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73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孔丘听得直点头,表示自己刚才只是在开玩笑,让其他学生以后都照着子游说的办。

  

  霍善力邀孔丘过来用琴音熏陶一下不争气的儒家后辈以及江夏黔首。

  孔丘笑着应了下来,只是心中却知晓霍善所在的时代已不是他的时代了,事物的发展永远是不断往前走、往前走的。

  就像春秋之人大多不再遵循周礼一样,后世只会发展出符合他们当代人需求的学问,往日的学说要么被无情抛掷,要么被重新诠释。

  若是非要抱着自己那点儿见解不放只会被嘲笑不合时宜。

  既然都邀请了孔丘,霍善也一视同仁地邀请其他人过来玩儿。

  接着他就发现有兴趣跟他一起代表府衙登台斗乐的家伙兴趣爱好很统一,全都爱弹琴。

  比如热爱唱《梁父吟》的诸葛亮,他也弹得一手好琴,后世的云南人特别爱把《琴经》作者托名为诸葛亮。

  可见他弹琴高手的形象深入人心!

  还有苏轼这个爱凑热闹的家伙,那也是爱琴人士。

  他最爱收藏雷琴,是蜀中雷氏的传统制琴手艺,他一个蜀人肯定要支持同乡。苏轼觉得雷琴的音色很特别,又弄不明白怎么会这么特别,所以他……破开一把宝贝雷琴研究它究竟是怎么发音的。

  就是这么有探究精神!

  不愧是随便看到个药方都敢喂给自己吃的苏大胆!

  一听他们都是弹琴选手,霍善不由追问:“就没有别的乐器吗?”他还点名杜甫,“我记得你们那边不是很流行羯鼓吗?”

  杜甫道:“我不会啊。”他一读书人,哪里会这玩意,他又不像王维那样以善琴闻名,他只是个喜欢游山玩水以及想当官施展抱负的普通读书人!

  霍善毅然说道:“既然如此,只能我有空去你们那边学学了!”

  杜甫:“……”

  你还真是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杜甫说道:“那我让熊儿他们跟你一起学。”他长子大名宗文,小名熊儿。

  霍善点点头,一一把到时候想过来玩耍的人都记录下来。不想登台演奏,还可以来参加投票嘛!

  等他呼朋唤友结束,刘据正好找了过来。

  霍善又给他展示了一下琵琶的妙处。

  刘据听了霍善现学现卖的演奏后说道:“这乐器父皇肯定会喜欢。”

  霍善是挺少想起刘彻的,听刘据这么说便大方开口:“那我叫人送两把去长安。”

  刘据把琵琶讨过去试了试,摇着脑袋说道:“就这么送到长安怕是没人会弹,不如选两个乐师教会了再派去献乐。”

  霍善对此没意见。

  但是别人要学的话怕是没他学得快,悟性高的估摸着都得三两个月才能学会。

  霍善兴致勃勃:“那我们先为斗乐大会培养一批琵琶选手,到时候正好选出优胜者去长安露脸!”

第256章

  斗乐大会(准确来说应当是针对乐师的月旦评)很快初步敲定在七月初一, 跟后头的七月初七连在一起来个乞巧七天乐。

  消息一传开,霍善马上也屁颠屁颠公告天下,表示自己要开班授学,挑选几个有悟性的乐师来跟自己学琵琶。

  他本人也就弹个新鲜, 真叫他天天去练习, 他是不太耐烦的。所以当天霍善大抵只是开个头,剩下的交给众人各自发挥。

  人家康昆仑和段善本是东街西街斗乐, 霍善觉得他们府独起一彩楼, 到时候城东、城西、城南、城北更起一楼, 肯定比大唐那次大型祈雨活动更有意思。

  当然,他们秋天就不祈雨了, 祈求风调雨顺就好, 该下下, 该晴晴, 才是好老天!

  霍去病过来看娃的时候,霍善还饶有兴致地和他讨论起来:“要是我登楼的时候四面都开唱, 那是不是就相当于四面楚歌?”

  刚见过韩信没多久的霍善,对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类的典故还是很熟悉的。

  这四面楚歌讲的就是项羽听到刘邦和韩信他们军中到处都在唱楚地歌谣, 心态当场就崩了:怎么老刘那边全是楚人在唱歌?难道我老乡全投敌了?

  没过多久, 项羽把自己给抹脖子了。

  可见音乐这东西,有时候还能当武器来着!

  霍去病:“……”

  虽然我不爱读前人写的兵书,但是四面楚歌的典故我还是晓得的,你这么用真的没毛病吗?

  霍善觉得没毛病。

  江夏郡, 是楚地!

  西陵城的人唱歌就是楚人唱歌, 说是四面楚歌一点问题都没有。

  瞧见霍善那一脸骄傲的小模样, 霍去病也没有非要纠正他不可。他问道:“怎么突然想玩这个?”

  霍善马上抱出他专用的琵琶,给霍去病现学现卖了一首段善本弹的《绿腰》。

  弹完了, 还给霍去病讲起女装和尚善本惊艳全场的光辉事迹。

  霍去病:?????

  这些唐朝人怎么回事?

  弹琵琶就弹琵琶,怎地还要装成年轻女郎骗人?

  霍善力邀霍去病跟他一起登楼玩耍,可以来一首那个很有名的歌儿——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没错,就是据传匈奴人被杀得撤往漠北后爱唱的歌!

  霍去病:“……”

  霍去病说道:“这种歌不能自己唱,自己唱会被说有自吹自擂。”

  霍善听霍去病这么一说,觉得挺有道理的,马上放弃了游说霍去病陪自己玩耍的想法。

  他本来就是见到谁都邀约一下,成就成,不成就算了,并不会为谁的拒绝而难过。

  一起玩儿嘛,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霍去病道:“我到时候派些擅长鼓乐的人过来给你开场。”

  霍善听后马上高兴起来。

  他继续和霍去病分享近来的趣事,包括自己见到韩信并被韩信背过的事。

  没错,汉初名将的背,他霍小善也趴过了!

  古往今来,没有人比他更厉害!

  霍去病闻言想起自己好像没有背过自家娃。

  奇怪的胜负欲悄然冒头。

  霍去病转过身蹲下,让霍善也趴他背上,说是这样说话也方便些。

  霍善哪里知道霍去病心里的想法,他只觉得他爹说得挺有道理,于是麻溜趴到霍去病背上去,一手环住他爹脖子,一手掏出自己新得的两个印玺和霍去病分享。

  他皇帝姨公说得对,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他得了两枚官印这几天都只能跟他师父讲,可把他憋坏了!

  霍去病连像李长生那样劝霍善别耽误别人的想法都没有,只觉自家娃果然厉害,小小年纪就当拿到两朝医官印,假以时日岂不是能在腰上挂个一整圈?

  得知李长生对他忙不过来的顾虑,霍去病说道:“不用担心太多,你只需要把事情安排下去就好,不一定要时刻盯着。”

  霍善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他不会主动要,但是别人非要给,他也没有办法的对吧?他只是不忍心让对方失望而已,绝对不是故意不听师父的话!

  父子俩正嘀嘀咕咕地说着话,迎面就撞上了李长生。

  霍善抱紧他爹的脖子,眼神开始游移。

  李长生一看他那眼神,就知道他肯定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用说,霍去病这个当爹的绝对会在边上给他摇旗呐喊猛猛鼓劲。

  这种毛病俗称,我儿子哪哪都好。

  李长生也没有问他们到底在密谋什么,只和霍去病商量起铁轨的修筑问题。

  墨学院这边准备铺设一条从西陵城南到长江边上的短途铁轨,这样治安问题比较好解决。这都是筹备已久的事情,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妥了,只需要霍去病派出足够的人手沿途设岗。

  毕竟这铁轨要是中间被人抠了一段,财产损失惨重事小,出安全事故事大。

  也算是给军屯创造点新岗位了。

  江夏郡的地现在已经有点不够用,今年霍去病都已经要把人带去南边搞屯田了。

  虽然有些人不太情愿往更南边走,但是府衙这边派专人过去指导屯田建设以及种植问题以后,大多人都安心在当地落户。

  江夏郡的军屯模式正有条不紊地向南扩散着,连南越、闽越、西南夷那些新郡里头都开垦了几处军屯,主要负责……给霍善种茶树和桐油树。

  毕竟当初他们南望南越为的就是这件事,如今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霍去病对于安排点人手过来戍守铁轨倒是不在意,只是心里难免有些顾虑:“若是陛下听了这个消息,说不准直接就过来了。”

  江夏郡这边用铁是比较宽松的,只要跟江夏的铁官令打个招呼就好。所以墨学院那边到底在捣鼓什么,很多人其实也不太清楚。

  可要是那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和长长的铁轨出现在西陵城外,铁官令他们不可能不向长安那边汇报。

  听说刘彻今年本来就打算出去巡察郡国来着。

  以刘彻那个性格,霍去病毫不怀疑他会当场转道过来凑热闹。

  李长生道:“不妨事,本来就是要献给朝廷的东西。”

  这种可以改变陆路运输方式的东西,他们本来就不能永远捏在自己手里。

  李长生这边也快把资料都整理好了,只差等铁轨铺好看它能不能顺利上路了。

  到底是墨学院忙活了那么久的东西,不拉出来溜溜就算他不觉得有什么,一众参与这个项目的成员心里也会有想法。

  霍善一直在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每次把东西给李长生讲了,自己就不太管了。现在听李长生说铺好铁轨就可以试着正式跑起来,霍善马上迫不及待地插话:“已经做好了吗?是真的火车吗?很大很大的——这样叫的那种!”

  他当场学着蒸汽火车呜呜叫了两声。