走马上任就给考上了!
这考场瞧着还挺有模有样。
看看那六七岁大的公子善背着手在考场里踱来踱去,装得跟个小大人似的,看着就……很想自己代替他当考官。
有什么比验收自己教学成果更快乐的事呢?
等到嬴政派人取来几份试卷分给他们瞧瞧,博士们就全都不吱声了。
这题目……他们完全看不懂!
唯有两个兼修医家之学的博士面色涨红,激动地说道:“出得好,出得好!”
嬴政听后便让他们给大伙讲讲好在哪里。
霍善溜达过来跟嬴政、扶苏问好的时候,就听到有两个博士在那声情并茂地分析他今天这套考题出得多么精妙绝伦。
霍善:?
嬴政现在爱养马屁博士?
这夸得他怪不好意思的!
第251章
霍善只是听了一会儿, 就觉得这两个博士大有前途,当场把人家拉过来……帮忙改卷。
虽然考的都是医理,但是有参考答案在手,只要阅卷官对这方面稍有涉猎就能帮忙批改。实在拿不定主意的, 还可以问人嘛。
人鼻子下面长了嘴巴, 难道只是为了给他们吃饭用?绝对不是的!
霍善逮着人家一番动员,结果不仅那两个博士动心了, 连那些个不通医理的博士也动心了, 主动说要一起去帮忙。
他们对霍善安排医师资格考试的章程颇感兴趣, 准备阅卷期间找机会探探底。
壮丁这种东西,那肯定是越多越好的, 霍善领着一群博士呼啦啦地回到了考场之上。
在旁人眼里, 那就是一个小娃娃领着一群白胡须老头威风至极地返回考场。
场中一干准医师:?????
不是吧, 他们只是考个医师, 为什么各科博士都过来了?
原本不紧张的人此时此刻也忍不住汗流浃背了。
这还是他们没敢抬头看,不知道嬴政他们也才在高台上瞅了他们好一会。
霍善下午带着一群白胡子老头儿聚众批阅考卷, 夏无且则紧锣密鼓地把第二天的临床实操考试安排下去。
笔试过了,还得有面对面的实践考核嘛。
由于负责临床实操考试的考官实在太少, 霍善和夏无且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加试, 连夜给当天下午筛选出来的优秀考生授予正式的医师资格。
第二天他们就能摇身一变,从考生变考官!
说是考生,其实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不说跟夏无且一个年纪, 至少都过了而立之年。
从岁数上来看, 他们当考官倒是比霍善更相宜。
有了批新鲜的考官加入, 霍善第二天依旧只负责在考场中到处溜达。
他身后依然跟着群白胡子老头儿。
主要是他那张小嘴特别能嘚啵嘚啵,给人家讲什么“不为良相, 则为良医”,又给人家念叨张仲景那套“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反正吧,闲着没事学点医,有益于君王,有益于亲友,有益于天下苍生,还有利于自己。你也不想自己被庸医忽悠乃至于耽误亲友病情的对吧!
别人没这个条件、没这个底子学也就罢了,你们本来就识文断字,有相对成熟的思维方式,你就说你学不学吧!
经过霍善一通忽悠,他们考试章程没了解多少,倒是不知不觉生出一种“我不学医真是罪大恶极”的感觉来。
霍善拉壮丁讲究众生平等,意思是无论男女老少,来了都得给他干活。他一点都没因为博士们年纪大而嫌弃他们,愣是拉着人家忙活了一整天。
甚至让人家帮忙手写大秦第一批行医资格证,而他只负责拿着自己刚到手的宝贝印章啪啪啪地往上面盖章。
那气势,看得博士们的白胡子都忍不住抖了抖,生怕他用力过头把太医令的印玺给弄碎了。
虽说以嬴政他们溺爱公子善的态度肯定会给他再补一个,可在新印玺补上之前这小子肯定会难过挺久。
哄小孩可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差使!
到傍晚的时候,霍善才终于感觉有点累了,问韩信能不能背他回咸阳宫。
韩信的背,莫名让人想趴一趴!
韩信:?
韩信虽不能理解霍善的眼神为何灼灼发亮,但也没有拒绝霍善这种小小的要求。他蹲下,方便让霍善环住他脖子。
霍善如愿以偿地趴上了人家韩信的背,困意一下子全没了,开始精神抖擞地跟韩信讲起北边的问题。
北边的匈奴时不时就南下骚扰一下,实在令人烦不胜烦,俗话说得好,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现在长城修得七七八八了,那就是咱们北上的补给线。
每到春夏之际,草原刚过完冬天,牛羊都掉膘了,正是匈奴最虚弱的时节。不如咱明年找机会冲过去先下手为强,抢他们一点牛马和人口,那可都是大秦目前最需要的,大秦缺人口,也缺牛马!
只要持之以恒地反骚扰回去,何愁草原不能成为我们的天然大牧场!
信我的,优势绝对在我们这边,韩将军冲鸭!
韩信:?????
韩信客观分析:“匈奴人居无定所,恐怕不好找。”
霍善道:“你用兵这么厉害,肯定有机会摸清他们的行踪!”
韩信完全不知道他莫名其妙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两人边聊边走,很快到了咸阳宫门前。
扶苏早已得了信,亲自出来接霍善。
远远见到韩信背着霍善,扶苏只觉这小子当真是见到谁就亲谁,一点都不念着旧人。
他上前把霍善从韩信背上抱下来。
韩信听说这位公子善一般出现个三天就会离开,知道自己临时获得的带娃任务应当是完成了。他立在原地目送霍善“兄弟俩”迈入咸阳宫,心情不知怎地还有些激荡。
可算明白那群白胡子博士怎么一个两个被霍善忽悠得找不着北了。
倘若朝廷当真有对匈奴用兵的想法……
霍善这身板儿看似小,入手还是很有分量的,扶苏抱起来竟也不怎么吃力。等进了宫门,扶苏还问他和韩信在聊什么。
霍善眼睛忽闪忽闪,瞧着一派无辜:“没聊什么,就是讨论了一下兵法。”
只不过等见了嬴政以及嬴政为他准备的满桌菜肴,霍善话就多了,还给嬴政掏了两样宝贝,一样是望远镜,一样是他上次去宋朝溜达得来的……银胡【革录】。
一听名字带个胡字,就知道这玩意应当是胡人琢磨出来的。
本来银胡【革录】这玩意只是以银装饰过的箭袋,后来不知怎地多了样测听功能,说是趴在上头可以听清楚三十里内的兵马动静。
甭管银胡【革录】本来有没有这个功能,反正霍善手头的银胡【革录】有,毕竟这是他直接从商城购买的,它一般不做虚假宣传。
有了这千里眼和顺风耳,想在对匈奴战役上来个反客为主应当也没那么难!
嬴政:等会,朕什么时候说要反客为主?哦,匈奴人还曾把汉高祖刘邦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啊?汉代人还一直得靠给匈奴送女人维持表面的和平?虽然这仇不是大秦的,但听起来就很让人生气。
上一篇:无限流:阴戾怪物怀里的娇软美人
下一篇:我的巨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