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7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所以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的效果是这样的:假如你有拿不定主意的事, 大可以用用它去泛泛舟。等到一个时辰的泛舟时间结束, 一切兴许就有了结果!(注:该结果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如不能接受切记要慎用。)

  霍善:?????

  不愧是你,总是出些啥用没有的技能道具。

  “还是看看新商品吧。”霍善嘀咕了一声, 打开了商城,只见上头出现的是一把琵琶。

  还有提示说假如一口气买十把的话可以获得随机曲谱一本!

  霍善一边暗自腹诽哪个傻子会一口气买十把这玩意, 一边把购买数目选到最大。

  很快地, 他获得了十把琵琶,以及一本《段师琵琶曲谱》。

  这位段师的相关记载出自《乐府杂录》,讲的是有次大唐长安遭遇大旱,皇帝下诏让两市奏乐祈雨。天门街上的百姓特别好胜, 奏着奏着双方开始以乐曲比斗。

  先是东街盖了处高高的彩楼, 请来当时公认的琵琶第一人康昆仑登楼奏乐。康昆仑亦是自负盛名, 并没有推辞,上楼就弹起了自己新编曲的《绿腰》。

  大家都认为西街那边必然要输了, 结果只见一妙龄女郎抱着琵琶登上对面的高楼,笑着说:“我也弹一曲《绿腰》吧,但是会把这首曲子移入枫香调中。”

  众人听不懂什么是枫香调,可这种事都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女郎”抬手一下拨便有风雷之声,听得满街百姓如痴如醉。

  瞧瞧这弱质女流,弹起琵琶来居然比康昆仑这个西域汉子更有气势!

  投她!

  必须投她!

  事实上这一曲折服的不仅是听众,连康昆仑这个当事人都大为叹服,当场顾不得什么东街西街的胜负了,二话不说跑过去表示想拜对方为师。

  对方闻言微微一笑,回去换了身衣服出来。

  大伙这才知道原来这“女郎”居然顶着个锃亮锃亮的光头。原来他乃是庄严寺的僧人,法号善本,俗姓为段,江湖人称“段师”。

  西街的商贾跟风筑楼时被东街那边嘲讽必输无疑,咬咬牙下了血本去请段师出马!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有钱能让和尚当女装大佬和人斗琵琶!

  霍善看得大为震撼。

  不愧是大唐人,连祈雨都能这般热闹。

  霍善麻溜抱着个大大的琵琶去找李长生。

  一见到人,他张嘴就来:“师父,我想看斗乐!”

  李长生:?

  霍善把琵琶拿给李长生看,还学着李渊那样抱着它瞎弹了一段。

  他记性好,又爱了解新鲜事物,李渊弹的时候他看得目不转睛,所以他只是看李渊弹了一遍,自己便能学个七七八八。

  就他这本领,哪怕不学医也绝对是天赋异禀。

  在汉代琵琶还不算太流行,据传是游牧民族比较爱抱着它在马上弹,而且样式也和后世不太一样,还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渐发展成后世熟知的模样。

  比起需要很好的臂力才能扛起来的琴瑟,琵琶的重量还是比较友好的,抱着到处弹给人听都没有问题。

  李长生听了霍善的弹奏,又听他仔细讲了康昆仑与段善本斗琵琶之事,笑了笑,无奈地说道:“我们这里都还没有会弹琵琶的人,如何比得起来?”

  霍善道:“人家也不仅是比琵琶的,也比别的乐器。”

  李长生道:“既然你有兴趣,那便给江夏乐师弄个月旦评。说不准等你把这月旦评办起来了,连周围各郡的乐师都要来凑热闹。”

  至于月旦评本来是做什么的,那根本不重要。

  反正都已经被霍善编排进戏文里去了,挪过来搞斗乐大会也问题不大。

  霍善听后两眼一亮,正准备乐滋滋地去找霍光问能不能安排此事,又想起自己刚得了枚新印玺。于是他又倒了回来,一手抱着琵琶,一手摸出李世民塞给他的新印玺,边跟李长生说明情况边强调不是他索要的。

  是李世民非要给他的哦!

  李世民还让他带医学生去巡疗!

  他觉得他们江夏郡的医学生都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也可以巡疗起来了。

  李长生:“……”

  知道了,这李世民也是个不靠谱的。

  既然人家都给了,李长生也没有非让霍善还回去,只是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感觉还会有人给霍善塞医官印。

  毕竟给个医官对许多人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高官厚禄,除了对医术有要求以外别的都挺随意,历朝历代不少民间医家都曾因为给达官贵人治了病而一跃成为御医。

  霍善又把李世民提议多朝联合开发新技术的事讲给李长生听。

  李长生在江夏郡这边主要管着墨家诸事,这些年来墨学院也招收了不少新鲜血液。只是霍善每次跑出去溜达一圈就绘声绘色讲起各方见闻(并提出自己也想要),他们所有人全力投入研究都有点忙不过来。

  比如他有次见了别人的蒸汽机,回来问他有没有办法弄出来;没过多久,他又说有种内燃机……

  跟不上,根本跟不上。

  蒸汽机这种外燃机倒是现有技术下能够实现,因为它的原理非常简单,而且在霍善见到蒸汽机的那个时代就连火车机头的构造都已经公之于众(霍善回来的时候讲的是“师父,我想要火车”)。

  蒸汽机的作用就像是烧开水,火在底下烧,水在上面沸腾,产生大量的蒸汽,而这些蒸汽可以推动连杆带动相应的机器运作。

  经过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很快脱离了原本比较单一的煤矿产业,迅速推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去。

  这东西挺能省人力牛力马力。

  就是比较废燃料。

  对于煤矿资源不发达的地区,还不如多雇几个人。不过江夏郡这边倒是可以小小地奢侈一把,因为这边的矿藏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这玩意可以代替人力去做一些相对危险的工作,尤其是煤矿开采上是非常适用的。

  李长生这两年都在琢磨这件事。

  要像霍善说的那样修一个连通整个大汉的火车网络,目前肯定是做不到的,但弄清楚原理以后修一点给霍善玩玩完全没有问题。

  反正除了霍善外肯定还会有很多好事者想体验一下坐这种大块头的感觉,到时候运行个一年半载肯定就把投入的制造费用给赚回来了。

  既然李世民都提出了多朝联合研发,那李长生肯定也是没意见的。

  光靠霍善去别人那儿瞧瞧成品,想让这些新鲜事物顺利落地其实挺不容易的,比如平板玻璃的制造项目就遇到了不少技术瓶颈。

  明明只是那么简简单单一块透明玻璃,愣是从塑形到切割都需要考虑良久,难怪一直到袁枚那会儿大清都还得花大价钱从洋人那里采购这玩意。

  真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有人愿意多提供点摸索经验,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李长生道:“那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办。”

  霍善得了李长生的准话,边溜达去找他叔霍光边在交流群里汇总一些乱七八糟的待研发项目。

  全都是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但是他在外头见过的新鲜事物——有的他知道原理,有的他不知道,反正先挂出来给大家瞅瞅。

  好东西当然都要扒拉到自己碗里!

  交流群最方便的就是只要你脑海里有相关内容,统统都可以整理成册发到群里,霍善就是这样从苏轼他们那儿收到许多乱七八糟的书。

  眼看马上到霍光办公的衙署了,霍善才意犹未尽地发了最后一句话——

  【群主】霍善:先发这些,你们自由领取,量力研发!

  李世民这个倡议人自然是第一个冒头接收文件,接着接着他就发现……接不完,根本接不完。

  看来这玩意还真得量力而行。

  其他人也陷入了长久的无声领取状态。

  唯有霍善这个硬生生用文件海洋把群给炸了的家伙,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干了啥了不得的事。

  他已经开开心心地抱着琵琶来到霍光面前,问他要不要听自己弹个琵琶。

  霍光:。

  所以琵琶是什么?

  霍善一向是不用等人家回应的,一屁股坐到霍光对面就给他演示起来。

  霍光微讶。

  这个可以抱着走的乐器,弹出来的调子居然还挺好听。

  等霍善演示完了,霍光也接过去试了试。然后发现……根本不成调。

  看来还是需要点技巧的。

  霍善给霍光介绍完琵琶,就问霍光今年能不能办个斗乐大会,他们正好可以多听听江夏郡的特色歌儿。

  有需要的话他也代表他们府衙登楼出战!

  霍光:。

  知道了,你想登台玩儿。

  既然霍善想玩,霍光自是不会让他失望的,笑着说道:“行,我会安排下去的,你觉得什么时候办好?”

  霍善琢磨了一下,五月六月大伙应当都挺忙的,便说道:“七月!七月正好有个乞巧节,正好一起办了。”

  霍光点头应下,在旁边的日程表上记了一笔。

  霍善知道他叔特别靠谱,听他答应以后就继续给别人显摆他新学会的那首琵琶曲去了。

  还挨个问人家要不要学,想不想代表府衙登台斗乐。

  旁人都很给面子地夸他厉害,唯有司马迁和他杠:“你们墨家不是讲究‘非乐’吗?”

  霍善马上反击:“你们儒家不是讲究‘礼乐’吗?你记得抓紧练习啊,到时候你必须上台演奏一种乐器,不然枉为儒家子弟!”

  司马迁:“……”

  咱儒家的礼乐不是随便拿个乐器弹弹就是礼乐,谢谢!

  霍善才不管那么多,反正他把司马迁的名字记到小本本上了。

  既然提到了儒墨之争,霍善就积极询问孔丘过不过来玩耍。

  孔丘可是最推崇礼乐治国的人,春秋末年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常痛惜世道礼崩乐坏。

  根据《论语》记载,有次孔丘路过他学生子游管辖的武城,远远就听到弦歌之声。他莞尔而笑,跟子游调侃道:“割鸡焉用牛刀?”

  说明在孔丘心里,礼乐是治国的利器,用在一个小城池上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过子游反应非常快,当场就反驳回去:“学生以前曾听夫子教诲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意思是老师你以前可是说过的,甭管君子还是小人,一概用礼乐去教化准没错!所以咱甭管大城还是小城,推行礼乐怎么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