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6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的小嘴叭叭还没停呢,给嬴政讲起什么五胡乱华,什么李世民被迫搬空国库和突厥人定下渭水之盟,什么清兵入关留发不留头……这些全都是他亲眼所见的!

  自古以来草原上就很不安生,没事就来你家门口晃荡两圈,要是你家乱起来了他们就冲进来烧杀抢掠,这哪里是修个长城就能安心睡大觉的事?

  睡不着,根本睡不着!

  嬴政:。

  本来睡得着的,听你这么一叭叭还真睡不着了。

  想当年,他们老秦人就是被撵到最西边来守边关的,当时周天子都说你们老秦人自己的地盘自己打,人有多大胆,地盘就有多大!若说战国诸侯中谁家跟草原民族打交道的历史最长远,那无疑是他们老秦人了。

  就这样,东边那群搞学问的还要对他们指指点点,说什么孔子西行不入秦,大秦根本没有学者!

  他们当年要是也挤去东边搞学问了,谁来给他们挡住时不时跑过来打秋风的草原蛮族?

  瞧瞧,大秦一亡,汉代就得缩手缩脚谋划近百年,才终于能够放开手脚把家门口胃口那群越来越大的匈奴人赶到漠北去。

  其实自从蒙恬从匈奴手里把河套诸地抢了回来,嬴政就迅速让蒙恬率领大军原地着手加固、曾修横跨秦、赵、燕三地的长城,这就是对北用兵的重要防线以及补给站。

  

  哪怕匈奴人已经被蒙恬领着三十万大军撵得远远的,嬴政也没有放弃建设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工程。

  毕竟这是他们大秦人的老对手了,嬴政比谁都知道这些家伙的本性。

  比起勉强还能交流的东边六国,这些草原人是真的没法交流,中原人一旦被他们掳过去后基本就是为奴一辈子的命。

  霍善说的那些后世因为外族入侵发生的惨祸,嬴政知道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

  就像六国贵族们不会认为自己纵情享乐有问题一样,草原人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种种习俗以及生活习性有什么问题。

  所以为了长久的太平与大一统,威慑诸夷的武力他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嬴政道:“眼下的匈奴远没有后来那般强盛,不过我们也不会放松警惕。往后以长城为界,他们若是敢越线半步,我们便百倍奉还,打到他们不敢再亮出爪牙!”

  霍善知道嬴政本身就是个好战分子,也就不再多游说,饱餐一顿后便愉快地回去了。

  留下的嬴政无端被他塞了满脑子中原人和草原人两千多年的仇怨,哪里有歇着的想法。

  索性派人去把扶苏喊过来。

  把人喊来的主要目的是问他:你对匈奴、东胡、月氏等游牧民族有什么想法?

  扶苏:?

  人也撵远了,长城也修好了,他能有什么想法。

  嬴政命他回去好好想想,别还不如个小孩子考虑得长远。

  不消说,这小孩子指的自然是霍善。

  扶苏今天勤勤恳恳地把弟弟送回来,也没获得嬴政留他吃饭的殊荣。现在一听就明白了,看来霍善路上和韩信叽叽咕咕那么久就是在讲北边的事;估计这一路聊完了还不尽兴,又跑到嬴政面前大说特说!

  既然嬴政都让他回去好好想想了,扶苏便恭恭敬敬地应了下来,退下去准备认真琢磨一下北边的防线还有什么疏漏。

  对了,最好再找韩信聊聊,看看那小子到底跟韩信讲了什么。

第252章

  霍善去秦朝晃荡一圈, 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个太医令的印玺。

  根据医馆认定,这是在行医过程中获得的与医家相关的荣誉职位,所以这东西他可以随时掏出来把玩。

  霍善登时得意了,连诊金结算都没仔细看, 屁颠屁颠地拿着自己的新印章去跟知情人分享喜悦。

  霍善在江夏郡当太守那也是有章子的, 平时也有需要他盖章的公文,只不过小孩子嘛, 总觉得新到手的宝贝更有意思。

  听说战国时期有个谁因为特别能说, 说服六国高层一起参与“合纵抗秦”计划, 最终集齐了除秦以外的六国相印。

  他既然能去各个朝代玩耍,迟早得弄个六朝医官印!

  霍善和李长生说起自己的宏伟理想。

  李长生拿过那太医令的印玺仔细看了, 才说道:“医官还好, 这可是太医令, 你得了官职若是不能尽到责任, 岂不是害了别人?”

  霍善听后觉得有道理,马上说道:“那我下次还回去。”他不舍地拿回刚到手没几天的印玺看来看去, 显见很喜欢这样新宝贝。

  李长生见状,也没忍心真叫他还, 蹲下身耐心说道:“既然已经应下了, 你多盯着一点就是了。”光是霍善带过去的好东西,莫说是个对嬴政他们来说无足轻重的太医令,就是更大的官职也是能给的。李长生叮嘱,“只是下次不要再随便应下这样的差使, 免得你无暇多顾。”

  霍善认真点头, 表示自己记下了。

  即便他现在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平时还是很听他师父的话。

  李长生又给他讲起那个集齐“六国相印”的人是什么下场。

  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被嫉妒他的齐国士大夫派人刺杀,死前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 只能让齐王把自己的尸体当众车裂、公告全国说他是燕国派来祸乱齐国的奸细——

  下手的人一听自己还立了大功,马上主动承认是自己找人下的手,想以此获得齐王的奖赏。

  齐王一听,原来是你干的,干脆利落地把凶手给剁了(剁完以后才从燕国那边的反应得知苏秦真的是奸细)。

  虽然苏秦最终把仇给报了,可他自己也是人死不能复生,且还死得挺不体面,尸首都被残忍车裂。

  你不能只看到他的风光,完全不看风光背后的凶险。

  霍善对历朝历代的了解都是李时珍他们口述的,很多奇闻异事都是掐头去尾听了一耳朵,哪里知道得那么清楚。

  听李长生给他讲了苏秦之死,霍善只觉这人不愧是靠嘴巴集齐六国相印的人,居然能车裂自己的尸首来钓出刺杀自己的真凶。

  这才是钓鱼高手啊!

  霍善连连点头,积极地向李长生说出自己的听后感:“可见搞刺杀的必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个派出刺客的士大夫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才被人揪出来杀了。要是他派人刺杀完就不吱声了,谁来钓他他都不透露,苏秦可就白白被车裂了!

  李长生:“……”

  算了,总不能所有皇帝都像刘彻和嬴政那么不靠谱吧。

  可惜李长生还真是放心早了。

  当天晚上,李世民就把霍善给忽悠过去了。

  说是需要给朝臣们做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

  过去两年,霍善可都有勤勤恳恳地拿李世民这些朝臣来刷诊金和宝箱,偶尔还会过去坐落于大唐长安的“天下第一医馆”搞义诊,勤勤恳恳地累积医案以及商城资金。

  毕竟他从小有逮啥买啥以及看别人需要就随手分出去的坏毛病,不积极攒钱根本不够他挥霍的。

  霍善过去以后,又见到了自己的学徒兼助手李丽质,她的年龄和他一样大,两人个头差不多高。她算是除李世民夫妻二人以外,为数不多知道霍善这位“小神医”来历的人。

  大唐这边正值初夏,等霍善享用完清爽适口的宫廷早饭,李世民才和他说起这次请他过来的另一个重要请托:请他去大安宫给太上皇李渊看看。

  就在这个月,太上皇李渊终于搬出太极宫,改为住到大安宫去。

  说来也是讽刺,这大安宫本来是李渊命人给李世民营建的,只可惜李世民没住几年就亲切友好地恭迎李渊退休,凭自己的本事搬进太极宫当家做主。

  还真别说,大安宫占地面积不大,胜在风光挺不错,给年轻人住可能不太适合,但挺适合退休皇帝过养老生活的。

  李世民觉得大安宫找到了真正适合它的主人!

  不过李世民已经杀了自家兄弟,不想再落个不孝的恶名,所以想请霍善去给太上皇检查一下身体。

  霍善一听太上皇李渊,立刻来了兴趣。

  想到事情都过去挺久了,玄武门之变应该可以尽情提了,霍善便向李世民提问:“听说您父皇体有三乳,您在玄武门之变后还曾经‘跪而吮上乳’,真的吗?”

  他绝对不是八卦,而是没见过体有三乳的人,想问问李世民是不是真的。

  至于为什么不问李渊本人,那当然是因为他和李渊不熟啦!

  李世民:?????

  察觉自家爱女开始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自己,李世民忍不住追问:“你从哪里听说的?”

  霍善就给李世民细细讲了,说这可不是什么野史,

  体有三乳出自《新唐书》,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和红杏尚书宋祁领着翰林院官员们修的,属于官修史书,一看就很权威对吧!

  “跪而吮上乳”则是也是苏轼的同僚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加进去的细节,据说司马光那个人老正经了,肯定不会胡说八道对吧!

  李世民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宋代,苏轼。

  很显然,有那个闲情逸致通读《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又爱和霍善叭叭这些比野史还野史的内容的家伙,肯定是苏轼无疑!

  好你个苏轼,什么都给小孩子讲是吧!

  

  迟早杀了你!

  前往大安宫的路上,李世民还在给霍善强调:真没有,三乳什么的真没有,吮乳什么的也真没有,别听那些宋朝人胡说八道。

  他们这些宋朝文人全都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造谣狗!

  察觉到杀气的苏轼悄然在交流群里出面解释了一下:其实宋朝文人也不是闲着没事瞎造谣,人家这都是化用典故来刻画人物性格。

  比如这体有三乳,就是化用周文王体有四乳的说法,李渊作为大唐开国皇帝只比周文王少一乳,说明他与那位圣人般的存在只有一步之遥!

  必须给李渊添一乳!

  既然李渊都多了一乳,那肯定要找机会展示一下,这不就让李世民去展现自己得到李渊承认后的孺慕之情。

  你看看谁才吮乳?婴孩才吮乳!

  李世民做出这样的事,是想表明他还跟婴孩一样依赖和敬重李渊!

  这不是普通的吮乳,是表现父子俩就此冰释前嫌的吮乳!

  李世民:不要再重复这两个字了,谢谢。

  

  苏轼相当倔强地继续狡辩,说是这个艺术创作也是有根据的——

  据《旧唐书》记载,有位被李世民招安、后来被他封为可汗管理突厥人的突厥将领名叫李思摩,一次打仗过程中李思摩中了箭,李世民亲自为他吮血,全军将士得知此事都为此感动!

  还有另一次,记载的是李世民晚年得了背痈,坐卧难安,全程只能躺着回长安。当时的太子李治非常痛心,居然亲自为李世民吮痈,并且一路在车边跟着走,悉心给予李世民心灵上的安慰!

  由此可见,他们老李家的人都善于用嘴给人治病。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